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彩霞  魏晓琴  李向军 《新中医》2017,49(5):116-117
目的:观察中医肛俞穴麻醉对肛肠科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肛肠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即观察组经中医肛俞穴麻醉,对照组经常规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尿潴留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潴留0度发生率为76.9%,Ⅰ度为10.8%,Ⅱ度为12.3%,分别与对照组的81.5%、7.7%、1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肠科手术中给予中医肛俞穴麻醉,操作简单,可有效控制发生不良反应,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肛俞穴麻醉用于肛肠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肛俞穴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中医腰俞穴麻醉方法,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5%(52/55);对照组麻醉优良率78.2%(43/55),两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6,P0.05)。结论 :中医肛俞穴麻醉用于肛肠科手术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医肛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科的疗效。方法:300例肛肠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采用中医肛俞穴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满意度为88.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肛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科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肛俞穴麻醉在肛肠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8例肛肠疾病患者,以随机法划分成两个小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腰俞穴麻醉治疗,观察组给予肛俞穴麻醉治疗。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后者较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中医肛俞穴麻醉对肛肠疾病患者实施治疗与其他的麻醉相比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肛肠科手术中应用中医肛俞穴麻醉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观察。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肛肠科疾病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中医腰俞穴麻醉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中医肛俞穴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应用中医肛俞穴麻醉方法,患者临床效果理想,且麻醉时间较长,是一种有效的中长效麻醉方法,应当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伟峰  胡益浓  鲁银焕  洪玲  周浩 《新中医》2015,47(4):243-244
目的:观察中医肛俞穴麻醉在肛肠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手术治疗的236例肛肠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15例采用局部麻醉,观察组121例采用肛俞穴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尿潴留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病手术中应用肛俞穴麻醉的方法,患者发生术后尿猪留概率与局部麻醉方法相当,但肛俞穴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是肛肠病手术中理想的麻醉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多卡因腰俞穴麻醉在肛肠疾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尿潴留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腰俞穴注入1.0%的利多卡因15 m L、生理盐水5 m L;对照组腰俞穴注入1.0%的利多卡因10 m L、生理盐水10 m L。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的评价指标:麻醉满意度、术中患者疼痛度及术后尿潴留度。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满意度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疼痛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利多卡因15 m L加生理盐水5 m L腰俞穴麻醉在肛肠疾病手术中具有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度高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麻醉用于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局部麻醉,观察组实施腰俞穴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维持、切开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优良率观察组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维持、切开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腰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病手术中,可确保良好的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西不同麻醉方法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70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的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给予中医的肛俞穴麻醉方法,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记录术前、术中的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满意率为57.1%,观察组患者麻醉满意率为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不同麻醉方法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均较好,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临床麻醉满意度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热炎痛贴敷腰俞穴防治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方法:选取50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术后腰俞穴贴敷自然炎痛贴,对照组术后不贴自然炎痛贴,对比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腰俞穴贴敷自然炎痛贴预防尿潴留者,有效230例,无效20例;对照组未贴敷自然炎痛贴者,有效180例,无效70例。两组发生尿潴留需要导尿处理的发生率(8%/2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俞麻醉或肛周局麻术后,腰俞穴贴敷自热炎痛贴能有效预防尿潴留,无不良反应,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肛俞穴麻醉是肛肠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肛俞穴麻醉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基础,目前又有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肛肠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笔者认真查阅和总结了最近十几年肛俞穴麻醉技术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特点,对中医肛俞穴麻醉新技术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制定出关于中医肛俞穴麻醉治疗规范。本文就中医肛俞穴麻醉技术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前针刺治疗应用于肛周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并分析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肛周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腰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术前肛周针刺镇痛;对比两组血压、心率,评估并对比两组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术后统计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中追加麻醉药物剂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全程平均SBP、DBP、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与Bromag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对照组为27.6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针刺治疗应用于肛周手术麻醉中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缩短麻醉起效、苏醒时间,并可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肛肠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尿潴留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行择期肛肠手术患者70例,随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位腰麻,治疗组患者加用针刺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尿潴留情况。结果:治疗组诱导麻醉成功时间、术中镇痛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一级及二级麻醉效果患者(8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5),且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出汗、肛门下坠感)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麻醉可显著提升肛肠手术患者麻醉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尿潴留发生率,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80例白内障患者应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观察组给予针药复合麻醉。对比两组的术中疼痛情况、镇痛补救次数和应激反应指标,同时比较患者的术后麻醉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疼痛情况发生率和镇痛补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和胰岛素的具体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眼干涩、白睛红赤、异物感、畏光、眼疲劳和口干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麻醉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镇痛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麻醉在混合痔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结合麻醉组经骶管裂孔注射1%利多卡因5mL,同时电针针刺腰俞穴、长强穴20min,肛门松弛后再加用5mL 1%利多卡因于肛周病变处行局部浸润麻醉;药物麻醉组以1%利多卡因20mL注入腰俞穴。比较两组麻醉有效率及术后发生尿潴留、疼痛,术中发生毒性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均全部有效,但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针药结合麻醉组明显少于药物麻醉组。结论针药结合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麻醉作用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配合苓桂术甘汤对椎管内麻醉术后顽固性尿潴留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广州市正骨医院行椎管内麻醉术后发生顽固性尿潴留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超短波理疗联合热敷),研究组给予穴位敷贴配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首次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尿潴留缓解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P0.05);研究组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缓解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采用穴位敷贴配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椎管内麻醉术后顽固性尿潴留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药结合麻醉下手术治疗混合痔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麻醉在手术治疗混合痔中的效果。方法:4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麻醉组20例和药物麻醉组20例。针药结合麻醉组以1%利多卡因5mL注入长强穴,同时电针针刺腰俞穴、长强穴20min。药物麻醉组以1%利多卡因20mL注入腰俞穴,10mL注入长强穴。比较两组麻醉有效率及术后发生尿潴留、疼痛,术中发生毒性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均为100%(P>0.05),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针药结合麻醉组与药物麻醉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麻醉组明显少于药物麻醉组。结论:针药结合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麻醉作用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少,适合临床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俞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盐酸氨溴索糖浆治疗,观察组采用肺俞穴拔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得到一定改善(P0.05);且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痰湿蕴肺型咳嗽采用中医治疗可提高临床有效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异位妊娠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且行异位妊娠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的患者共122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对比中,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98.4%)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88.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对比中,观察组出现4例(6.6%)不良反应,对照组则出现12例(19.8%),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毛伟伟  魏天恩 《新中医》2021,53(23):175-178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疗法预防腰俞穴麻醉肛肠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2 例拟行腰俞穴麻醉肛肠术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 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疗法(耳穴埋豆+艾灸+中药熏洗) 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术后并发症评分,记录2 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评价2 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86.36%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伤口疼痛、伤口水肿、伤口出血、肛门坠胀感、肛门潮湿感评分及总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各评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水肿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渗出物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疗法能有效预防腰俞穴麻醉肛肠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相关症状快速恢复,提早出院,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