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坚  陈显钊 《海南医学》2001,12(1):30-30
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射治疗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不必要的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提高治疗增益比的有效措施。它使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的形状一致。我院近期引进了端典医科达公司的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其中体架系统由真空成形袋,CT定位柜架及头架和治疗摆位柜架组成。配合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使靶区的精确定位得以保证。但摆位固定的精确度、良好的重复性也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现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高精度的放疗技术,除准确严密的治疗计划外,精确的摆位是实施计划的关键。我们通过对400余例病人的治疗,总结了临床工作中影响摆位精度的因素及处理方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框架立体定向配合显微技术手术治疗脑转移瘤的体会。方法对15例脑转移瘤患者运用框架立体定向配合显微技术切除肿瘤,术后常规行全脑放疗。结果15例中14例获得全切,1例获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3个月,神经症状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无变化1例;进展1例,症状缓解率86%:无神经症状加重。局部复发率26%,1年生存率53%,2年生存率20%,3年生存率6%,中位生存时间13.1个月。结论立体定向和显微外科等微创技术治疗脑转移瘤疗效满意,有利于改善脑转移瘤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4.
1目的 探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定位和摆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方法 我院1997年5月引进Elekta render plan-3D治疗计划系统至2003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放疗结合常规照射治疗376例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重新优化使用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3~6个脑转移灶的计划,评估减少海马剂量的可行性及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的变化。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疗的23例单分次、单等中心、多靶区(3~6个脑转移瘤)SRS患者的数据进行剂量分析。定位CT和核磁共振图像融合,勾画靶区及海马区(勾画参照RTOG 0933),采用Eclipse15.0治疗计划系统设计TrueBeam加速器6MV非均整光子线两组计划:5个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和保护海马的5个非共面VMAT重新优化计划。各向异性解析算法,处方剂量至少覆盖99%的计划靶体积(PTV),脑干最大剂量<12 Gy,视神经及视交叉最大剂量<8 Gy,限制大脑低剂量。海马剂量限制:RTOG 0933剂量限制(处方30 Gy/10 f时海马剂量限制条件D100%≤9 Gy,最大剂量≤16 Gy)海马接受剂量转换为单分次生物有效剂量,使用α/β=2(D100%≤4.21 Gy,最大剂量≤6.65 Gy)。分析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别。结果 23个病例中有12例重新优化计划,8例实现了海...  相似文献   

6.
<正> 1 目的 探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定位和摆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 方法 我院1997年5月引进Elekta render plan-3D治疗计划系统至2003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放疗结合常规照射治疗376例病人。方法:①病人通过定位框架和真空褥垫抽取真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γ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加全脑放疗与常规放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SRT +全脑放疗脑转移瘤 43例 ,常规放疗脑转移瘤 5 0例。SRT周边剂量 15~ 2 7Gy,全脑放疗 30~ 40Gy。结果 :SRT +全脑放疗组病人 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及肿瘤局控率均较常规放疗组增高或延长 (P <0 .0 1)。死亡原因中 ,SRT +全脑放疗组死于脑转移者较常规放疗组低 (P <0 .0 5 )。结论 :SRT +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8.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以其定位准确、可大剂量集中照射肿瘤区的特点 ,与常规外放疗结合 ,已在治疗脑转移癌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1 998年 7月~ 1 999年 1 2月 ,作者对 2 4例脑转移癌进行了全脑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脑转移癌 2 4例 ,男 1 3例、女 1 1例 ;年龄 3 0~ 75岁 ,平均 5 2岁。原发病灶均经病理诊断 :肺腺癌 9例 ,肺鳞癌 4例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5例 ,食管鳞癌 2例 ,肝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各 1例。原发灶确诊到发现颅内转移时间为 2个月~ 5年 1 0个月。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昏或头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定位和摆位的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方法采用头部立体定位框架,X刀面膜等装置固定患者体位,框架标记板4块,及直径3mm小铅圆点双标记,行层厚、层距3mmCT扫描;通过网络传输至X刀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勾画,计划设计,打印出头部框架及小金属点摆位报告,复位、验证;在加速器上行共面或非共面弧形野放疗。结果头部框架摆位准确度可达到0.01mm;而小金属点摆位在X、Z方向上误差小,准确度可达到1mm,而在Y方向上可达1~1.5mm。结论头部立体定位摆位准确,而小金属点摆位误差大,尤Y方向明显,但可作为定位、治疗验证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方法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脑转移瘤患者163例,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多(60.7%),其次为乳腺癌和胃肠道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颅内单发灶与多发灶之比为1:2.9。针对颅内转移灶的治疗方法有四种:全脑照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病例数分别为74例,19例,16例和54例。结果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一年生存率,手术加全脑照射和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明显优于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全脑照射:手术加全脑照射优于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全脑照射疗效相当,但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后的颅内复发率明显高于全脑照射。  相似文献   

11.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26例脑转移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射治疗(W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处方量,5~80y/次.每周3次.共3~5次,总计量20~32Gy。全脑照射30~40Gy/3~4周。结果:单纯SRT局部控制率为89.4%.SRT+WBRT局部控制率为92.3%。2组近期局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水肿减轻或消失分别为95.5%和92.3%。姑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痛苦小、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疗(SRS)治疗全脑放疗后颅内失败的脑转移瘤的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预后影响因素以及不良反应,探讨SRS对全脑放疗后颅内失败的脑转移瘤的挽救治疗作用。方法2007年9月~2011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1例全脑放疗后颅内失败的脑转移瘤患者接受颅脑挽救性SRS。结果全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为80.4%,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7.4个月,1、2年的颅内无进展生存率41.2%、19.6%,ffl位生存时间9.1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是25.5%、15.7%。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RPA分级、总靶体积为疾病进展时间预测因素(P均〈0.05);而KPS评分、RPA分级、原发病、总靶体积、颅外病变情况、WBRT治疗后与SRT治疗间隔时间是生存时间预测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仅RPA分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常规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4种预后因素(年龄、疗前KPS评分、有无其它远处转移及转移灶数目)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配对选择两组病例,全脑放疗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40例,为研究组;常规放疗组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全脑放疗剂量为30~40Gy/2~4周;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使用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采用每次剂量4~6Gy,每周3次,总剂量24~30Gy。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82.5%和50.0%,治疗后3个月影像学有效率(CR+PR)分别为92.5%和66.0%,治疗3个月后KPS评分好转的比例分别为85.0%和52.0%,因脑转移死亡率分别为10%和48%,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 全脑放射治疗配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大分割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部和体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部和体部恶性肿瘤患者30例(52个病灶)。单纯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取大分割分次方式,处方剂量3.5~5 Gy,每周5次,计划靶区边缘(50%或60%等剂量线处)总剂量全程为32~50 Gy;常规放射治疗后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补量为20~32 Gy。结果52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21个(40.4%),部分缓解(PR)26个(50%),好转(MR)2个(3.8%),稳定(SD)3个(5.8%),有效率为90.4%,其中脑转移瘤有效率为100.0%,肺转移肿瘤有效率为88.8%,肺原发肿瘤有效率为87.5%。治疗前肿瘤体积(GTV)<2.38 cm3组CR率明显高于GTV≥2.38 cm3组(P<0.05)。30例患者急性放射反应分级为:0级24例(80%),Ⅰ级4例(13.3%),Ⅱ级2例(6.67%)。结论大分割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部和体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联合或不联合全脑放疗(WBRT)的疗效.方法:对66例脑转移瘤进行SRT联合WBRT治疗,26例用SRT治疗.WBRT用1.82.0Gy/次,5次/周,总剂量36.0~40.0Gy.SRT单次治疗边缘剂量16.0~22.0Gy,分次治疗,每次4.0~10.0Gy,分3~8次,5次/周.SRT前行WBRT 29例,SRT后行WBRT 37例.结果:利用影像学及寿命表分析,SRT联合WBRT治疗与单纯SRT相比,在有效率和1年死亡率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率明显降低,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SRT联合WBRT治疗脑转移瘤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干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4月~2006年10月期间治疗的脑干部转移瘤患者45例,临床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予^60Go或直线加速器放射疗法行全脑常规放疗;研究组23例,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干部转移瘤,较全脑常规放疗治疗脑干部转移瘤准确、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总结三维适形放疗与立体定向放疗在治疗脑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行全脑放疗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或立体定向放疗的6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放疗资料、随访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放疗方式的疗效。结果本组含1~2个脑转移灶的患者共21例,12例行三维适形放疗,9例行立体定向放疗,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2月、83.3%、58.3%和14月、88.9%、66.7%。脑转移灶数≥3的患者共39例,17例行三维适形放疗,22例行立体定向放疗,两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月、58.8%、41.2%和13月、81.8%、68.2%。在脑转移灶数≥3的患者中,立体定向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都明显优于三维适形放疗组(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立体定向放疗较三维适形放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采用 6MV- Xray直线加速器全脑二侧野对穿照射 ,肿瘤吸收剂量 30Gy~ 40Gy/(2~ 3)周.全脑放疗结束后一周行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结果 1年和 2年生存率分别为 44.3%和 17.1%.有 8例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一般放疗反应; 2例伴有癫痫小发作 1次; 2例治疗后 9个月出现放射性脑水肿;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本组无顽固性水肿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全脑放疗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是一种反应较小,痛苦较轻,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疗效肯定,疗程短,不增加放疗副作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降低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对调强放疗的15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计划,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每位患者每周1次,每次采集3组数据,15例患者治疗5~7w。结果 15例鼻咽癌患者CBCT扫描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675±2.023)、(0.337±1.508)、(0.450±1.749)mm;3个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的P95分别为4、3、4mm;3轴向的众数分别为1、1、0mm;其中X轴方向91.3%≤3mm,Y轴方向100%≤3mm,Z轴方向92.5%≤3mm。X、Y、Z轴上极小值分别为-6.00、-3.00、-5.00mm,极大值分别为5.00、3.00、5.00mm。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及X、Y、Z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进行摆位纠正,可以缩小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而分次治疗内误差较小,放疗中只需要在首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CBCT摆位纠正。  相似文献   

20.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 mm,头脚3.22mm,前后3.46 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 mm,头脚1.94 mm,前后2.13 mm.结论 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 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