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未成立胸痛中心,收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作为常规组;2014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成立胸痛中心,收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12例作为胸痛中心组。结果两组穿刺至球囊扩张、首次医疗接触至心电图(ECG)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中心组在FMC2B、球囊扩张(D2B)及ECG至导管激活室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中心组FMC2B120 min、D2B90 min的PCI达标率分别为97.32%、95.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9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可明显缩短FMC2B、D2B时间,FMC2B可作为STEMI患者急诊PCI的新时间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系统的危重疾病,病死率非常高[1]。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策略,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D2B)与STEMI病死率密切相关,目前指南要求D2B时间90 min,患者可以有最大的获益[2]。同时D2B时间也是评价急诊PCI质量的重要指标,D2B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缩短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是否有利于改善首诊于非PCI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方法入选发病时间小于12 h的STEMI患者200例,记录D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症状-球囊扩张(S2B)时间。根据D2B时间将患者分为D2B60组148例和D2B≥60组52例。比较两组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和发病-球囊扩张(S2B)时间。随访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全因死亡的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D2B时间与MACCE发生的关系。结果 D2B60组FMC2B时间及S2B时间较D2B≥60组短(P=0.013;P=0.027)。与D2B≥60组相比,D2B60组患者MAC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减低(P=0.008;P=0.047)。Cox回归分析发现,D2B时间60 min与MACCE发生相关(HR 0.440,95%CI 0.224~0.862,P=0.017)。结论对于首诊于非PCI医院的STEMI患者,控制D2B时间60 min可以减少S2B时间,降低MAC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方案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及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我院的115例老年STEMI患者被分为常规PCI组(接受常规PCI方案,60例)和改良PCI组(接受改良PCI方案,55例).比较两组门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2 B)、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时程变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后30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急性STEMI患者213例,根据症状发生至第1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分为3组:<180 min组(A组,27例),180~360 min组(B组,83例),>360 min组(C组,103例).观察各组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症状发生到第1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中位数为(355.3±223)min,C组老年患者(≥75岁)及女性患者相对多见,前壁梗死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较高.住院总心源性死亡率为13.6%,C组住院期间死亡率(17.5%)明显高于A组(3.7%)和B组(12.1%);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显著影响死亡率(36.5%).随访30 d,心源性休克、≥75岁高龄、女性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时间延迟>360 min是影响急性STEMI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PCI时间的延迟显著影响急性STEMI早期预后.急诊PCI时间延迟超过6h是影响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系统的危重疾病,病死率非常高。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策略,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D2B)与STEMI病死率密切相关,目前指南要求D2B时间〈90min,患者可以有最大的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转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成都地区8家具备PCI能力并建立“胸痛中心”的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行转运急诊PCI的STEMI患者347例。2018年上述8家医院完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工作,并根据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173例(2017年1月—2018年6月)和B组174例(2018年7月—2019年6月)。比较两组患者关键救治时间节点〔包括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到达PCI医院大门(FMC-to-D)时间、到达PCI医院大门至首次球囊扩张(D-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首次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发病至首次球囊扩张(SO-to-B)时间及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D-to-B时间达标率〕、救治效果(包括院内死亡及PCI后心功能指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及PCI后LVEF50%、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影响因素的分析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SO-to-FMC时间、FMC-to-D时间及SO-to-FMC时间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D-to-B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短于A组,D-to-B时间、FMC-to-B时间达标率高于A组(P0.05)。(2)两组患者PCI后室壁瘤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院内病死率及PCI后LVEF50%者所占比例、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发生率低于A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院内死亡、PCI后LVEF50%、PCI后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发生风险分别是A组患者的0.241倍〔95%CI(0.063,0.925)〕、0.368倍〔95%CI(0.173,0.784)〕、0.509倍〔95%CI(0.287,0.901)〕(P0.05)。结论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有利于缩短行转运急诊PCI STEMI患者的D-to-B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降低院内病死率,改善PCI后心功能,但对减少SO-to-FMC时间延误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效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为STEMI且施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auti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患者共189例,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在四川省阆中人民医院正式运行为界,其中运行前救治的STEMI患者归为对照组(103例),运行后救治的STEMI患者归为观察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 FMC2B)时间、进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 D2B)时间以及两者达标率,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情况,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再梗死、心因性死亡、非计划再入院,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无MACE事件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FMC2B及D2B显著缩短,两者达标率更高。随访6个月后发现,观察组发生MACE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627,P 0.05)。而且,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无MACE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区域胸痛救治体系的实施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救治延迟,提高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转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成都地区8家具备PCI能力并建立"胸痛中心"的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行转运急诊PCI的STEMI患者347例。2018年上述8家医院完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工作,并根据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173例(2017年1月-2018年6月)和B组174例(2018年7月-2019年6月)。比较两组患者关键救治时间节点[包括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到达PCI医院大门(FMC-to-D)时间、到达PCI医院大门至首次球囊扩张(D-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首次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发病至首次球囊扩张(SO-to-B)时间及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D-to-B时间达标率]、救治效果(包括院内死亡及PCI后心功能指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及PCI后LVEF<50%、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影响因素的分析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SO-to-FMC时间、FMC-to-D时间及SO-to-FMC时间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D-to-B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短于A组,D-to-B时间、FMC-to-B时间达标率高于A组(P<0.05)。(2)两组患者PCI后室壁瘤发生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院内病死率及PCI后LVEF<50%者所占比例、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发生率低于A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院内死亡、PCI后LVEF<50%、PCI后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发生风险分别是A组患者的0.241倍[95%CI(0.063,0.925)]、0.368倍[95%CI(0.173,0.784)]、0.509倍[95%CI(0.287,0.901)](P<0.05)。结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有利于缩短行转运急诊PCI STEMI患者的D-to-B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降低院内病死率,改善PCI后心功能,但对减少SO-to-FMC时间延误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并进行球囊后扩张的STEMI患者共147例,根据TIMI血流分级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特征、术后疗效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对年龄、症状至PCI时间、罪犯病变长度、支架植入数量、血栓负荷进行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并对无复流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共有16例患者发生了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无复流发生率为10.88%。单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症状至PCI时间、罪犯病变长度、支架植入数量、血栓负荷与急诊PCI术中发生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有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症状至PCI时间延长(OR:0.95,95%CI:0.92~0.99)、罪犯病变长度增加(OR:0.96,95%CI:0.93~0.99)、血栓负荷重(OR:0.14,95%CI:0.03~0.71)可作为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症状至PCI时间延长、罪犯病变长度增加、血栓负荷重与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呈正相关,是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球囊后扩张相关性无复流发生率与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现有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情况和患者预后,为胸痛中心建设提供循证依据,进一步完善救治策略。方法:入选2016-09-2018-09来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458例,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A、B、C、D组,比较各组发病-球囊扩张(S2B)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S2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心功能Ⅱ级、院内病死率及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分析S2FMC时间、FMC2B时间与S2B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入选患者中位S2B时间、S2FMC时间、D2B时间、FMC2B时间分别为206、87、54、93 min。通过胸痛中心认证后,中位D2B时间明显缩短(64 min∶51 min,P0.01)。两年间中位S2B、S2FMC、FMC2B时间变化不显著(P0.05)。心功能Ⅱ级7.2%,院内病死率5.9%,院内MACCE发生率7.0%,两年间院内病死率及MACCE发生率均有下降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与FMC2B时间相比,S2FMC时间与S2B时间相关性更强(r:0.810∶0.477,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自行来院、呼叫120及网络医院转运患者S2FMC时间与S2B时间均存在更强相关性(P0.001)。结论:胸痛中心模式的运行缩短了D2B时间,但未明显减少患者S2B、S2FMC、FMC2B时间以及院内事件发生。因此缩短总缺血时间尤其是患者延误时间是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ST段抬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2例STEMI急诊PCI病人分为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组(A组)与大于50%组(B组),分析STEMI急诊PCI后2h内ST段抬高的最高导联的ST段下降幅度的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年龄较大、前壁心肌梗死较多、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较多、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较高、PCI术后院内发生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较多(P<0.05)。结论对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的分析是一项相对简单、可行性较好的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评估指标,入院Killip分级≥Ⅱ级、前壁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小于50%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和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PCI方案、优化PCI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进入导管室至完成球囊扩张所需时间(C2B)、介入治疗总用时、X线辐射时间、造影对比剂用量、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D2B时间、C2B时间、介入治疗总用时、X线辐射时间及造影对比剂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与14.0%,P0.05);两组病人动脉夹层和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PCI方案,优化PCI介入方案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能够快速完成球囊扩张,减少手术用时和X线损伤,降低造影对比剂用量,有助于预防桡动脉痉挛发生,且未增加术后MACE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 B)时间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优化流程前45例为对照组,实施优化流程后45例为研究组。将2组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情况、院前明确诊断情况、院前及院内启动介入团队情况、医疗接触至到达医院(FMC D)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D 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 B)时间进行对比。结果:2组院内启动介入团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院前明确诊断及院前启动介入准备方面,研究组显著超过对照组(88.89% vs 33.33%;64.44% vs 24.44%;40.00% vs 0.00%,均P<0.05)。2组患者FMC D时间相对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D B时间、FMC B时间、住院时间更短,腹胀、便秘、腰酸背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优化急救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性STEMI患者FMC B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患者的发病-首次医疗接触(FMC)、百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和入门-球囊扩张(D2B)的观察以及不同来院方式对救治时间的影响,探讨胸痛中心运作对STEMI患者急诊PCI的影响.方法 选择435例STEMI急诊PCI患者,通过胸痛中心运作和流程的改进,观察胸痛中心运作对缩短发病-FMC、FMC2B和D2B时间作用.结果 STEMI患者发病-FMC 2010、2011和2012年组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2、62、78 min,各年组间无差异(P=0.368).2010、2011和2012年FMC2B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87.0、313.5、421.8 min,组间无显著差异(P=0.135).D2B中位时间分别为107、78、59 min,各年组间D2B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通过各种途径转运来院的患者D2B均有明显的改善(P=0.008),但自行来院患者的D2B各年组未见改善(P =0.846).结论 胸痛中心模式不仅仅局限在医院还必须扩大到整区域,缩短发病到再灌注时间必须依靠患者、家庭、社区和完整的医疗保健体系、胸痛救治网络的建设、EMS系统建设和与医院的无缝衔接、规范化胸痛救治流程推广和持续改进以及反复高质量的全员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对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由救护车送入解放军第306医院,发病12h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49例。记录如下时间: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D-to-B、发病至球囊扩张。分为SO-to-FMC≤60 min组(82例)和SO-to-FMC>60 min组(67例)。结果 149例患者SO-to-FMC中位时间(P25,P75)为60(40,105)min;SO-to-FMC≤60 min组D-to-B时间达标率显著高于SO-to-FMC>60 min组(35.3%对19.4%,P=0.000),D-to-B时间明显短于SO-to-FMC>60 min组(中位时间95 min对114 min,P<0.05),总缺血时间显著短于SO-to-FMC>60 min组(中位时间179 min对273 min,P<0.05);两组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时间(中位时间26 min对25 min,P=0.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O-to-FMC时间越短即越早寻求医疗干预,D-to-B及总缺血时间也随之越短,因此SO-to-FMC时间可作为STEMI患者急救的新时间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救治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5年7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的STEMI病人232例。绕过急诊室、冠心病监护病房或普通心脏病房直接将病人送入导管室行急诊PCI者72例纳入绕行急诊PCI组,其余通过急诊室送入冠心病监护病房或普通心脏病房然后再送入心导管室行急诊PCI者16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症状发作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FMC)至确诊时间(FMC-to-Dn),Dn至球囊扩张时间(Dn-to-B)。结果绕行急诊PCI组SO-to-FMC、Dn-to-B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C-to-Dn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3)。结论 SO-to-FMC时间短者更易接受急诊PCI,选择绕行急诊PCI者在Dn-to-B方面大大节约救治时间,对STEMI病人早期改善再灌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 h内患者心电图检查ST段回落百分比是否50%分为A组84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和B组66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的心肌酶谱指标、术后2周心功能指标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24 h A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 Tn T)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应时间点的B组患者(P0.05);术前,A、B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A组患者LVEF值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术前及术后24 h A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9.52%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的31.82%(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ST段迅速回落(ST段回落百分比50%)的STE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酶谱指标恢复更好,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救治时间节点,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对整个救治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由基层医院转诊入山西省汾阳医院,发病在12 h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STEMI病人100例,分为两组:SO-to-FMC≤60 min组(46例)和SO-to-FMC60 min组(54例)。两组均记录如下时间: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进门(FMC-to-D)、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以及心肌总缺血时间(TIT)。结果 SO-to-FMC≤60 min组的FMC-to-D时间、D-to-B时间以及TIT均短于SO-to-FMC60 m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过程中,SO-to-FMC时间越短越早进行干预,FMC-to-D、D-to-B及TIT随之缩短,因此SO-to-FMC时间可作为STEMI病人急救效果的新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首次医疗接触-梗死相关动脉开通(FMC2B)时间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40例,根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FMC2B时间建议,分为FMC2B达标组(59例)和FMC2B未达标组(81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C2B达标的因素。结果 140例患者中,首诊到非直接PCI医疗机构转运者58例,直接呼叫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到院31例,直接到潞河医院就诊51例。FMC2B中位时间为106.16 min,达标率为42.1%(59/1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诊10 min内完成心电图(OR 5.61,95%CI 1.91~16.88,P=0.002)、常规工作时间就诊(OR 5.11,95%CI 1.88~13.85,P=0.001)、患者高中以上文化程度(OR 4.16,95%CI 1.53~11.34,P=0.005)和发病时意识到心脏问题(OR 2.58,95%CI 1.13~5.91)与FMC2B达标率高有关,转运PCI(OR 0.37,95%CI 0.15~0.92)则与FMC2B达标率低有关。结论 57.9%直接PCI的STEMI患者FMC2B时间没有达到指南建议标准,尤其是转运PCI患者。首诊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时间、转运PCI和患者的文化程度、发病时意识到心脏问题是FMC2B达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