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其中西医临床诊断及基本资料,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6例,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要素。结果:通过对1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类变量37个,舌象变量7个,脉象变量5个。其中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4类,即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滞和湿热蕴结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进行证型分类,在客观程度上揭示本病发病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法初步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患者236例,结合其中医诊断、体格检查等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CSA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归纳出CSA症状类变量29个,舌象变量6个,脉象变量5个。因子分析方法显示CSA的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5类,即气血亏虚型、痰湿中阻型、肝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肝阳上亢型。其中气血亏虚是CSA发病的核心病机,而其余四类是CSA的中医基本证型。结论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中医四诊为基础的症状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在中医证候的研究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中医证候特点,探索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260例PBC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条目进行因子分析,并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PBC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PBC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 ①PBC患者多有神疲乏力、脘胁...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肾性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特征,初步归纳肾性骨病中医辨证标准。方法:采用中医症状量表对165例MHD肾性骨病患者症状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调查表症状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方法为主轴因子法,并进行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依据中医理论对症状因子进行定性,初步得出肾性骨病类证候群,结合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辨证标准相关内容,拟定肾性骨病类中医证候。结果:因子载荷阵提炼出5个主要因子,结合中医理论,因子1反映了肝肾阴虚证证候,因子2反映了浊毒内蕴证证候,因子3反映了肾阳虚衰证证候,因子4反映了水湿内停证证候,因子5反映了瘀血阻络证证候。结论:归纳肾性骨病患者主要证候表现为肝肾阴虚证、浊毒内蕴证、肾阳虚衰证、水湿内停证、瘀血阻络证5个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5.
杜坚  陈群 《江西中医药》2010,41(1):45-47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各证临床症状的相关程度及关键的证候特征,从而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编制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获取四诊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提取公因子的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依临床症状的相关程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采集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62项四诊信息,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与各临床症状关系较为显著的有21个公因子,可反映原62个症状总信息量的70.197%。根据62个症状对21个公因子的作用大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划分为四类,分别与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瘀证、肾虚血瘀证较为符合。结论: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慢性盆腔炎的基础证型及主要临床特征信息,对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强直性脊柱炎证候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以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以系统聚类分析法归纳证候群,确定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型。结果通过因子分析,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取出24个公因子;利用因子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4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证候群,即肾虚督寒证、肾阴虚证、湿热痹阻证和瘀血痹阻证;其中肾阴虚证可兼见阳虚和湿热,湿热痹阻证可兼有脾虚。结论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归纳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原发性高脂血症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对6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6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可分为6个类别:类心脾两虚证181例,占27.38%;类阴虚内热证67例,占10....  相似文献   

8.
运用潜在变量模型对1280例高血压病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盲法的研究,探索了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类和证候要素提取的降维升阶方法。提出中医证候要素研究的思路:在临床流行病学疾病全信息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潜在变量模型中因子分析模型、结构方程模型、项目反应理论中的等级反应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降维升阶数据分析和处理,认为疾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和证候要素的提取研究应采取潜在变量模型的系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讨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为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收集112名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详细记录中医四诊信息,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候分为4类,分别为气虚血瘀证、热结腑实证、肝肾阴虚证、风痰阻络证。结论: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问诊为基础的症状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超早期脑梗死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分析肺癌的中医证候。方法:制定《肺癌证候观察表》,观察225例患者的横断面证候,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数据研究。结果:以症状之间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为基础,概括出证候要素,包括病机要素(9个)、病位要素(5个)及病机要素之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研究的中医证候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494例失眠症患者四诊信息,依据症状的出现率并综合专家意见,最终筛选50个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因子分析共提取1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7.12%,经分析涉及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火热、血虚、气滞、阴虚、痰湿、气虚、血瘀,病位类为肝、心、肾、脾。结论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失眠症中医证候要素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分类特点,为肝炎肝硬化的证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根据通过《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到的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资料,对其中的97个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对这些公因子进行中医证候的诠释。结果:对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97个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32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32个公因子下的中医症状进行诠释。提示的中医证候有血瘀证、湿证、热证、肝气郁结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水停证、脾虚湿盛证、血虚证。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分析是可行的,分析结果与现有的肝硬化辨证分型基本一致,此次研究既为现有的肝炎肝硬化辨证分型提供依据,也是首次应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数据来研究肝炎肝硬化的证候分类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近5年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05例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提取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明确因子对应的证候。结果:在提取出的8个公因子中,其中4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分别对应小儿厌食症脾阴不足、脾虚湿阻、脾胃湿热、肝脾不调4个证型。结论:因子分析能较好地对中医证候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心血管危险分级及血脂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性。方法:62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医证候规律进行分析,采用典则相关分析法对患者年龄、心血管危险等级、原发性血脂异常和血脂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在50~59岁的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占比最大为40.3%,年龄30岁的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所占比例最小为3.2%。男女患者比例为1:1.69。低危患者30例,占48.4%;高危患者12例,占19.4%。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中医证候参考标准发现原发性血脂异常的患者中存在气滞血瘀症25例,占40.3%;痰浊淤阻证18例,占29.0%;脾气虚证19例,占30.6%。结论:对原发性血脂异常、心血管危险分级及血脂指标等因素进行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有利于做好中、危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类及其诊断要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记录163例AS活动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指标聚类分析。结果:AS活动期患者证候分为4类:湿热痹阻证、邪郁化热证、肝肾亏虚证、痰浊瘀阻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基于中医四诊信息的分析与变量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可对AS活动期中医证候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各证型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肺癌的中医聚类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变量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中晚期肺癌进行中医证候分型。方法收集1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中晚期肺癌在调查群体中分为5型,解释比例为50.94%。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容易出现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复杂的临床证候。变量聚类分析能够对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合理分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预先设计的量表,对161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慢性咳嗽的症状、舌脉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主要证候因子,结合中医证候学给予解释。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4.393%,结合中医证候学进行判断,可归纳为类风盛挛急证、类肺阴亏虚证、类肝火犯肺证、类风寒袭肺证、类痰湿蕴肺证、类燥邪伤肺证及类痰热壅肺证。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的多元统计方法对慢性咳嗽的主要证候因子的提取结果与专家共识意见基本相同,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和乳腺癌的证候分类情况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采用序贯随机化方法纳入98例确诊肺癌病例和86例乳腺癌病例,治疗前分别采集所有患者的16项常见症状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别用因子分析法对那些症状进行分类,并把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用多元相关分析法分析各自证候分类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肺癌和乳腺癌症状因子分析共得到4个公因子,这些公因子所组合的症状群包括肺胸部疾病特异性的症状群(代表胸肺不利证候)和一般性症状群(代表气阴两虚证候),其中气阴两虚证候积分与CD4+、CD4+/CD8+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与CD8+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对不同疾病的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对比分析并探索其与现代医学指标的关系,不但能够印证传统证候分类的科学性,而且能够揭示疾病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血管介入栓塞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行血管介入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12例,应用"肝癌介入前后辨证分型回顾性病历调查表"收集患者介入前后的中医四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舌脉55个变量,对所有症状、体征、舌脉象等四诊信息进行样本频数统计分析,删除各证候指标中出现率2%的变量,其余变量应用分层变量聚类分析确定每类的证候要素,归纳出每类的中医证型,比较介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特点。结果介入前后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均以肝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脾虚证、阴虚证为主。介入前后基本证候整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后肝郁气滞证、湿热证较介入前明显增多,脾虚证、阴虚证较介入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肝癌血管介入栓塞化疗后患者中医病机更倾向于肝气郁滞证、湿热证,临床应重视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探索40岁~65岁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基本证候要素特征。方法:运用隐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和上海社区骨质疏松人群中医证候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隐树模型。结果:得到BIC评分为-22950.125的隐树模型,模型中的隐变量展现了骨质疏松人群以肾虚、肝虚、阳虚、阴虚、血瘀等为主的基本证候要素特征。结论:隐树模型可以客观化、定量化地揭示中医症状间的复杂关系,为中医证候的定量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