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源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较为少见,具有恶性潜能及较高的异质性。大部分pNENs生长缓慢,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均好于胰腺癌。手术切除是治愈pNENs的惟一方式,应据病人年龄、一般状况、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部位、与胰管的位置关系、周围器官侵犯情况和远处转移等综合评价手术指征及选择手术方式。姑息性切除对于部分病人亦可改善症状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urs,p NETs)的临床诊断、外科治疗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0例p 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47岁。功能性p NETs有12例,无功能性18例。功能性p NETs主要表现为血中激素水平上升和相应的激素综合征(如Whipple三联征、卓艾综合征等),无功能性p NETs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胰腺占位症状(如腹痛、腹胀、黄疸等)。均行B超、CT、MRI以及EUS检查,胰腺肿瘤检出率分别为66.67%(10/15)、95.65%(22/23)、100%(9/9)、100%(2/2)。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术28例,姑息术2例。肝脏转移4例,淋巴结转移5例,血管侵犯2例,神经侵犯1例。术后成功随访28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9.57个月,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4%。依据AJCC第7版TNM分期标准,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有17、6、2、3例,对应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3.3%、50.0%、33.3%。依据WHO 2010年新版病理分级标准,2010年以后入院的患者中,G1、G2、G3级患者分别有8、5、2例,对应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5.0%、50.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级(WHO 2010版)、TNM肿瘤分期(AJCC 7版)、有无肝脏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与p NETs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 p NETs的初步诊断可依据特殊的临床表现、特异性的生化指标和敏感度较高的影像学检查,确诊仍需病理证实。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手段。肿瘤分级(WHO 2010版)和TNM肿瘤分期(AJCC 7版)能够较好地评估p NETs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是一组起源于胰腺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具有显著异质性且生长较为缓慢的罕见肿瘤,在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约占7%,在胰腺肿瘤中约占5%[1]。2017年,WHO根据Ki-67指数及高倍镜下核分裂数,将其分级为G1、G2(20%)和G3(20%),并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又进一步将G3细分为NET(分化良好)和NEC(分化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和评价手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pNETs)患者年龄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102例手术治疗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镜下形态学以及对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嗜铬粒蛋白A、突触素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其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按照有丝分裂计数和Ki-67增殖指数确定肿瘤的分级;ENETS TNM系统确定肿瘤的分期;按年龄是否>60岁将患者分为低龄组(≤60岁,77例)和高龄组(>60岁,25例).采用寿命表法估计生存函数和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的比较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单因素COX分析计算风险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9.8个月;1、2、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93%、90%和80%.行根治术pNETs低龄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优于高龄组患者(x2 =4.717,P <0.05).WHO分级较高(G2、G3级)和TNM分期较高(Ⅲ、Ⅳ期)的pNETs高龄组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较低龄组差(x2=11.158,5.37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大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RR=8.626,12.795,P<0.05).结论 年龄>60岁是影响pNETs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病理分期、分级与其预后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分级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18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医生工作站及内镜中心数据库中,检索经内镜治疗和(或)外科手术治疗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依核分裂象数对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级.通过返院复查及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以患者死亡或2014年7月为随访终点.多样本间率的比较采用双向无序卡方检验.结果 18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0例,女63例,男女比例为1.9∶1.年龄为14 ~ 83岁,平均年龄为48岁.临床症状:便血者74例,健康体检无意发现者70例,腹痛及大便习惯改变者各9例,其他的临床表现有肿瘤标志物升高、腹胀或合并多种症状等,无一例表现为类癌综合征.183例患者中,同时伴发肠道息肉14例,合并管状腺瘤5例,合并结直肠腺癌3例,合并小细胞肺癌1例.肿瘤直径<1 cm 162例,1~2 cm14例,>2 cm7例.肿瘤距肛门距离为(5±3)cm.183例患者中,130例行内镜治疗,43例行外科治疗,10例误诊小息肉行钳除,未行进一步治疗.183例患者中,G1级158例(TNM Ⅰ期154例、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2例);G2级21例(TNM Ⅰ期13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2例);G3级4例(TNM Ⅰ期1例、Ⅲ期1例、Ⅳ期2例).183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肝转移,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4例患者死亡(G1级4例、G2级6例、G3级4例),5年生存率为92.35%(169/183).不同分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在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49,71.587,32.135,55.486,56.512,P<0.05).结论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男性好发,部位多位于直肠中下段,多数肿瘤直径<1 cm,多数患者为TNM Ⅰ期,G1级.不同分级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不同,按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级对预后有参考价值,制订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分级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共纳入89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患者,观察比较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临床症状、病理分型、肿瘤分期等不同因素与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89例患者中男54例,女35例,平均发病年龄(57.50±11.03)岁,其中最常见好发部位为胃、胰腺、直肠。患者症状多样性,且与原发部位相关。89例GEP-NENs,G_1期患者12例(13.48%),G_2期25例(28.09%),G_3期52例(58.42%)。发生淋巴结转移40例,远处转移12例。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同时联合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级G_3、肿瘤浸润深度T_4、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远处转移为其相关风险因素。结论:GEP-NENs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与病理分型及肿瘤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发病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GEP-NENs病人108例,随访36个月,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病男女比为1.16∶1,平均年龄(50.90±12.94)岁。好发部位依次为胰腺、直肠、胃体。肿瘤直径最小0.2 cm,最大13.2 cm,平均(1.90±1.94)cm。病理分类:神经内分泌瘤占88.9%,神经内分泌癌占11.1%。病理分级:G1级占52.8%、G2级占36.1%、G3级占11.1%。其中95.4%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69.9%行根治性手术切除。随访3年总生存率为87.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分级、临床分期、非功能性肿瘤、肿瘤直径、Ki-67指数、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是影响GEP-NENs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GEP-NENs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EP-NENs病人预后与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8.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是一类起源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较罕见的异质性胰腺肿瘤,大多数为散发性,病因和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根据是否伴有全身性内分泌症状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大多数pNENs为非功能性,常以腹腔脏器的占位性改变为首发症状,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准确的病理分级和分期对于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手术是唯一根治的方法,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性的治疗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存在远端转移或晚期病人,其治疗的目标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这通常需要多学科合作,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本文阐述对pNENs综合诊治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上海仁济医院肾癌数据库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癌临床、病理、分期、分级与预后特征. 方法 分析2003年至2005年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肾癌数据库435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WHO 1997年肾实质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2002年ATCC的TNM分期和临床分期、1982年Fuhrman病理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57例获随访的晚期患者行生存分析和预后因素判断. 结果 435例患者中,遗传性VHL病肾癌10例(2.4%)、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372例(85.5%)、乳头状癌13例(3.0%)、嫌色细胞癌18例(4.1%)、集合管癌4例(0.9%)、嗜酸性细胞腺瘤4例(0.9 %)、未分类肾癌.14例(3.2%).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35例(77.0%),保留肾单位手术74例(17.0%),姑息性肾切除等手术26例(6.0%).遗传性VHL病肾癌均为双肾癌伴多发囊肿,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3例,病理分级Ⅰ级6例、Ⅱ级4例,基因测序均存在VHL基因突变,平均随访28.6个月,患者无肿瘤局部进展或转移,但4例患者出现同侧或双侧肿瘤再发.嫌色细胞癌临床分期均为Ⅰ期,病理分级Ⅰ级5例,Ⅱ级13例,平均随访19.8个月均存活,无肿瘤转移或复发.集合管癌临床分期均为Ⅰ期,病理分级均为Ⅲ级,平均生存时间11.3个月.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临床分期Ⅰ期260例(67.6%)、Ⅱ期64例(16.6%)、Ⅲ期32例(8.3%)、Ⅳ期29例(7.5%),其中T1a 147例(38.2%)、T1b 113例(29.4 %);病理分级Ⅰ级124例(32.2%)、Ⅱ级219例(56.9%)、Ⅲ级40例(10.4%)、Ⅳ级2例(0.5%).57例晚期肾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6.0±1.3)个月,1年生存率55.0%,2年生存率31.0%.预后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级是晚期肾癌解剖水平和组织学水平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肾癌生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遗传性VHL病肾癌存在基因突变,常为双侧、多中心、低Fuhrman分级透明细胞癌,易再发不易转移.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而集合管癌预后差.在解剖水平和组织学水平,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肾癌病理分级是晚期肾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鉴别低级别与非低级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且病理确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32例,低级别组15例,病理分级均为G1级;非低级别组17例,其中病理分级为G2级者11例,G3级者6例,并对上述2组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低级别与非低级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病灶的大小(P=0.007)、形态是否规则(P=0.006)、边界是否清楚(P=0.003)、胰周组织及血管的侵犯(P=0.036)、淋巴结有无肿大(P=0.003)、有无远处转移(P=0.019)、肿瘤的动脉期绝对强化值(P=0.003)及动脉期相对强化值(P=0.013)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非低级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肿块直径相对较大、形态多不规则、边界较模糊、可有胰周组织及血管侵犯、可见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并且肿瘤的动脉期绝对强化值和相对强化值较小。结论通过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对低级别与非低级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以便及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1年10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收治的69例直肠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与直肠NET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有9例(13.0%)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直肠NET大小、T分期及G分级有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独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P=0.002,OR=46.000,95%CI:4.030~525.126)。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9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M分期、TNM分期及G分级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有关(分别为P〈0.01和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分期是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HR=2.285,95%CI:1.484~3.518)。TNM分期Ⅰ期行局部和根治切除手术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及以上分期患者,行非根治切除与根治切除手术者3年总生存率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直肠NET的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有关,TNM与M分期两者交互作用影响患者的预后,故可以作为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预测因素。TNM分期Ⅰ期的患者推荐行局部切除,Ⅱ期及以上的患者推荐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胃多肽受体(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receptor,GIPR)蛋白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40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中GIP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40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GIPR蛋白表达阳性18例,阴性22例:免疫组化分级G116例,G220例,G34例。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均无关(均P〉0.05);GIPR蛋白表达和肿瘤分级与患者的预后均有关(均P〈0.05)。结论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GIPR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阴性表达患者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经病理检查并确诊为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排除合并脏器病变、其他脏器原发性肿瘤、精神疾病及临床病理资料不完整者后,共纳入24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胃癌专病数据库系统”进行临床及随访数据资料采集。汇总患者体格检查信息、肿瘤特征和病理特征,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G⁃NE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240例G⁃NEN患者年龄(60.3±10.1)岁,男性181例(75.4%),女性59例(24.6%)。肿瘤直径(4.2±2.8)cm,神经内分泌瘤(NET)51例(21.2%),神经内分泌癌(NEC)139例(57.9%),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50例(20.8%);G1低级别28例(11.7%),G2中级别34例(14.2%),G3高级别178例(74.2%);肿瘤浸润深度T1~4分别为44例(18.3%)、27例(11.2%)、60例(25.0%)和109例(45.4%);163例(67.9%)发生淋巴结转移,46例(19.2%)发生远处转移;Ⅰ~Ⅳ期患者分别为55例(22.9%)、42例(17.5%)、94例(39.2%)和53例(22.1%)。240例G⁃NEN患者中,223例(92.9%)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39.2(95%CI:29.1~47.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肿瘤直径≥4.2 cm、肿瘤分级为G3、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Ⅲ~Ⅳ)均是影响G⁃NE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HR=1.783,95%CI:1.007~3.155,P=0.047)和远处转移(HR=2.288,95%CI:1.307~4.008,P=0.004)是影响G⁃NEN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本组G3高级别G⁃NEN显示,NET⁃G3的5年生存率为76.19%,高于NEC⁃G3和MANEC⁃G3(分别为15.60%和24.73%,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NEN患者在诊断时,多已处于进展期,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提示患者预后较差。高增殖NET⁃G3患者的预后好于NEC⁃G3及MANEC⁃G3,是一类值得进一步关注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G1与G2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术前CT影像特征,探讨其对pNENs病理学分级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动态CT增强扫描并手术切除的56例pNENs病例术前CT图像资料,比较G1与G2级pNENs病人的CT影像学特征,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肿瘤病灶CT绝对与相对强化值在鉴别G1与G2级病人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G2级pNENs病人的肿瘤最大径显著大于G1级病人[(4.2±3.3)cm vs.(3.0±1.4)cm,P=0.04],G2级病人发生浸润生长的比例显著高于G1级病人[(17/12)vs.(6/21),P0.01]。CT影像学特征分析发现G1级病人动脉期、门静脉期的肿瘤绝对和相对强化程度及延迟期的肿瘤绝对强化程度均高于G2级病人(P0.01)。ROC曲线分析发现门静脉期绝对强化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达0.811(95%CI 0.700~0.922),特异度为0.655,敏感度为0.889。结论 G1与G2级pNENs病人具有不同的CT影像学特征,动脉期、门静脉期的肿瘤绝对和相对强化程度及延迟期的肿瘤绝对强化程度等可以用于术前判断G1与G2级pNENs。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常规体检的普及,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Ns)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标准、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ENETS)及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为目前临床常用的分期系统(G分期),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G分期将NF-pNENs肿瘤分为良性,低度恶性和恶性肿瘤,对于不同分期,手术指征及治疗方法完全不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位置、大小、淋巴血管侵犯及Ki-67密切相关,而淋巴结转移预示肿瘤术后早期复发和转移,术前了解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超声引导下肿瘤穿刺技术的进步为术前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提供了更加敏感的指标。国内外指南一致认为肿瘤大小是决定是否手术的关键。对于直径<2 cm、惰性生长、未见恶性征象、无临床症状的NF-pNENs,可选择定期复查;对于直径>2 cm的肿瘤,即便出现局部血管及器官侵犯,也应积极行常规术式的胰腺切除术。对所有接受手术的病人,均应行淋巴结采样或清扫术。对于合并肝转移的病人,可根据转移灶情况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介入治疗或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von Hippel-Lindau(VHL)抑癌基因突变与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74例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标本和相应远离肿瘤的正常组织标本中VHL基因突变情况.74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1 51例(68.9%),T2 9例(12.2%),T3 14例(18.9%);病理分级为G1 15例(20.3%),G2 50例(67.6%),G39例(12.2%).随访其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VHL基因突变者40例(54.1%),不同病理分期和分级的肿瘤中VHL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15和0.237).随访34~107个月.平均71个月,因肿瘤死亡7例,出现远处肿瘤转移11例,5年无瘤生存率为78%.VHL基因突变组肿瘤死亡或转移等阳性事件发生率(15.0%,6/40)明显低于非突变组(35.3%,12/34,P=0.04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预后与肿瘤病理分期、分级呈正相关,而与VHL基因是否突变呈负相关,三者的P值分别为0.016、0.024和0.033.对于T3和G3肿瘤患者,VHL基因突变者预后更好.P值分别为0.010和0.048. 结论 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VHL基因突变广泛,肾癌的病理分期和分级仍然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VHL基因突变失活可能提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更好,尤其对于高分期和高分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 女25例;中位年龄60.0(50.0, 67.0)岁;表现为腰腹痛20例, 血尿7例, 腹胀4例, 无症状11例;肿瘤位于左侧23例, 右侧19例;肿瘤直径8.0(4.8, 10.5)cm。CT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 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临床分期:T1期6例, T2期11例, T3期11例, T4期14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1例。36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2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 4例行介入栓塞手术;6例未行手术治疗, 其中5例行单纯化疗, 1例行支持治疗。根据2016 WHO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 肾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高分化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简称为NET, 包含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和高级别肾神经内分泌癌(简称为NEC, 包含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比较两种病理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总体进行单因素分析, 采用Cox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0例g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胃镜活组织检查.对于活组织检查结果提示分化较好、直径≤2 cm的gNENs,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于活组织检查结果提示分化较差、直径>2 cm的gNENs,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术式.采用电话、书信及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0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80例gNENs患者临床表现为腹上区疼痛及不适的有58例.肿瘤部位:贲门部32例、胃体部40例、幽门部8例;肿瘤大体分型:溃疡型44例、息肉型25例、隆起型11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6 cm(0.4~7.5 cm).肿瘤分级:G1级27例、G2级10例、G3级43例.肿瘤未发生转移4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34例(远处转移2例),仅伴有远处转移1例.31例胃神经内分泌瘤患者行内镜切除术,术后均未接受辅助化疗.49例患者(胃神经内分泌瘤6例、胃神经内分泌癌4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全胃切除术1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肝转移灶切除术3例;34例患者行术后化疗,15例未行术后化疗.7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0个月(2.0 ~ 113.0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5.6个月(2.8 ~ 100.8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3%、75.8%、66.5%.G1级、G2级、G3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3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治疗方式、术后化疗、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r=9.550,17.488,25.038,14.994,6.897,25.234,22.06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1.280,95%可信区间:5.353 ~19.121,P<0.05).结论 gNENs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以腹上区疼痛及不适为主,肿瘤所在部位以贲门部、胃体部占大多数,gNENs的分级及分期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内镜或手术切除是治疗gNENs的主要方式,预后与患者的性别有关,女性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胃腺癌53例,胃黏液腺癌30例,胃印戒细胞癌15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1)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神经侵犯及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癌栓、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有关(P0.05),胃黏液腺癌患者的预后与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及p TNM分期有关(P0.05),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区域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有关(P0.05)。(3)将与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P=0.016)、区域淋巴结转移(P=0.042)、侵犯深度(P=0.021)及p TNM分期(P=0.009)是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肿瘤侵犯深度(P=0.032)及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2)是影响胃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随访时间60个月,胃腺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胃黏液腺癌患者为43个月,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为23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胃腺癌患者为30.2%,胃黏液腺癌患者为23.3%,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为26.7%。三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13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也不同,但是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共同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的计数及分型,研究其在膀胱癌的转移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CanPatrolTM二代CTCs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CTCs计数及分型.41例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癌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年龄33~83岁,男37例,女4例.肿瘤TNM分期:T1期15例、T2期12例、T3期9例、T4期5例、N1期6例、M1期3例.肿瘤组织病理分级:高级别膀胱癌30例、低级别膀胱癌11例. 结果 41例膀胱癌患者总CTCs阳性率为68.29%(28/41),6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检出CTCs阳性2例,3例远处转移患者中检出CTCs阳性1例.本研究共检出CTCs 136个,其中上皮型CTCs 36个(26.5%)、混合型CTCs 70个(51.5%)、间质型CTCs 30个(22.0%);间质化CTCs 100个,占73.5%.30例高级别膀胱癌中CTCs检出20例,占66.7%,11例低级别膀胱癌中CTCs检出7例,占63.6%.13例CTCs阴性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10例(69.23%),淋巴结转移3例(30.76%).T1G3患者间质型CTCs阳性率为60.0%,CTCs总数≥3的患者比例为60.0%;T1G1~2患者间质型CTCs阳性率为20.0%,CTCs总数≥3的患者比例为20.0%.41例中29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12~41个月,平均(13±2)个月,死亡8例.术后总生存率为72.41%,其中CTCs阳性者生存率为77.77%(14/18),CTCs阴性者生存率为63.60%(7/11). 结论 T1G3患者的间质型CTCs阳性率及CTCs总数≥3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T1G1~2患者.CTCs的总数及间质型CTCs的个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并指导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早期治疗.CTCs的阳性检出率与膀胱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近期生存率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