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海燕  马晓菲 《中国医药》2013,8(3):316-317
目的调查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方法利用我院药房计算机数据库调查并记录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86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疗程、数量、费用、联合用药情况等资料,统计分析联合用药情况,并通过药物利用指数来评价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有效率为88.3%(761/862),最常用的3类抗高血压药物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用药频度分别为5387、4936和931。用药频度排名前10位的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均在的合理范围内(0.74—1.05)。联合用药率为52.2%(450/862),其中以二联用药为主[38.1%(328/862)],联合用药基本合理。结论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情况,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8--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及2009年住院患者用药等数据。结果:口服抗高血压药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分别是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单品种DDDs排序硝苯地平缓释片各年均居第1位;住院患者联合用药占73.3%,以二联为主(45.27%),硝苯地平缓释片使用率最高(69.32%)。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目前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病历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情况,探讨其用药特点及合理性。方法:以抽取某三甲医院2005~2006年,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出院病历150份,统计分析用药情况。结果:复方制剂、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断药为本次调查中主要的降压药物。其中使用频率高的药物主要有复方降压片89例(59.3%),硝苯地平65例(43.3%),卡托普利50例(33.3%),北京降压0号43例(28.7%)。联合用药占66.0%,且以二联为主。治疗并发症中,治疗心衰等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共404例次(404/150),平均每例用此类药2.7种。治疗并发症用药频率最高为改善脑功能药物93例(62.0%)。结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原则,但在联合用药中存在重复用药的情况,复方制剂有滥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利用情况。方法:查阅我院2006年应用抗高血压药的出院病历160份,对用药品种数、药物利用、联合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用药列次居前4位的是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β—B);限定日剂量数排序前4位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和索他洛尔;药物利用指数均≤1;用药方式以单独用药、二联或三联用药为主。结论:我院住院患者合并用药较频繁,降压药用药状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为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0—2012年我院出院的1 080份高血压患者病历,分析患者年龄和性别对用药的影响,并对各种口服抗高血压药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以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占主导地位;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口服抗高血压药分别为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1 080例患者联合用药(占73.52%),其中二联用药有504例(占46.67%),为主要联合用药方式。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合理,符合目前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6.
80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状况,探讨临床使用抗高血压药的特点,为合理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800例住院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处方进行药物利用分析,内容包括药物的种类、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DDDs排序前5位是培哚普利、卡托普剁、氨氯地平、氯沙坦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大部分药物的DUI接近1.00,联合用药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钙通道阻滞剂(CCB)联用最多。结论:大部分用于治疗糖尿痛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该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08年2~10月中高血压患者病历60例,对用药品种、应用天数、药物消耗量、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用药例次排前4位的分别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I)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用药总量排前3位的是:厄贝沙坦、尼莫地平和硝苯地平;用药时间排前3位的是:厄贝沙坦、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限定日剂量(DDD)值排前3位的是:厄贝沙坦、尼莫地平和卡托普利;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氯沙坦、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DUI最高。结论该院抗高血压药物利用指数均≤1,无药物滥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我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利用Excel软件对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金额居前3位品种依次是钙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药物是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用药方式以单一用药、二联用药为主。结论:我院住院患者联合用药比较普遍,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用药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某院2005~2007年应用抗高血压药的出院病历726份,对用药品种数、药物利用、联合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用药例/次排序前5位为钙通道阻滞剂(506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503例)、利尿剂(307例)、血管扩张药(230例)、β-受体阻滞剂(171例);用药方式以单独用药、二联或三联用药为主。结论:此次调查的病例合并症多、合并用药较多,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处方,了解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和发展趋势,掌握用药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本院确诊为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门诊处方740张,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品种、类别、用药数量、联合用药、用药频度等项目。对该类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段患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情况以及治疗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疾病的抗高血压药依次为血管紧张素Ⅱ体阻滞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和β受体阻滞剂(β-RB);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抗高血压药应用频率列前5位的依次为缬沙坦、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其中CCB联用ARB居多。结论本院门诊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用药基本合理,使用状况与我国抗高血压药总体状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郭善斌  韩峰  肇丽梅 《中国药房》2009,(29):2258-226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我院2007年11月18日~12月17日门诊高血压患者处方952张,统计其用药情况及治疗方案、药品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与日均费用(DDC)等。结果:治疗方案中以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居多。钙离子拮抗药(CCB)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应用最多,分别占30.67%和28.45%。DDDs排序列前3位的是替米沙坦、氨氯地平、贝尼地平;销售金额排序列前3位的是替米沙坦、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准则。  相似文献   

12.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在61~75岁之间的发病率最高,占47.24%;处方出现频率列前5位的依次是钙通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利尿剂;抗高血压药应用频度(DDDs)列前3位的分别是非洛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片和美托洛尔片;联合用药占全部处方的63.67%,以二联用药为主,其中采用长效二氢吡啶类CCB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的处方最多。结论:我院应用抗高血压药情况基本符合我国和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谭颖华  梁柱红  张庆兰 《中国药房》2012,(24):2271-2273
目的:为社区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门诊处方20000张,筛选诊断中有高血压病的处方2110张,对使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名称、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钙拮抗药金额和使用频率排第1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排第2位。单用抗高血压药物比例最高。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相对保守,基本合理,大致达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  相似文献   

14.
赵新荣 《中国药业》2013,(20):65-6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医院收治80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男性和女性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率,60岁以上分别为52.80%和53.87%,60岁以下分别为47.29%和46.35%,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率为48.81%,低于单用药物的54.87%(P〈0.05);不良反应症状为咳嗽(4.45%)、低血压(3.67%)、头痛(3.36%)、眩晕(3.21%)和其他(2.20%)。结论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和药物联合应用,能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抗高血压药物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4 150张,以用药频度(DDDs)等为指标,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情况。结果:抗高血压药物在我院门诊用药中占重要地位;钙离子拮抗药使用频率最高;联合用药方案在高血压处方中占一定比例。结论: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应用的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该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医务人员自愿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整群抽取国家基本药物相关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院3年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相关ADR报告1137份,占报告总数的19.65%,其中新的ADR报告为442份,严重的ADR报告77份;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8.21%);抗微生物药物所占比例最高(48.72%),中成药为4.9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3.52%);94.28%的ADR对原患疾病无影响;99.47%能治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ADR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我院44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分析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12月440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440例ADR中,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75;0~5岁人群最多,占33.6%;84.8%的ADR由静脉滴注引发;91.6%的ADR发生于用药后3 d内;在涉及的药物品种中,居首位的是抗感染药260例,其次为中药制剂83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总ADR的57.5%。结论: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是降低ADR和药源性疾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院门诊2012年口服降压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碧辉  罗雪飞 《中国药房》2014,(22):2040-2042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2012年口服降压药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对我院2012年门诊降压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随机抽查的处方中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占67.14%;使用降压药品种30个,处方频率排前3位的降压药分别为钙拮抗药(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ARB);降压药用药频度排前3位的分别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和厄贝沙坦片;治疗以CCB+ARB联用为主。结论:我院降压药应用基本合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联合治疗策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