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动脉高压(PHT)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对1例并发PHT的SLE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SLE并发PHT的机制尚不明确。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症状多为呼吸困难。SLE患者出现雷诺征时,应高度怀疑PHT的存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可显著降低PHT。结论SLE并发PHT常提示预后不良,应尽早诊断及治疗。针对原发病的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PHT。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NRHL)的临床、病理及诊断分析总结,期望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从300例因脾功能亢进而行脾切除和肝脏活组织检查病例中选出病理诊断符合NRHL的病例12例,分析其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处理等资料,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2例NRHL中6例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克罗恩病,1例疑诊溃疡性结肠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6例,免疫抑制剂3例。11例有门脉高压;所有患者均无病毒性肝炎史;肝功能轻度受损;病理特征为肝实质内结节状再生性增生,门脉周围轻度纤维化和汇管区散在淋巴细胞浸润,门静脉分支狭窄和闭塞,无肝坏死表现;术前均被诊断为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行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患者多数病情稳定。结论NRHL可能与免疫和肝脏血液循环障碍有关;以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应与肝硬化鉴别;诊断依靠肝脏楔形活检;处理门脉高压可使临床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2000-2017年我院236例血液病患者行脾切除术治疗,单因素及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疾病特征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236例患者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139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6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包括Evans综合征12例,淋巴瘤/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脾大原因未明6例。HS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最低(10.9%),显著低于ITP患者(25.5%,P=0.018),ITP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与AIHA患者(25.0%)、淋巴瘤患者(33.3%)相当。这4种疾病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患者(53.9%vs 20.9%,P=0.016),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高于正常水平患者(46.2%vs 19.8%,P=0.057)。低球蛋白血症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正常水平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7%vs 24.5%,P=0.253;25.0%vs 21.8%,P=0.642)。术前曾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未长期应用患者(26.3%vs 10.3%,P=0.012),但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vs 24.1%,P=0.540)。术前曾患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术后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未患感染者(38.7%vs 17.7%,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曾有呼吸系统感染(P0.05);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只有年龄(P0.05)。结论:年龄、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曾有呼吸系统感染是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筛查CVST可能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APS患者中并发CVS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点、血栓形成部位以及治疗和结局。结果 APS并发CVST患者14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为34.5(22.0,48.5)岁,中位病程3.5(0.9,10.3)个月。12例(85.7%)出现头痛,6例(42.9%)在病程中曾出现意识障碍,8例(57.1%)出现视盘水肿。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结果显示横窦受累13例(92.9%),乙状窦9例(64.3%),上矢状窦6例(42.9%),下矢状窦4例(28.6%)。APS并发CVST患者补体降低发生率明显高于APS未并发CVST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1%vs.19.0%,P=0.006)。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脱水降颅压治疗,2例接受静脉窦内尿激酶溶栓治疗,13例患者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放弃出院,13例患者病情改善,未再出现病情复发。结论 CVST是APS少见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难度大,对于无明确诱因的CVST患者需要警惕APS可能性。APS患者出现颅高压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完善头颅影像学评估CVST,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7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肺动脉高压对肺叶切除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53例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率,观察肺动脉高压(12例)与肺动脉压正常(241例)行肺叶切除术后48 h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紊乱、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重症监护的入住时间、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肺叶切除术风险及其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肺动脉高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的入住时间均高于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高压对肺叶切除术的风险及临床结局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肝硬化门脉高压(PH)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TIPS组(n=39)、对照组(n=39)。对照组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TIPS组行TIPS术。分析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脾静脉内径、门脉压力、门脉内径、门脉主干血流速度、门脉压力梯度值(PSG)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并分析术后12个月内再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记录两组远期生存率。结果 TIPS组顽固性腹水缓解率为86.67%,与对照组的8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脾静脉内径、门脉压力、门脉内径、PSG低于术前,门脉主干血流速度高于术前(P0.05),且TIPS组脾静脉内径、门脉压力、门脉内径、PSG低于对照组,门脉主干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TIPS组术后12个月内再出血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TIPS组术后12个月内生存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结论肝硬化PH患者采用TIPS术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远期门静脉参数,降低再出血率,提高生存率,总体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合并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近年来治疗的3例SS合并IC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均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发病初期均怀疑为尿路感染,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中2例SS患者以IC为首发表现。3例患者均无明显的尿路梗阻及假性肠梗阻症状。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症状多在2周后减轻,晚期严重患者需手术治疗。结论 SS合并I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临床上易被误诊、漏诊,当SS患者出现反复尿路刺激症状时,要考虑到IC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大动脉炎(TA)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治的水平.方法 1987-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TA患者共191例,对其中合并PAH的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窒检查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女性10例,男性2例.年龄14~47岁,平均(27±10)岁.11例有肺血管受累的临床表现和(或)体征,7例以肺血管受累表现(活动后气短、咯血)为首发症状,其他首发表现分别为发热4例,乏力4例,四肢缺血表现(下肢间歇性跛行、上肢痛、肢体麻木)4例,头晕3例.12例患者中7例为Ⅰ+Ⅳ型、1例为Ⅱ+Ⅳ型、3例为Ⅲ+Ⅳ型、1例为Ⅳ型.10例患者有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ESR(66±56)mm/1 h.所有的患者均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行支架植入术,1例接受手术治疗.除1例因术后低心排出量死亡外,其余患者症状均好转.结论 PAH为大动脉炎累及肺血管的晚期及严重并发症,常合并有全身其他部位血管受累.早期因起病隐匿不易引起重视,应行肺血管造影、CTA或心脏超声进行早期筛查,早期治疗.治疗上除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病外,当血管重度狭窄时可行支架植入或血管扩张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997~2006年和2009~2018年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院内结局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97~2006年和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老年STEMI患者1808例,其中1997~2006年老年STEMI患者636例(病例1组),2009~2018年老年STEMI患者1172例(病例2组)。专业培训人员采用标准化表格提取患者基本临床特征、住院期间的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与病例1组比较,病例2组年龄、≥75岁、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目前吸烟比例明显升高,入院心率、舒张压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病例1组比较,病例2组冠状动脉造影、PCI、服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抑制剂、他汀类和β1受体阻滞剂比例明显升高,静脉溶栓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例1组比较,病例2组住院期间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或猝死及全因病死率明显降低(4.0%vs 7.4%,2.0%vs 6.3%,9.0%vs 13.1%,P0.01)。结论 20年来老年STEMI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比例增加,PCI及指南推荐药物应用比例增加,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2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FT1DM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与日本FT_1DM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2例患者均于成年期发病,平均年龄(35.0±13.08)岁,男5例,7例患者出现前驱感染症状,有口渴、多饮症状者8例,所有患者均有消化道症状,且1周内出现DKA,发病时平均血糖(30.62±9.21)mmol/L,HbA1c水平5.0%~7.0%,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衰竭,胰岛相关自身抗体(GADAb、ICA、IA2)均阴性,70%以上患者伴胰酶升高。与日本FT1DM患者比较,12例患者发病时血糖[(31±9)vs(44±20)mmol/L]、高血糖症状发生率(66.67%vs 93.7%)及脂肪酶升高比例(42.86%vs 84.75%)较低,血pH值[(7.24±0.12)vs(7.12±0.12),P0.05]较高。结论 FT1DM发病急骤,病情危重,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肝脏》2020,(6)
目的 研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辅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对PHT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率和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和西京医院80例PHT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行GCVE辅助TIPS治疗)和对照组(行单一TIP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术后再出血率和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手术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术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压力梯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LT、Alb及TBil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VE辅助TIPS治疗PHT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助于改善静脉曲张,较单一TIPS能显著降低再出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坏疽性脓皮病辅助检查及治疗特点的认识。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6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皮损组织病理、治疗情况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检测血清蛋白电泳,19例(95%)异常。30例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三项(IgG/M/A),13例(43%)异常。10例检测总免疫球蛋白E,8例(80%)明显升高。10例行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其中8例(80%)自然杀伤细胞计数或比例降低,组织病理特征可与血管炎、脂膜炎、嗜中性皮病及肉芽肿性疾病表现类似。33例(54.2%)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环磷酰胺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溃疡均于5~14 d内明显好转;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于5~56 d后激素开始减量,约半数患者每隔2周激素减量一次,每次减量10 mg/d。结论坏疽性脓皮病的发生可能与超敏反应及免疫异常有关,推荐系统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皮损顽固者推荐激素联合生物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内镜及临床特征,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的患者66例,对比分析RA合并真菌性食管炎患者31例与单纯真菌性食管炎35例患者的内镜及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并发真菌性食管炎无消化道症状者占71.0%(22/31),非RA组为5.7%(2/35);RA组Ⅲ-Ⅳ级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58.1%(18/31),非RA组为28.5%(10/35);RA组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病例为100%(31/31),非RA组为5.7%(2/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多无消化道症状,对于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抑酸剂的高危RA患者应及时行胃镜检查从而保证RA并发真菌性食管炎的患者可得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M与非DM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结局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确诊为COVID-19患者568例资料。所有患者分为DM组64例,非糖尿病组(NDM组)504例,比较两组临床结局差异。结果与NDM组比较,DM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入院时缺氧比例及死亡率高(52 vs 58,21.23%vs 50.00%,13.69%vs 32.81%,4.37%vs 15.63%,P0.01),治愈出院率低(95.63%vs 84.38%,P0.01)。结论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老年DM患者感染COVID-19风险较高,临床症状重,病情进展快,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风险及远期生存率,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CABG术对这类患者临床结果的差异,探讨HFrEF患者的最优治疗策略。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院, LVEF40%合并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行CABG术的患者118例及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45例。住院期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LVE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肌代谢断层显像测定存活心肌占左心室心肌比例。手术组患者除接受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外均由同一主刀医师行CABG术,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接受指南指导下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7±12)个月,观察手术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围术期并发症,远期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生存率并对比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与CABG术治疗组患者的远期无MACE事件生存率。结果:全组118例患者围术期死亡8例,死亡率6.8%。死亡原因包括:术后心排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3例,IABP腿部并发症导致全身代谢紊乱1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体外膜式氧合(ECMO)等机械辅助措施的患者分别达到56.8%和8.5%。术中71.2%的患者采用不停跳CABG,全静脉桥血管比例占39.8%。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分别为60 h和84 h。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CABG组参与随访103例,药物治疗组参与随访4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7±12)个月。随访期间药物治疗组患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患者(12.5%vs. 6.8%,P=0.000, 27.5%vs.12.6%,P=0.005, 22.5%vs. 4.9%,P=0.000)。CABG组患者24个月,36个月,48个月免MACE事件存活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组患者(96.9%vs. 75.6%, 86.4%vs. 45.5%, 44.4%vs. 7.2%,P0.01)。结论:HFrEF患者行CABG术围术期风险较高,需根据患者左心室存活心肌比例及左心室重构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中远期获益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H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8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SLE合并PH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出现肺动脉高压距SLE确诊的平均间隔期为2.3年;其中3例为严重PHT;伴明显的心力衰竭;雷诺现象27例;38例患者抗核抗体(ANA)均为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21例,抗Sm抗体阳性16例,抗SSA、SSB抗体阳性8例,抗磷脂抗体升高4例,类风湿因子(RF)升高13例,抗U1RNP抗体阳性15例;合并肺纤维化者7例.所有患者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3例死亡,余35例病情稳定.结论 PHT是SLE的一个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雷诺现象是其早期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早期联合治疗PHT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老年干酪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北京老年医院感染疾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92例老年干酪性肺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常规抗痨治疗加糖皮质激素;对照组仅用常规抗痨治疗。治疗4、6、8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变吸收及痰菌阴转等情况。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6、8周后的临床主要症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9%vs 28.3%,73.9%vs 47.8%,91.3%vs 71.7%;P0.05),肺部病灶总体吸收较对照组快(52.2%vs 28.3%,76.1%vs 45.7%,95.7%vs 73.9%;P0.05),但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无明显差异(34.2%vs 40.5%,60.5%vs 52.4%,71.1%vs 73.8%;P0.05)。结论老年干酪性肺炎患者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而且有益于肺部渗出炎症的吸收,可减轻结核临床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9.
《内科》2020,(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运用个人舒适握力值进行手部康复锻炼对减轻术后肢端疼痛感,改善临床护理结局的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患者予20LB握力器配合45°垫枕行手部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采用握力器配合45°垫枕行个人舒适握力值手部康复锻炼。术后6 h,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各手指第二指节周径总和、术肢疼痛VAS评分、术口出血情况、临床护理结局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术侧各手指第二节周径总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口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采取预防症状发生的措施等临床护理结局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个人舒适握力值行术肢康复锻炼能有效减轻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肢体疼痛,改善临床护理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并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或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性别分为女性患者组(72例)及男性患者组(17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组和男性组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但女性组≥60岁比例高于男性组(37.5%vs.24.9%,P<0.05)。男性组吸烟比例高于女性组(16.8%vs.2.8%,P<0.05)。两组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无显著差异。主动脉夹层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溃疡、外伤、马方综合征、多发性大动脉炎,两组病因构成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24h者比例高于男性组(81.9%vs.68.2%,P<0.05)。临床症状包括胸背部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腹痛、下肢疼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症状构成比例及伴发胸腔积血、肾功能不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女性患者表现为突发疼痛比例低于男性患者(73.0%vs.85.4%,P<0.05)。女性组心功能不全及低氧血症者比例高于男性组(11.1%vs.4.0%,33.3%vs.20.2%,均P<0.05)。两组患者中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女性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27.8%vs.8.7%,P<0.05)。住院期间两组各死亡2例,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及药物保守治疗者分别各死亡1例,均考虑夹层破裂死亡。住院期间不同性别组及各组内不同治疗方法间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老年者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就诊较晚,需提高警惕,以免延误诊治。对有适应证的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建议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