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鑫  鄢国义  张诗音  杨孛  朱丹平 《河南中医》2019,39(10):1519-1522
目的:观察通络浴足方熏洗联合α-硫辛酸、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和依帕司他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络浴足方。比较两组患者TCSS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及波幅(amplitude,AM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SCC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症状评分改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腓总神经MCV及AMP均高于治疗前,对照组腓总神经MCV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M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CV及AMP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SCV及AMP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浴足方熏洗联合α-硫辛酸、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变神经传导速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阳养血散寒通络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2例气虚血瘀兼阳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予控制血糖,治疗组采用温阳养血散寒通络综合疗法,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胶囊,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量化积分、MNSI评分及TCSS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病例完成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NSI评分及T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积分改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其中MNSI积分改变更为明显(P0.01)。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阳养血散寒通络综合疗法对DPN的症状和神经功能受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莉  戴洪彬 《河北中医》2022,(11):1804-1807+1812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乳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将8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依帕司他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活血通络乳膏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腓神经M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胫神经H反射、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0/4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胫神经MCV、腓神经MCV、腓肠神经SCV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胫神经H反射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胫神经MCV、腓神经MCV、腓肠神经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胫神经H反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林旋  魏爱生 《新中医》2020,52(13):106-109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弥可保口服,观察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SCV和MCV均明显增快(P0.05),血清BDNF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DNF含量较高(P0.05),血清TNF-α含量较低(P0.05),腓总神经SCV较快(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能改善DPN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其作用机制可能跟复方血栓通胶囊升高BDNF的含量,降低IL-6、TNF-α的含量有关。在升高BDNF的含量和提高腓总神经SCV方面,复方血栓通胶囊效果优于弥可保。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与依帕司他(Epalrestat,Epa)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2015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DPN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Ep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指标,并在治疗后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h PG、Hb A1c、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SCV和腓总神经SCV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 PG、和Hb A1c水平分别为(6.4±0.7)mmol/L、(9.3±2.2)mmol/L和(6.8±1.2)%,对照组为(7.6±1.2)mmol/L、(12.4±2.4)mmol/L和(7.4±1.4)%,观察组FPG、2h PG、和Hb 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SCV和腓总神经SCV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4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32/48),观察组有效率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Epa治疗能明显降低DPN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是DPN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通痹汤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基础降糖+依帕司他),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神经传导速度SCV、MCV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 0.0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本实验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通痹汤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证候,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9,(11):2354-2357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采取木丹颗粒联合西药依帕司他、贝前列素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82例DPN患者,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采取依帕司他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与观察组(n=41,采取木丹颗粒联合西药依帕司他、贝前列素钠治疗),对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MDNS评分、MNSI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DNS评分及MNSI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 0. 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MCV、SCV及正中神经MCV及SCV明显提升,且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 0. 05);在安全性上,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取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贝前列素钠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阳活血法治疗二甲双胍所致Vit B_(12)缺乏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7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9例;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温阳活血法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Vit B_(12)、MMA、holoTC、Hcy、贫血相关指标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65%,观察组为91.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it B_(12)、holoT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MMA、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it B_(12)、holoT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MMA、Hcy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铁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MCV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Hb、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CV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胫神经SCV、MCV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SCV、MCV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活血法能够通过改善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Vit B_(12)缺乏而治疗DPN。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西洛他唑和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MMPs、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气通络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 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 例DPN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肌肉注 射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补气通络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 周。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 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NSS)评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 度、氧化应激指标(MDA、T-AOC 和SOD)的变化情况及补气通络胶囊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45/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36/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TCSS 评分和N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TCSS 评分和N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治疗后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 和SCV 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 组患者血清MDA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T-AOC 和SOD 水平较均治疗前升 高(P<0.05),且观察组降低血清MDA 水平和升高T-AOC 及SOD 水平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气通络胶囊辅助治疗DPN 患者疗效良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t Heuropathy,DPN)经温阳通络方、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及糖代谢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社区服务中心诊治50例DPN(均经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验后确诊)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和中医组(25例)],两组均采取西药常规治疗(未抗氧化等相关药物),后者同时口服温阳通络方和针灸治疗,疗程为3个月,检测并观察临床指标变化,统计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疗效比较: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经治疗后,两组三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中医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临床症状指标: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经治疗后,两组两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中医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阳通络方、针灸联合西药治疗DPN明显较单纯西药效果更佳,不仅能改善SCV、MCV等相关症状,且利于糖代谢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确诊DPN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饮食、运动、常规降糖及口服甲钴胺分散片营养周围神经等基础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棱汤。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MCV、SCV及T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SCV、TCS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础方案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PN可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90-1891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门诊就诊的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良好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血脂异常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应用依帕司他口服,同时服用木丹颗粒,对照组仅服用依帕司他,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症状综合积分(TSS)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临床症状及T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渴痹通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DPN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消渴痹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临床症状变化,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内皮素(E T)、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 8.3 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4 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CV、SCV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MCV、SCV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2组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E 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 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消渴痹通胶囊可明显缓解DPN气虚血瘀证患者肢端疼痛、麻木、乏力等临床症状,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渴痹足方足浴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血瘀型老年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渴痹足方足浴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变化情况,包括神经症状、神经反射及感觉功能,比较2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38/40),对照组77.5%(31/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TCSS神经症状、神经反射及感觉功能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SCV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渴痹足方足浴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DPN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受损症状、体征,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14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依帕司他组,各组均为48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0.5 mg,tid),治疗组给予银杏叶片(19.2 mg,tid)联合甲钻胺片(0.5 mg,tid),依帕司他组采用依帕司他片(50 mg,tid)联合甲钴胺片(0.5 mg,tid)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及各组间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改善DPN的总有效率81.82%,明显优于对照组64.58%(P<0.05);正中、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银杏叶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联合依帕司他与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2019-01-25),收集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观察组干预措施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联合依帕司他,对照组为依帕司他治疗DPN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RCT研究,共1 399例DP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RR=1.28,95%CI(1.20~1.36),P0.000 01];在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稳定运动量、严格控制饮食及西药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硫辛酸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益气通络方颗粒剂,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SCV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络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与丹红注射液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DPN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帕司他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讨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PN患者,依帕司他与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加快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方剂足痛宁浴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DPN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温水对照组及足痛宁组,各34例。3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温水对照组另给予温水足浴,足痛宁组另给予中药足痛宁足浴。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并测定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治疗后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麻木评分及针刺感评分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且足痛宁组治疗后NRS、麻木及针刺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空白对照组及温水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及SCV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3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及SCV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 0. 05),但温水组治疗后明显快于对照组(P 0. 05),且足痛宁组治疗后明显快于对照组及温水组(P 0. 05)。结论:足痛宁浴足可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对DPN有一定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