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致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行直肠癌Dixon术式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有24例发生吻合口瘘。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术前相关实验室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手术相关指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术前给予辅助性化疗、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行预防性造瘘、病理分期),对这些指标中发生吻合口瘘与未发生吻合口瘘者进行差异性分析。将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年龄≥70岁与年龄70岁的患者之间、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之间、合并低蛋白血症与未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之间、术前行辅助性化疗与未行辅助性化疗的患者之间、吻合口距肛缘≤5cm与吻合口距肛缘5cm的患者之间,行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均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5cm等是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6454例患者,其中438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瘘,发生率6.79%。男性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女性,OR=1.79(95%CI=1.44~2.23,P〈0.001);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肠梗阻都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OR分别为2.41(95%CI=1.78~3.26,P〈0.001)、1.74(95%CI=1.12~2.71,P=0.01)、3.18(95%CI=1.63~6.18,P〈0.001)、4.47(95%CI=2.69~7.45,P〈0.001);Duke's分期晚期(C、D)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早期(A、B),OR=1.63(95%CI=1.22~2.17,P〈0.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cm者与〈7cm者相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也增高,OR=3.09(95%CI=1.07~8.98,P=0.04)。而年龄、吻合方式、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无关。结论性别、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肠梗阻,Duke's分期及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我国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01例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患者,其中包括是否有术前合并症,吻合方式、吻合器使用、病理类型,肿瘤与肛缘距离等,分析吻合口漏的原因。结果本组26例发生吻合口漏,其发生率为8.6%,男女分别为14、12例,平均年龄56岁。本组吻合口漏与直肠癌术前合并肠梗阻,肿瘤距离肛缘的距离,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低蛋白、吻合方式、使用吻合器、术中放置肛管、肿瘤大体病理、Dukes分期等均无关。结论注重预防或处理好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避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而为临床上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67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两组,对年龄、性别、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肠道梗阻、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后高血糖、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低蛋白血症、吻合方式、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Duke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出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8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肠道梗阻、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高血糖等因素与吻合口瘘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支持以上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术前肠道梗阻、术后高血糖、术后低蛋白血症是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末端回肠造瘘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9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并预防性肠造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预防性横结肠造瘘33例,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4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横结肠造瘘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6.06%),末端回肠造瘘组4例(8.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结肠造瘘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P0.05),其他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两组血清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横结肠造瘘组术后24、48、72 h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均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采用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防止吻合口瘘方面效果相似,但末端回肠造瘘术在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横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吻合口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4 年 3 月至 2013 年 4 月 42 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吻合瘘组和未发生瘘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2 例中 5 例出现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9%.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瘘组和未发生瘘组比较: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前肠梗阻、肿瘤距肛门缘距离、血浆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前肠梗阻、肿瘤距肛门缘距离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年龄、糖尿病、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前肠梗阻、肿瘤距肛门缘距离等多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20例患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手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直肠阴道瘘的发生与年龄、吻合方式、肿瘤距齿状线距离、合并盆腔器官切除、肿瘤分期、绝经、术前放疗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有关;多因素logic分析发现直肠阴道瘘的发生与双吻合器(OR=2.208)、联合盆腔脏器切除(OR=1.834)、肿瘤距齿状线距离(OR=1.541)、肿瘤分期(OR=1.539)、术前放射治疗(OR=1.364)、绝经(OR=1.151)和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OR=1.143)有关。结论:直肠癌患者行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直肠阴道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吻合方式、肿瘤距齿状线距离、合并盆腔器官切除、肿瘤分期、绝经和术前放疗,应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 12例患者出现术后吻合口瘘,通过单因素分析,肿瘤分期(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术前白蛋白35g/L、糖尿病、身体质量指数(BMI)25kg/m2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术前白蛋白35g/L、糖尿病、BMI25kg/m2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对于肿瘤分期高(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术前白蛋白35g/L、糖尿病、BMI25kg/m2的患者,术后需警惕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113例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13例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并预防性末段回肠双腔造口,术后3月造瘘口还纳。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4例,肠梗阻9例,造瘘口旁疝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3~24月,吻合口处肿瘤复发1例。结果表明,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延迟回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关闭的13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回纳时间分为延迟回纳组72例(≥120 d)和正常回纳组58例(120 d)。结果 130例患者的肠造口回纳时间为39~692 d,中位数为132 d。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后辅助化疗(OR=14.106,P=0.002)、肿瘤距肛缘的距离(OR=0.019,P=0.002)及术后吻合口漏(OR=32.440,P=0.001)是延迟回纳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及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回纳时间延长,随肿瘤距肛缘的距离缩短,回纳时间延长。结论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肿瘤距肛缘的距离短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会延迟预防性回肠造口的关闭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8年1123例女性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34例(3.03%,34/1123)术后出现直肠阴道瘘.直肠阴道瘘发生与患者有无绝经、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位于直肠壁的部位、吻合方式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T分期、术前放疗、预防性造口等无明显相关.34例患者中12例经保守治疗后自愈,余22例患者均在瘘后3月局部炎症消退后行修补术,在修补直肠阴道瘘的同时行近端肠造口使粪便转流.结论 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与患者有无绝经、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位于直肠壁的部位、吻合方式密切相关.熟悉其病因,加强围手术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降低直肠阴道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结肠内旁路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14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研究组(78例),在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的基础上,用生物可降解吻合环及避孕套在吻合口上方5cm处做成结肠内旁路以保护吻合口;一组为对照组(70例),在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基础上,附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等生理、病理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为2~5天(P〉0.05)。研究组吻合口瘘发生率6.4%(5/78),吻合环自然排出时间为术后14~23天(平均17天),无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有5.1%(4/78)的病例出现轻度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7.1天;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0.0%(7/70),37.1%(26/70)的病例伴有造口相关并发症,6个月后有30%(21/70)的病例出现吻合口轻度狭窄,5.7%(4/70)的病例出现吻合口重度狭窄,需进行松解治疗,吻合口瘘后引流时间平均18.2天。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吻合口瘘后骶前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相比,结肠内旁路技术简单,安全,可有效保护吻合口,降低了吻合口瘘带来的风险,减少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疗方法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7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低位保肛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吻合口漏21例(4.9%),12例经保守治疗获愈,9例先后行横结肠造瘘二期手术还纳造口获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肠道准备、肥胖、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无关,且多数可通过充分引流及营养支持治愈,因而术中常规附加近端结肠造瘘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1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肿瘤长径及距肛缘距离、术后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预防性回肠造瘘情况、吻合口漏、脾区游离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患者行结肠脾曲松解,占12.8%,使吻合口张力减小;观察组1例游离结肠脾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6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占12.8%;观察组中1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8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胆漏发生率17%;观察组中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发生率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不影响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不增加手术时间,同时可更好地保障吻合口的血液供应,减少术中游离脾区及回肠造瘘、吻合口漏的发生,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Kan YF  Liu J  Gao ZG  Qu H  Zheng Y  Yi B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9):573-575
目的 探讨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PIDCA)联合术前后放疗和化疗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2年6月到2004年10月,对19例患者施行该手术。男性11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岁(41-74岁)。肿瘤分期T,4例、T2 10例、T14例、L1例,肿瘤距离肛缘平均4.4cm(3.5-5.0cm)。经肛门在直视下从距离肿瘤下缘2cm全层切断直肠或肛门内括约肌,通过肛门内外括约肌间隙向上方游离直肠并与经腹完成的直肠游离汇合切除直肠及其系膜,经肛门行结肠肛管吻合,全部患者均未行预防性结肠或回肠造口。结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2例(10.5%)。随访时间为3~29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1例盆腔复发,复发率5.3%。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结论对经过选择的距离肛缘≤5cm的超低位直肠癌结合术前后的盆腔放疗和化疗,PIDCA术是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较理想、安全的术式,有较好根治性治疗效果,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98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36例(7.2%,36/498)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发生吻合口漏与患者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放疗密切相关(P<0.05或0.01),而与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预防造瘘、脉管癌栓、吻合方式等无明显关系.37例手术同时即行预防性造瘘的患者,仍有3例发生吻合口漏,未经特殊处理后自愈.另外33例吻合口漏的患者中10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3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吻合口漏愈合后二期还纳治愈.结论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放疗密切相关;控制好围手术期血糖可以明显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口径(7.5号)肛管引流减压在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施行的346例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5例应用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其余161例未放置大口径肛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5.59%),二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6, P=0.004).其中8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能够有效预防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收治的190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4~14cm,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5例(7.9%),出现吻合口瘘的时间2.17d,平均5.8d。年龄超过60岁(10.2%)、一般状况较差(20.7%)、术前有慢性肠梗阻表现者(19.1%)、拖出式吻合术者(12.2%)和腹膜外吻合者(9.2%)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3.2%)、一般状态良好者(5.6%)、无肠梗阻者(6.5%)、行前切除术者(6.7%)和腹腔内吻合者(2.7%);经吻合器吻合后吻合口予以手工加固者(1.9%)和术后直肠内留置肛管者(2.9%)明显少于未行手工加固者(11.4%)和未留置肛管者(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3例(86.7%)予以全身营养支持、局部冲洗引流、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吻合口瘘愈合时间10d至2个月,平均21.8d。另2例分别施以腹会阴联合切除和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均获治愈。结论高龄、全身状态差、合并肠梗阻、吻合口位置低是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高危因素;吻合器吻合后行手工缝合加固、术后直肠内留置肛管减压可显著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非手术疗法是治愈吻合口瘘的主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末端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的2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6例无吻合口漏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0±2.6) d,术后3个月左右行造口回肠还纳.结论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尤其在高龄、全身情况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等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Ⅰ期根治切除吻合术中,末段回肠造瘘预防高危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对58例高吻合口漏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行结直肠Ⅰ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术中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回顾分析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术后造瘘口处感染1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1例、盆腔感染1例,均保守治疗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对高危吻合口漏的结直肠癌患者,Ⅰ期肿瘤根治性切除同时行预防性末端回肠袢式造瘘,可降低吻合口漏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