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虚寒型胃痛8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胃虚寒型胃痛应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72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采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研究组采用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将实验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敷贴及艾灸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胃动力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较对照组73.68%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胃泌素、胃收缩频率、收缩幅度、胃排空率等胃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艾灸用于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胃动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凤鸣 《陕西中医》2013,34(4):449-450
目的:探索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到的84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毒副作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虚寒型胃痛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虚寒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胃痛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 0.01);两组胃痛缓解时间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虚寒型胃痛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尤其对于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亢  史培锋 《河南中医》2014,(12):2425-2425
目的:观察厚朴温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性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胃虚寒性胃痛患者给予厚朴温中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4周为1疗程。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占63.33%,好转16例,占26.67%,未愈6例,占10%,有效率为90.0%。结论:厚朴温中加减汤治疗脾胃虚寒性胃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患者中证属脾胃虚寒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改善慢性胃炎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改善上腹痛、泛酸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改善上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穴位敷贴在改善慢性胃炎临床症状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温中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自拟温中健脾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痛(VAS评分)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4.42%(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温中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较好,有利于缓解胃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胃健脾法加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给予温胃健脾法中药加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58例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胃健脾法加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痛穴位贴对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敷贴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敷贴组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的基础上,应用胃痛穴位贴在神阙、中脘、足三里、脾俞、太冲等穴位进行敷贴,每天6h,每天2次;对照组仅使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共14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和治疗的疗效。结果敷贴组与对照组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00%,敷贴组的总症状积分、胃脘痛、食后腹胀等积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痛穴位贴能提高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厚朴温中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厚朴温中汤治疗,观察组加用穴位(中脘、神阙、气海)艾灸治疗。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修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胃黏膜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温中汤联合艾灸治疗CAG对胃黏膜的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厚朴温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厚朴温中汤化裁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以厚朴温中汤化裁治疗,1剂/d,连服21天。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14天,再单服奥美拉唑肠溶片1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44.18%,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痊愈率为21.42%,总有效率为61.91%。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率观察组为79.07%,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温中汤化裁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能提高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与中药汤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6例,入院后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穴位敷贴与自拟补气养阴通络方联合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0 d后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血糖、β-内啡肽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DN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β-内啡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治疗后FBG、2h PG以及Hb A1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补气通脉的中药穴位敷贴与补气养阴通络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西药甲钴胺,并且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0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和西药组(常规西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后上腹不适、胃脘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显著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96.00%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相对传统西医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痛穴位贴对湿热中阻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湿热中阻型胃脘痛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敷贴组与对照组各30例。敷贴组在清中汤加减的基础上,用胃痛穴位贴在神阙、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进行敷贴,每天6 h,每天2次;对照组仅采用清中汤加减治疗,共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和疗效。结果敷贴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6.67%,敷贴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敷贴组总症状积分、胃脘痛、食后腹胀症状积分明显降低,胃电功率明显增强,胃电节律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痛穴位贴敷贴穴位能提高湿热中阻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五行神阙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方法。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105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纯中药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中药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在春分和秋分时节加用五行神阙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1.67%,对照组75.67%,两组疗效比较,x~2=5.1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春分及秋分时节应用五行神阙贴,能有效地缓解脾胃虚寒型胃痛,配合做好穴位敷贴后的护理能及时预防并发症,确保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痛缓解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痛缓解时间为(3.6±0.8)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9±1.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西药,可快速缓解患者胃痛症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方法将72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按照2019年5月—2020年5月入院单双顺序分成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用艾灸疗法治疗,对比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胃痛缓解时间、疼痛评分。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34/36)与75.00%(27/3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2/36)与27.78%(10/36);胃痛缓解时间分别为(4.21±1.14)h与(9.32±2.34)h;疼痛评分分别为(2.38±0.91)分与(6.84±1.17)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疗法,有利于缩短患者胃痛缓解时间,并缓解患者胃痛症状,减少其疼痛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胃脘痛、上腹不适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型胃痛治疗中应用黄芪建中汤,能有效促进症状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以及胃镜检查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胃镜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7.50%,均高于对照组77.50%、6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