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腔化疗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后腹腔化疗对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60岁以上行根治性手术的52例结直肠癌病人进行腹腔化疗前后细胞免疫检测,并将之与我院同期健康老年对照组和行静脉化疗病例进行比较。所有病人于化疗前1d和化疗后1周早晨空腹时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手术后CD4^+和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老年人群;老年结直肠癌病人化疗后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低于化疗前,其中静脉化疗病人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化疗组病人化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病人的免疫特点,采用细胞免疫抑制较轻的腹腔化疗方式进行化疗,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近期生存率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方式分为单纯静脉化疗组(100例)、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组(121例)。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差别。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直肠癌患者1年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生存率的因素。静脉化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纯静脉化疗组,而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静脉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和肢体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增高更明显(P0.05)。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化疗方式是影响患者1年生存率的因素(P0.05)。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近期生存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并腹膜转移病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CRC伴腹膜转移病人71例。根据术后化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7例);其中,观察组术后采用HIPEC,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满6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志物、生存质量、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7.6%和87.3%,对照组分别为40.5%和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CA125及癌胚抗原(CEA)分别为(24.21±1.98)、(37.97±2.93)和(16.26±2.02),对照组分别为(30.9±3.05)、(44.53±3.34)和(19.68±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IPEC方案可提高CRC病人化疗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并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腹腔化疗对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化疗对大肠癌患者手术后免疫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 1 997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行根治性手术的4 8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腹腔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并将之与同期健康对照组和行静脉化疗病例进行比较。所有患者于化疗前 1d和化疗后 7d早晨空腹时静脉采血 ,测定血清中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 :大肠癌患者手术后CD4和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大肠癌患者化疗后CD4、CD4 /CD8和NK细胞水平低于化疗前 ,其中静脉化疗患者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降低 ,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腹腔化疗组患者化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不大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针对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特点 ,采用对细胞免疫抑制较轻的腹腔化疗方式进行化疗 ,有利于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65例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全身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和远期疗效。两组患者全身静脉化疗结束后,毒副反应(消化道、血液学、神经毒性、肝肾功能毒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和2年,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1.54%(14/65),对照组为40.0%(26/65);观察组生存率为90.76%(59/65),对照组为75.38%(4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不增加术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且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B组患者采用腹部局部射频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B组的72.00%(P<0.05);A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为评估该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2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温度43℃,时间60 min,灌注速度500 mL/min。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术中15,30,45,60 min各时点进水口、出水口及患者体表、直肠、鼓膜的温度;监测各相应时点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分析该疗法对患者体生命体征的影响。结果腹腔热灌注化疗前至治疗60 min结束时患者的腋窝、鼓膜、直肠温度平均分别上升了0.9℃,0.7℃和0.9℃;治疗过程中各时点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以43℃的治疗温度,500 mL/min的灌注速度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60 min,可引起体温轻微升高,但对各重要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机体生理影响轻微,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224例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计数,计算CD4+/CD8+比值,将CD4+细胞计数或CD4+/CD8+低于正常值判定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分析各种临床参数与两类细胞计数、比值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CD4+细胞计数女性及Ⅰ、Ⅱ期患者分别高于男性及Ⅲ、Ⅳ期患者;CD8+细胞计数球蛋白降低组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升高或降低组显著高于正常组;CD4+/CD8+男性、总胆固醇升高或降低及Ⅲ、Ⅳ期患者分别低于女性,总胆固醇正常,Ⅰ、Ⅱ期患者,球蛋白降低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单因素分析显示Ⅲ、Ⅳ期及CEA正常的患者出现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比例分别高于Ⅰ、Ⅱ期及CEA升高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及肿瘤分期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显著相关。结论男性及分期晚的患者更应该注重免疫治疗,及时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有助于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组术中行IHPC联合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单纯行术后m 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低蛋白血症和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vs.6.7%;15.0%vs.3.3%,均P<0.05);腹腔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18.3%;8.3%vs.23.3%,均P<0.05);两组短期总生存率相当(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IHPC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安全可靠,对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及卵巢癌患者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活检后,术中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大肠癌或卵巢癌患者52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在全麻下行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卵巢癌患者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活检后,均在术中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术中分别观察热灌注化疗前5min、热灌注开始后5min、15min、30min、60min、90min各时间点鼻咽温度的变化以及相应时间点皮肤的出汗程度变化。结果经过腹腔热灌注化疗15min后,各时间点体温明显高于热灌注化疗前5min(均P0.01);同时经过腹腔热灌注化疗15min后,患者出现皮肤出汗的例数逐渐增加,甚至在热灌注后60min个别出现大汗淋漓。结论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和卵巢癌患者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活检后,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患者体温有显著影响,并可造成患者皮肤出汗量增加,应采取随体温而改变的体温管理措施,并找到对患者进行体温管理的合理时间点。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恒温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并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结直肠癌并腹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使用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腹腔恒温热灌注化疗,水温恒定保持在42±0.5℃,化疗液为生理盐水3000ml+5-FU 2.0,灌注时间为60分钟。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热灌注化疗,未发生需要终止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腹水完全缓解24例(57.15%),部分缓解12例(28.57%),稳定4例(9.52%),无效2例(4.76%),有效率达到85.71%。结论 恒温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治疗结直肠癌并恶性腹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两组在我院收治的7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组为联合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先行腹腔热灌注化疗(IHIPC)3次,然后再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另一组为单一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单纯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53.85%,单一化疗组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25.64%,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在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87%、84.62%、69.23%,单一化疗组分别为92.31%、64.10%、46.15%,两组患者在第3、5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能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方式分为单纯全身静脉化疗组(对照组)30例及腹腔热灌注+全身静脉化疗组(实验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情况及化疗后毒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66.7%),且局部复发(2.9%)及远处转移率(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辅以腹腔热灌注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局部复发及转移率,同时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且不加重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临床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 20例,于术前选择肿瘤供应动脉行区域灌注化疗, 10 d后行根治手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并比较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 D1( 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同时选择同期未行动脉灌注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直接接受根治手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化疗组及对照组 PCNA标记指数 (LI)分别为 16. 4%± 15. 2%及 38. 1%± 17. 8%( P=0.02) ; cyclin D1 LI分别为 8. 7%± 8. 0% 及 27. 4%± 16. 5%( P=0. 0002)。细胞增殖指标 PCNA及 cyclin D1的表达在化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选择性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可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临闲是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20例,于术前选择肿瘤供应动脉行区域灌注化疗。10d后行根治手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并比较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水平,同时选择同期未行动脉灌注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直接接受根治手术,作为对照组。结果 化疗组及对照组PCNA标记指数(LI)分别为16.4%&;#177;15.2%及38.1%&;#177;17.8%(P=0.02);cyclinD1LI分虽为8.7%&;#177;8.0%及27.4%&;#177;16.5%(P=0.0002)。细胞增殖指标PCNA及cyclinD1的表达在化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选择性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细胞可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在高温条件(42 ℃左右)下进行腹腔化疗,被视为可能克服全身给药相关耐药性的治疗方式。目前HIPEC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仍比较少。本文总结HIPEC治疗的发展历程以及HIPEC的治疗要点,为HIPEC治疗胰...  相似文献   

17.
【摘要】〓随着对腹腔肿瘤的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世界上众多医疗中心已经把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治疗腹腔肿瘤的治疗方式。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治疗腹腔内肿瘤的优势已经逐渐为医学界所认同。其兼有化疗和腹腔灌注疗法的优点,并且能使两者相互协同。把腹腔热灌注化疗和减瘤术结合起来对腹腔肿瘤有良好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有关IHPC的发展历史、治疗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疗效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阐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FOLFOX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22例接受了FOLFOX方案化疗(化疗组),21例未接受化疗(对照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和化疗结束3个月后,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所占比例;并通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 化疗结束时,相对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组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4.15±0.56)%比(5.60±0.88)%和(5.38±0.92)%,均P<0.01];外周血IL-4和IL-10水平亦显著降低,IFN-γ和IL-2水平则明显升高(均P<0.01).化疗结束后3个月,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略微升高 [(4.53±0.58)%],但仍低于化疗前和对照组(P<0.01);而IFN-γ、IL-2、IL-4和IL-10则恢复到化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均P<0.01).结论 FOLFOX化疗可降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引起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向Th1漂移,从而有利于患者肿瘤免疫抑制的解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榄香烯乳术前PTAC对直肠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榄香烯乳灌注,测定术前及术后7d其T细胞亚群和血浆sIL-2R水平。结果:治疗组介入治疗后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较介入前有升高;介入治疗术后癌组织中sIL-2R较治疗前降低。结论:术前榄香烯乳PATC能提高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对延长其生存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HIPC)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8篇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以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HIPC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以仅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5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的结局变量的相对危险度(RR)及安全性。结果入选的8篇文献共1501例患者,其中治疗组765例,对照组736例,5年生存率的RR为2.39(95%CI:1.66~3.45);3年生存率的RR为2.13(95%CI:1.45~3.13),提示HIPC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5年和3年生存率,敏感性分析证实该结论较为可靠。入选的5篇文献对HIPC的安全性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HIPC的潜在安全问题较小。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HIPC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否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目前缺乏相关性研究,尚无明确的结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