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燥综合征"中医称谓"燥痹",多属"内燥"。西医学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除调节免疫外,多为对症处理,但疗效不甚理想,本文通过中医理论对"燥痹"病因、病机分析等,结合实际案例中一些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为中西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体,具有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属于中医学"燥证"、"内燥"、"燥毒"、"燥痹"等范畴。本文根据中医学理论从致病因素、气血、脏腑等方面探讨了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干燥综合征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燥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致病因素为燥邪。通过重温《素问玄机原病式》,燥邪致病特点与干燥综合征口眼干燥等主要症状极为相似,故治疗强调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  相似文献   

4.
张晶  李奕茜  汪悦 《吉林中医药》2022,42(2):138-141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口、眼、鼻的干燥而与中医的"燥证"密切相关.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首次详细论述"燥证",并提出相应的认识及治疗.本文将从喻氏对于"燥证"的认识、气血三焦治燥二方面出发,结合现代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及有效医案进一步探析喻氏治燥理论对于干燥综合征中医治疗特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维  吴沅皞 《天津中医药》2010,27(3):261-262
<正>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泪腺、唾液腺为主,临床表现常以口眼干燥、反复发生腮腺肿大及关节疼痛等为特征。40岁以上女性多发。该病当属中医"燥症"范畴,也有将其归于"内燥""顽燥"、"燥痹"、"痹  相似文献   

6.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干燥性角结膜炎、口干燥症和伴发结缔组织病变为其特征,本病目前西医尚无根治之法。中医根据本病以口眼干燥为主要症状,一般将其归入"燥证"范畴。遵从"阴虚者必燥"及"肾苦燥、肝  相似文献   

7.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泪腺、唾液腺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病程长,病情变化复杂。由于该病既有口干、眼干等干燥的特点,又有关节肿痛及经脉痹阻的表现,故属中医学"燥痹"范畴。临床认为本病以阴液亏损为本,以养阴润燥为基本治疗大法。从"瘀血"探析燥痹的病因病机,以滋阴润燥、活血化瘀法治疗干燥综合征,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属于中医"燥痹"范畴,"内燥"可导致机体干燥少津,与pSS所致的口眼干燥症状十分相似。"内燥"理论在pSS的辨证论治中发挥关键作用。文章基于"内燥"理论从"内燥"的产生与素体阴虚、大病伤阴、嗜食肥甘厚味等因素有关;pSS的发病是"内燥"所致的脏腑功能阴阳失调及陶庆文教授辨证论治pSS的经验三方面介绍陶庆文教授对pSS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是以侵犯泪腺、唾液腺为主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长,病情变化复杂,属中医"燥痹"范畴。笔者从"虚、毒、瘀"探析燥痹发病原因及演变过程,认为燥证产生因气虚无力推动津液运行,血瘀阻塞布津通路,再加之燥邪蕴久成毒,瘀毒互结,终致布津障碍。临床以益气养阴、解毒祛瘀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容易造成患者口干、眼干甚至脏器损伤的风湿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燥邪为外感六淫之一,其致病多由口鼻而入,由浅入深。笔者认为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燥瘀毒互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当遵循"润燥、化瘀、解毒"的原则,其中燥邪内侵化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津亏为燥,血凝为瘀,燥邪入络成瘀,瘀的形成是本病发展的枢纽,瘀久脉络阻塞进一步化毒损伤脏腑是本病迁延的关键。因此,从燥瘀毒论治干燥综合征当遵循"润燥、化瘀、解毒"的原则,其中"滋阴润燥、凉血解毒"是治疗的重点,滋阴润燥以保证津液充足,凉血解毒可进一步减少津液的耗伤;"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以保持血脉通畅,久病则佐以补益肝肾通络的药物;并灵活配合中医外治以增强润燥之功,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培土健脾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干燥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燥证"范畴,从中医角度讲,和脾胃关系很大,尤其是和脾的关系,多表现为脾胃功能失调,因此通过益气健脾、燥湿健脾、补脾益阴等培土健脾法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认为培土健脾法不失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上关于干燥综合征的辨证方法多样,就体质辨证而言,多从阴虚体质论治。本文以临床观察到的虚寒症状表现为主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为对象,结合阳虚体质的特点,探索干燥综合征形成与阳虚体质的关系。试图从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遗传倾向及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关键——燥毒瘀与阳虚体质的内在关系,说明阳虚体质是干燥综合征的易发人群。进而根据阳虚体质为本,燥、毒、瘀为标的病机要点,阐释"温阳活血解毒汤"的制方原则与临床疗效,并结合临床医案进行讨论。从阳虚体质论治干燥综合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风湿免疫病从单纯免疫抑制转向免疫调节的体现,也是精准医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35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泪腺受累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1度)和继发性(2度)二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指不合并有任何另一种结缔组织病的干燥综合征;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指合并有另一种肯定的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或红斑狼疮等的干燥综合征.该病的发生以40岁以上女性居多,男女之比为1:9.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西医治疗多采用免疫调节剂与糖皮质激素,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本病,能有效改善症状体征且副作用少,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病在中医文献中无相应的病名记载,但就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燥证""燥痹""燥毒""虚劳"等范畴.笔者认为本征的病因病机应是素体阴虚燥盛,燥毒伤津,津液亏耗,输布受阻,代谢失调,津液不能滋润孔窍所致.笔者应用背俞穴穴位注射和五输穴针刺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35例,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燥"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该病病程长久、迁延难愈、症状纷繁复杂,以及出现一系列变证、坏证的主要原因。综合历代医家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论述,认为其"燥"具有以下性质:非单纯外燥和一般内燥,而是具有二者共同特点;来源广泛,如外邪、津伤、瘀血、痰湿、气机失调等均可致燥;致病性强,破坏力盛,且变化多端,可演变为其他致病因素,如瘀血等;具有毒邪性质,如燥盛成毒。本病后期燥、毒、瘀三者相互结合,可产生一系列更为严重的病理因素。故临证中应根据"燥"之来源及演变确定针对性的治疗原则,即活血解毒而清燥,且解毒宜早不宜晚,选药多用"甘寒",而不用"苦寒",并将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5.
试论干燥综合征以燥毒为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干燥综合征的病变特点出发 ,阐述了燥毒是其病因基础和病机关键 ,以及燥毒的产生和实质。强调治疗干燥综合征重在解毒清燥 ,佐以滋阴润燥、活血化瘀等法  相似文献   

16.
陈宁宁  夏永良 《光明中医》2012,27(12):2388-2389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为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受损,功能下降,临床表现为口干、眼干,并可出现腺体外其他器官受累,导致多系统损害,其发病率在风湿性疾病中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燥证"范  相似文献   

17.
干燥综合征多归属"燥痹"范畴,后期则继发"肺痹""肺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散精失常,则会导致清窍、皮毛失养而干燥,后期渐及肺脏,导致肺叶不荣而痿,故"脾不散精"是贯穿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整个病程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不应仅限于"燥者濡之",而应从健脾益气、助脾散精立法,以达到标本兼治之功。从脾气散精的生理特点、脾不散精与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改变的病机变化,以及临床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曾庆祥 《中医杂志》2004,45(6):413-415
干燥综合征,也称为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中医属"燥证"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路志正教授潜心研究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20余年,收效甚佳.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曹玉举  段飞 《中医研究》2012,(11):58-60
郭会卿教授,河南省中医院中医风湿病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从事医教研工作30余a,先后师从于郭维淮教授、李振华教授、朱良春教授等,对风湿病的诊治经验丰富。郭老师认为,燥邪侵袭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条件,津液不足是干燥综合征病理关键,治疗遵循"燥者润之""燥者濡之",以扶正为主,兼祛邪为原则,滋阴化痰、养血通络为治法,干燥综合征久病内传入里,损及肾、肺、脾(胃)、肝等脏腑,用药时孔窍干燥明显要注意顾护肺胃,骨关节疼痛、肌肉瘦削要注意顾护脾肾。在此基础上郭老师创设经验专方滋阴润燥汤,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60-1861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痹"范畴,其基本的病因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内燥丛生。临床治疗多从滋阴润燥,有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文章从中医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对"通调水道"进行考析,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论证"通调水道"在本病治疗的重要性,为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