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DLS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VAS评价表、ODI功能障碍指数、Henderson疗效标准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 ASD)为评价标准,评价PLIF在DLS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升高,VAS评分、ODI指数降低,经检验,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enderson疗效评价标准,5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良、可、差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9、5、3、3,治疗优良率为88.00%。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术后发生ASD的患者有7例,术后ASD发病率为14.00%,处于正常水平。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术后ASD发病率较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4%,且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下腰痛(JOA)、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本组患者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率为14.5%.结论:采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该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及疼痛症状,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赵香元 《当代医学》2016,(22):23-24
目的:探究单纯后路减压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疼痛缓解状况及随访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行单纯后路减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作对照组,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作研究组,采用JOA和VAS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周时的疼痛状况,并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优良率(86%)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JOA和VAS评分上,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术后及术后3周均存在显著变化(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及术后3周均存在显著变化(P<0.01),2组患者术后及术后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平均随访(18.64±11.23)周,对照组3例术后3个月出现不同程度腰背疼痛,1例复发再次手术固定,2例X线片有腰椎不稳的表现;研究组术后经影像学检查示术前腰椎滑脱的病例均获得矫正,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2例术后半年出现不同程度腰背疼痛,1例术后伤口感染。结论采用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患者实施单纯腰椎后路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102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单纯腰椎后路减压术治疗,比较各年龄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以及ODI指数。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4.84±1.73分,4.92±1.87分和5.03±1.96分,术后分别为2.01±0.51分,1.95±0.42分和1.89±0.46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术前JOA评分分别为4.21±1.11分,4.52±1.36分和4.42±1.25分,术后分别为12.52±3.53分,12.49±3.25分和12.75±3.16分,均较术前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术前ODI指数分别为54.29±14.76分,55.39±14.75分和54.69±14.87分,术后分别为19.65±6.75分,18.95±7.14分和19.36±6.69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不同年龄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单纯腰椎后路减压手术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张伟宏 《华夏医学》2006,19(3):537-538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以手术减压为主,传统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可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但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往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的腰痛。自2000年11月以来,笔者对3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7.
杜杰  袁春晓  张嵩 《河南医学研究》2022,(20):3780-3782
目的 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减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疼痛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邓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10例DLSS患者,患者接受腰椎管减压术治疗,且术后随访6个月,依据相关标准评估患者下肢疼痛发生情况并进行分组。设计患者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研究所需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可能导致DLSS患者减压术后下肢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DLSS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41例发生下肢疼痛,发生率为19.52%(41/210);发生组狭窄节段数量多于未发生组,术前有腰椎不稳、有脑脊液漏、瘢痕体质人数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腰椎不稳、狭窄节段数量多、有脑脊液漏、瘢痕体质是DLSS患者减压术后并发下肢疼痛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DLSS患者术后发生下肢疼痛可能与术前腰椎不稳、狭窄节段数量多、有脑脊液漏以及瘢痕体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78例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椎板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各项评分、优良率以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优良率、ASD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显著地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5):439-441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腰椎失稳情况对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行单节段后路全椎板减压术的腰椎管狭窄患者82例,根据患者术后X线片复查腰椎是否发生失稳情况分为失稳组(30例)和无失稳组(5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4 a以上,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术后腰椎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后3个月(P<0.05),但2组患者之间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稳组和无失稳组患者术后腰椎评分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4.2±10.7)%和(78.6±11.5)%,获得改善患者分别为24例(80.0%,24/30)和43例(82.7%,43/52),2组患者术后腰椎的平均改善率及获得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7,χ~2=0.090;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采取后路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保护了脊柱的运动功能,部分患者发生腰椎失稳情况,但对患者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25例手术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及充分的准备,术后精心护理并指导功能锻炼。结果125例患者中117例症状完全消失,治愈率为93.6%,8例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为100%;7例发生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结论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后给予精心的护理,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正确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练,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9~2004年采用后路扩大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7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勇  谭智怀  梁毅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426-1426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高发病,给家庭、社会、甚至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手术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减压方式是否仍然是手术治疗的DLSS的金标准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常导致腰腿痛。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由于病程较长,病变较重,保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因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手术治疗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由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多伴随不同程度的椎体滑脱,既往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手术并不能解决患者所有问题。而充分减压并重建腰椎的稳定性,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目的。在进行后路减压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再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严格筛选后,共有8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平行、随机、对照和单盲的研究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0例。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并将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机体功能得以提高,改善预后,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传统的全椎板、半椎板切除减压 ,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大。我院自1997~ 2 0 0 1年 ,用节段性椎板开窗减压的方法 ,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32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2例中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5 5~ 86岁 ,平均 6 6岁。一节段狭窄 19例 ,二节段狭窄 8例 ,三节段狭窄5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 5例 ,糖尿病 2例 ,呼吸道感染 2例。间歇性跛行 18例 ,腰腿痛 8例 ,下肢麻木 6例。中央椎管狭窄 2 0例 ,侧隐窝狭窄 6例 ,混合性狭窄 6例。合并椎间盘突出 10例 ,腰椎节段性不稳 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术后的腰椎不稳定对手术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对其结果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合理连个腰椎融合术的适应症提供相应的证据。方法:选取48例经腰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1)腰椎后路减压术可导致随访中、远期的腰椎不稳定;(2)手术后的腰椎不稳定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其中包括术前腰椎不稳定、男性、年龄小于60岁、全椎板切除术和未施行腰椎融合术。结论:作者认为术后腰椎不稳定可能是腰椎管狭窄症自然进展中的一个阶段。脊柱的前柱和中柱结构的破绽在不稳定的发生中较后柱结构破绽更具影响力。为了更合理地联用腰椎融合术作者提出计算融合指数作为施行融合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无融合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采用无融合器(20例)或有融合器(20例)PLI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腰腿痛改善、融合率、融合节段稳定性、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3个月或12个月融合节段Cobb角变化、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变化、术后12个月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融合器组术后12个月椎间高度丢失大于有融合器组(P<0.05)。结论 无融合器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稳定性及椎间融合效果与有融合器PLIF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板减压椎体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共48例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63岁;病变部位:L3-4间隙8例,L4-5间隙18例,L5S1间隙15例,两间隙及其以上7例。术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腰椎过伸过屈动力位片,CT及MRI,了解椎管狭窄及椎体滑移程度,经腰椎后入路方法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撑开提拉复位(或不复位),将减压的脊突、椎板骨质修整成条粒状,量少可用人工骨在椎管后外侧横突间植骨。术后六周带腰围下床活动。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月至4年,48例患者术后均拍片复查,随访结果X线片显示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复位无丢失,螺钉无折断。本组优22例,良,24例,可,2例,优良率96%。结论:椎板减压椎体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耐受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0月年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7例,其中16例行单或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术,21例采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6例次,经对症及内科联合处理后好转。Oswestry评分从术前(61.02±6.49)分改善至(26.91±7.91)分,主观满意度达83.8%;单纯减压组与内固定组比较,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积极控制并存疾病的基础上,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80例,分为A组(椎板切除减压术)和B组(椎板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90例.观察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轻度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行椎板切除减压术效果较好,对于重度狭窄和预计术后有出现脊柱不稳定时,首选椎板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