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受环磷酰胺(BEAS-CP)和塞替派(BEAS-T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组成. 发现经CP和TE暴露的细胞可出现细胞死亡,凋亡和转化,它们具有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说明逃逸细胞死亡,凋亡的支气管上皮基细胞呈增生性改变,这种增生性基细胞经过扩增后将成为转化细胞群主体并且具有肿瘤细胞的增生特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 (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 B) ,受环磷酰胺 (BEAS- CP)和塞替派(BEAS- T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组成 .发现经 CP和 TE暴露的细胞可出现细胞死亡 ,凋亡和转化 ,它们具有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 .说明逃逸细胞死亡 ,凋亡的支气管上皮基细胞呈增生性改变 ,这种增生性基细胞经过扩增后将成为转化细胞群主体并且具有肿瘤细胞的增生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塞替派 (TE)及环磷酰胺 (CP)能否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成瘤。方法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对照 ,以TE诱发转化细胞 (BEAS TE)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BEAS STE)及CP诱发转化细胞 (BEAS CP)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 (BEAS SCP)为靶细胞接种于 3~ 4周龄裸鼠 ,每组接种 6只 ,♂♀各半。结果 接种后2 6周 ,对照组无一长出肿瘤 ,BEAS STE组有 5只长出肿瘤 ,BEAS SCP组有 1只长出肿瘤 ,其中BEAS STE组有 3只裸鼠的肿瘤直径在 1cm以上。经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肿瘤为低分化癌肉瘤组织。结论 TE、CP诱发恶性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转化细胞均具有裸鼠致瘤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方法 运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研究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恶性转化后的裸小鼠接种成瘤细胞 (BEAS TT)的染色体畸变。结果 瘤细胞在传代早期基本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 ,随着细胞代龄的增加 ,各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趋势不同 ,其中BEAS TTa逐渐形成以多倍体细胞为主的细胞群 ,而BEAS TTb ,BEAS TTc则以近二倍体细胞为主份额细胞。核型分析表明 3个瘤细胞系的核型与BEAS TE不同 ,在其基础上有新的染色体 (14号染色体 )丢失和标记染色体 (M4 )的增加。结论 细胞染色体数目不稳定 ,14号染色体的丢失和M4染色体的增加 ,可能与BEAS TE的裸小鼠成瘤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分别受环磷酰胺(BEAS-CP),塞替派(BEAS-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2B经两种药物处理后可生成转化型和非转化型细胞集落. 转化细胞的形态计量参数中,细胞和细胞核面积,最大直径,最小直径,等效直径,形状因子的数值按BEAS-2B,BEAS-CP,BEAS-TE的组序递升.表达细胞形态为异形的指标: 胞和细胞核异形指数,核浆比则沿BEAS-2B,BEAS-CP,BEAS-TE的顺序递减. 结果提示, 上述改变可能是细胞由正常趋向恶性增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环磷酰胺(CP)和塞替哌(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CP和BEAS-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 BEAS-CP细胞p15基因的外显子1和外显子2都出现了异常带型.BEAS-TE细胞p16基因的外显子1及外显子2a出现了异常带型和迁移率滞后现象;p15基因外显子1的2条单链带之间出现异常条带.DNA序列分析发现BEAS-CP细胞的p15基因外显子1的182位有C的插入,206位有G的插入;外显子2的第308位密码子有C→T(TCC→TTC)转换(Ser→Phe),第327位密码子有T→A(AAT→AAA)颠换(Asn→Lys).BEAS-TE细胞的p16基因外显子2a的第125位密码子有G→A(CGC→CAC)转换(Arg→His).结论 p15基因在CP诱导BEAS-2B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TEPA诱导BEAS-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了p16基因的失活.  相似文献   

7.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 B)分别受环磷酰胺 (BEAS- CP) ,塞替派 (BEAS- 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 ,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 ,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 2 B经两种药物处理后可生成转化型和非转化型细胞集落 .转化细胞的形态计量参数中 ,细胞和细胞核面积 ,最大直径 ,最小直径 ,等效直径 ,形状因子的数值按 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组序递升 .表达细胞形态为异形的指标 :细胞和细胞核异形指数 ,核浆比则沿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顺序递减 .结果提示 ,上述改变可能是细胞由正常趋向恶性增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塞替派诱发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成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化学致癌剂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原代细胞培养,细胞免疫化学分析获得并鉴定恶性转化成瘤细胞,以BEAS 2B细胞和BEAS STE细胞为参照,研究恶性转化成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和锚着独立生长能力等表型特征。结果和结论 经原代细胞培养获得可传代的具人类上皮来源的恶性转化成瘤细胞,恶性转化成瘤细胞较成瘤前细胞具有更强的恶性转化表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旨在了解转化细胞在成瘤过程中的p15 ,p16 ,p5 3和K ras基因编码序列突变情况。方法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结果 转化各阶段细胞p15和K ras基因编码序列为野生型。在转化进程中 ,各转化细胞均携带与细胞永生化有关的p5 3第 4 7密码子CCG→TCG(脯氨酸→丝氨酸 )转换 ,在此基础上无新的错义突变发生。p16基因在BEAS 2B细胞和BEAS STE细胞中均为野生型 ,在BEAS TTb细胞中第 4密码子发生TCG→TAG(丝氨酸→终止密码子 )碱基转换 ,结果为无义突变 ,第 19,5 2密码子分别发生GAG→AAG (谷氨酸→赖氨酸 )转换 ,GCG→ACG(丙氨酸→苏氨酸 )转换的错义突变。BEAS TTc细胞中第 19密码子发生GAG→AAG(谷氨酸→赖氨酸 )转换的错义突变 ,而没有可检测的BEAS TTa细胞的mRNA存在。结论 p16基因的突变或表达缺失与恶性转化细胞的成瘤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CP)和塞替哌(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CP和BEAS-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 BEAS-CP细胞p15基因的外显子1和外显子2都出现了异常带型。BEAS-TE细胞p16基因的外显子1及外显子2a出现了异常带型和迁移率滞后现象;p15基因外显子1的2条单链带之间出现异常条带。DNA序列分析发现BEAS-CP细胞的p15基因外显子1的182位有C的插入,206位有G的插入;外显子2的第308位密码子有C→T(TCC→TTC)转换(Ser→Phe),第327位密码子有T→A(AAT→AAA)颠换(Asn→Lys)。BEAS-TE细胞的p16基因外显子2a的第125位密码子有G→A(CGC→CAC)转换(Arg→His)。结论 p15基因在CP诱导BEAS-2B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TEPA诱导BEAS-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了p16基因的失活。  相似文献   

11.
研究环磷酰胺 (CP)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转化效应 .实验利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B)为靶细胞模型 ,研究CP诱导的BEAS 2B细胞 (BEAS CP)的恶性转化 ,并伴随研究了BEAS CP转化细胞的增殖动力学 ,细胞周期和非贴壁依赖性生长等转化表型特征 .结果显示 ,经传代和软琼脂培养基筛选 ,BEAS CP细胞已具有较为稳定的转化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 ,可能是具有裸小鼠致瘤性的恶性转化细胞 .结果表明CP对BEAS 2B细胞具有恶性转化效应  相似文献   

12.
塞替派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塞替派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转化效应。方法 利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靶细胞模型,以塞替派诱导BEAS-2B细胞的恶性转化,并伴随研究了塞替派转化细胞(EBAS-TE)的增殖动力学、细胞周期和锚着独立生长能力等转化表型特征。结果 经传代和软琼脂培养基筛选,BEAS-TE具有较为稳定的转化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结论 塞替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恶性转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