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ARL)的临床特征,为ARL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30例ARL患者中,平均年龄41.07岁,男性28例,女性2例,性别比14:1;霍奇金氏淋巴瘤3例,占10%;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7例,占90%;合并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占30%;IPI评分≥3分占60%;临床分期Ⅲ~Ⅳ期占86.7%;86.7%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正常;66.7%血清LDH值高于正常;全身症状(B症状)发生率56.7%;原发结外受侵率占33.3%。结论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为主,机会性感染发生率高、免疫功能差,就诊时临床分期常为晚期,提示ARL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前应做好全面预后评估,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X线与CT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32例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观察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的X线与CT表现。结果 32例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中,骨髓炎和软组织脓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X线和CT扫描多表现为骨质破坏、骨皮质不连续、内部存在不规则斑片状骨质破坏区,根据扫描的不同表现可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指导。结论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X线和CT结果明显有骨质破坏等特征性表现,对艾滋病并发软组织骨骼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oral hairy leu-koplakia,OHL)1984年由 Greenspan 首先报道,系指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好发于男性同性恋等艾滋病(AIDS)高危人群的舌侧缘、表面呈毛状的白色斑块性病损。由于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故又称为口腔病毒性白斑(oral viral leukoplakia)。此外,该病的光镜特点与生殖道的扁平疣相似,有作者又称之为口腔扁平湿疣(oralcondyloma planus)。本文就目前对OHL 的认识综述如下。一、病因与病理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的皮肤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1年美国报告第一例艾滋病(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至今, AIDS的患病人数已逾50000,世界五大洲都有AIDS病例的报道.现已明确AIDS的病因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临床表现主要为Kaposi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条件性感染,所有患者均有细胞免疫缺陷.有许多AIDS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如Kaposi肉瘤、口腔念珠菌病、慢性疱疹病毒感染及传染性软疣等.因此,皮肤科医师应熟悉AIDS及与AIDS有关的皮肤表现.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的皮肤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IV感染者的皮肤表现突出。某些皮损或皮损组合是诊断HIV感染的重要线索 ,也是反映其不同病期的标志。介绍了HIV感染者中皮肤损害的最新认识及皮损与患者免疫抑制状况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的皮肤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患者多数易患皮肤粘膜感染,最常见的是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舌和颊粘膜上的白斑,常在红色基底上出现,这种感染可能无症状,也可播散到口咽或食道,引起严重吞咽困难。据报道50%以上的流行性卡波济氏肉瘤(Kaposi's Sarcoma)患者有口腔念珠菌病,轻型病例口服制霉菌素溶液或克霉唑糖锭有效,比较严重的病例需口服酮康唑200mg每日一次,此种感染通常在用抗霉菌药治疗后能迅速好转,但停药后很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的皮肤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IV感染者的皮肤表现突出。某些皮损或皮损组合是诊断HIV感染的重要线索,也是反映其不同病期的标志。介绍了HIV感染者中皮肤损害的最新认识及皮损与患者免疫抑制状况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 CT 影像表现和临床特征,为该类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 2016 年 5 月~ 2022 年 2 月在南阳市某三甲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 10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艾滋病,将合并艾滋病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设为观察组(25 例),未合并艾滋病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82 例),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 CT 影像特征和一般临床资料差异。结果 观察组颈部 CT 扫描影像淋巴结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短径> 3cm、完全型坏死、累及≥ 4 个区比例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影像在密度均匀度、钙化、融合、不完全坏死、并存型坏死、形态强化、淋巴结壁厚度和坏死部分内缘形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临床特征方面,观察组患者男性比高于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6.83±11.25)岁,明显大于对照组的(40.65±10.92)岁(t=2.474,P=0.015),平均 CD4+T 淋巴细胞计数(163.84...  相似文献   

11.
学者们自1986年开始在患者体内发现有支原体感染的存在,经10年的研究已初步证明有三种支原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艾滋病的发展进程中起着辅助因子或促进因子的作用,它们是发酵支原体、穿通支原体以及M.pirum。本文就此三种支原体的基本特征、生物学行为、免疫学性能、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艾滋病进程中的促进因子作用及其致病机理以及该支原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艾滋病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状况等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胸腹部CT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12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9例行腹部平扫,6例行两到三期腹部增强扫描,观察患者的肺内病灶、纵隔肺门病灶情况、腹部各器官病变情况。结果胸部CT扫描显示20例患者均有肺内结节,其中12例可见气囊状空洞性结节,4例为空泡状结节,6例呈毛玻璃样模糊影,3例为微小结节,6例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且增强扫描显示均有不同程度强化,3例伴有少量胸腔积液,2例伴有心包积液,1例有条带影。腹部CT提示7例肝脾脏肿大,2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为肾内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腹水,腹部增强扫描提示5例呈环状强化。结论肺内结节、肺内实变、空洞性病灶并腹部CT扫描多处器官淋巴结肿大提示艾滋病患者有很大可能患有播散性隐球菌病,可以提早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14.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46岁。因全身泛发多数红色丘疹、结节5个月,伴瘙痒就诊。组织病理检查提示真皮浅层表现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毛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核大、异形;免疫组化染色报告CD3、CD45RO抗体阳性,CD20、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MUM)1、CD138抗体阴性。HIV抗体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均阳性。T细胞亚群CD4~+计数126个/μL,CD8计数840个/μL,CD4/CD8比值0.15。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2岁,干部。因低热、纳差8个月于1995年7月1日入院。1994年11月开始无诱因发热,T37.5℃~38.5℃,午后为甚。无寒战,偶有盗汗,同时伴有全身乏力、纳差、咳嗽、咯白色泡沫痰,胸闷,胸痛,体重进行性下降。半年内体重减轻约20kg。外院诊断为“肺结核”,服用异烟肼、利福平抗痨治疗5月余效果不明显,症状逐渐加重。患者1989年及1991年曾2次去泰国短期旅行。否认性乱史。入院时皮肤无皮疹,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个黄豆大淋巴结,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肝右肋下2.0cm,脾肋下1.0cm,血常规正常,血淋巴细胞T4减少,T8增多,T4/T8为0.36,血抗H…  相似文献   

16.
与钙拮抗剂相关的皮肤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钙拮抗剂是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随着钙拮抗剂使用的增加,由此类药物所致的皮肤问题日渐突出,发生率可高达48%。常见的有踝部或足部水肿、牙龈增生、面部潮红,其次是面部和躯干的毛细血管扩张、光敏反应、银屑病的发病(或加重)、紫癜样皮疹、天疱疮样表现、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男子女性型乳房、红斑肢痛症及口腔溃疡等。某些反应与药物的效价、血管舒张的程度、患者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有关。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增加,钙拮抗剂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引起的多种皮肤反应给皮肤科医生临床诊断带来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5例眼梅毒并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病例。4例以前曾以青霉素治疗2~5年,并有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阳性。第5例在眼梅毒出现之前已同时并存神经梅毒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阴性已2年。  相似文献   

18.
有银屑病表现的艾滋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以银屑病为表现的艾滋病1例。患者,女,27岁。全身鳞屑性红色斑丘疹半年余。皮肤组织病理符合银屑病改变;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初筛实验(ELISA)及确证实验(Western blot)阳性;CD4细胞计数下降;CD4/CD8<1。患者于诊断为艾滋病半年后死亡。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一例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最初表现为皮肤肉芽肿过程。肝、淋巴结及骨髓活组织检查均不能确定淋巴瘤的存在,最后在神经症状恶化后作脑活组织检查才予确诊。患者49岁,男性,白人。发热,不适,疲乏,体重减轻,肝、脾及周围淋巴结肿大,肺部有炎性浸润;血白细胞1000,血小板5万,碱性磷酸酶240IU,天门冬氨酸转氨酶235IU。后出现呼吸衰竭伴双侧肺泡浸润;给大剂量皮质激素,地高辛,速尿,多种抗菌素等治疗渐好转。数周后面部及四肢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 Kaposi 肉瘤是一种血管源性肿瘤,本文作者认为该肿瘤的发生可能由于血管源性因子的影响,近几年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发现为体外观察血管源性现象提供了一致的解释。许多所谓的内皮生长因子现在都认为与 FGF的碱性或酸性形式有关。Kaposi 肉瘤是一种血管性肿瘤,它可能对 FGF 发生反应。而且,在内皮细胞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值得重视的联系。如内皮细胞能表现出Ⅱ型组织相容性抗原,并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