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IMI血流、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T)、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将164例入选的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冠脉使用替罗非班组(冠脉组,84例)和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组(静脉组,80例),在急诊PCI术前及完成后测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在发病12、24h采静脉血查CK-MB及TnT。观察PCI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观察PCI术后3d出血事件。随访30d记录MACE。结果:与静脉组比较,冠脉组明显改善PCI术后IRA的TIMI血流[(2.95±0.17)∶(2.84±0.22),P0.05],明显降低12、24h时的CK-MB与TnT水平(均P0.05),明显增加PCI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70%的例数(P0.05)。两组术后出血事件及30dMACE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与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比较,冠脉使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减小心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a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0例高危N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PCI治疗前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50例未给予替罗非班。观察PCI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PCI治疗后第7天及第90天测定左心室功能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等指标。结果实验组PCI治疗后等容舒张时间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I血流3级率、E/A、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增加高危NSTEMI急诊PCI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改善左心室功能及内皮功能,并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及血管内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于PCI术前行替罗非班静脉给药,观察组行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冠脉)给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心肌损伤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以及PCI术后3个月时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有明显减低,内皮素-1(ET-1)水平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指标变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有所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术后3个月内不良心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124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术中使用普通肝素)和替罗非班组(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测量比较两组在PCI术前,术后2h、6h和36h的一氧化氮(NO)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以及两组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与术前比较,常规治疗组术后2h、6h和36h的NO浓度均显著降低,vWF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替罗非班组术后2h、6h和36h的NO浓度无显著改变(P均0.05),仅2h、6h的vWF浓度显著升高(P均0.01),36h的vWF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879)。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2h、6h、36h的NO浓度[6h:(40.46±9.79)μmol/L比(54.84±10.76)μmol/L,36h:(49.42±9.82)μmol/L比(55.39±12.34)μmol/L]显著升高,vWF浓度[6h:(243.14±19.99)μmol/L比(121.58±18.92)μmol/L,36h:(223.38±19.76)μmol/L比(105.32±23.05)μmol/L]显著降低,P0.05或0.01。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4.8%比16.1%),P=0.040。结论:急诊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提高再灌注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病人采用他汀类药物及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病人142例,均采用PCI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血清cTnⅠ、Mb、CK-MB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v WF和ET-1显著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病人SF-36总分、生理职能、精力、社会能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病人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及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早期替罗非班组(60例),诊断明确后立即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继以0.15μg.kg-1.min-1维持泵入48h;常规治疗组(53例),于冠脉造影开始时给予替罗非班,用药方法及剂量同早期替罗非班组。比较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情况,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ST段回落情况,术后心功能情况,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早期替罗非班组术前TIMI血流2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3.3%比1.9%,P=0.037),术后即刻两组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188);术后早期替罗非班组TMPG 3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8.3%比73.6%,P=0.034),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早期替罗非班组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8.3%比60.4%,P=0.038),术后7d两组LVEF水平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TIMI血流和术后心肌灌注,并不增加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PCI术后12h,酶图法检测病人MMP2、Pro-MMP2、MMP9和Pro-MMP9。结果PCI术后12h,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其MMP2、Pro-MMP2、MMP9和Pro-MMP9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ACS患者治疗作用的机制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还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PCI术前30 min先静脉注射替罗非班,之后利用微量泵持续泵入36~48 h;对照组患者不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术后7 d两组患者的心肌微循环情况、心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PCI术后7 d,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开始灌注时间(AT)、振幅(A)、灌注达到峰值的时间(APT)、灌注的峰值强度(PI)、曲线上升斜率(β)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 75%)显著高于对照组(79.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肌微循环和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凝治疗)及观察组(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流变、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收获理想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救中心收入本科并确诊急性STEMI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入院时即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未用.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术后相关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③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④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继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⑤术后3个月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0~1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比90.0%,P<0.05),两组PCI术前TIMI 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比0,P>0.05),两组PCI术后TIMI 3级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比63.3%,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2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完全回落幅度(STR≥70%)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提示对照组LVEF低于替罗非班组(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事件较对照组略有增多,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诊行PCI术前早期应用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术后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存活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功能;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正> 冠心病高危患者在PCI术中、术后出现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比例和风险远高于其他息者。近年,我院在冠心病高危患者PCI术中、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在防治并发症和安全性方面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或择期行PCI的冠心病高危患者260例,男192  相似文献   

12.
唐玉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76-2377
正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发作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MI的临床预后,较好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然而老年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的广泛存在及高凝状态,严重影响了PCI的疗效,并可导致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采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数量、一级、二级血流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 18±20. 12)%、(131. 24±31. 49)×10~9/L、4. 00%、6. 00%、8. 00%,低于对照组的(45. 89±23. 27)%、(149. 87±33. 67)×10~9/L、12. 00%、24. 00%、24. 00%;观察组三级血流发生率为90. 00%,高于对照组的68. 00%(P 0. 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流分级情况,减少血小板聚集率和数量,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反应蛋白(CRP)、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NSTE-ACS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术前及术后测定CRP、CK-MB、TnI水平,并随访出血事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明显减低了CRP水平(P<0.05);未影响CK-MB、TnI水平(P>0.05);未增加出血事件(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对NSTE-ACS患者在PCI术后能够发挥抗炎作用;没有影响血清CK-MB、TnI水平;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PCI的疗效.方法 急诊入院的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30例)或晚期组(30例),早期组于急诊入院时或晚期组于导管室时推注负荷量10μg/kg的替罗非班,继之0.15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持24~36 h.比较两组间PCI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心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术前早期组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晚期组(36.7%和13.3%,P=0.037);而术后早期组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与晚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7%和76.7%,P=0.519.术前和术后的早期组TMP 2~3级比例均高于晚期组(分别为33.3%和10.0%,P=0.028;83.3%和56.7%,P=0.024.术后两组LVEF均较术前提高[早期组(52±8)%和(42±6)%,P=0.005;晚期组(49±9)%和(43±8)%,P=0.02].术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早期组(44.7±14.5)%和(53.9±17.7)%,P=0.033;晚期组(46.0±18.4)%和(55.4±12.0)%,P=0.023],出血并发症及MA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诊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AMI患者直接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更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及心肌灌注TMPG分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均观察12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7 d、28 d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血小板内血管扩张剂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计算血小板反应指数(PRI);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24 h、7 d、28 d观察组MPAR、PRU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术后24 h、7 d、28 d观察组PR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RI≥50%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随访1年,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vs.34.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出血事件低于对照组,次要出血事件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相比于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拮抗作用更佳,能够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因STEMI行直接PCI治疗患者98例,其中单纯行血栓抽吸48例(血栓抽吸组),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50例(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1)住院期间,与血栓抽吸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2.3±0.6)级比(2.7±0.3)级]、TIMI血流3级率(72.9%比90.0%)、术后90min ST段50%回落率(52.1%比74.0%)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术后无复流明显降低(18.8%比4.0%,P=0.038);(2)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血栓抽吸组明显提高[(58±6.3)%比(51±5.6)%,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既可有效减轻STEMI患者冠脉内的血栓负荷,又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氯吡格雷组(接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和替格瑞洛组(接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治疗)。测量比较两组PCI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血小板聚集率、P2Y12反应单位,以及随访30d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心功能情况。结果: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81.4%比91.4%)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55.2±4.1)%比(50.8±4.4)%]和P2Y12反应单位[(196.2±15.1)U比(180.8±12.0)U]均显著降低,P均0.05。随访30d后,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再次心肌梗死(5.0%比2.9%)、心源性死亡发生率(2.9%比0.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3.1±2.8)mm比(49.0±2.0)mm]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0.2±2.1)mm比(37.4±1.8)mm]均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1.8±2.7)%比(55.4±2.5)%]显著升高(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且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的轻微出血发生率(5.0%比6.4%)无显著差异,P=0.591。结论:对于急诊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替格瑞洛联合替洛非班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短期预后,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间行PCI术的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半年后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行PCI术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但术后出血率较高,须注意药物使用禁忌。  相似文献   

20.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PCI疗效的差别。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30)与晚期治疗组(n=30),早期治疗组于急诊入院即刻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晚期治疗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静脉给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发性心绞痛、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术前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早期治疗组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前和术后的TMPG 2-3级比例:早期治疗组均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3)术后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更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及心肌灌注TMPG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