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与48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例。结果L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少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LC组有2例术中转开腹手术;LC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LC组和O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复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胆囊复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86.4±11.6)ml]显著高于A组[(44.9±16.1)ml](P<0.05)。B组7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1例中转开腹,术后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病变可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9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腹腔镜组实施LC,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中1例患者因胆囊三角区严重粘连导致解剖困难,1例因胆囊床出血镜下止血困难,均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组均成功完成手术。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少于或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康复快等优势,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LC,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中2例中转开腹,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快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间隔时间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2个月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纳入A组(n=70),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2~4个月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纳入B组(n=60),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4个月以上患者纳入C组(n=62),对比三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腹腔引流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统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出血、胆道损伤、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中转开腹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腹腔引流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情况上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转开腹比例、术中失血量最少、手术时间、腹腔引流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最短;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7%,低于A组的16.67%及C组的10.00%,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后2~4个月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能取得更佳手术获益,不仅能减少术中中转开腹比例,也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观察组),49例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结果:两组均有1例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体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满意,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相比,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效果。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52例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5例,观察组12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2.16±10.31)min、住院时间(6.75±1.23)d、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17±1.0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61.15±14.32)mL、并发症发生率(7.09%),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8.43%vs96.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外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3 47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并用SPSS 13.0绘制历年中转开腹率趋势图。结果:3 476例患者中,16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4.7%;中转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粘连严重、胆囊三角处理困难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占所有因素的5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手术经验、腹部手术史、胆囊炎反复发作史、胆囊壁厚度、WBC计数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手术史、肥胖、胆囊炎反复发作史、手术经验、胆囊壁厚度是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为外科医生术中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采用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10例,作为腹腔镜组;将同期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92例,作为开腹组,对2组治疗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开腹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率也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较高安全性,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体会。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13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急性胆囊炎感染严重程度分为重度感染组(65例)和轻度感染组(70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等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率、中转开腹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30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患者中转开腹,均为重度感染组,中转开腹率7.7%;重度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多于/大于轻度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率重度感染组(12.3%)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胆管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将西安市第九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急诊手术组、延期手术组、择期手术组三组,每组40例,进行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急诊手术组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延期手术组入院后经抗感染、对症治疗,腹痛缓解,体温血象正常,发病4~14 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择期手术组经抗感染、对症治疗,腹痛缓解,体温血象正常,3个月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三组中转开腹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总费用、术者评定的手术难度。结果 延期手术组1 例由于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而中转开腹,其他两组无中转开腹。择期手术组、急诊手术组、延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依次增加(P<0.01)。早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延期手术组、择期手术组(P<0.01)。延期手术组的手术难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急诊手术组的手术难度与择期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无差异。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延期、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是安全的。发病72 h内早期手术,具有操作相对容易,立即解除病痛,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早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07—2018-12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将发病72 h内实施LC的60例患者作为早期组;将发病后先抗感染治疗72 h,待感染控制后择期行LC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择期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早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早期实施LC,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治的80例复杂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组(A组)和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组(B组),各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A组与B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87.3±12.5)mL,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45.8±15.7)mL,B组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术中6例中转开腹,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术中无中转开腹者,术后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3类患者所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部分切除术在不同类型的复杂胆囊病变中均能够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1月1128例急症LC术和中转开腹3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中转开腹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胆囊炎发作时间、上腹部手术史、合并糖尿病、BMI、胆囊壁厚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急性发病次数、并发症、术前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均为LC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胆囊壁厚度、合并糖尿病、胆囊炎发作时间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时间、合并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的急性胆囊炎86例.根据手术时患者的发病时间分为两组,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分别于起病72小时内或72小时后行腹腔镜胴囊切除术. 结果 早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晚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胆漏1例,切口感染1例;晚期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胆漏2例,切口感染4例,术后出血1例,腹腔脓肿2例.早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手术组(P<0.05). 结论 急性胆囊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其中术中胆囊三角的显露、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及时中转开腹时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 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开腹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开腹组少,并发症发生率比开腹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好于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患者痛苦小,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12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其中57例有上腹部手术史(观察组),55例无手术史(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住院费用更高(P0.05),但两组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42例顺利完成LC手术时间(70.5±26.4)min、术中出血量(60.5±20.5)m 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 d、住院时间4~6 d。6例患者因胆囊炎病史较长且反复发作,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胆囊三角无法清晰显露,中转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本组未发生胆漏、胆管损伤、切口感染及继发出血等手术并发症。结论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把握好手术时机和中转开腹手术时机、规范进行手术操作,急诊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则采用LC,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02—2019-04间在长垣县人民医院接受LC治疗的6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将发病后48 h内实施LC的患者作为早期组,将发病后48~72 h实施LC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早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后48 h内实施LC,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