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胃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的183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67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116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结果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腹腔镜组,术后恢复过程中,两组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术后输血、血浆和白蛋白量,以及腹腔引流总量、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优于开腹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及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胃肠功能相关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胃肠激素、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构成、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构成均好于对照组,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胃肠功能相关状态明显好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也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微转移、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1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65例)和开腹组(65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腹腔冲洗液中多巴胺脱羧酶(DDC)、癌胚抗原(CEA)及血清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T)、P物质(SP)及神经肽(NPY)水平。结果:腹腔镜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手术开始时,两组腹腔冲洗液中DDC、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腹腔冲洗液中DDC、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均P0.05);术前两组胃肠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腹腔镜组血清CCK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GAS、MTL、SST、SP、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更小,患者手术后肿瘤微转移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符合条件的41例胃癌患者,其中21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_2根治术(腔镜组),20例行开腹胃癌D_2根治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手术前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ETX)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腔镜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均P0.05),其他临床指标包括术中输血比例、清扫淋巴结数量、手术切缘、术后通气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DAO和ETX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随后均将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DAO和ETX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DAO和ETX水平在两组患者中均呈正相关(r=0.759、r=0.559,均P0.05)。两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同样安全、有效,且对肠道屏障功能影响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对近端胃癌患者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0例和开腹组40例,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指标采用x珋±s表示,用t检验;术后1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呈降低趋势,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呈上升趋势,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腹腔镜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显著高于同时段开腹组,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生存率97.5%(39/40),开腹组为95.0%(38/40);腹腔镜组1年复发率5.0%(2/40),开腹组7.5%(3/40),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腹腔镜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需要在围手术期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1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的情况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微创组54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开腹组(传统开腹手术)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和开腹组CEA、CA19-9、CA125、CRP测定值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术后微创组CEA、CA19-9、CRP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率(12.96%vs.18.33%)、2年复发率(9.26%vs.6.6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效果可靠、安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181例进展期胃癌行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手术87例(3D组),开腹手术94例(开腹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结果:3D组无中转开腹。所有病例均为R0切除。围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中出血量(155.06±144.95) mL少于开腹组(214.47±220.58)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3D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开腹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进流质和半流质的开始时间,3D组亦早于开腹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淋巴结清扫数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术前使用与术后使用生长抑素与对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所致胰腺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50例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术前12~24 h开始使用生长抑素,术中及术后维持)或对照组(术后使用生长抑素),5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最终观察组纳入22例,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及术前感染、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但术后总引流量两组无明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围手术期血清淀粉酶浓度、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术后感染与营养指标、引流管拔除时间、胃肠动力恢复与并发症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术前、术后使用生长抑素比较,在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所致胰腺损伤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行胃癌D2根治术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组(100例,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和开腹组(100例,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效果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等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1年内病死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手术效果方面,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明显少(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近切缘距肿瘤距离及远切缘距肿瘤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恢复方面,腹腔镜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1年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与30例开腹手术患者(开腹组),测定术前及术后免疫指标,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开腹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及血清白介素-6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IgG含量降低(P0.05),C3水平于术后24 h下降(P0.05)。术后24 h,腹腔镜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白细胞介素-6含量增高(P0.05),于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幅度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创伤较小,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较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内收治的1 1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5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59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术后24,72 h免疫指标检测显示,两组患者IL-2和IL-6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开腹组两者升高程度大于腹腔镜组(均P<0.05);开腹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以上T细胞亚群在腹腔镜组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并发症均明显减少,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少,机体损伤小,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0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65例,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天、第7天检测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L-6、NO、CRP、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第7天两组患者血清IL-6、NO及CRP水平升高(P0.05),但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第1天、第7天,两组患者CD4~+、CD~8+及CD~4+/CD~8+均下降,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对免疫功能的抑制,更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43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两组患者均行D2根治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进食流质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Pa CO2、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中Pa CO2、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且住院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保证根治性治疗及手术安全,并促进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术后康复,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在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科对289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25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前12 h、术后24 h时血液中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术后24 h时血液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均较术前12 h时明显下降(P0.05),而2组术后24 h时血液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术后24 h时血液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术后24 h时血液中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动力恢复明显快于开腹胃癌根治术,术后血液中胃泌素、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改变亦与手术方式有关,其可能是腹腔镜胃癌手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更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根治手术方式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生存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相近(P0.05)。两组术后1、3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失眠、疲劳、疼痛等方面得分低于开腹组,社会功能得分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食欲丧失、腹泻、经济困难、便秘、恶心呕吐、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等得分相近(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78%,开腹组为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近期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相当,但可以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3D腹腔镜、2D腹腔镜及开腹三种胃癌根治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治疗的450例胃癌病人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126例,2D腹腔镜组219例,开腹组105例。对比分析三组病人的手术和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术前和术后3 d血清炎性因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3D腹腔镜组上述指标小于2D腹腔镜组(P0.05)。三组淋巴结清扫量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开腹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P0.05),且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3D腹腔镜组和2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而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可促进胃癌病人术后恢复。其并发症发生率低、炎性反应轻。3D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224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112)与开腹组(n=112)。开腹组实施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对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术后炎症指标情况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端距肿瘤距离和近切端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围术期指标方面,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恢复方面,腹腔镜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在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面,两组术后各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术后IL-6、TNF-α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8.0%与对照组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从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开展的30例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下辅助胃癌根治术病例资料,与同期30例进展期胃癌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病例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及肿瘤根治程度.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但止痛剂使用次数、出血量和输血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第1天白细胞数目、术后第1天体温升高程度、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腹组(P<0.05),而在切缘距肿瘤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近期并发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有效、创伤小且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6月120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者60例作为观察组,开腹手术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围手术期和远期生存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645,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2.410,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但其具有微创的优势,手术安全性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老年胃癌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对255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胃癌患者施行D2根治术,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116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患者(开腹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术后生存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例数均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18/116),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8.1%(39/139)(P<0.05).是否行腹腔镜手术(P<0.05)、手术时间(P<0.01)和术前合并症(P<0.01)是老年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P<0.05)和术前合并症(P<0.01)是老年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0和22.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手术时间和术前合并症是老年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