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腹腔镜Miles术的60例低位直肠癌、肛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对照组30例行传统的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所有患者均随访2~38个月,平均22.4个月。结果:实验组30例中,1例发生造口狭窄,无其他造口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3.3%,26例获排便感(86.7%);对照组30例中,发生造口狭窄1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处切口疝1例、肠脱垂2例、腹内疝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例有排便感(2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的与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排便感明显高于后者。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排便控制功能较好的优点,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曹晖  陶元生 《腹部外科》2013,26(3):209-210
目的 评价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内及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腹腔镜Miles手术32例,其中14例行腹膜外隧道式造口,18例行腹膜内造口,比较两种造口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功能.结果 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14例中,发生造口狭窄1例(7.1%),获排便感12例(85.7%);腹膜内造口术18例中,发生造口狭窄1例、造口旁疝2例、肠脱垂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27.8%(5/18),获排便感6例(33.3%).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与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行腹膜内造口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1,P=0.138).术后患者获排便感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0,P=0.003).结论 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辅助的Miles术中操作难度不大,具有排便控制功能较好的优点,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直肠癌Mile手术(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Hartmann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开腹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45例、腹腔镜下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36例,比较两组患者造口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放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造口手术时间分别为32分钟、38.5分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术后发生造口出血、缺血、水肿、周围皮炎分别为2、3、5、4例,总计14例,发生率为31.1%。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组造口出血、缺血、水肿、周围皮炎分别为2、2、4、4例,总计1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腹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脱垂等并发症。结论只要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下进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和开放性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同样能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在Miles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接受Miles手术的 186例病人分为两组 ,实验组 92例施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 ,对照组 94例行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术 ,比较两组病人的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 92例病人中的 75例经过 3~60个月的随访 ,有 2例发生造口狭窄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7% ,62例病人获排便感 (占 82 7% )。对照组 94例中的 78例经过 3~ 60个月的随访 ,发生造口段肠缺血坏死 2例 ,肠脱垂 3例 ,腹内疝 2例 ,造口回缩 3例 ,造口处切口疝 2例 ,造口狭窄 6例 ,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2 3 1% ,2 1例病人有排便感 (占 2 6 9%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实验组与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其术后所获排便感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排便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可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les手术中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64例接受Miles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观察组采用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对比2组造口时间及造口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造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les手术中采用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33例接受Miles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72例)实施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对照组(n=61例)采取传统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比较2组造瘘时间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2组均未发生造口肠段坏死、狭窄、回缩并发症;观察组造口肠段水肿3例,对照组为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癌Miles术中应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操作简单易行,可有效降低术后造口旁疝及造口脱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结合文献对两种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1996~2004年资料完整的210例两种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8例传统的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传统组)中,Miles术87例,Hartmann术11例;造口并发症24例,发生率24.49%,其中造口缺血4例(4.08%),内疝2例(2.04%),造口旁疝8例(8.16%),造口回缩4例(4.08%),造口狭窄2例(2.04%),造口脱垂4例(4.08%)。在112例永久性左下腹腹膜外隧道腹壁造口术(腹膜外组)中,Miles术104例,Hartmann术8例;造口并发症15例,发生率13.39%,其中造口缺血1例(0.89%),造口旁疝4例(3.57%),造口回缩2例(1.79%),造口狭窄1例(0.89%),造口脱垂1例(0.89%),排便困难伴有粪石6例(5.36%)。结论永久性左下腹腹膜外隧道腹壁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的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家医院207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8例,开腹手术109例;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腹膜外组)79例,预置补片腹膜内结肠造口(预置补片组)36例,腹膜内结肠造口(腹膜内组)92例。观察其各种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半年患者造口排便情况。结果各组中发生造口缺血坏死、狭窄、回缩、皮肤黏膜分离、黏膜脱垂、肠梗阻的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1例(1.27%)发生造口旁疝,预置补片组未发生造口旁疝,腹膜内组15例(16.30%)发生造口旁疝;腹膜外组和预置补片组造口旁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腹膜内组(P0.05)。半年后造口排便功能,腹膜外组(1~4)次/d,预置补片组(5~6)次/d,腹膜内组(5~7)次/d,腹膜外组造口功能明显好于预置补片组和腹膜内组。结论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可较好的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损伤腹壁肌层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行腹会阴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128例分成两组,66例行无损伤腹壁肌层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为研究组,62例行传统乙状结肠造口术为对照组,观察造口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排便感觉、控便能力及造口相关并发症。结果:研究组造口手术时间([21.3±3.6)min]短于对照组([30.2±4.2)min(]P<0.01),术后平均住院日(16.7±1.8)d也短于对照组(17.9±3.8)d(P<0.05);患者获排便感觉,研究组77.3%比对照组16.1%高(P<0.01);控便能力研究组30.3%,比对照组高(P<0.01);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8.1%低于对照组41.7%(P<0.01)。结论:腹会阴切除术中行无损伤腹壁肌层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地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和盆底腹膜缝合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A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不缝合盆底腹膜(对照组)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缝合盆底腹膜(试验组)两种治疗策略在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及肠梗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45例,术后造口旁疝8例,狭窄、缺血坏死和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试验组36例,术后造口旁疝、狭窄和肠梗阻各1例;试验组造口旁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可降低腹腔镜APR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率和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两种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乙状结肠造口方式不同分为腹膜外组(经腹膜外造口,36例)、腹膜内组(经腹膜内造口,45例),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围术期指标等以■表示,独立t检验;排便功能、Kirwan失禁分级、术后并发症等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膜外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腹膜内组(P0.05);腹膜外组术后排便功能总优良率(80.6%)比腹膜内组(60.0%)高(P0.05)、术后Kirwan失禁分级比腹膜内组轻(P0.05);腹膜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比腹膜内组(26.7%)低(P0.05)。结论相比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腹腔镜下腹会阴直肠癌手术中经腹膜外造口更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减少造口并发症,且患者排便、控便能力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外隧道式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9例为实验组,行腹腔镜腹膜外隧道式造口;97例为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腹膜内造口。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手术时间、术中造口所用时间、术后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肠梗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造口旁疝及造口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腹部切口感染率、会阴切口感染率及造口黏膜分离、造口脱垂、造口缺血或坏死、造口周围炎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隧道式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有效降低造口旁疝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腹膜外造口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5年4月89例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估腹膜内造口和腹膜外造口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排便感的差异。结果 2组造瘘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23.5±5.6)min vs.(21.8±3.2)min,t=1.730,P=0.087];2组造瘘口狭窄各1例,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1.000);2组造瘘口旁疝无统计学差异(0例vs.3例,Fisher精确检验,P=0.101)。腹膜外造口组术后4周排便感39例,显著多于腹膜内造口组3例(χ~2=51.185,P=0.000)。术后6个月2组患者均有排便感。结论腹腔镜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半包埋式乙状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iles术中采用改进后的腹膜半包埋式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造口时将造口用乙状结肠置于预先剪开的壁层腹膜中间,两侧剪开的腹膜分别与乙状结肠两侧浆肌层缝合,对乙状结肠形成半包埋。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3~27个月,26例(81.25%)术后2个月排便规律,余6例大便不成形或腹泻,但4~6个月好转。仅1例术后出现造口狭窄,经造口重建后治愈,无与造口有关的远期并发症。结论经改进后的腹膜半包埋式结肠造口术可有效地避免腹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等并发症,为永久性结肠造口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评价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左下腹造口的325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85例采用左下腹经腹膜外隧道、肛直角重建可控性造口术,对照组124例采用左下腹直接经腹膜造口术。观察两组病例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造口排便情况;排便前是否有便意;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一周排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口感觉指标及自主控制排便能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左下腹排便可控制性造口技术较传统直接经腹膜造口术有更好的控便排便功能,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 2 18例直肠癌Miles手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 150例 (治疗组 )行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68例 (对照组 )行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分期开放术。 结果 所有病例经 2年以上的随访 ,治疗组有 4例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 ,1例发生造口旁疝 ,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3 % ,55例病人获排便感觉。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8% ,其中造口周围皮肤感染 1.47% (1例 ) ,造口回缩 4.41% (3例 ) ,造口狭窄 14 .71% (10例 ) ,腹腔内疝 4.41% (3例 ) ,造口旁疝 4.41% (3例 ) ,造口脱垂 4.41% (3例 ) ;无一例病人有排便感。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感觉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Miles手术时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较传统术式并发症少 ,术后管理容易 ,排便功能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中心收治的36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膜内造口组和腹膜外造口组,每组18例。术后随访4~16(中位7)月,比较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膜外造口组1例患者因乙状结肠近端拖出后肠壁血供障碍而改行腹膜内造口,故后续的分析中予以剔除。腹膜外造口组手术时间[(25.3±8.5)min]稍长于腹膜内造口组[(14.7±6.4)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早期(4周以内)出现造口缺血,均行造口重建手术;腹膜外造口组术后造口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内造口组[35.3%(6/17)比0,P〈O.05];两组术后早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10/17)比27.8%(5/18),P〉O.05]。腹膜外造口组后期(超过4周)未出现并发症;腹膜内造口组出现1例造口脱垂、1例造口狭窄和2例造口旁疝,并发症发生率为22.2%(4/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操作并不比腹膜内造口复杂。且其后期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腹膜内造口。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治疗组,20例)和腹膜内结肠造口者(对照组,20例)资料,就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12个月,治疗组造口感染1例,其余造口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造口感染1例,造口回缩2例,腹腔内疝1例,造口旁疝5例,造口狭窄1例,肠梗阻1例。治疗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P〈0.01。结果表明,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相比,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经腹膜内、外两种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17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60例(经腹膜内组)、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76例(经腹膜外组)及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并功能锻炼36例(功能锻炼组)。对比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造口功能。结果 1手术情况:3组患者在造口定位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内组和功能锻炼组在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经腹膜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并发症:经腹膜外组和功能锻炼组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腹膜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又低于经腹膜外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造口功能:经腹膜外组排便信号出现时间30 s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经腹膜内组,功能锻炼组又高于经腹膜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外组排便信号出现后自主控制排便到排出粪便时间2 min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经腹膜内组,功能锻炼组又高于经腹膜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较经腹膜内造口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少,且控便、排便能力更好。术后功能锻炼能进一步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及改善造口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传统造口方式与保留后鞘完整的隧道式造口方式的短期效果,探讨保留后鞘完整的隧道式造口预防造口旁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因低位直肠癌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的70例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据造口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结肠造口术)40例,试验组(保留后鞘完整的隧道式造口术)3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长,术后造口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造口一般并发症,造口旁疝发生率情况。 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TNM分期,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造口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造口一般并发症、切口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造口旁疝发生率(27.5%)高于试验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造口旁疝多发生于术后2周~3年。 结论保留后鞘完整的隧道式造口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造口旁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