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是一剂活血祛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七药组成。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作者在临证中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几种疾患,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中风(脑梗死)患者李某,男,56岁。因"头晕,言语謇涩伴右侧肢体无力1小时"就诊,西医诊断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赵康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2):101-102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祛风通络类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中医针灸科收治的门诊面瘫(周围性面瘫)病人均采用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配合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按中医辨证分型。随证加减治疗患者150例,一周为一疗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50例中147例治愈,2例显效(属于年老体弱),1例有效(因车祸外伤引起),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本方法通过补气活血、祛风通络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红花所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等证,余本其补气活血之功,辨证治疗顽固性失眠,效佳。  相似文献   

4.
严倩 《世界中医药》2009,4(1):22-22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故为临床常用治中风后遗证的良方。但笔者发现,将该方加味治老年前列腺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冠心病也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补阳还五汤为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创,由黄芪、赤芍、当归、地龙、桃仁、红花组成,有活血补气、祛瘀通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气虚血瘀证。随着深入研究,现己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现将补阳还五汤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治疗脑梗死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肝阳上亢及气滞血瘀为常见证型,而补阳还五汤是为气虚血瘀而设,所以在脑梗死治疗中应用广泛。毛小平等观察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6.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组成,功在补气,活血通络,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笔者临床变通其用,对具有气虚血瘀证之冠心病、颈性眩晕、脑血栓形成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的主要有效成分有黄芪甲苷、芍药苷、苦杏仁苷、山柰素等,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 效。补阳还伍汤作为中医经典的益气活血方剂,活血而不伤正,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的常用复方,在动脉粥样 硬化的防治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该文从抗炎和抗氧化应激角度,对补阳还五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物质 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补阳还五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男,40岁。农民。初诊(1973年11月5日):面色无华、头晕头痛、身软倦怠、口鼻均歪向于右侧,喝水时水从口角溢出;遇冷风吹后,口眼歪斜加剧,目不能闭、额部皱纹消失。脉象浮弦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证属气血俱虚、风邪客于脉络而致面神经麻痹。治以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补阳还五汤加味:  相似文献   

9.
<正> 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作用。笔者以本方随症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均有良效,兹举例如下。面神经麻痹女患,47岁,干部,1988年6月20日初诊。患者昨日晨起发现口角歪向右侧,左侧口角流涎,不能鼓腮,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颜面木胀紧迫不适感。伴头痛,身微恶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浮而缓。证属气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治疗周围神经麻痹252060山东省聊城卫生学校朱树宽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为治疗中风后遗症而设。近几年来,笔者活用该方,用治周围神经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笔者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十余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补阳还五汤是《医林改错》方。由黄芪60克、当归6克、赤芍6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3克组成。功效:补气、活血、通络。运用本方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的具体方法是:一、以头脑刺痛、跳痛、痛有定处兼有眩晕为主症者,加重活血通络之品,减轻补气黄芪的用量。活血通络的药物用量为黄芪的2~4倍。再酌情选用丹参、丹皮、玄胡、血竭、鸡血藤、青皮、北辛、大黄等药。二、以眩晕为主症、兼有头痛的病例,则以黄芪为君,用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方出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为治疗中风后遗症和瘘证的著名方剂.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药以黄芪生用为君,大补元气,而使气旺血行而瘀去;归尾祛瘀不伤正而为辅;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以佐归尾活血化瘀,地龙通经络,共奏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效。故原书曰治“固虚致瘀”者。笔者据其补虚祛瘀之原则,将其用于妇科疾病治疗,疗效卓著,现举验案如下。1 崩漏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外伤头痛的机理和疗效。方法:以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治疗外伤头痛。体会:该方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川芍、赤芍、地龙、桃仁、红花所组成,方中重用黄芪四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遗证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等证。笔者本其补气活血之功,辨证运用于临床,治疗气虚血瘀所致之多种病证,收效较好。现举二例如下,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功在补气、活血、通络,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为后世医家袭用。笔者临证变通其用,对具有气  相似文献   

16.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原方由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组成.方用大剂量黄芪峻补元气,桃仁、红花、归尾等活血通络而又不伤正气,诸药配伍,共奏补气活血、逐瘀通络之功[1].李胜涛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期、高血压病、月经量少等多种病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在慢性胃炎中的应用张参军甘肃省中医院(730050)主题词胃炎/中医药疗法慢性病补阳还五汤/治疗应用补阳还五汤系清代名医王清任根据元气亏虚,不能行血,发为血淤而创制的补气活血通络方剂,原方:黄芪四两,归尾3钱,赤芍1钱半,地龙1钱(去土),...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补阳还五汤原出王清任《医林改错》。重用黄芪益气,辅以桃、红、归、芎、赤芍、地龙,共凑补气活血,通络化瘀之功。笔者以本方化裁治气虚血瘀、脉络阻滞之疑难杂症,常有较好疗效,现举三例报导如下: 病例一:袁××,女,42岁,营业员。1981年4月7日就诊。左肘关节疼痛年余,天寒则甚,近半年左手手指麻木,不能持物。某医院外科用石膏筒固定法治疗,未见好转。脉沉细,舌淡红、边微紫,苔薄白。证属阳虚血运不畅,经脉阻滞,寒邪流注关节之痛痹,法当温阳散寒,通络活血。拟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30克,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全虫各10克,蜈蚣三条,制二乌18克,细  相似文献   

19.
侯梅荣 《陕西中医》2002,23(9):845-846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尾、桃仁、红花、地龙组成。是治疗半身不遂和痿症的有名方剂。将补气和活血化瘀结合运用是王清任对临床治疗法则的重要发展 ,重用补气使气足而血行 ,经络通畅 ,共起补气活血逐瘀通络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上除用于治疗半身不遂外 ,常用本方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各种病症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兹举例如下 :   1 腓总神经损伤 韩某 ,男 ,42岁 ,干部。因车祸 ,当时昏迷 ,右下肢活动障碍 ,急诊入我院创伤科 ,经抢救脱险。诊为 :1右髋臼骨折、髋脱位。2右胫腓骨上段粉碎性骨折 ,3右腓…  相似文献   

20.
王淑敏  郭焱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79+1290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气虚血瘀之脑卒中.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剖宫产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