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配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用吗丁啉片联合耐信治疗,观察组用疏肝和胃方配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后RDQ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配合针刺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疏肝和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给予疏肝和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皆未出现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汤对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8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观察组患者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汤。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治疗8周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积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药控制GSRD病情近期疗效优于中药疏肝健脾和胃汤,而中医药治疗GSRD远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客观评价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口服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同时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对照组(44例)仅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胃镜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治疗组(P 0.05),且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胃镜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联合西药使用可显著改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促进黏膜愈合,比单纯使用西药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组予中药平逆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1治疗组中医证候、内镜总有效率均为93.33%,对照组分别为86.67%和90.00%,治疗组中医证候及内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14%和73.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可显著改善症状,修复内镜下黏膜损伤,且停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配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以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在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证候总积分比较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配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肝胃郁热证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拟方清肝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威海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肝和胃汤治疗,总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胃镜下炎症疗效、中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清肝和胃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显著,该方剂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疾病治疗周期,促进胃食管反流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王同单  赵文  郭师 《新中医》2021,53(16):28-3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反酸、反食、烧心、胸闷不适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低(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佳,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 70.0%(21/30),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HAMA-14 评分和 PSQ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HAMA-14评分和PSQI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均未见异常波动,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逆消瘅汤辅治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观察组加用降逆消瘅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eptin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hrelin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逆消瘅汤辅治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肝胃郁热型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胃郁热型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5例。观察2组治疗效、症状频率和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RDQ评分及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复发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将96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艾司奥美拉唑和莫 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2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 及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食管黏膜分级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 分、健康状况量表(SF-36) 评分、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 75.00% (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RDQ 评分、食管黏膜分级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收缩积 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食管动力学指标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助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 改善食管动力学,提升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于"脾肺并治"理论取穴针刺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RDQ积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7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RDQ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脾肺并治"理论取穴针刺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显示出较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寒热错杂型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胃食管反流病寒热错杂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各项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寒热错杂型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观察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efractory reflux esophagitis,RR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方法将72例肝胃不和型RRE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分别予雷贝拉唑+疏肝和胃方模拟剂与疏肝和胃方+雷贝拉唑治疗,疗程为8周。最终完成病例64例,其中对照组34例,治疗组30例;基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食管黏膜积分、生活质量积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积分的比较分析,研究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治疗组中医证候痊愈率为16.67%,显效率为36.67%,有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80.00%,无效率为20.00%;对照组中医证候痊愈率为5.88%,显效率为20.59%,有效率为41.18%,总有效率为67.65%,无效率为32.3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烧心、嗳气、情绪不畅、打呃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能够改善肝胃不和型RRE患者食管黏膜炎症,但其作用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可明显改善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等6个维度积分(P0.05),且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心理健康3个维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且优化了治疗RRE的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方缓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作用。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疏肝和胃方、奥美拉唑,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治疗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积分与焦虑抑郁存在线性关系(P〈0.05),且为正相关。在抑郁评分中,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结论:疏肝和胃方能够明显缓解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症状积分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随着时间的延长,疏肝和胃方改善抑郁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4周后随访。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单项症状积分及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积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良好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82例GERD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加予丹栀逍遥散联合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上消化道内镜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血清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蛋白酶激活受体2 (PAR2)以及辣椒素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1 (TRPV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上消化道内镜炎症总有效率、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RD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清GAS、MTL水平升高,血清VIP、PAR2、TRPV1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并用辅助西医治疗GERD肝胃郁热证临床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和降低食管高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利胆和胃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郁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1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利胆和胃方治疗,将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并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而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明显降低,且中医组水平更低(P<0.001)。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5/55),对照组为7.27%(4/5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1,P=0.728)。结论:利胆和胃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郁热证)能够进一步缓解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分别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方与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4个疗程后证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嗳气、清水、隐痛、空腹痛、纳差、神疲肢冷、大便不调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为(4.35±4.23),对照组证候积分为(6.61±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