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脊柱非融合技术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与争论的热点。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作为腰椎后路非融合器材,国外虽已应用较长时间,但国内尚处于试用阶段。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适应证,并对其早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8-10/2010-06使用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31例,对其中随访超过1年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式均为后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置入;1例患者术中置入2枚Coflex。治疗前及各次随访时均对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量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及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并测量治疗前后、各次随访时腰椎前屈后伸位置入节段及其上下节段活动范围、Colfex上下极板夹角及置入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量表评分、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均获显著改善;治疗前后置入节段椎间高度及其上下节段椎间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flex上下极板夹角在过伸位较中立位显著增大(P〈0.05)。提示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等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在腰椎后伸时能够有效分担载荷,同时对腰椎生理活动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护腰椎功能,早期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早期,腰椎问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临床常用髓核摘除或髓核摘除加刚性内固定融合技术,但是随着非刚性固定技术的发展,棘突间稳定系统固定和全椎间盘置换在脊柱非融合治疗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优点日益突出.目的:与单纯腰椎管减压相比,评价腰椎管减压并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置入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12/2008-1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0例,随机选取2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对照组),20例行突出髓核摘除加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固定(实验组).分别于置入后1周,1年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入后1周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两术式即刻效果无差异,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效果主要依赖于手术有效的减压.实验组中期效果明显优于乙组,主要是棘突间稳定系统Wallis发挥良好的生物学作用,有效缓解了患者残余的慢性下腰痛.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几年来国内各大医院广泛采用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并通过随访治疗后椎间孔高度的变化及内固定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来探讨椎间孔撑开高度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行Coflex植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随访患者的椎间孔的高度、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记录患者内固定治疗前、治疗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及目测类比评分值。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治疗后患者的椎间隙前缘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内固定前均有明显的增高,治疗后1周内复查的X射线平片显示椎间孔及椎间隙高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各高度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平均内固定后26.4个月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内固定前的高度仍具有显著差异。根据ODI功能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即可见患者功能明显改善,在内固定后1年左右进一步改善,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达到最佳,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值与内固定后1年随访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可取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治疗的效果主要来自于术中对硬膜及神经根的减压,而Coflex对椎间孔高度的恢复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会逐渐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15个间隙),其中L2~3 1例,L3~4 5例,L4~5 9例。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在手术前后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7~24个月随访。术后1、6个月JOA评分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JOA评分同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动态稳定"手术,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维持节段稳定性,促进退变椎间盘的恢复,并通过保留手术节段脊柱运动功能而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腰椎管狭窄病例,其适应范围是否可有进一步的扩大?目的:观察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对腰椎旋转不稳的11例中年患者行Coflex内固定术,均为L4~5节段性不稳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测影像指标包括手术前术后椎间隙中立角,过伸角,过屈角和L4~5活动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Coflex置入时间平均72.6min,平均出血85.7mL。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4.45±2.42提高到21.00±2.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4~5活动度由术前(13.18±2.04)°减少到(8.09±0.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良好,腰椎稳定性有明显提高,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背景: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腰椎管狭窄病例,其适应范围是否可有进一步的扩大?目的:观察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对腰椎旋转不稳的11例中年患者行Coflex内固定术,均为L4~5节段性不稳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测影像指标包括手术前术后椎间隙中立角,过伸角,过屈角和L4~5活动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Coflex置入时间平均72.6min,平均出血85.7mL。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4.45±2.42提高到21.00±2.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4~5活动度由术前(13.18±2.04)°减少到(8.09±0.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良好,腰椎稳定性有明显提高,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腰椎棘突间植入物内固定(Coflex)技术,是脊柱系统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它能够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采取动态固定的方式,既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手术部位腰椎的运动功能,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等(或伴有腰椎不稳)的非融合治疗,并可作为年轻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融合的过渡手术,延迟脊柱融合时间[1].  相似文献   

8.
棘突间植入物Coflex治疗腰椎不稳症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腰椎棘突间植人物内固定(Coflex)技术,是脊柱系统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它能够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采取动态固定的方式,既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手术部位腰椎的运动功能,用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等(或伴有腰椎不稳)的非融合治疗,并可作为年轻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融合的过渡手术,  相似文献   

9.
腰椎退变可导致非常棘手的、保守治疗无效的长期慢性腰腿疼痛。对于此类情况,目前国际骨科领域脊柱手术处理的理念正逐步转变到非融合技术上来。对于早期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处理,使用非刚性固定的力学支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这种治疗方式和全腰椎间盘置换术一起在新的分阶段式骨科脊柱手术策略中迅速起到特殊的作用,可以避免腰椎退行性病变节段的最终融合。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82-2283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6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有效提升疗效,对减少并发症也有极大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Coflex植入系统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药物及物理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不明显,但椎板切除减压等手术创伤较大,患者难以接受.德国GENERALCARE医疗技术公司根据神经源性问歇性跛行患者症状随着腰椎后伸时加重,屈曲时缓解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种动态棘突间植入物-Coflex系统,这是一种非融合性植入物.Coflex植入系统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不稳微创治疗方法,该棘突间装置稳定了术中因减压术后引起的椎体不稳,可预防远期产生的不稳.Coflex植入系统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为退变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植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3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获得随访80例.Coflex组(38例)应用Coflex植入治疗,PLIF组(42例)应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比较2组手术创伤程度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48 h内伤口引流量、术后3 d切口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临床疗效指标(腰部及下肢疼痛VAS评分、采用13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椎管矢状径(MSD).结果 手术时间[(104.3±9.5)、(174.6±24.2)min]、术中出血量[(230.7±29.6)、(536.8±163.3)ml]、48 h内伤口引流量[(110.6±34.5)、(319.2±142.8)ml]、术后3 d切口疼痛程度(VAS)评分[(3.2±1.3)、(4.8±2.7)分]、术后下地活动时间[(13.6±2.0)、(15.7±2.6)d],Coffex组显著少于PLIF组(t值分别为16.720、11.380、8.771、3.320、4.018,P均<0.01);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椎间高度及MSD,2组患者术后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1).随访12个月2组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棘突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有效增加椎间孔面积并维持椎间隙的高度,保留了腰椎后柱结构的稳定性,但Coflex棘突间动力内固定装置植入术更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flex interspinous dynamic fixation device implantation in th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Methods Eighty-three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80 cases were followed up. Coflex group (38 patients) received coflex implantation,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group(42 patients) received PLIF treatment. Indicators of surgical trauma degre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volume, wound drainage volume within 48 hours, incision pain (VAS) score after surgery 3 days,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indicators of clinical effect (waist and leg pain VAS scores,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Oswestry functional disability index ODI score),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 and median sagittal diameter (MSO)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Coflex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volume, wound drainage volume within 48 hours, incision pain (VAS) score after surgery 3 days,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were (104.3 ±9.5) min,(230. 7 ±29.6) ml,(110. 6 ±34. 5)ml,3. 2 ±1.3, (13. 6 ±2.0) d,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174. 6 ±24. 2) min,(536. 8 ±163.3) ml, (319. 2 ± 142. 8) ml,4. 8 ±2. 7, (15. 7 ±2. 6) d in the PLIF group(t= 16. 720,11. 380,8. 771,3. 320,4.018,Ps <0. 01). In the back and leg pain VAS score,JOA score,ODI score,intervertebral height and MSD,indicators after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before surgery in both groups(Ps <0. 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12 months in both groups (Ps >0. 05) on severe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ternal fixation loosening and spinous process fractures.Conclusion The two surgical methods both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foraminal area and intervertebral height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al posterior colum. However, Coflex interspinous dynamic fixation device implantation had more advantages,such as shorter operation time,less bleeding,less trauma,and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脊柱棘突间Coflex动态稳定固定系统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及手工检索8种中文杂志,纳入符合标准的Coflex动态固定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对比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有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1 248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oflex组与PLIF组相比较,在手术花费时间、手术失血量、手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上邻节段腰椎活动度(ROM)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低于PLIF组;术后手术节段ROM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高于PLIF组;术后下肢及腰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术后下邻节段ROM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flex组与PLIF组相比较,手术后VAS评分及术后ODI评分疗效相同;手术花费时间、手术失血量、手术后住院天数比较,Coflex组均优于PLIF组,并能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同时对上近节段的活动度影响较小,其疗效确切。由于缺乏关于本课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章,纳入研究多为对照研究,存在偏倚的可能性,故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一节段行腰椎管扩大成形加植入腰椎棘突间动态辅助运动系统(DI-AM)与单纯行腰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不同。方法采取随机设计的方法,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我科治疗的29名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2例,B组17例。A组12例患者采用腰椎管扩大成形加DIAM植入方案,B组17例患者采用单纯腰椎管扩大成形方案。两组中,L4/5椎间隙为手术操作最常见的节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测量植入节段椎间隙前后缘的高度、棘突顶距、椎弓根间距离以及Cobb角。并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的椎间隙的高度、椎弓根间距离及Cobb角等影像学数据的变化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的随访中,A组椎间盘后缘高度明显高于B组,长期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及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变化不显著(P>0.05)。长期的随访结果表明,A组的腰背部疼痛平均VAS评分(2.06分)明显优于B组(3.23分)(P<0.05)。A组患者手术满意,无相关并发症及DIAM植入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腰椎管扩大成形加DIAM植入是一种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缓解腰背部疼痛比单纯腰椎管扩大成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采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Wiltse入路组39例,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系统治疗;传统入路组32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置入Dynesys系统。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VAS、ODI评分和椎间角度位移(ROM)等进行比较。两组的部分病例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Wiltse入路组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术后末次随访时的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的ROM均较术前有所减少(P<0.05),但手术相邻节段的术前ROM与术后比较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周传统入路组受检18例中有15例多裂肌肌电图见失神经纤颤电位,而Wiltse组受检20例中仅有2例出现类似情况。结论 (1)Dynesys系统不但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和一定程度的活动性,而且对邻近节段无显著影响,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经Wiltse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术后腰痛更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经典的治疗方法,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融合固定后的相邻节段会发生退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脊柱的非融合固定技术发展。
  目的:比较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28例,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后住院时间,应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以Oswestry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优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活动度优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P<0.01)。随访期间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组未发现钉绳系统和聚脂套管松动。提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相比,Dynesys 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随访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可保留固定节段一定活动度的优点,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