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椎间小关节、钩椎关节增生压迫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其患病率高达64.52%以上。而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占颈椎病的50~60%左右伪。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方法以推拿效果显著,现就近十年来正骨推拿治疗本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而出现的颈肩部疼痛伴上肢放射性麻痛的综合证候群。我科自2007年10月以来采用颈部推拿配合颈椎牵引及水突穴注射治疗重症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韧带等)出现相应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占大多数,约占50%~60%。自2004年8月以来,笔者应用中药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筋骨平衡"理论由平乐郭氏正骨最先提出,现已广泛运用于指导骨科疾病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颈神经根受刺激、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推拿手法是临床中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用的一种保守治疗办法。近年来学者们以"筋骨平衡"理论为支撑点,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要点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这一理论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骨伤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约占颈椎病的60%以上,多由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隙狭窄,特别是钩突关节处骨赘伸入椎间孔及颈椎关节松动错位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而成.主要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支配范围的疼痛、麻木伴功能障碍.笔者多年来采用牵引、推拿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5例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治疗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为观察有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法治疗效果。临床选有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病60例为观察组,无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为对照组,将其临床特点分别记录,并进行手法治疗,后进行评分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病因,病程,病情,椎间孔变化,肌电图变化及疗效等方面有差异,表明有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与无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及疗效等方面有所不同。前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变性所致的颈椎骨、软骨、韧带等退行性改变,使颈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等邻近组织受损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又称颈椎综合征.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从事伏案或低头工作的人群.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配合椎间孔松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章家福  胡蔚琼 《湖北中医杂志》1995,17(4):51-51,F003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85)章家福,胡蔚琼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手法颈椎病是因椎间盆变性,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退变而造成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被刺激受压引起颈肩上肢疼痛发麻、头痛、头晕、胸痛甚至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颈夹脊滞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推拿结合颈夹脊滞针法的临床资料,治疗后随访4个月~2a,观察颈椎X线片、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优28例,良17例,中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推拿结合颈夹脊滞针法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治疗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颈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其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60%~70%)。临床上开始多表现为颈肩痛,伴有上肢部的麻木及疼痛感,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出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迹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本文就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属中医“项痹”范畴.通常采用针灸、牵引、理疗、推拿、静滴活血化瘀药物等方法治疗,部分病例疗效不明显.近年来笔者采用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导致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引起颈部僵硬疼痛、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上肢无力、手麻等表现为主的病症,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对于该病症患者,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而蒙医针刺拔罐放血、推拿、温针疗法是蒙医药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以蒙医针刺、拔罐、放血、推拿、温针疗法为主保守治疗颈椎病在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现就其治疗作用机理探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弹拨腋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是颈椎及其附近软组织的病理改变而造成的颈神经根颈脊髓受压,而出现的头、颈、肩、肩背、上肢酸、麻、沉、痛等综合症状.颈椎病以神经根型最为常见.传统医学中的推拿方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具有手法简便、患者痛苦小、效果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我们以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疗效满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3,(2):220-222
目的:客观评价"颈九针"结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患者41例,给予"颈九针"结合手法推拿,对照组患者36例,给予常规推拿手法。结果:两组对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九针"结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理曲度,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颈段脊柱退行性病变,系颈椎、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而造成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椎动脉、脊髓受压或受刺激所引起的一组综合症候群,属中医痹证范畴[1]。临床上以神经根型最为常见,约占所有颈椎病的2/3,牵引及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笔者从2008年1月—2008年8  相似文献   

17.
正颈椎椎间孔是颈脊神经根出椎管和周围血管进出椎管的通道,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往往存在着颈椎间孔的病理性变化。另外,颈椎活动时椎间孔也会产生一定的改变,对颈神经根产生位移影响,这种影响若超出生理范围,也会刺激颈神经根继而出现临床症状。本文围绕近年来颈椎间孔狭窄的病理变化及颈椎间孔动态变化两种情况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中医称其为"痹症""痿症""项强""眩晕".目前,颈椎病临床分型主要包括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以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占全部颈椎病70%以上,而此三型颈椎病也是针灸治疗效果最为突出的[1].临床医师多采用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笔者通过针刺颈夹脊加颈痛穴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表现出的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占到颈椎病的60%~70%,以颈肩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为主要表现,多可伴有麻木等感觉异常。中医称之为"项痹",病机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笔者自  相似文献   

20.
笔者1994年2月~1996年2月收治颈椎病43例,利用强力牵引、按摩、针灸、重要“四结合”的方法治疗,除1例脊髓型治疗前后没有改变外,其余效果都比较满意。特别是神经根型和椎底动脉型效果更佳。颈椎病系颈椎间盘本身退变及其他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的一种复杂的症候群,故称为颈椎综合征。临床上一般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底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