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癌旁正常胃黏膜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DX2和NF-κBP65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X2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肠上皮化生中表达明显增高,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有CDX2的表达但水平低于肠上皮化生;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NF-κBP65则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胃印戒细胞癌中CDX2和NF-κBP65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相关性。结论CDX2与NF-κBP65是胃印戒细胞癌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其外科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接受外科根治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远端胃印戒细胞癌的9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灶数量、浸润深度、肿瘤大体外观、脉管癌栓、合并溃疡等数据,探索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外科手术指征。结果91例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均接受了外科根治性手术,其中淋巴结转移1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χ^2=5.631,P=0.025)、浸润深度(χ^2=4.389,P=0.016)、病灶数量(χ^2=5.615,P=0.023)及脉管癌栓(χ^2=22.500,P=0.001)均与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675,P=0.012)、浸润深度(OR=3.886,P=0.015)及脉管癌栓(OR=8.711,P<0.001)是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患者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结论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及存在脉管癌栓的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满足肿瘤最大径≥2 cm和存在脉管癌栓中任何1项条件者均可能需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腹腔镜胃癌缩小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96例早期胃癌患者,对比不同组织学类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其他类型腺癌相比,早期印戒细胞癌更常见于女性,肿瘤部位常见于胃体中部,印戒细胞癌患者通常是小于50岁的患者(P0.001),隆起型、混合型少见(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黏膜下入侵的发生率、淋巴管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方面,印戒细胞癌与高分化腺癌相似,但与中、低分化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低分化腺癌,肿瘤直径≥20 mm,黏膜下入侵,淋巴管肿瘤浸润,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20 mm,且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黏膜内印戒细胞癌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0 mm,且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黏膜内印戒细胞癌表现出较低的淋巴结转移率。结论:印戒细胞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黏膜下入侵率与高分化腺癌相似,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印戒细胞型黏膜内胃癌患者可行腹腔镜缩小手术。  相似文献   

4.
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7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75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70.0%),胃中部多发(46.7%).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腹膜转移等方面与进展期胃非印戒细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分型以BorrmannⅢ型、Ⅳ型多见(P<0.01),且浸润深度T3、T4比胃非印戒细胞癌多见(P<0.01);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4%,与其他类型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胃癌相比恶性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体外培养的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中肠道特异性标志物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1(CDX1)和肠道黏蛋白-2(MUC2)表达的诱导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IL-1β刺激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X1 mRNA和MUC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使用NF-κB抑制剂PDTC预处理GES-1细胞,检测PDTC对IL-1β诱导的CDX1 mRNA和MUC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正常情况下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不表达CDX1 mRNA和MUC2 mRNA,而IL-1β可以诱导GES-1细胞中CDX1 mRNA和MUC2 mRNA的表达,该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IL-1β作用8 h时,CDX1 mRNA和MUC2 mRNA的表达达到峰值(P<0.05),随后表达逐渐降低.经NF-κB抑制剂PDTC预处理后的GES-1细胞,CDX1 mRNA和MUC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 结论 IL-1β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促进人胃黏膜上皮细胞中CDX1 mRNA和MUC2 mRNA的表达,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在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对1992年1月—200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7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179例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采用χ2检验分析其相关因素,Kaplan-M 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和C ox检验分别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有无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术前C EA和肝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戒细胞癌中位生存期26个月,黏液腺癌中位生存期4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手术方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恶性度高于黏液腺癌,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根治性手术切除和姑息性减瘤手术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是临床上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为了研究该肿瘤患者的免疫性状及应用γδT淋巴细胞治疗可能性,对4例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患者、6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了免疫细胞表型分析(CD3、CD4、CD8、CD16、CD56、Tδε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并对4例患者采用δεT细胞IL/2-2过继免疫治疗(ACIT),观察细胞免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例青年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外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胃腺癌53例,胃黏液腺癌30例,胃印戒细胞癌15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1)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神经侵犯及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癌栓、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有关(P0.05),胃黏液腺癌患者的预后与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及p TNM分期有关(P0.05),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区域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有关(P0.05)。(3)将与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P=0.016)、区域淋巴结转移(P=0.042)、侵犯深度(P=0.021)及p TNM分期(P=0.009)是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肿瘤侵犯深度(P=0.032)及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2)是影响胃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随访时间60个月,胃腺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胃黏液腺癌患者为43个月,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为23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胃腺癌患者为30.2%,胃黏液腺癌患者为23.3%,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为26.7%。三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13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也不同,但是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共同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1例罕见胃印戒细胞癌睾丸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在睾丸转移瘤与原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1例睾丸肿瘤患者,1年前曾行胃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低分化印戒细胞癌,术后未予以放化疗,此次外院睾丸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浸润或转移,考虑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行患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结果:术中见睾丸略增大,约4cm×3cm×2cm,质地硬,颜色呈淡红色,附睾大小、质地无异常。术后病理证实胃低分化腺癌合并印戒细胞癌转移。随访半年,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胃印戒细胞癌睾丸转移非常罕见,特定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三种结直肠高度恶性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与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医科院肿瘤医院1988-2006年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8例结直肠黏液腺癌、55例印戒细胞癌和281例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其相关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在性别、发病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7,38.4,86.0,14.5,93.7,17.3,62.1,24.4,56.17,P<0.05),印戒细胞癌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黏液腺癌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低分化腺癌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P<0.05).结论 三种结直肠高度恶性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与低分化腺癌)是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不同的结直肠恶性肿瘤,印戒细胞癌的恶性度最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55岁。因"体检发现血清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就诊。胃镜检查见胃窦体交界前壁0~Ⅱb型病变(图1), 组织活检示中分化腺癌, HER2(0)。超声内镜见病变侵及1~2层, 截面最大径线1.77 cm, uT1aN0(图2)。增强CT检查提示胃大弯侧可疑胃壁略增厚, 约5mm, 边界欠清(图3)。诊断:胃窦癌cT1aN0, 遂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病理检查示:Ⅱb, 组织学类型为黏液腺癌伴中分化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muc>tub2>sig), Lauren混合型, 癌侵及黏膜下层, 浸润最深处距黏膜肌1 500 μm(SM2), 浸润最深处为黏液腺癌, 未见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 基底和水平切缘阳性。遂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 探查腹腔未见异常, 病理检查示胃壁全层、十二指肠及网膜组织中均可见黏液腺癌(图4), 未见神经侵犯, 淋巴结大量癌转移15/16, 近、远端均可见脉管癌栓。免疫组化检查:AFP(-), CD34(提示脉管癌栓), Cmet(1+), EGFR(2+), HER2(1+), KI67(70%+), PMMR, SALL4(-...  相似文献   

12.
黏蛋白(MUC2)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黏蛋白(MUC2)在不同胃疾病组织中的表达,以揭示其参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方法:以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43例胃疾病病人进行MUC2蛋白原位表达的检测,并采用结肠直肠癌(CRC)及其癌旁组织作为对照。胃疾病组包括浅表性胃炎组(SG)87例,萎缩性胃炎组(AG)87例,胃癌组(GC)69例,其中包括高中分化腺癌(HMDA)27例、低分化腺癌(PDA)30例、黏液腺癌(MA)或印戒细胞癌(SRCC)12例;结肠直肠癌组80例,包括HMDA 30例、PDA 26例、MA或SRCC 24例。结果:黏蛋白MUC2在AG组较SG组及GC组的表达显著增高(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学Envision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和30例PPH手术切除的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CDX2和CK20的表达水平.结果 CDX2和CK2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5%和93.8%,在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6.7%和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X 2的低表达和CK20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CDX2的低表达还与浸润深度有关,CK20的高表达还与远处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结直肠癌组织中CDX2和CK20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196,P<0.05).结论 CDX2和CK20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是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62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和281例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印戒细胞癌好发于青壮年,以直肠多发;二者在性别、术前CEA水平、大体病理类型和肝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0.04,0.06,1.79,P>0.05);而在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75.1,18.5,72.0,7.44,P<0.05).印戒细胞癌的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低分化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印戒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腺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s)浸润及其分布与胃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06例胃腺癌组织中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结合随访资料分析胃癌组织中Tregs浸润数量及分布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浸润的Tregs数量[(7.36±8.06)个]明显高于癌旁黏膜浸润的Tregs数量[(2.10±2.97)个,P<0.01],癌间质中浸润的Tregs数量[(8.01±10.01)个]明显高于癌巢中浸润的Tregs数量[(0.47±1.49)个,P<0.01];癌组织中浸润的Tregs与总生存时间(OS)无明显相关(P>0.05);癌组织中癌巢浸润Tregs与OS呈正相关(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Tregs浸润且分布具有差异,检测癌巢内浸润Tregs的水平有助于判断胃癌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及其关系。方法 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1994-2007年收治的208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中的黏液腺癌144例,印戒细胞癌2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及其之间的关系。 结果 黏液腺癌占结直肠癌的5.45%,印戒细胞癌占1.19%;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相比, 印戒细胞癌发病年龄更年轻, 女性易发病, 黏液腺癌好发于结肠而印戒细胞癌好发于直肠(P<0.01);但在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和浆膜浸润﹑脏器侵犯﹑根治性切除率﹑中晚期比例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总体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根治手术组总体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是生物学行为相近而且具有独特的癌变机制的肿瘤,结直肠黏液癌尤其是印戒细胞癌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其预后差的原因可能与其发生部位和独特的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6a靶向Nm23-H1对胃印戒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与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胃低分化印戒细胞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RNA微阵列分析分析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R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采用miRNA对照和miR-146a抑制剂慢病毒感染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系HSC-39,建立对照(对照组)和miR-146a敲降细胞系(实验组)。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体内抑制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转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146a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组织和组细胞系靶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有84个,其中miR-146a是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最大的miRNA。胃低分化印戒细胞癌组织miR-146a表达水平(2.96±0.31)高于癌旁组织miR-146a表达水平(1.29±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实验组细胞miR-146a表达水平(0.33±0.15)低于对照组细胞miR-146a表达水平(1.0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4,P<0.05)。实验组细胞侵袭数量[(32.12±4.14)个]低于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81.45±8.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3,P<0.05)。实验组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6.01±1.89)个]低于对照组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13.50±3.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5)。Nm23-H1是miR-146a的靶蛋白。胃癌组织中Nm23-H1表达水平(0.36±0.11)低于癌旁组织中Nm23-H1表达水平(0.8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P<0.05)。胃癌组织中Nm23-H1表达水平(0.92±0.13)低于对照组细胞Nm23-H1表达水平(0.27±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P<0.05)。结论miR-146a在印戒细胞型胃癌中呈高表达,通过靶向Nm23-H1调节胃印戒细胞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黏蛋白4(MUC4)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ⅢA~ 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ⅢA~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96例ⅢA~N2期肺癌患者的石蜡标本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UC4、IGF-2在ⅢA~ N2期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MUC4及IGF-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中,MUC4表达率高,为48.9%,在不同的淋巴结转移站数、个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N2的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4高表达患者其中位生存期达到43个月,5年生存率为32.6%,明显优于低表达患者(P<0.01),而IGF-2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5.1%,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1),在COX多因素分析中,MUC4及IGF-2的表达水平均是影响ⅢA~ N2期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且MUC4与IGF-2的表达呈负相关(r=-0,226,P<0.05).联合MUC4及IGF-2将全组患者行进一步亚组分析,其中MUC4+ + IGF-2-组的预后最好,其5年生存率高达49.7%,均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MUC4及IGF-2可作为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联合MUC4及IGF-2可将N2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不同的亚组,其中MUC4+ + IGF-2-组的预后最好,可行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与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检测方法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1例胃癌患者进行了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高中分化腺癌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组,高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之间,高中分化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之间,低分化腺癌与黏液腺癌之间,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之间,凋亡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分化差的胃癌细胞有逃避细胞凋亡的机制。细胞凋亡受抑制可能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高中分化腺癌的凋亡指数高于低分化腺癌,这可能是高中分化腺癌生长较缓慢,预后较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MUC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胰腺导管腺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以及9例慢性胰腺炎组织MUC4的表达,分析胰腺癌MUC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分期、病人生存时间等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53例胰腺癌组织中MUC4蛋白阳性表达43例(81.1%),对应癌旁组织中MUC4蛋白均为阴性表达,9例慢性胰腺炎中MUC4蛋白阳性表达2例(22.2%)。MUC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慢性胰腺炎组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和MUC4的表达是胰腺癌预后相关的重要独立因素,MUC4的高表达组预后较差(P<0.05)。结论:MUC4可能是一个特异的胰腺癌肿瘤相关标志物,在胰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MUC4的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并可作为鉴别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同时MUC4的检测还有助于判断手术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