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皮祖细胞是CD34+骨髓干细胞的一个亚群,可转化为内皮细胞并参与脑缺血区域新血管生成,是增加缺血损伤区域氧气和营养供应以恢复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缺血区域进行内皮祖细胞移植并早期活体监测其移行,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现就内皮祖细胞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实验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结构与功能完整使心血管系统处在稳态状态。内皮受损且修复功能受限可导致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内皮祖细胞(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细胞,在维持内皮稳态,促进血管内皮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对EPCs的研究发现,其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其数量减少和功能紊乱都可能导致人类患高血压病风险增高。而高血压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对血管内皮祖细胞有损伤作用。该文对EPCs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1 内皮祖细胞的来源、表面标志、分离方法 内皮组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来源主要包括人脐静脉血、成人外周血、骨髓,并且发现外周血中的EPCs起源于骨髓,而脐血中的EPCs起源于胎儿的肝脏。迄今为止,EPCs尚无统一的鉴定标准,一般将表达CD34/CD133/KDR(VEGFR2或Flkl)这3种基因标志物的细胞定义为EPCs。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患,其发生、发展和预后与血管内皮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也参与出生后的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过程,提示其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重要治疗作用和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苗巧巧  陈慧 《医学综述》2012,18(16):2542-2544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是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也称为成血管细胞,来源于骨髓,可以特异性地归巢于血管新生组织,且分化和增生为成熟内皮细胞的一群干细胞群体。EPCs可以通过特定方式分离,现已发现多种表面标志物,但均缺乏特异性。影响EPCs功能和数量的因素包括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如药物、某些疾病和烟酒史等)。随着EPCs的深入研究,已证实EPCs是血管内皮功能的生物学标志,与某些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偏头痛和脑白质病变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G1组,n=20)和10例非冠心病患者(G2组,n=10),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 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心血管的各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整体危险性(用Framingham危险积分定量评估)的关系.结果:G1组外周血EPCs数量较G2组明显减少(10.3±2.5 vs 1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高血压、血清LDL、hs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并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痴呆最常见的病因是阿尔茨海默病(AD),传统观点认为A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而近年来内皮功能异常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是能够直接反映内皮功能的指标之一,其数目和功能的异常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血管修复能力下降。EPCs数目和功能异常所致的脑血管内皮损害和修复能力下降、脑灌注不良可能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因此深入研究AD和外周血EPCs的关系,将有利于进一步揭示AD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陈闽荔  张金莲  吕建国 《医学综述》2009,15(18):2753-2756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一类能够迁移、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属于干细胞群体,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及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还可在一定条件下分化为心肌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密切,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临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谢红娜  赵中 《海南医学》2013,24(3):434-436
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参与血管的再生与修复,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内皮祖细胞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兰莉  秦俭 《重庆医学》2006,35(22):2093-2096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亦称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s),与成熟血管内皮细胞不同,它能同时表达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即KDR)3种细胞表面标志物。出生后,骨髓里的成血-血管干细胞(hemangioblast)在生理或病理因素作用下,分化成EPCs并进入外周血循环,分化成内皮细胞参与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损伤内皮的修复。如何使循环EPCs的数量增加,这便涉及到EPCs的动员。本文就EPCs的动员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内皮祖细胞是一种兼有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细胞部分特征和功能的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生物学标志物,与缺血性的损伤程度和预后有紧密联系,还具有促进血管发生、形成新的血管以及保护神经、修复缺血性脑卒中后受损神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常军 《医学综述》2011,17(5):709-712
内皮祖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新策略,但内皮祖细胞数量不足成为限制其治疗应用的主要障碍。如何培养和有效扩增内皮祖细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皮祖细胞获取的方法繁多,他汀类药物、雌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增加内皮祖细胞数量有着积极的作用,现就此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内皮祖细胞在体内外能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目前,内皮祖细胞已被证实存在于成年人外周血,骨髓和人脐带血中。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代红  袁发焕 《重庆医学》2009,38(22):2898-2901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亦称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参与损伤血管的修复.1997年,Asahara等首次证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内皮祖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肿瘤血管形成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在肾脏病领域EPCs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与肾脏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由内皮损伤引起,以炎症反应为促进因素,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进程。其病程中所形成的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等发病的直接因素。在血管内皮受损的情况下,血管壁内皮由多种机制进行修复,如受损区域临近的内皮细胞分裂等,这些修复机制与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在健康人体内处于动态平衡。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作用超过了维持动脉动态平衡的修复机制的作用时,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受到损伤,炎症反应释放的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促使单核细胞聚集至受损区域分化形成泡沫细胞,血小板则聚集并发挥其凝血作用形成血栓,造成脂质斑块及受损部位硬化。内皮祖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1],在外周血中的数量很少,但在机体出现血管损伤及病变时可有明显变化。研究表明循环 EPCs 不仅表达人类干细胞标记物如 CD34、CD45、CD62及 CD133,也可以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如 CXCR4、CD31、VEGF2、vWF 或 eNOs。因此我们认为内皮祖细胞是一类既具备分化潜能也具备内皮细胞特性的骨髓来源细胞。因此,其被认为不仅参与胚胎时期的血管形成,同样也参与损伤后的血管修复过程[2]。因此,动脉粥样硬化与内皮祖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热点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现在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都表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目和冠心病的众多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对血管形成机制研究的深人,Isner等提出了“治疗性血管新生”概念.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因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愈来愈受到关注,血管内皮祖细胞以及用其作为种子细胞治疗冠心病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张清  王普之 《疑难病杂志》2014,(11):1207-1209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虽然在神经元保护和抗炎性因子等基础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2]),然而已经证明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药物和手术机械性地让血管再通([1,2]),然而已经证明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药物和手术机械性地让血管再通([3])。静脉溶栓可以有效地挽救缺血半暗带,但4.5 h的时间窗让只有1%([3])。静脉溶栓可以有效地挽救缺血半暗带,但4.5 h的时间窗让只有1%2%的卒中患者获益[4];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为有创治疗,风险大费用高且再次狭窄率高。新的证据证明,内皮祖细胞(endo-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目前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受损。近年来发现,内皮祖细胞(EPCs)对维持血管内皮稳态、修复损伤内皮有重要作用。随着对EPCs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冠心病内皮损伤及修复的认识逐步加深,为EPCs更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脐静脉血、成人外周血和骨髓,不仅参与胚胎血管形成,而且在出生后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EPC在血管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途径.以下就EPC在缺血心肌、缺血肢体、损伤角膜修复中的血管生成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内皮祖细胞与胶质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内皮祖细胞(EPC)作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经动员入外周血,能特异性归巢胶质瘤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内皮祖细胞有潜力成为细胞靶向载体,有助于研究胶质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内皮祖细胞介导的靶向血管生成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