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E和IgG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食物过敏反应类型,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方法对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行食物特异性IgG和IgE检测。结果观察组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异性IgE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花生、小麦、牛奶、大豆、大米、虾。结论食物过敏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食物过敏导致变态反应中由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占主要地位,而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占次要地位。特异性IgG检测可用于指导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饮食,有助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es with nasal polyp,CRSWNP)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总IgE表达与IgE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40例CRSWNP患者(CRSWNP组,其中合并变应性因素亚组和无变应性因素亚组各20例)的鼻息肉组织和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的中鼻甲组织中总IgE表达,并与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RSWNP组总IgE阳性细胞数为(14.65±3.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0±1.27)(P0.01);合并变应性因素与无变应性因素患者间总IgE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WNP组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为(12.35±4.26),与IgE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4,P0.05)。结论鼻息肉组织总IgE高表达参与CRSWNP的发病,其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也许存在与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不同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食物过敏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物过敏是一种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机制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机体对食物过敏原发生不恰当的免疫变态反应,引起胃肠道和(或)其他组织器官的结构及功能改变。主要由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占多数、胃肠道肥大细胞是这一免疫过程的重要中间环节。其他免疫机制如细胞因子、补体、T细胞以及非免疫机制如神经、胃肠调节肽、间质细胞等也参与了发病、少数疾病部分由IgE机制介导或由非IgE机制介导。迟发型变态反应机制不明,可能与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清IgE值在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患中常发生变化,近年有文献却报道原发性肺癌病人的血清IgE值亦有增高倾向,且二者关系密切,作者对此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为经组织学确诊,无变态反应性病史,血清RAST检测阴性的25例进行期原发性肺癌。其中Ⅲ期16例,Ⅳ期9例;腺癌15例,鳞癌10例,男20例,女5例;年龄56.5±13.2岁;吸烟者20例,吸烟指数652  相似文献   

5.
"变态反应(allergy)"一词最初由von Pirquet于1906年提出,他认为这种与免疫过程相类似的病理现象为同一过程的两个对立面.现在变态反应一词为超敏反应的同义词,其中过敏症(atopy)尤指由环境中抗原诱导,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或变态反应性皮炎和婴儿湿疹等,患者血清IgE水平升高,针对特定抗原的皮试或酶联免疫反应(ELISA)阳性.目前过敏症发生率不断升高,治疗费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刘锦华  高涛 《肝脏》2007,12(6):481-482
免疫球蛋白E(IgE)为人体血清中含量最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对诊断Ⅰ型过敏性疾病以及与IgE有关的非过敏性疾病均具有一定临床意义,而IgE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鲜见报道。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3年2月—2004年12月在原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9099例。二、血清IgE检测使用免疫比浊法,仪器和试剂由Berkerman公司提供。检测者由我院病毒免疫室专人负责。以血清IgE≥1120IU/ml为高IgE血症诊断标准[1]。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2]。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在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203例患者(其中破裂动脉瘤45例,未破裂动脉瘤158例)中发生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1例患者(1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1例患者接受13枚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5.4%(11/203),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5例);未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8%(6例)。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均为2.2%;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率为4.4%;麻醉诱导期出血1例,发生率为2.2%。未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支架相关缺血各3例,发生率均为1.9%;无麻醉诱导期出血和术后再出血。随访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分2例,3分1例;8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为3.9%。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可发生支架相关缺血、动脉瘤术中及术后出血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重残甚至死亡,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食物过敏是指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食物过敏可分为3类:(1)IgE介导,如口腔过敏综合征,荨麻疹,鼻结膜炎,哮喘,部分胃肠道过敏反应以及严重过敏反应;(2)非IgE介导,如过敏性结直肠炎,食物蛋白诱导性胃肠炎综合征,食物蛋白诱导性肠病;(3)IgE与非IgE混合介导,如特应性皮炎,嗜酸性粒细胞性食道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以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围术期麻醉处理,并分析给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患者用药2 min内血压均有下降,30 min内降至术前或略低于术前水平,且39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血压升高不可避免,旨在保证降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洗必太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消毒剂,其不良反应已为人们所知。本文报道1例由于局部使用洗必太而导致 IgE 介导的休克反应。患者男,24岁,美容师。以往有不明诱因的荨麻疹史,但无洗必太过敏史,亦无家族过敏史。患者因左肘不慎擦伤而用0.5%葡萄糖酸洗必太(chlorhexidin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外科治疗及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持较稳定,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心功能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老年心脏病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管理和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降低手术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IgE及其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在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对42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观察了联合抗过敏疗法对急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血清内:IgE水平及组织胺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行联合抗过敏疗法后血清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ALT及T-BIL复常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无论是对照组或治疗组,治疗前血清内IgE水平和组织胺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治疗组治疗后Ig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组织胺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治疗后组织胺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提示,IgE及其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与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有一定关系,而且通过联合抗过敏疗法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赵峰  曹江北  徐龙河  张宏 《山东医药》2007,47(11):53-54
对26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慢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结果麻醉诱导期及术中患者循环稳定,术后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围术期无1例死亡。认为慢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用于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总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麻醉和脏器保护方法。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我院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全部患者,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的全部临床资料,对麻醉和脏器保护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27例患者,26例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手术,1例在全身麻醉持续低流量下完成。术中漂浮导管测平均肺动脉压由术前(35±14.8)mmHg降低到手术结束时刻的(28±11.6)mmHg,术后肺部感染1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躁狂1例,躁狂+谵妄1例,围术期无再灌注肺水肿和死亡病例。结论麻醉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血流动力学管理,和肺、脑、血液等脏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麻醉管理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应用相同麻醉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常规手术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添加麻醉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术前、术中、术后24 h血糖及尿酮阳性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平稳渡过手术期,血糖控制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手术期间血糖波动变化大,有4例发生并发症;研究组术中、术后24 h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酮阳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麻醉管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带来的手术风险,保障麻醉效果与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实施超快通道麻醉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实施超快通道麻醉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结果 2011年至2014年我院共行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 031例,重症监护室床位周转困难时,选择35例患者实施超快通道麻醉,其中33例(94.3%)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手术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8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1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3例。成功实施超快通道麻醉的患者术后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3.9±1.8)h、住院时间(4.5±1.9)d。1例患者术后再次气管插管行胸腔镜下止血,其余患者无需再次气管插管。未能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的2例患者分别为苏醒延迟和咽后壁活动性出血。全组患者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能够安全地实施超快通道麻醉,该技术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正食物变态反应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机体对之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1]。食物诱发的严重变态反应常累及多个靶器官,重者可导致死亡。小米也可诱发严重变态反应,但相关报道少见[2-7]。本文报道食入小米后诱发严重变态反应患者1例的诊疗过程,并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以分析本病的临床特征和诊  相似文献   

18.
王凯  李勇  董明敏 《山东医药》2010,50(34):105-10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呼吸道一期成形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及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对49例OSAHS患者行上呼吸道一期成形手术,术前纠正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等疾病,控制在适当范围;气管插管后,采用慢诱导法麻醉;转运过程麻醉师全程陪送,术后采用镇痛泵经静脉持续镇痛。结果本组47例围手术期呼吸、循环平稳,手术顺利;出现嗜睡1例,窒息1例,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术前处理各种合并症、麻醉诱导插管、术中麻醉状态的维持、术后平稳转运及镇痛是OSAHS患者上呼吸道一期成形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1例罕见葵花籽严重过敏病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Pharmacia CAP System 荧光酶联免疫法进行特异性IgE检查,结果:葵花籽特异性IgE为强阳性而确诊,表明进食葵花籽可引起个别人的严重过敏反应而使生命受到威胁,值得临床医生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20.
高龄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经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的经验,提高麻醉管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年龄70~101岁,平均(77.5±6.3)岁,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资料。总结麻醉方法、药物应用、监测和围术期不良事件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71例行下肢和下腹部手术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首次剂量1%利多卡因6~8mL;其余为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在诱导时容易发生血压波动,急诊手术患者更明显。全组患者术前穿刺动、静脉监测,72%患者术中应用硝酸甘油治疗,34例患者术中应用多巴胺,63例心律失常者应用胺碘酮或艾司洛尔。麻醉期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2d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重视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测;硬膜外麻醉选择低浓度、小容量多次给药方法;全麻诱导药应用缓慢给药、延长诱导时间方法;维持术中循环稳定,积极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心功能较差者适当应用强心利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