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2001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制订了心律失常的临床对策 ,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 993年第 1期 ,至今历时 8年。在此期间 ,心律失常治疗取得明显进展。不少新药面世 ,并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重新评价了原有药物。结果表明 ,有无器质性疾病、心脏的性质和心功能状态等 ,都能影响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迅速发展 ,室上性和一些室性心律失常可被射频消融治愈。近年来 ,国内有关的专业学会制订了起搏治疗、消融治疗等指南或建议 ,至今仍有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地反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现代…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类药物种类繁多,发展迅速。随着药物动力学及心电理论的深入认识,使一些难治的心律失常得以治愈,明显降低了病死率。近来临床医师注意到有些病人服药后出现了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而除本身病情加重外,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本文就其机理及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点加以阐述。1 机理心律失常机理目前公认与折返、触发活动有关,重要的是折返机理,其机理的基础是心脏中激动传导的不一致性。激动不能引起心肌协调一致的除极,即激动在一部分心肌正常地除极而在另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药物疗法一直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临床绝大多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是通过影响心肌电兴奋时程中不同时相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流,使其电生理特性的兴奋性、传导性等产生变化而起作用,达到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目的,但同时也伴有一定的心脏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定义是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是由于快速和/或不规则心跳引起的,在心率/心律通过药物或者非药物手段消除或很好的控制后,心功能和心脏结构能够部分或者完全恢复到正常。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继发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以心功能受损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心肌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大一  李瑞杰 《当代医学》2001,7(6):22-23,89
近年来心律失常的诊断进展主要是无创心脏电生理技术领域的进展,包括12导联动态心电图、微型心电图监测仪、心室晚电位检测、倾斜试验、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和T波交替分析等其治疗方面主要是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观念的改变,射频导管消融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等介入性治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永麟 《黑龙江医学》2001,25(5):321-323
抗心律失常药物最先获得成功的是 β受体阻滞剂 ,之后是离子通道 (尤其是钾通道 )拮抗剂。药物的作用靶的应该有基质靶的和触发靶的两种。所谓基质靶的 ,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来说 ,是指根据心脏兴奋和传导中离子通道的机制来选择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而触发靶的是指影响电生理作用的信号系统 ,例如肾上腺素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系统以及可能改变磷酸化和调节离子通道的蛋白激酶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作用于基质靶的或触发靶的 ,或两者兼有 ,但这些机制的确定只是在动物实验中获得 ,而应用于临床 ,则由于从实验环境转向复杂的病理生理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缝隙连接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国强  申颖 《广西医学》2004,26(12):1742-1744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缝隙连接 (GJ)介导着细胞之间的通讯 ,包括电和生物分子等信号的传导 ,控制着健康心脏的协调收缩。然而 ,当GJ及组成GJ的缝隙连接蛋白 (Cx)变化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心脏病发生。1 GJ的结构和特性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要选择最佳药物,就要熟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3):1008-1009
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是医学科学的基石,如果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就无法真正掌握诊治急性心律失常的技能。本文是急救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关于心律失常的部分相关基础知识。1 心脏的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自律细胞,存在于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它们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发出电冲动,并将其传导到心脏的各处;一类为收缩细胞,存在于心房和心室,它们没有自律性,但能够在自律细胞发出的电冲动的刺激下发生兴奋和收缩,心脏就是依靠收缩细胞的整体统一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具有的如下特性与心律失常有关。1 1 自律…  相似文献   

12.
杨荣平 《医学综述》2003,9(11):673-675
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 ,始于 2 0世纪 6 0年代。当时由于标本难得 ,分离心肌细胞技术上存在困难 ,而影响了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的研究。 80年代 ,由于膜片钳技术的应用、心脏外科和心脏移植手术的开展 ,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90年代 ,随着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特别是心肌细胞离子流 (离子通道 )学研究不断深入 ,Drouin等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证实了人类心肌中存在M细胞[1 ] ,从而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开拓了新理论。1 M细胞的细胞学基础既往人们一直认为 ,心肌细胞特别是心室肌细胞在电生理特性上是…  相似文献   

13.
心电监测是临床常用的监测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手段。临床主要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其它危重病人进行心电监测,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可以危及生命的致命性及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现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功能的心律失常,以便尽旱进行心肺复苏、直流电复律或除颤、心脏电起搏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终止和预防心律失常发作,减少猝死。  相似文献   

14.
浦肯野纤维是心脏传导系统的最后分支,在心内膜下交织成网,再通过特殊的连接方式与普通心室肌细胞相连,主要功能是迅速将电活动传导至整个心室。浦肯野纤维的结构及功能对心脏兴奋冲动的传导至关重要,其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可引起电冲动的传导异常,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目前,许多研究表明,浦肯野纤维细胞结构及功能在分子水平的改变(如基因调控异常、细胞间连接蛋白及跨膜离子流的改变)可导致心律失常。该文就浦肯野纤维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发生异常,曾被称为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主要由于心脏冲动的发生与传导不正常,而致整个或部分心脏活动的顺序发生紊乱,使心脏活动产生过快、过慢等不规则改变.本节主要介绍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治.  相似文献   

16.
<正> 临床应用镁剂治疗心律失常及其电生理机理已有报道,但多是在离体灌注或细胞水平进行的。我们采用实验电生理方法,观察研究麻醉犬体内心脏电生理情况,进一步阐明镁的心脏电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多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逐渐加大,基本健康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出现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健康妇女孕期可出现偶发甚至频发的房性早搏或室性早博,一般对母体和胎儿无大碍。在孕期发生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必须立即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严重肘须终止妊娠。房扑、房颤少见于正常妇女妊娠期。在孕期出现的心脏传导阻滞大多可安全度过妊娠期及生产过程,少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传导阻滞,在孕期可置入临时或永久起搏器。药物治疗对妊娠期的孕妇和胎儿均有一定的影响,应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18.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所引起的心脏节律的异常.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AAD)基本作用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改变其电生理特征而起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9.
Brugada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rugada综合征是以晕厥和猝死为首发表现。心脏结构“正常”,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无器质性心脏病变的室性心律失常或称之为心脏电疾病。本文就此综合征的临床心电图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陆军 《中原医刊》1993,20(6):23-24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终止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往往存在致心律失常作用及负性心力等风险。事实上,心律失常还有多种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下称非药物治疗)的方法。1去除病因去除病因是首要的,特别是在治疗严重心律失常时易被忽视。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如碱中毒、酸中毒、高/低钾、高镁、高钙、低铜等。药物及药物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IC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