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长期随访中发生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阜外医院共完成PCI 27 397例,完成急诊PCI 1644例,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其中老年(年龄≥75岁)STEMI并行直接PCI的患者108例,并持续进行随访,分析患者资料,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直接PCI,平均随访(51.17±17.75)个月。院内死亡5例(4.6%),术后30 d死亡7例(6.5%),随访期间死亡17例(15.7%)。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HR 5.482,95%CI 1.099~27.333,P=0.038)、心源性休克(HR 11.283,95%CI 2.841~44.805,P=0.001),而支架置入术(HR 0.173,95%CI 0.032~0.943,P=0.043)是死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长期随访显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HR 1.146,95%CI 1.010~1.300,P=0.034)、心源性休克(HR 4.928,95%CI 1.718~14.130,P=0.003)。结论高龄、女性、心源性休克、未行支架置入术是75岁以上老年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9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行IABP辅助高危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350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81例,无MACE组269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生物标志物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的临床预测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MACE组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心源性休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舒张压、心率、肌酐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收缩压、LVEF、IABP后CABG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无MACE组(P<0.05,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9,95%CI:1.026~1.178,P=0.007)、吸烟(OR=3.175,95%CI:1.250~8.067,P=0.015)、高脂血症(OR=3.430,95%CI:1.453~8.067,P...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内死亡及生存的比较,分析影响IABP辅助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录本院心内科2005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发病在72h之内并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2例,其中发生院内死亡患者81例。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一般情况、介入治疗情况及IABP辅助情况等临床特点,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院内生存组相比,院内死亡组年龄较高,女性患者多,Killip III~IV级患者多;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时心率较快,血压较低,血肌酐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更高,犯罪血管为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者较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5岁)(OR=2.224,95%CI:1.106~4.475,P=0.025)、发病至入院时间长(OR=1.021,95%CI:1.005~1.038,P=0.012)、心功能Killip分级III~IV(OR=11.167,95%CI:3.895~32.019,P0.001)、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OR=2.497,95%CI:1.325~4.705,P0.01)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OR=1.060,95%CI:1.035~1.086,P0.01)为导致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BP辅助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机会;但对于高危患者,包括老年、就诊时间延迟、心功能差及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IABP辅助收效甚微,院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辅助时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自2011年1月~2014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116例年龄大于65岁的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按照心源性休克发生至IABP置入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A组(n=53)为心源性休克至IABP置入时间小于等于3 h,B组(n=63)为大于3 h;观察血运重建、多巴胺使用情况,并记录总IABP辅助时间,30 d内全因死亡、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出血事件等临床事件。结果多巴胺使用无统计学差异。平均IABP辅助时间A组低于B组(71.0 h vs.128.5h,P0.01);A组与B组相比,全因死亡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15.1%vs.31.7%,P0.05);心源性死亡(13.2%vs.25.4%,P=0.10)、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26.4%vs.34.9%,P=0.32)、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11.3%vs.20.6%,P=0.18)、主要出血事件(5.7%vs.11.1%,P=0.29)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早期应用IABP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30 d内生存率以及减少主要临床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PCI的30d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STEMI行直接PCI的患者870例,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92例(≥80岁)和对照组778例(45~79岁),对比2组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药物治疗以及30d预后,分析30d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高龄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3dvs 10d,P=0.000),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55%vs59%,P=0.007),心源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和30d全因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5%vs 6.0%,22.8%vs8.6%,19.6%vs 5.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是所有STEMI患者30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HR=1.898,95%CI:1.030~3.497,P=0.040);而女性(HR=4.894,95%CI:1.572~15.234,P=0.006)和急性肾损伤(HR=10.155,95%CI:3.140~32.837,P=0.000)是高龄组30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STEMI患者即使接受了直接PCI,其30d全因死亡率仍高于年龄<80岁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联合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老年AMI合并CS患者PCI后联合应用IAB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老年AMI合并CS患者PCI术后未联合IABP的患者作对照组。比较IABP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IABP患者并发症、住院死亡率、30 d死亡率及死因。结果 IABP联合PCI在治疗AMI合并CS时,IABP植入前与术后1 h及24 h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均有显著上升(P0.05),平均动脉压Ⅱ有统计学差异(P0.05);IABP植入术后患者心率(HR)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是预后不良特征(P0.05,OR=9.634,95%CI 1.211~70.244)。结论对老年AMI合并CS患者行PCI联合IABP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但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和30 d死亡率仍保持较高水平,机械通气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重症病房(ICU)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住院的临床转因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1110例患者中52例(47.28%)出现ICU内死亡;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冠心病、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房颤、室速/室颤、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肺部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冠心病、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肺部感染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而行PCI、行IABP和行ECMO则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保护因素(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冠心病、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肺部感染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ICU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行PCI、行IABP和行ECMO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ICU内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68例因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好转、死亡两组。对两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既往冠心病史、入院时心率、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病变血管支数、发病至行IABP术时间、TIMI血流、罪犯血管14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死亡率为47.06%,所有危险因素中,罪犯血管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其余危险因素均未影响预后(P0.05)。罪犯血管组间比较显示,前降支与其他罪犯血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047,95%CI 0.004~0.547,P=0.015)。结论罪犯血管是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前降支病变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可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左主干、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未能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52例急性STE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发心源性休克分成两组,应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 is 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结果 952例急性STEMI患者中并发心源性休克42例(4.41%)。休克组住院死亡率高于非休克组(50.00%vs 5.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OR=3.466,95%CI 1.678~7.158)、脑梗死病史(OR=5.937,95%CI:1.941~18.160)、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OR=8.112,95%CI 2.762~23.825)、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OR=14.737,95%CI 4.897~44.348)、肌酐水平(OR=1.940,95%CI 1.078~3.493)、左心室射血分数(OR=2.981,95%CI 1.321~6.725)、前降支严重病变(OR=2.721,95%CI 1.026~7.211)、2个/3个部位心肌梗死(OR=6.863,95%CI 2.683~17.557)是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梗死面积、前降支病变程度与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与远期预后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年龄≥60岁的NSTE-ACS患者3539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2323例和女性组1216例。比较不同性别间的PCI成功率、术后30 d和3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支架内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女性组和男性组的PC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1%比97.8%,P=0.604)。术后30 d,女性组MAC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组(1.5%比0.8%,P=0.047),其中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组(0.7%比0.1%,P=0.017;0.9%比0.3%,P=0.030),支架内血栓和TVR发生率与男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年,女性组和男性组MAC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比10.9%,P=0.257),其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TVR、支架内血栓在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基线不均衡因素后,术后30 d女性组MACE(OR 2.158,95%CI 1.036~4.497,P=0.040)、心源性死亡(OR 6.004,95%CI 1.576~22.869,P=0.009)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组,而术后3年MACE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860,95%CI 0.677~1.091,P=0.214)。结论与老年男性NSTE-ACS患者相比,老年女性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较差,但远期预后与男性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1654例,根据基线RDW四分位数分为≤12.1%组419例、12.2%12.8%组364例、12.9%12.8%组364例、12.9%13.2%组463例和≥13.3%组408例。比较各组生化指标、1个月时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及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评估RDW与1个月时恶性事件的关系。结果随着RDW逐步升高,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及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也逐步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OR=2.116,95%CI:1.42713.2%组463例和≥13.3%组408例。比较各组生化指标、1个月时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及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评估RDW与1个月时恶性事件的关系。结果随着RDW逐步升高,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及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也逐步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OR=2.116,95%CI:1.4273.137,P=0.000)、B型钠尿肽>100ng/L(OR=3.510,95%CI:1.2213.137,P=0.000)、B型钠尿肽>100ng/L(OR=3.510,95%CI:1.22110.093,P=0.020)、LVEF<40%(OR=4.149,95%CI:2.00110.093,P=0.020)、LVEF<40%(OR=4.149,95%CI:2.0018.602,P=0.000)是ACS患者1个月时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RDW(OR=2.134,95%CI:1.6028.602,P=0.000)是ACS患者1个月时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RDW(OR=2.134,95%CI:1.6022.844,P=0.000)、年龄>65岁(OR=2.010,95%CI:1.1352.844,P=0.000)、年龄>65岁(OR=2.010,95%CI:1.1353.560,P=0.017)、糖尿病(OR=2.279,95%CI:1.3453.560,P=0.017)、糖尿病(OR=2.279,95%CI:1.3453.862,P=0.002)和LVEF<40%(OR=5.009,95%CI:2.6943.862,P=0.002)和LVEF<40%(OR=5.009,95%CI:2.6949.316,P=0.000)是1个月时心力衰竭及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DW是ACS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91例,分为住院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大,Killips心功能分级高(P0.05),但性别、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既往PCI史、心肌梗死史、总缺血时间、术前IABP植入比例等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TIMI 3级血流(OR=0.462,P0.05)对患者住院死亡是保护性因素,年龄越大(OR=1.081,P0.05)、术后CK-MB峰值越高(OR=1.003,P0.05)、合并左主干病变(OR=7.273,P0.05)、Killips分级Ⅲ/Ⅳ级(OR=6.703,P0.01)是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 3级血流可以降低死亡率,而合并Killips分级Ⅲ/Ⅳ级、左主干病变、年龄越大、术后CK-MB峰值越高,预示住院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PLT数量的影响,并分析预测PLT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2013年12月至2018年02月,因不同原因置入IABP的患者168例,根据置入IABP后PLT是否减少分为PLT未减少组(n=78)和PLT减少组(n=9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基线血常规、应用药物、应用IABP原因、IABP球囊导管容积、IABP应用时间及出院存活的比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预测PLT减少的最佳截点值,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预测PLT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4.5±12.1)岁,男性118例(70.2%),98例(58.3%)患者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致心源性休克置入IABP,平均IABP应用时间为6.0(3.0,8.0)d,90例(53.6%)患者置入IABP后PLT下降,PLT最低值出现在IABP后4.0(2.0,6.0)d,134例(79.8%)患者拔除IABP后PLT回升,出院时存活126例(75.0%);PLT减少组PLT分布宽度(PDW)明显高于PLT未减少组(P0.05),PLT减少组因ACS心源性休克置入IABP比例、应用40cc球囊导管比例亦高于PLT未减少组(P均0.05),两组间其它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PDW预测PLT减少的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为0.592~0.819,最佳截点值15.9,灵敏度68.9%,特异度74.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15.9%(调整的OR=5.712,95%CI:2.138~15.259,P=0.001)是置入IABP后PLT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PLT减少是置入IABP后的常见现象,PDW升高是置入IABP后PLT减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核重症监护室结核病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该类患者死亡相关的早期危险预警因素,以提高结核重症监护室对结核病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151例结核病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0天预后情况,进一步分为存活组(49例)和死亡组(102例),筛选结核病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151例结核病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中,有102人死亡,占67.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前未启动抗结核(OR=3.867,95%CI:1.727~8.655,P=0.001)、白蛋白≤30g/L(OR=3.184,95%CI:1.317~7.699,P=0.010)、尿素氮>6.9mmol/L(OR=3.275,95%CI:1.423~7.536,P=0.005)、氧合指数≤150mmHg(OR=4.594,95%CI:2.009~10.505,P<0.001)是结核重症监护室结核病相关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d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佳组(40例)和预后良好组(1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68例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MACE发生率为23.8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1.326,95%CI 1.168~1.505)、冠心病家族史(OR=1.852,95%CI 1.369~2.505)、病变支数(≥2)(OR=1.682,95%CI 1.382~2.047)、Killip′s分级Ⅲ~Ⅳ级(OR=1.693,95%CI 1.428~2.007)和发病至PCI时间(OR=1.785,95%CI 1.425~2.236),P均0.01;保护因素有TIMI 3级(OR=0.623,95%CI 0.518~0.749)、应用替罗非班(OR=0.452,95%CI 0.367~0.557),P均0.01。结论:高龄、冠心病家族史、病变支数≥2、心功能差和发病至PCI时间长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IMI 3级和应用替罗非班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86例,均采用IABP治疗,按患者预后分为好转组74例与死亡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IABP治疗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血压控制不稳、心排血量不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肺部感染发生率、血压控制不稳发生率、心排血量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945,95% CI(2.054,60.78)〕、糖尿病〔OR=4.425,95% CI(1.615,7.145)〕、总胆固醇〔OR=3.105,95% CI(1.224,5.019)〕、冠状动脉病变支数〔OR=5.268,95%CI(1.975,9.624)〕、肺部感染〔OR=4.161,95% CI(2.824,6.608)〕、血压控制不稳〔OR=5.974,95% CI(2.942,7.011)〕、心排血量不足〔OR=2.201,95% CI(1.938,4.536)〕是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应用IABP治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总胆固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肺部感染、血压控制不稳、心排血量不足是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应用IABP治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住院行急诊PCI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400例。根据是否发生CI-AKI,分为CI-AKI组(n=68)和非CIAKI(non-CI-AKI)组(n=332)。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患者CI-AKI的发生率为17.0%。与non-CI-AKI组相比,CI-AKI组女性、既往心肌梗死(MI)病史、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 L·min~(-1)·1.73m~(-2)的比例更高,WBC计数、Hb、PLT计数、术前血糖、HbA1c水平更高,造影介入情况(再灌注时间、左前降支受累和使用IABP)比例更高,疾病严重程度评分(Mehran、SYNTAX和GRACE风险评分)均更高,而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1.612,95%CI:1.079~2.499,P=0.021)、基础eGFR60m L·min~(-1)·1.73m~(-2)(OR=2.362,95%CI:2.021~2.719,P0.001)、HbA1c(OR=1.659,95%CI:1.221~1.836,P=0.001)、LVEF(OR=0.969,95%CI:0.944~0.994,P=0.050)、SYNTAX评分(OR=1.160,95%CI:1.014~1.383,P=0.005)及GRACE风险评分(OR=3.224,95%CI:1.884~4.042,P0.001)是ACS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CI术后CI-AKI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既往MI病史、基础eGFR60m L·min~(-1)·1.73m~(-2)、HbA1c、LVEF、SYNTAX评分、GRACE风险评分是ACS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CI术后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评估与其住院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或)PCI,全部病例围术期因合并心源性休克行不同时期的IABP辅助支持,并对其中54例(93.1%)梗死相关动脉(IRA)植入冠脉支架(64枚).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PCI治疗情况和住院期疗效.结果 58例患者平均住院12.3天±9.7天,住院期间39例(64.24%)存活(存活组),19例(32.76%)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增大,左主干和三支血管病变增多,术后IRA血流TIMI 0-1级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IABP为急诊PCI围术期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高龄、左主干病变、三支血管病变和IRA未充分开通是住院期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发生心力衰竭(心衰)的因素,为减少急诊PCI术后心衰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240例的病历资料,分为心衰组(94例)和非心衰组(146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入院临床特征、急诊PCI相关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PCI后心衰发生的因素。结果:与非心衰组相比,心衰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典型胸痛、入院血压、B型钠尿肽、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TBT)、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史(OR=1.830,95%CI:1.010~3.316,P=0.046)、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2.587,95%CI:1.149~5.822,P=0.022)是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典型的胸痛(OR=0.438,95%CI:0.228~0.841,P=0.013)、应用IABP(OR=0.399,95%CI:0.189~0.845,P=0.016)是心衰的保护因素。结论:有糖尿病史、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容易在急诊PCI后短期发生心衰,应用IABP可有效降低急诊PCI后短期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病因、合并疾病、临床特征与心衰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性别差异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衰患者228例,每3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参数等。记录患者心衰再入院、心源性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终点发生情况。分析在不同性别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舒张功能不全明显升高(P<0.01)。对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心房颤动是心衰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74,95%CI:1.932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0.989,P=0.024;OR=1.107,95%CI:1.0210.989,P=0.024;OR=1.107,95%CI:1.021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39.495,P=0.040)。结论慢性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对女性患者控制心房颤动、优化舒张性心衰治疗对减少心衰复发,降低心源性死亡可能较男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