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水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给予结肠水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为12.89±2.16h;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为7.14±2.24h.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结肠水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清除肠道内的粪便、扩张肠管,使药液与炎症部位充分接触,加快药液吸收速度,同时可以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壮医穴位指针疗法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确诊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行常规抑酸护胃治疗,按胃脘痛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壮药穴位指针疗法辅助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胃脘痛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壮医外治法穴位指针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复发率分别为3.6%、28.6%,两组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等优点,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有效率、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灌肠结合理疗并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灌肠联合理疗治疗,并给予系统性护理,能有效促进慢性盆腔炎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膳食指导、中药泡洗热敷及穴位指针疗法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加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恢复进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清洁灌肠提高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时直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组治疗时先进行清洁灌肠,再行中药保留灌肠疗法。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吸收效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先行清洁灌肠术,再行中药保留灌肠,使中药与结肠充分接触并有足够的吸收作用时间,从而提高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灸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我院肿瘤科行化疗并发生CID的患者120例。查随机数字表将120患者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观察1组(中药保留灌肠)、观察2组(灸法)、观察3组(灸法加中药保留灌肠),观察四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3组治愈率均高于其它三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观察3组发生的不良反应腹胀及腹泻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便秘和头晕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CID具有明显疗效,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属于中医传统护理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药保留灌肠中护理干预对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7年7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方法,观察组于常规护理操作中实施新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为60%;观察组的疗效为95%,高于对照组的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的护理干预实施可明显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9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中医辨证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每天1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程度、腹泻以及营养调节状况。结果:观察组进行中药灌肠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恢复正常及营养调节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耳穴埋籽联合DYG-2型电脑灌肠仪灌肠的方法,通过对耳部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相关脏腑、器官的功能。具有微处理器控制,PID调节方法,气压作用弥散药液,使其能够直接作用于肠道病变部位,从而发挥抗炎、止血和修复黏膜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疗法进行治疗,干预组采用耳穴埋籽再配合气药灌肠疗法( DYG-2型电脑灌肠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有效率为74.2%,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进式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埋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该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且无不良反应,能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配合周到细致的病情观察与营养支持等护理手段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超声介入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1例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术后行2~3个疗程的中药保留灌肠,10~15d为1个疗程,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41例患者共穿刺45次,无器官损伤、腹腔内出血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配合完成中药保留灌肠2~3个疗程。随访结果:1个月治疗有效39例(95.1%),3个月治疗有效40例(97.6%),最长随访2年者无复发。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为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提供了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心理护理、围术期护理和用药护理是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配合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护理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治疗与护理,在上述基础给予研究组患者中药调理及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护理方案,连续干预3个月,检测患者护理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并记录其临床症状表现消退时间。通过WHOQOL-BREF评估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更短,血清AST、ALT以及TBiL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表各维度评分均远比对照组更高,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8.46% vs 84.62%),整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中药调理及具有中医特色综合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临床症状消退,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肝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整体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混合痔手术患者采用结肠水疗与常规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选择280例混合痔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DJS-B型结肠水疗仪,于术前下午反复灌洗10~15次;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500ml,于术前晚20:00和术日晨6:00各清洁灌肠5~6次和2~3次。评估患者对灌肠舒适满意程度,术中观察肠道清洁程度(手术医师反馈)、灌洗时间以及术后24h控制排便情况等。结果:平均每例灌洗时间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98±16)min和(45±7)min;肠道清洁程度:对照组优良率34%,观察组优良率90%;灌肠的舒适度(耐受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8%和96%。对照组控制排便时间为(18±6)h,观察组为(48±6)h,两组比较,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水疗与常规灌肠比较,术前采用结肠水疗方法行肠道清洁,不仅具有简便、省时、安全、舒适、清洁更彻底,无不良反应,相对减轻护士工作的烦锁及工作量等优点,而且术后大便控制24h以上,减少了切口污染。  相似文献   

14.
谭煦  钟梅香  赵瑞琴 《全科护理》2013,11(5):440-441
[目的]观察痔疮术后病人常规疗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内痔注射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行中药坐浴、TDP灯照射伤口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6d后观察两组病人伤口疼痛、水肿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术后伤口疼痛及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疗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痔术后病人可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辅助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辅助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治疗后33例患者肝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有效28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4.8%.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辅助治疗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综合护理干预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黄雪芬  屈伟荣 《全科护理》2014,(14):1265-1266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的效果。[方法]将62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热奄包治疗,连续治疗21d,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和61.2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坦洛新口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中药组采用红藤汤保留灌肠,西药组服用坦洛新,中西药组采用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坦洛新口服。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各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西药组更为显著。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5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0%。中西药组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坦洛新口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改善症状、减轻炎症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较优组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黄灌肠治疗重症肺炎并发肠麻痹的效果。[方法]将46例重症肺炎并发肠麻痹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灌肠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呜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灌肠配合精心的护理能有效治疗重症肺炎引起的肠麻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药物保留时间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辰时(7:00—9:00)进行灌肠,对照组在常规时间戌时(19:00—21:00)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不良反应、灌肠前排便率、灌肠后出现便意感程度、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灌肠前后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尿酸( Ua)的变化。观察周期为30 d(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肛门疼痛、肛门坠迫感与对照组相比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肠后出现便意感的人次数及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前平均排便率观察组为83.3%,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52,P<0.01);药物保留时间观察组为(324.12±129.47)min,对照组为(225.32±104.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5,P<0.01);两组患者灌肠后血BUN、Scr、Ua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辰时(7:00—9:00)中药保留灌肠可以增加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并可提高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在本院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就2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水平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大便成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则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0 d,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在帮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快速建立正常的肠道功能,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改善临床效果和预后恢复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