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周志龙 《北京中医》2003,22(2):59-60
1 结节性痒疹周某 ,男 ,30岁。 1990年 12月 1日初诊。患者双小腿伸侧皮损硬实 ,散在结节增生 ,呈圆顶状坚实结节 ,如豌豆大小 ,疹色紫暗 ,剧烈瘙痒 ,搔抓后出现破损、出血及血痂 ,皮损周围色素沉着 ,病延 3月。西医确诊为结节性痒疹 ,曾以中西药治疗不效。舌质暗红 ,脉缓。余辨证为瘀血停滞 ,治宜活血化瘀 ,方用桃核承气汤 :桃仁、炒大黄各 12 g ,芒硝、桂枝、炙甘草各 6g水煎服。 1剂后瘙痒即止。 5剂尽 ,结节脱落 ,皮损愈合 ,留有色素沉着斑。再予5剂 ,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按 :结节性痒疹 ,又名结节性苔癣。本案因皮损无潮红渗…  相似文献   

2.
周志龙 《河北中医》2003,25(3):201-203
笔者从医 1 8载 ,素喜经方 ,现将临证心得择要整理如下。1 结节性痒疹例 1 周某 ,男 ,30岁。 1 990 1 2 0 1初诊。双小腿伸侧皮损硬实 ,散在结节增生 ,呈圆顶状坚实结节 ,如豌豆大小 ,疹色紫黯 ,剧烈瘙痒 ,搔抓后出现破损、出血及血痂 ,皮损周围色素沉着 ,舌质黯红 ,脉缓。病延 3月 ,西医确诊为结节性痒疹 ,治疗不效。余辨证为瘀血停滞。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核承气汤 :桃仁、炒大黄各 1 2g ,芒硝 (后下 )、桂枝、炙甘草各 6g。日 1剂 ,水煎服。服 1剂 ,瘙痒即止 ,5剂尽 ,结节脱落 ,皮损愈合 ,留有色素沉着斑。续进 5剂 ,巩固疗效 ,随访…  相似文献   

3.
1结节性痒疹 周某,男,30岁.1990年12月1日初诊.患者双小腿伸侧皮损硬实,散在结节增生,呈圆顶状坚实结节,如豌豆大小,疹色紫暗,剧烈瘙痒,搔抓后出现破损、出血及血痂,皮损周围色素沉着,病延3月.  相似文献   

4.
亚晓旭  李伯华  张苍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70-1172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结节为典型皮损,剧烈瘙痒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减轻瘙痒症状是结节性痒疹治疗的关键。全虫方是赵炳南先生根据其临床经验创制,对于控制瘙痒症状以及促进皮疹消退作用突出,可以打破"搔抓-加重"的恶性循环,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确切。在临床应用中辨证准确是全虫方取效的关键,根据疾病不同时期以及患者不同情况灵活化裁,方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结节性痒疹属于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伸侧或躯干,尤其是双小腿及肩部;皮损表现多为孤立、散在质硬半球状结节;常伴剧烈瘙痒;其病情顽固,反复难愈。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笔者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结节性痒疹患者4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经临床诊断确诊:结节性痒疹。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病程缓慢,持续多年;好发  相似文献   

6.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剧烈瘙痒及皮疹以结节为主的顽固性皮肤病,中医在治疗上多采用活血、散结、疏风等攻伐之品。但临床发现某些患者不宜使用伤正之剂,从调理脾脏入手,以补益气血健脾除湿治疗结节性痒疹,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结节性痒疹(Prurigonodular,PN)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侧最常见,以瘙痒为其特征表现,皮损以半球状结节为主要表现,直径为1~3cm,顶部角化明显呈疣状增生,表面粗糙,质地坚实,  相似文献   

8.
结节性痒疹是以结节为典型皮损,剧烈瘙痒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此病主要与风、湿、热、虫毒等相关,中医外科名家艾儒棣教授善从“湿热生虫”理论辨治该病,认为其病机为脾虚湿蕴,外感风邪或蚊虫叮咬,风毒湿邪胶结,郁而化热,湿热内生,化而为虫,治以健脾除湿、杀虫止痒,方选四君子汤合杀虫方加减。文章通过对艾儒棣教授基于“湿热生虫”理论论治结节性痒疹的经验介绍,以期为临床治疗结节性痒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贴棉灸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结节性痒疹患者70例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贴棉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卤米松乳膏封包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和瘙痒评分的变化情况。3个月后对有效患者进行门诊随访,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瘙痒评分及皮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瘙痒评分、皮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贴棉灸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灸法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卤米松软膏外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和瘙痒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皮损评分和瘙痒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评分和瘙痒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为6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灸法是一种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 潜镇类中药具有平肝息风,镇惊安神等功效,一般在外科中并不常用。上海龙华医院顾伯康教授,临床上针对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皮肤淀粉样变等,都具有皮损干燥、皮肤粗糙、肥厚脱屑、色素沉着、苔藓样变以及瘙痒剧烈,性情急躁,夜寐不安等共同的病理表现这一特点,在辨证施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许进  杨菲  张博雅 《河北中医》2009,31(3):408-408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以结节为主要皮损,伴有剧烈瘙痒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伸侧和手足背部,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蚊、蠓、臭虫等昆虫叮咬及局部刺激有关。有学者认为本病是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一种类型。2005-01-2008-10,我们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地奈德及全蝎疏风汤治疗结节性痒疹68例,并与单纯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地奈德治疗5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PN)是以严重的瘙痒性结节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清热、温通、活血、软坚等治疗各类慢性、顽固性皮肤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概括总结了多种中医外治疗法在结节性痒疹中的运用,为临床治疗结节性痒疹提供更多的临床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结节性痒疹是一种发生于四肢或躯干尤其是双小腿的、患者自觉剧烈瘙痒的结节状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情顽固,反复难愈,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们深挖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优势,归纳总结"脾虚肝郁""湿、热、瘀"作为指导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础。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们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节性痒疹患者11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  相似文献   

15.
结节性痒疹又称结节性苔藓,好发于四肢两侧,尤以小腿伸侧为多见,伴有剧烈瘙痒的疣状结节性损害,病因尚不清楚[1]。黄蜀主任医师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擅长用温阳法配合火针治疗难治性皮肤病,形成了以火针为特色的针灸综合治疗顽固性皮肤病优选方案,具有安全稳定的临床疗效。笔者观察黄蜀主任医师用温阳法配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结节性痒疹属中医"马疥"范畴。因皮肤结节"隐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几年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节性痒疹 32例 ,疗效显著 ,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2 4例 ;年龄 38~ 56岁 ,平均 45岁 ;其中有 1 2例为单纯西药治疗后复发者。有 1 5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临床表现 :皮疹多见于四肢 ,以小腿伸侧为著 ,臂部、腹部及背部亦有发病。初期为淡红色丘疹 ,迅速变为半球形结节 ,黄豆至蚕豆大小 ,顶端多数角化明显 ,呈疣状外观 ,表面粗糙 ,红褐色或灰褐色 ,瘙痒剧烈 ;数目不等 ,有时呈条状排列 ;局部结节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或增厚 ,呈苔藓样改变。2 治疗方法中药基本方 :全蝎 3g,僵…  相似文献   

17.
结节性痒疹为皮肤疣状结节性损害,多分布于四肢,皮损顽固、瘙痒难忍。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暂无指南或专家共识。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特制针头的辅助,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入穴位中,通过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来治疗、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本文通过查阅古籍以及相关文献,对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结节性痒疹的可行性,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瘙痒性皮肤病,包括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结节性痒疹,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见皮肤瘙痒或有抓痕,或有扁平丘疹、或有鳞屑,皮损较常干燥,病程缓慢。西医多采用封闭疗法及外涂膏药,但容易复发。1986年至今,我们采用了生肌玉红膏外涂治疗瘙痒性皮肤...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于1995年6月起应用广东医学院研制与湛江向阳制药厂联合开发生产的安隆液治疗各种皮肤病80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3~5s岁,平均年龄38.4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半个月。其中皮肤淀粉样变20例,疥疮结节20例,痒疹20例,结节样痒疹20例。全部患者均用安隆液涂擦皮疹部,每日2次,有瘙痒者加用抗组织胺药。疗效标准,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显效:皮损消退>80%。有效:皮损消退>50%。无效,皮损消退<50%。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搜风散结汤结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湿热风毒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合计纳入107例结节性痒疹(湿热风毒型)患者,均由该院2020年2月—2021年1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53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54例)盐酸左西替利嗪片+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搜风散结汤结合火针治疗,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皮损、瘙痒等)积分变化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调查表(DLQI)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84.91%,45/5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皮损、瘙痒等中医症状积分、DLQI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皮损、瘙痒等中医症状积分、DLQI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皮损、瘙痒等中医症状积分、DL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1.85%,1/54)与对照组(3.77%,2/53)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 搜风散结汤结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湿热风毒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