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与白内障类型的关系,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病变对白内障发病的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6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固定后铺片,行HE染色后测定上皮细胞密度。按不同类型白内障进行分组,分析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与白内障类型及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的关系。结果 先天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最高,平均(4316.63±479.65)个·mm~(-2),平均年龄(9.88±8.16)岁;其次为外伤性白内障组,平均细胞密度(3899.81±537.00)个·mm~(-2),平均年龄(29.43±19.66)岁;并发性白内障组平均细胞密度(3838.46±454.72)个·mm~(-2),平均年龄(54.22±7.63)岁;老年性白内障组平均细胞密度(3740.45±526.33)个·mm~(-2),平均年龄(67.39±11.08)岁。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以上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男女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与白内障类型有关;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陈凤华  宋旭东 《眼科研究》1999,17(6):454-456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方法 用DNA片段分析及TUNEL法共检测3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DNA片段分析显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有DNA“梯状”图谱,而健康成年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未见DNA断裂现象;TUNEL检测发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本上皮细胞中有凋亡细胞,而健康成年人晶状体上皮中无明显的凋亡细胞。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  相似文献   

3.
人及小鼠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hen F  Chen C  Song X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07-108,I010
目的 探讨人老年性白内障及小鼠先天性白内障与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2例先天性白内障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并分别与同类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及先天性白内障小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可见凋亡细胞,而正常晶状体未见凋亡细胞。结论 人老年性白内障及小鼠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均与其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2例前囊下性白内障、17例核性白内障、14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和11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OPN的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和各组间比较。结果:OPN在前囊下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其阳性表达率与核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及正常人晶状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OPN在前囊下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阳性,在前囊下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日本产HU-12A型电镜对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7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形状不规则,相邻细胞间以许多复杂的指状突超紧密镶嵌,部分上皮细胞内水肿,细胞间隙亦水肿呈较大的空泡状,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肿胀,个别区域上皮细胞坏死脱落,1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体积固缩,细胞核染色质分裂并出现凝聚的凋亡小体。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过氧化氢诱导白内障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皮质性白内障形成的关系。方法用200μmol/L过氧化氢(H2O2)诱导离体兔晶状体白内障形成,TUNEL法检测H:0:作用1,6,18,24,48h的晶状体上皮凋亡细胞,同时测定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H2O2作用1h,晶状体保持透明,未发现凋亡上皮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上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多,晶状体逐渐变混浊。SOD活性早期无变化,18h后逐渐降低。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是皮质性白内障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其发生先于晶状体抗氧化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Bax的基因表达与白内障发生的关系,及其在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患者91例91只眼,取晶状体前囊膜.根据年龄分为3组,即Ⅰ组为≤30岁的患者11例,Ⅱ组为31~60岁的患者30例,Ⅲ组为≥61岁的患者50例.采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染色,镜下检测三个不同年龄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基因蛋白与Bax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Ⅰ、Ⅱ、Ⅲ组Bcl-2基因表达分别为89%、60%、0.5%,Bax基因表达分别为0、11%、91%.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基因表达逐渐降低,Bax基因表达逐渐增高,为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白内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aract lens epithelial cell and Bcl-2, Bax expression with increasing age in patient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Bcl-2 and Bax expression in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of cataract.Methods Ninety-one patients (91 eyes) who were done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cataract were selected and took anterior capsule of lens.The cataract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age: 11 cases of less than 30 years of age in group Ⅰ , 30 cases of aged 31-60 in group Ⅱ, 50 cases more than 61 years of age in group Ⅲ.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ax in lens epithelial cells of cataract from three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cataract patient was detected by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 method.Results The Bcl-2 gene expression in group Ⅰ , Ⅱ, and Ⅲ was 89%, 60% and 0.5% respectively, the Bax gene expression was 0, 11% and 91%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3 groups (P <0.05).Conclusions The genes expression of Bcl-2 in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of cataract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with age increasing, while the genes expression of Bax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with age increasing.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to treat of cataract at the gene level.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0.1、0.2、0.4、0.8mg/mL丹参液对体外培养的L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牛磺酸的保护作用相比较。结果各质量浓度组丹参液培养后的LECs对H2O2的损伤均有抵抗作用,尤其0.8mg/mL质量浓度组的保护作用优于40mmol/L牛磺酸组,除0.1mg/mL丹参组外各处理组细胞的尾长、彗星细胞百分率与H2O2损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的LECs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呈现质量浓度依赖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模型。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兔眼晶状体前囊膜进行培养,并利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鉴定。结果 组织块接种24h后即可见细胞生长,且保持上皮细胞形态,1wk左右细胞融合,在体外可传至7代,5代以后细胞呈成纤维细胞状,α-晶状体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呈阳性反应。结论 成功地建立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可用于后发性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凤华  陈翠真 《眼科研究》2000,18(4):295-297
目的 通过建立小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离体生长特性。方法 组织块接和培养;用计数法及MTTI地测细胞生长曲线;绘制细胞分裂指数曲线。结果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生长良好;MTT及细胞计数法所测细胞生长过程基本一致;细胞分裂指数曲线显示细胞在培养第5天达分裂高峰。结论组织块法是晶状体上皮细胞离体培养的较好方法;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较好的离体生长能力;MT  相似文献   

11.
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组织块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简单有效方法,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生长规律和特点。方法应用改良组织块贴附培养法对儿童及成人外伤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规律。结果儿童和成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都具有增生能力,晶状体上皮细胞均可传3代,晶状体上皮细胞多次传代后生长缓慢。结论儿童和成人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增生能力有限,儿童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能力较强。改良组织块贴附培养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是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氧化性白内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测定过氧化氢诱发的白内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探讨Ca^2 浓度的改变在氧化性白内障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过氧化氢诱发实验组离体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产生白内障,用Fura-2/AM荧光标记法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胞浆内Ca^2 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正常晶状体相比。结果 经过氧化氢作用的实验组,6、12和24h时,晶状体上皮细胞胞浆内Ca^2 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00,0.000)。结论 本研究证实过氧化氢作用于大鼠晶状体后,其上皮细胞内Ca^2 浓度明显升高,从而为Ca^2 依赖的蛋白水解酶如钙蛋白酶等的激活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徐雯  姚克  王凯军  吴仁毅  叶娟 《眼科研究》2003,21(3):246-249
目的 探讨calpains住过氧化氢(H2O2)诱发大鼠离体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离体培养大鼠品状体,阴性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H2O2;阳性对照组加H2O2;实验组同时加入H2O2和ealpains抑制剂PD150606。光学显微镜下观察3组品状体混浊程度的改变并行图像分析,秩和检验分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2O2对大鼠LECs凋亡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LECs凋亡数量的改变。结果 H2O2可明显诱发大鼠离体品状体产生白内障及LECs凋亡,PD150606可部分抑制H2O2诱发大鼠晶状体的混浊和LECs的凋亡,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P=0.006)。结论 Calpains表达的激活并引发随之的大鼠LECs的凋亡,可能是H2O2诱发离体大鼠产生白内障的机制之。Calpains抑制剂PD150606可部分抑制H2O2诱发的大鼠LECs的凋亡,从而部分抑制大鼠白内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硒性白内障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炎华  宋秀君 《眼科研究》1999,17(6):432-434
目的 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亚硒酸钠诱发的硒性白内障形成的关系。方法 给SD大鼠注射亚硒酸钠后1,3,7天剥取日状体吓膜。用流式细胞仪(FCM)计数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DNA片断凝胶电泳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核提取物,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开矿学变化。结果 给药后第1天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即显著增高,第3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晶状体混浊程度持续加重,给药后第7天形成典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硅油并发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凋亡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将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硅油并发性白内障患者50例50眼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收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50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已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具体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凋亡因子的表达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研究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92%、Bax蛋白表达阳性率100%、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100%,而同期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80%、Bax蛋白表达阳性率84%、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油并发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凋亡因子的表达显著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提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部分凋亡因子全程参与硅油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何花  张虹  罗爱珍 《眼科新进展》2003,23(5):323-327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凋亡、增殖特性的变化,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诱发兔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定期监测血糖和观察晶状体的变化.TUNEL技术标记凋亡的LECs,测定凋亡百分率和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LECs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积分光密度(A)值.结果TUNEL染色显示模型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有凋亡阳性细胞,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组与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其LECs凋亡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且随观察期内时间推移和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呈明显上升趋势;早期2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积分光密度(A)值的变化无显著性,但随着观察期内高血糖持续时间的延长(8周后),2组间差异日趋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特点。为研究老年性白内障及术后后囊浑浊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对超声乳化术中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和分化的规律。结果前囊接种3—5天,有新生上皮细胞自囊片的边缘长出并向四周延伸,第3-4周部分细胞内出现空泡和颗粒等结构改变,生长近于停止;传代培养细胞不能增生。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上皮细胞体外增生能力有限。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