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40年,控制不佳伴双下肢水肿2个月"入院。患者40年前在外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出现血压升高,为14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特殊不适,未服用任何药物,未规律监测血压。18年前患者开始先后服用利血平1片,1次/d,非洛地平5 mg,1次/d等药物降压,自诉血压可控制在140~160/60~70 mm Hg。2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及双下肢乏力,无胸闷、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2年,胸闷气喘心悸1月余"入院.患者出生时即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24年前(1988年)首次行VSD修补术,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UCG)发现残余分流.2000年行VSD残余分流修补术,术后复查UCG仍有残余分流.复查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交界性逸搏心律、频发室早二联律.2012年1月初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心悸,遂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0/72mmHg,嘴唇无紫绀.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81岁。因"间断心悸5年,加重伴气促5 d"就诊。患者2010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症状,无心前区疼痛及其他伴随症状,心电图检查示"心房纤颤",住院治疗2 d后转复窦性心律,症状好转出院。此后2年病情稳定,无心悸发作。近3年患者心悸症状发作较前频繁,数月发作1次,多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诊断为"冠心病、阵发性心房纤颤",于1年前入院,经静滴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后2~3 d转复窦性心律,出院后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39岁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房缺 )修补术后 10年 ,发作性心悸 2年入院。患者于 15岁时体检发现“房缺” ,当时无特殊不适。 1989年在外院行心脏直视下房缺修补术 ,手术过程不详。术后 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 ,发现房间隔修补处撕裂 ,房缺修补术后再通 ,未做进一步处理。 1997年 3月起 ,无明确诱因反复出现心悸、胸闷 ,多次心电图检查示心房扑动 ,呈 1∶1或 2∶1传导 ,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此次因拟行房缺经导管封堵术而入院。查体 :体温 36 4℃ ,脉搏72次 /min ,血压 10 5 / 70mmHg (1mmHg=0 133kPa)。神志清楚 ,自…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46岁,因"反复心悸10年,加重2年"入院。10年前患者无诱因突感心悸、气促、乏力、头晕、出冷汗,休息2h后自行缓解,之后每2年发作1次,2年前再发时经当地医院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抗心律失常药物终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4岁,因阵发性心悸23年,再发1天入院。患者自出生后无诱因出现心悸、胸闷症状,每次发作10min至数小时不等,偶伴胸闷,可自行停止,1年前再发心悸时出现低血压,昏倒,在ICU抢救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晕厥发作30余年"于2014年6月23日入院。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伴背胀,胸闷主要位于心前区,胸痛主要位于两侧胸骨旁,持续数分钟后遂出现晕厥,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晕厥持续10 min后自行苏醒,当时未予特殊处理,后于1986年和2013年各发生1次,今年发作3次,每次发病时均未做处理。入院2 d前患者再发晕厥,伴四肢强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2岁,因“发作性胸痛16年,加重伴心悸10d”入院。患者16年前因胸痛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间断服用“阿司匹林、消心痛”等药物,活动后间断有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3~5min,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症状可缓解。10d前,患者饮酒后开始出现心悸症状。自测脉搏不齐,服“心律平”无效入院。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胸部外伤2个月,突发言语不清6 d于2013年4月收治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个月前刀刺伤后出现心脏贯通伤合并心脏压塞,失血性休克,行急诊心脏修补术,术中心脏停搏40 min后恢复,术后出现痴呆,手脚发抖现象,合并气促及心悸。本次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近心尖部肌部缺损(图1~2),为12~14 mm,缺口呈楔形,二、三尖瓣未受影响,左心室射血分数45%。诊断:心脏破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3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头痛1年,再发加重2d"于2011-07-24急诊入院。患者于1年前在活动后反复出现心悸、头晕、头痛,继而大汗淋漓,伴胸闷,无胸痛、气促、意识障碍,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缓解后无明显不适。曾至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入院2d前症状再发加重,表现为症状持续时  相似文献   

11.
1资料 病人,男,21岁,因活动后气短10余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位心、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于2002年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近两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悸,刺激呕吐或压迫眼球后缓解.近两个月以来,以上症状频繁发作,持续时间最长达2 d.  相似文献   

12.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因“活动后胸闷15年,再发1个月”入院。患者15年前活动后发作胸闷,伴气促、心悸,无明显胸痛,于我院诊断“法洛四联症”。10年前于我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跨瓣补片矫形术,术后患者症状缓解。1个月前于我院复查彩超示:肺动脉瓣重度反流等。门诊遂以“法洛四联症术后”收入我科。无其他慢性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脑钠肽、肝肾功能无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脏彩超(图1):法洛四联症矫治术后:肺动脉瓣重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二尖瓣、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室水平未见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7岁,因"先天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后10年,活动后气促、心悸1个月"于2007年12月4日入院.该患者确诊为ASD,10年前曾于当地医院行外科修补术,术中切开右心房,采用褥式垫片附加连续缝合ASD,并做三尖瓣Devega成形,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简介 例1,男,83岁,因"劳力性胸闷、心悸、气促10余年,加重3d伴晕厥2次"于2009-04-27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感胸闷、心悸、气促明显加重,并晕厥2次.无心前区疼痛,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30余年,3d前因不慎受凉后再发.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 36.5℃,脉搏 85次/min,呼吸 20次/min,血压 130/65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15岁,因运动时被他人冲撞左侧后背部后突发心悸、乏力2h入院。有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史10年。入院后查心电图示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利多卡因后室性心动过速终止。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主因"反复胸闷、心悸5年,再发1d"于2019年12月5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感心跳加快,伴胸闷,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无胸痛,无头晕、黑朦及晕厥,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水肿等不适.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 ,6 1岁。血痰、血尿、全身疼痛 10余天 ,胸痛7h入院。患者入院前 10余天出现牙龈出血 ,伴咳痰、痰中带血 ,肉眼血尿 ,全身疼痛 ,入院前 1d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12 3g/L ,血小板 14× 10 9/L ,白细胞 2 0 0× 10 9/L ,分类中原始细胞占 0 98,于入院前 7h患者胸闷 ,前胸压榨样疼痛 ,大汗 ,持续约 1h后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2年前患高血压 ,血压最高达 2 0 0 / 10 0mmHg ,间断服药 ;间断出现劳累及情绪激动后胸闷、心悸 ,经休息后缓解 ,未经诊治。体检 :体温 36 2℃ ,脉搏 78次 /min ,呼吸 18次 /min ,血压 15 0 / 80mmHg…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胸闷、心悸3年,加重2个月"至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患者3年前间断出现胸闷、心悸不适症状,与活动无明显相关。曾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心房颤动",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近期再发胸闷、心悸,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临界病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介入治疗的方法学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年龄在7~58岁之间的12例V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行介入治疗。封堵材料为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AVSDO)和对称性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VSDO)。距手术修补时间平均为(10.2±5.5)年;9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3例为法乐四联征(TOF)术后患者;8例修补术后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例修补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安装了永久起搏器。以经食道超声(TEE)或经胸超声(TTE)以及左心室造影测量残余漏大小。9例患者各有1个残余漏口,3例患者右心室面有两个残余漏口。结果:超声及左心室造影所测残余漏直径分别为3~10 mm和4~10 mm,所选用封堵器直径为4~12 mm,封堵15分钟后造影示11例残余漏完全封堵,1例残留少量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及其它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安全有效,其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7年"于2012年1月10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无诱因出现胸闷、心悸,在外院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圣犹达公司),起搏频率60次/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此后门诊定期随访。3月前起搏器程控提示临近电池耗竭,建议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