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经穴,位于顶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风池穴在临床眼病治疗中运用极为广泛,本文试从风池穴的穴性和临床运用对其进行初步探讨。1 穴性探讨 风池穴最早见于《灵枢·热病》,属于少阳胆经经穴。《经穴释义汇解》日:“穴在颞颥后发际陷中,穴处似池,为治风之要穴,故名风池。”《医经理解》曰:“风池,在脑空后,大筋外发际陷中,夹风府旁二寸,风所从入之地也”;《经穴命名浅解》曰:“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利,风池穴在颞颥发际陷者中,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历代文献详细记载了该穴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人迎穴最早载于《灵枢经·本输》篇:"人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各曰人迎,别名王会,天王会。"[1]《针灸甲乙经·颈凡十七穴》云:"人迎……在颈大脉,动应手,侠结喉,以候五藏气,足阳明脉气所发。"[2]人迎穴属于足阳明胃经,而胃经乃是多气多血之经,由于人迎的特殊位置使它可以"候五脏之气"。同时人迎又是"足阳明少阳之会",  相似文献   

3.
中渚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俞穴。穴位在液门后一寸半掌骨间,俯掌或握拳取之。我在应用中渚穴治疗一些疾病过程中,收到了显著效果,兹报道于下。治肩背痛该穴治疗肩背痛在历代针灸文献中有多处记载。《胜玉歌》中载:“脾疼背痛中渚泻。”《肘后歌》中载:“肩背诸疾中渚下”。《席弘赋》中载:“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通玄指要赋》中载:“脊间  相似文献   

4.
张德英 《中国针灸》2002,22(12):44-52
足少阳胆经的第 8穴为率谷 ,其读音 ,诸版 (如第五、第六版 )针灸学教材均注为 :Shu劋ig摮 ,对其含义 ,《经穴释义汇解》解释为 :“肉之大会曰谷。率 ,循也。因喻穴循耳上而为肉会 ,故名率谷。”即 :率为循行 ,谷为肉会。《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针灸学》(1989年版 )云 :“率 ,循也。山间之凹陷处为谷。穴在耳上入发际 1寸 5分 ,循按穴处凹陷若谷 ,故而得名。”意为 :率为循按 ,谷 ,比作山谷之凹陷。即 :循按之凹陷如山谷。此两种解释 ,余以为均不够确切。《千金翼方》曰 :“凡诸孔穴 ,名不徒设 ,皆有深意。”据此 ,穴位名称应满…  相似文献   

5.
正中脘穴位于"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七》)。中即正中,脘即脘腹,任脉沿人体前正中线循行,此穴在脘腹正中,故曰中脘,为八会穴之腑会,又为胃之募穴。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七》载:"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八》载:"胃胀者,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载:"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中脘疗心闷。"元·  相似文献   

6.
支沟穴临床应用医案5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华  赵兰风 《新中医》2010,(10):99-100
<正>支沟穴属手少阳三焦经穴,其穴名最早见于《灵枢·本输》,曰:"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因其穴在腕上三寸,两骨之间凹陷处,古时穿地为沟,因其枝脉直透手厥阴之间使穴,谓其脉之所行,犹如水之注入沟中  相似文献   

7.
1.《内经》中的"开"与"关"《内经》中对于开、阖、枢的记述,可从《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中,知其梗概.《素问·阴阳离合论》曰:"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命曰一阳.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命曰一阴."明白说明:以"太"为开,以"明、厥"为阖,以"少"为枢.  相似文献   

8.
<正>井穴是五输穴之一,十二经脉各有一穴,位于手足之端。《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难经·六十三难》曰:"……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井穴位于四肢末端,《难经》中将井穴类比为东方,东方属木,与四季中春节相应,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季节,即井穴为阳气生发之源,可振奋阳气。笔者应用井穴刺络放血治疗辨证为风寒型疾病疗效确切,报道如下。1治疗荨麻疹患者,女性,32岁,2010年11月来诊。患者每年冬季因为受寒后双手出现风团,瘙痒明显,遇寒加重。近几日因为寒凉明显症状加重,夜间皮肤瘙痒影响睡眠故来我科就诊。诊断为荨麻疹,辨证属于风寒型。予以刺络放血方法治疗。取穴:井穴。穴位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应用三棱针快速刺入穴位快速出针,局部挤血,出血量以出现  相似文献   

9.
带脉探讨     
带脉在所有的經絡中,有它特殊的循行途径,一般的經絡都是上下周流的,惟有带脉是繞身一圈,象箍桶的圓环一样,是和其他的經絡不同,所以《难經·第二十八难》里說:“带脉者起于季胁,迴身一周”,李时珍說:“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門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維道,凡八穴”(《奇經八脉考·带脉篇》)。由于它的經絡是围身一周,所有直行的經絡都要經过它的径道,受它的約束,因此带脉是能总束諸脉,尤其是腰  相似文献   

10.
相火一词首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当今大部分学者基本认为首论"右肾命门相火"之相火论者的是刘完素。故以《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一》中关于"唯北方有二,曰玄武,太阳水之气也;曰螣蛇,少阳相火之气也……在于人为肾,肾亦二,左太阳水,右为少阳相火"的论述为切入点,并结合其他与相火有关的文献,从"沈括首论‘右肾相火’"及"《梦溪笔谈》之右肾亦当属‘命门’"等方面论证首论"右肾命门相火"者当为沈括。  相似文献   

11.
陈以国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24-1326
1承灵(Cheng Ling)承灵穴,位于正营之后,是足少阳胆经第十八穴,足少阳、阳维之会。其名最早见于《甲乙经》,无别名。承:即接也,承受也,有承接、受纳、秉承、侍奉之意。灵:本义:巫,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尸子》:天神曰灵。《风俗通》:灵者,神也。中古时代神灵互通,《大  相似文献   

12.
一、填空:(20分,每空0.5分) 1.《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2.中脘上下左右各二寸,分别是:巨阙,下脘,梁门,梁门。 3.颧髎是手太阳小肠经穴,禾髎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巨髎是足阳明胃经穴,和髎是手少阳三焦经穴。 4.外踝上七寸平线上是足少阳胆经的阳交,外丘;是太阳膀胱经的飞扬,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 5.太洲穴位于腕横纹桡侧端,是手太阴肺经的输穴,肺的原穴,八会穴中的脉会。 6.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7.关于经脉的气血多少,《素问·血气形志  相似文献   

13.
中脘(《甲乙》),一名太仓《《灵枢》)。穴位取法:(骨曷)骭至脐八寸,太仓居其中,为脐上四寸(《素问》)。俞穴特性:腑会(《难经》),胃募(《甲乙》),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甲乙》),足太阴之结穴(《灵枢·根结》)。临床应用:(一)《资生》:“初不知灸中朊等穴以壮脾胃,亦惑之甚也”。《循经考  相似文献   

14.
腧穴主治规律的全息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军  丁晓亭 《中国针灸》2001,21(12):36-44
腧穴的治病作用主要包括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其中远治作用是指在病痛远隔部位的穴位对其远距离的治疗作用 ,一般是肘膝以下穴位及一些微针系统穴区对身体其他部位疾患的调治为主 ,其主治往往令人费解。譬如 :在肘后歌中有“肩背之疾中渚下”句 ,虽然传统经络学说的“经络所过 ,主治所及”可解释 ,即中渚穴所属的手少阳三焦经经过肩部 ,但同属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关冲、液门、阳池却并无治疗肩背痛作用。其合理的解释在哪儿呢 ?笔者在学习微针系统及全息论过程中找到了答案。生物全息论是 1980年由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提出。所谓生…  相似文献   

15.
液门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位于手背部第四、五指间,在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三焦在五行属火,荥穴在五行属水,液门穴以水制火,为清热泻火、消炎止痛、通经活络的神奇要穴。而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位于手背部第四、五指掌关节的后方,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有畅行三焦气机,调节体液循环的作用。液门、中  相似文献   

16.
翳风穴证治机理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翳风穴 ,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手少阳三焦经 ,且为手足少阳之会。《经穴释放汇解》曰 :“穴在耳后凹陷处 ,按之引耳中。翳 ,蔽也 ,因喻以耳为之蔽风 ,又穴驱风邪 ,故名翳风。”翳风穴临证以治头面五官疾患为主 ,是临床常用穴之一。本文就翳风穴的生理特点、古今证治、作用机理作一探析。1 生理特点翳风穴居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 ,而风为阳邪 ,易袭阳位。《素问·太阴阳明论》说 :“故犯贼风虚邪者 ,阳受之” ,“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故翳风穴善治头面部的风邪为患之疾。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且为手足少阳之会。因为手少阳经“系耳…  相似文献   

17.
正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早在《内经》已有记载,并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胆病变所致。如《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繆刺论篇》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笔者近年来自拟肝康2号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胁痛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肝居胁下,其经脉分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  相似文献   

18.
蠡沟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彩娇 《国医论坛》2006,21(3):19-20
蠡沟穴,又名交仪穴,归属足厥阴肝经,为肝经之络穴,出自《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现试从命名、定位、主治病证、主治机理浅析、应用展望等几个方面对蠡沟穴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陈峰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8):323-325
穴性 ,即是腧穴的特性 ,包括穴位的性质、功能与作用。《灵枢·本输》曰 :“凡刺之道 ,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络脉之所别处 ,五输之所留 ,六腑之所与合 ,四时之所出入 ,五脏之所溜处 ,阔数之度 ,浅深之状 ,高下所至。”就明确指出了针刺必须了解腧穴穴性的重要性。在《内经》中有大量有关腧穴穴性的论述 ,是研究腧穴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归纳如下。1 以脏腑学说论穴性脏腑学说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组织之间 ,包括与经脉上的经气会聚之处的穴位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内经》中就论述一些穴位与脏腑有着特殊的…  相似文献   

20.
洪全彪 《四川中医》1999,17(2):52-53
足三里是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常作为主要穴位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笔者在临证实践和学习前人著述中,对足三里这一要穴的功效有如下认识,现总结如下。1调理胃肠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是治疗肠胃疾病的主要脑穴。四总穴"肚腹三里留"之首穴。《灵枢·邪气脏腑病邪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院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隔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凡脾胃疾病,如食滞、血瘀、湿热、肠痈、胃痛呕吐食少等,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取三里或外或灸,疗效显著。(杂病穴法歌)曰:"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所以足三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