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关系。方法本文对78例单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心肌酶(CK-MB)、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前心肌酶(CK-MB)及高切变全血黏度值、低切变全血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儿经过积极的治疗后,重新测定两组患儿的心肌酶及血流变指标,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接近对照组,且心肌酶(CK-MB)及高切变全血黏度值、低切变全血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中血液黏度相关,因此,在对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患儿进行退黄同时降低血液黏度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5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4例,依据有无心肌损害,分为心肌损害组32例和无心肌损害组42例,分别检测比较2组患儿常规心电图、心肌酶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分析胆红素与心肌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结果心肌损害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5);心肌损害组心率异常8例(25.00%),T波异常6例(18.75%),ST-T波异常12例(37.50%),显著高于无心肌损害组的2例(4.76%)、1例(2.38%)、3例(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凝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各项指标(AST、LDH、CK-MB及高切变全血黏度值、低切变全血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但是与红细胞变形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欧元香 《中外医疗》2014,(18):21-22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高胆治疗前后进行CK、CK-MB测定,对照组选择入院时进行CK、CK-MB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CK、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随着血清胆红素的降低,CK、CK-MB明显降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细胞存在着一定的损伤,而且这种损伤是可逆的,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同时,应重视对心肌的营养及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孙丹  钱同  田礼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6):800-801,804
目的:探讨换血治疗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 并检测换血前后患儿血清中的生化、血常规以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和血小板亦均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显著升高(P<0.01);血钾、血钠、血氯、血钙、pH和碱剩余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胆红素显著性降低, 但同时对白细胞、血小板、血糖等血液指标有较大的影响, 故术中、术后应及时检测生化和血常规, 以防电解质紊乱和出血、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CK-M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I和CK-MB,并与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对照及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cTnI和CK-MB进行对照。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前cTnI和CK-MB明显高于治疗后,cTnI增高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心肌损伤,cTnI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比CK-MB检测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胆汁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胆汁酸 (TBA)的关系。方法 检测 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汁酸水平 ,并与同期 2 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 ,缺氧组血清TBA为(2 9 2 7± 8 86 ) μmol/L,溶血组为 (32 0 9± 12 2 3) μmol/L,感染组为 (35 4 6± 10 6 5 ) μmol/L,对照组为 (14 92± 6 87)μmol/L,研究组各组血清胆汁酸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研究组各组之间血清胆汁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汁酸升高 ,应警惕肝胆系统受损。  相似文献   

7.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现象之一。当血清胆红素 (SB)值超过一定界限时 ,有可能对新生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临床上常用静脉血清胆红素浓度作为判断黄疸程度的标准 ,但静脉穿刺为有创性的 ,不易进行动态观察。笔者检测新生儿脐血的胆红素浓度 ,观察其生后血清胆红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两者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旨在依据新生儿脐血胆红素的含量高低 ,预测其生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SB≥ 2 0 4 μmol/L)的可能性 ,从而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 5 11例 ,其…  相似文献   

8.
临床研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也有损害作用,会引起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的异常[1]。本研究对我院儿科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6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了CK、CK—MB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探讨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40例正常新生儿、4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4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CK-MB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正常组新生儿的CK-MB水平与生理性黄疸组、病理性黄疸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性黄疸组与病理性黄疸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胆红素可引起心肌损害,血清CK-MB可作为胆红素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54例高胆红素血症和40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血胆红素、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测定。结果轻度组发病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CK-M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轻度组恢复期cTn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发病期CK-MB与cTnI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恢复期CK-MB与cTnI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发病期CK-MB与cTnI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恢复期CK-MB与cTnI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胆红素对新生儿心肌功能有暂时性损害。联合测定cTnⅠ、CK-MB水平可以监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陈士利 《河北医学》2014,(12):2033-2035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患者CK-MB、TNI、IL-6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本院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空腹抽静脉血3mL,送实验室检测患者CK-MB、TNI、IL-6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中毒组患者CK-MB、TNI、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毒患者由轻度到重度CK-MB、TNI、IL-6水平逐渐升高,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K-MB、TNI作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记物,能较好的反应中毒性心肌损害的程度, IL-6通过炎症反应引起心肌损伤,也可作为心肌损害程度的监测指标;三者联合可有效反映有机磷中毒性心肌损害程度,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高峰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的关系。方法:对34例AMI患采用免疫抑制法制定系列血清CK-MB,并观察其并发心衰的情况。结果:AMI并发心衰患9例(心衰组,其中约40%在24h后并发心衰),AMI无心衰患25例(无心衰组)两组血清CK-MB高峰时间均在24h内,但心衰组血清CK-MB峰值比无心衰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测定血清CK-MB峰值有助于预测AMI并发心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入院时临床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峰值有关。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3例AMI患者的病历资料,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15项临床指标与CK-MB峰值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入院时的血红蛋白(Hb)浓度和白细胞(WBC)计数、空腹血糖(FPG)与CK-MB峰值呈正相关。结论 AMI患者入院时的Hb浓度、WBC计数、FPG及年龄越高,预示着梗死范围越大,应提高对这些指标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4月至8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0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CK—MB水平。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较健康儿童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手足口病患儿存在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5.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 (AOPP)患者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和心电图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1例AOPP患者 (中毒组 )在中毒后第 1~ 10天分别检测血清心肌酶和心电图 ,同时选择 41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中毒组的CK、CK -MB、LDH水平在第 1~ 10天均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 ,在第 2~ 4天有较高的峰值平台 ;(2 )轻、中、重度中毒组和对照组间血清中CK、CK -MB、LDH水平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3)心电图异常改变构成比随中毒程度加重而增大 ,重度中毒组心电图异常改变占严重心律失常的主要比例。结论 在中毒的第 2~ 4天组织损害越严重 ,血清中各酶水平增加越明显 ,则组织损害更加严重 ;中毒程度越深 ,心电图异常改变越多 ,严重的心律失常也更多 ,对重度中毒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护 ,以避免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活动性RA患者(活动组)、37例非活动性RA患者(非活动组)、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其中AST、LDH、CK测定采用速率法,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①三组患者的血清AST、LDH、CK、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的血清AST、LDH、CK、CK-MB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非活动组的血清AST、LDH、CK、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活动组患者血清AST、LDH、CK、CK-MB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常伴随有心肌细胞损伤。在RA患者诊治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其心肌酶谱,以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CK-MB、cTnI、Mb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婵  何劲松 《医学综述》2009,15(24):3807-3809
心肌坏死标志物诊断指标能弥补心电图漏诊,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目前应用价值最高的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CK-MB主要对AMI后早期再梗死有诊断价值,cTnI特异性较高,Mb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临床证明任何单项检测结果都有误诊和漏诊的可能,而三项联合检测则更有助于早期、准确地诊断,为AMI患者尽早获得抢救争取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检测在儿童轻症支气管肺炎辅助检查中的临床意义,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收集2015年1~8月85例本院收治的轻症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学龄期组(7~14岁) 6例、学龄前期组(4~6岁) 22例和婴幼儿期组(0~3岁) 57例,入院时常规检测患儿CK-MB的数值,分析其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85例住院患儿中男性49例,女性36例,婴幼儿组11例患儿CK-MB升高(19%),学龄前期患儿组1例升高(5%),学龄期组患儿无一例CK-MB升高.男性患儿CK-MB数值为(2.40±1.76) ng/ml,女性患儿为(2.93±1.96) n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患儿CK-MB为(3.23±1.84) ng/ml,学龄前期组为(1.58±1.27) ng/ml,学龄期组为(0.75±0.57) ng/ml,婴幼儿组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液CK-MB数值较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患儿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MB是目前临床判断患儿心肌受损的经典检测指标,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轻症合并心肌受损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血清CK-MB的检测应作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常规检查,可以使患儿得到更好的诊治.对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轻症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CK-MB可不作为临床常规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1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及对照组(n=55),治疗组予rhEPO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于生后24h、7d、14d对新生儿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7d、14d后心肌酶下降较对照组治疗7d、14d后下降显著。结论 rhEPO治疗新生儿HIE可使心肌酶明显下降,心肌酶谱是HIE治疗的指标之一,说明了rhEPO治疗新生儿HIE是有效的。HIE患儿CK及CK-MB的变化对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