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燕  邱红海  王玲丽 《光明中医》2012,27(11):2318-2319
目的了解中医护理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泡脚及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双下肢按摩结合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患肢肿胀、肤色、肤温、疼痛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中医护理能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对中医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关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治疗概况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陶鸿潮(31750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压痛,表浅静脉曲张等症状。本病属中医的“脉痹”、“腿肿”、“瘀血流注”等范畴。80年代以来,国内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可遗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诱发肺栓塞(PE)而致死。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取得可喜成就,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沿静脉走行压痛和局部温度相对增高。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本病属于中医“脉痹”“大脚风”等病的范畴。古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湿热蕴结、脉络不通有关。如《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久劳,热气盛,为湿热所  相似文献   

6.
7.
黄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47-14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非手术患者。结果:治愈率40%,好转率57%。结论:为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应重视患肢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3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两组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针对DVT形成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本院骨伤科8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予常规术后处理和中医治疗,并实施中医护理措施(包括按摩、功能锻炼、辨证施膳、中医健康指导和情志护理),观察预防DVT的效果。结果:83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DVT,下肢轻微肿胀,经治疗1周后痊愈。其余均未发生术后DVT。结论: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DVT中应用的效果较好,是预防术后DVT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万晓平  孟隽  王淑梅 《新中医》2020,52(24):131-134
目的:观察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 117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 58 例予以常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 59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对比 2 组护理前后凝血指标,不同时间点全血黏度,患肢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以及下肢肿胀和血栓发生情况。结 果:2 组护理后,凝血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护理后,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护理 7 d、14 d 后,全血黏度、患肢腘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水平均较前改善,观察组护理 7 d、14 d 后,全血黏度、患肢腘静脉及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下肢肿胀发生率、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凝血指标,降低全血黏度,提高患肢腘静脉和股静脉平均血液流速,降低肿胀发生率和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李移朋  何春红  陈路路 《光明中医》2021,(10):1701-1704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DVT患者中的具体操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洛阳市中医院周围血管科2016年12月—2020年5月收治的DVT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凝、改善循环药物应用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干预,2组均治疗21 d,比较2组护理前后有效率、症状...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16)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以2017年9月—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郑州市中医院所有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彩色超声多普勒指标、下肢肿胀程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1 d、7 d以及14 d,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腘静脉的点状回声和血管内液清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肿胀0分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价值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彩色超声多普勒指标,还能够降低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方式,则研究组在基础护理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随诊依从性、并发症概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实施效果评估。结果经过对此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发现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此次研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发现对于护理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随诊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长期卧床、产后和大型手术后等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严重。采取积极有效的中医护理技术预防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现从下肢DVT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工具、中医护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预防护理下肢DVT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凌侠 《内蒙古中医药》2013,(34):F0002-F000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介入手术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3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自制满意调查表评价患者焦虑和舒适程度。结果:患者满意舒适度98.3%,焦虑程度明显降低。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患者,可以提高满意度,降低焦虑程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程清琳  胡永芳 《河北中医》2006,28(9):696-69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学认为多因血脉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凝瘀阻经络并兼夹湿热流注而致。与寒冷、潮湿、吸烟、手术、外伤等刺激及长期卧床有关。由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使患者活动受到影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栓子一旦脱落还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为此,我们采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各种原因所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笔者从医多年,现举医案2则。1张某案如治张某,男,24岁。2012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2周前因右下肢腘窝处疼痛、行走困难。B超示:右下肢腘静脉及股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溶栓治疗2周后,症状稍减轻,下肢胀痛明显,难以行走,伴夜间口干、汗出。舌质暗、苔薄而干,左右关脉弦数。证属气滞瘀阻、阴液耗伤。治拟行气止痛、活血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模式对78例脑梗死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前来就诊治疗的78例脑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依据该次护理模式划分为参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循证护理),各组为39例,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情况,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做出评价和总结。结果观察组干预后PLT、PT、AFTT、FTB、D-二聚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情况,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则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参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为1例(2.56%)、38例(97.44%),显著优于参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6例(15.38%)、护理满意度的32例(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后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凝血功能水平情况,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获得应用效果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应用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能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调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该院诊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施以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估2组DVT发生状况、住院时长、下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状况。结果 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DVT发生较少(P0.05);观察组住院及下床时间较短(P0.05);观察组满意度较优(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施以综合护理模式,能够减少DVT的形成,缩短患者术后住院及下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