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两种不同方法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按病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每型纳入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原络大接经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各分型患者综合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病情各分型患者综合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井穴大接经针法与原络大接经针法均能改善中风病恢复期的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种治疗方法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原络大接经针法操作更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缓慢捻进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缓慢捻进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75%,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4.58%,有效率87.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缓慢捻进针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心脾两虚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2例脱落)。在口服归脾汤基础上,治疗组予调督安神针法针刺,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2组均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在疗效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PSQI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疗效确切,且不同腧穴组方和下针顺序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磊  黄荣高  陈进法  李璟 《中国针灸》2012,32(4):297-300
目的:比较多元时间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时间针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25例。两组取穴相同,均取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尺泽等,时间针法组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首先针刺上述穴位中属于该时辰气血旺盛经脉上的特定穴,再按照十二经循行顺序依次针刺其他特定穴;常规针刺组按常规从上向下顺序取穴。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6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总分和各分项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时间针法组PSQI总分低于常规针刺组(7.20±2.45vs 9.44±3.07,P<0.05);时间针法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积分的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多元时间针法治疗失眠症可明显改善睡眠,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家级名中医张沛霖学术经验比较升阳通督针法与普通针刺法对中风病中医症候的影响。方法:选取172例患者随机分为升阳通督针法组及普通针刺组,各86例。升阳通督针法组以针刺太阳经穴第一侧线及点刺督脉为主,普通针刺组以常规阳明经穴位为主,两组均在治疗18天后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群的变化。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在治疗18天后,患者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吞咽困难、舌强语蹇主要中医症候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升阳通督针法组组内比较治疗后改善程度较普通针刺组组内比较明显。两组间比较,升阳通督针法组改善中风的主要症候情况更明显。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改善中风病主要症候,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能力,升阳通督针法在中风病的中医症候群的改善程度上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5,(11):1533-1535
目的:观察和验证骨膜立体针法治疗臀小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臀小肌综合征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骨膜立体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臀小肌点按弹拨法;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VAS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骨膜立体针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明显优于臀小肌点按弹拨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针法加通痹方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针刺配合运动针法加通痹方穴位贴敷,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针法加通痹方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颈夹脊穴为主,并根据不同兼症配以局部和远端的腧穴,运用温通针法治疗颈肩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法(投币法)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治疗组)40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0例。两组均在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在第1次治疗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对疼痛的即时止痛效果,从治疗频次上对两组治愈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即时止痛效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疗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颈肩臂综合征的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治愈疗程明显缩短、频次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神通络"针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1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调神通络"针法组(针刺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病残程度均有明显改善。"调神通络"针法治疗脑梗死显效率达85%,对照组为7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针刺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法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和血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简便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予口服自拟化痰通络汤及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良好,临床疗效、NIHSS评分改善及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自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发蒙”针法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特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法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加电针治疗,针法组采用“发蒙”针刺法加电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法组痊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蒙”针法治疗特发性耳鸣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壮医针刺疗法不同穴位处方及不同针刺顺序对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24例。观察1组选取天、地、人三部穴位,用壮医"8"字环针法针刺;观察2组选取天、地、人三部穴位,按照先上再下、先左再右的顺序;观察3组选取天、地两部穴位,用壮医"8"字环针法针刺;观察4组选取天、地两部穴位,按照先上再下、先左再右的顺序;对照组口服西药地屈孕酮片和谷维素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及治疗后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各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1组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1~4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 8%、70. 8%、62. 5%、50%、58. 3%,观察1组临床疗效优于其余各组(均P 0. 05)。安全性评价,观察1~4组不良反应率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5. 8%,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结论:壮医针刺疗法选取天、地、人三部穴位,按照"8"字环针法的顺序针刺,治疗经前期综合征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国桥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77-578
目的观察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门诊序号随机分为调督通阳针法组(治疗组)52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51例。治疗组取夹脊穴、头部督脉经穴为主进行治疗;对照组取手足三阳经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5.8%,对照组愈显率为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通阳针法为治疗痉挛性瘫痪有良好疗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白虎摇头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白虎摇头针法组)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组采用白虎摇头针法针刺肩髃、肩髎、曲池、合谷,其余腧穴平补平泻法;对照组所有腧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及肿胀程度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5.52%,优于对照组的28.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Fugl-Meyer及肿胀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虎摇头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通针法组)30例、对照组(单纯针刺组)30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ESR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通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中风后抑郁症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太极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以1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对照组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结论: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徐晔 《新中医》2021,53(12):149-152
目的:观察中医疏肝调针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泛性焦虑症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优于对照组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4周后,2组HAMA、S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观察组1周、2周、4周后的HAMA、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采取针刺疏肝调神针法治疗疗效满意,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症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每星期各治疗3次,共治疗2星期。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VAS评分,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100.0%、73.5%,对照组分别为91.2%、52.9%,两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古代傍针刺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以普通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傍针刺针法治疗,均针刺12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MEP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傍针刺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优于一般针刺疗法,其简便经济高效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顺序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3天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