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目前尚无公认的动物模型可以作为应力负荷下肩袖损伤的相关研究标准的实验动物模型。目的:建立应力负荷下兔肩袖腱-骨急性断裂重建术后修复动物模型,并对其修复过程中进行影像学评价。方法:将新西兰白兔进行双侧肩关节行冈上肌腱离断术,并行冈上肌腱止点重建,术后随机分为应力负荷组与非应力负荷组。非应力负荷组正常笼养;应力负荷组于冈上肌腱重建术后第2周开始进行肩关节被动屈伸训练。分别于术后第2,4,8周训练结束后行肩关节MRI和超声检查。结果与结论:MRI检查结果显示:术后4和8周,T2WI相应力负荷组连接肌腱与骨组织低信号显示面积较非应力负荷组大。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术后4和8周,兔冈上肌腱止点重建处连续性回声,应力负荷组较非应力负荷组稍明显。结果提示,应力负荷下兔肩袖急性断裂术后腱-骨修复动物模型建立相对成功,一定的应力刺激能够促进肩袖腱-骨修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已有研究证明,应力刺激对肩袖腱-骨损伤后的修复起到促进作用,但超声动态检测其修复过程的相关研究还较少。目的:应用超声检测应力刺激促进兔肩袖急性断裂重建后腱-骨修复的过程。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建立应力负荷下兔肩袖急性断裂重建后腱-骨修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应力负荷组与非应力负荷组。应力负荷组术后第2周应用兔肩关节被动活动控制装置进行训练;非应力负荷组正常笼养。结果与结论:术后2周,关节超声检查显示两组冈上肌腱止点处回声仍连续性中断,应力负荷组炎性渗出物信号较明显。术后4周,两组冈上肌腱止点重建处均出现线性连续回声,应力负荷组稍显明显。术后6周,两组冈上肌腱腱-骨之间回声仍不连续,应力负荷组腱性连续性中断回声带明显减小。术后8周,两组冈上肌腱腱-骨之间回声仍不完全连续,腱-骨结构连接组织回声区较前宽大。结果显示一定的应力刺激在兔肩袖急性断裂术后腱-骨修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且超声可以相对无创、准确地显示兔肩袖腱-骨修复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4.
背景:肩袖损伤治疗的方法很多,但是对其损伤修复机制仍不是非常清楚,尤其是对腱-骨特殊结构的损伤修复机制研究更少.目的:通过建立兔网上肌腱急性断裂术后被动应力刺激(CPM)训练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被动应力刺激对其腱-骨界面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探讨被动应力刺激在肩袖损伤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选取2只处死作正常对照,余18只白兔建立双侧肩关节行冈上肌腱急性断裂重建模型.1周后拆除石膏,随机选取2只处死作模型对照.余16只白兔随机分为被动应力刺激组8只与非被动应力刺激组8只.被动应力刺激组建模后第2周开始训练;非被动应力刺激组正常笼养.分别于术后第2,4,6,8周训练结束每组分别各处死2只,取材行腱一骨界面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建模后2周,与非被动应力刺激组比较,被动应力刺激组炎症反应较重,术后4周,被动应力刺激组炎症较前明显减轻,术后第6周,被动应力刺激组组织结构学显示成纤维细胞数量较非被动应力刺激组增多,且逐渐有序,术后8周,显示被动应力刺激组成纤维细胞较非被动应力刺激组明显增多,且形状及排列较后者更加有序.结果证实采用被动应力刺激(CPM)对兔冈上肌腱急性断裂重建后进行训练,能够促进其腱-骨修复,从而促进肩袖损伤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肩袖损伤中以冈上肌腱损伤最为多见,其修复的难点在于骨一肌腱界面的重建,目前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以及确切的治疗方法.目的:建立兔肩袖损伤修复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MRI观察持续被动活动对肩袖骨-肌腱界面损伤重建术后骨-肌腱界面早期修复的作用,为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康复制定一个合适的康复程序.方法: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构建双侧冈上肌腱急性损伤模型后重建其在肱骨大结节上的止点,随机分为自由活动组(n=4)和持续被动活动组(n=12).持续被动活动模型与重建组运动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自制兔肩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以2,4,10(°)/s不同持续被动活动速度进行屈伸75°~75°运动.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2,4周观察各组动物一般情况及不同持续被动活动速度时兔肩袖骨-肌腱界面的MRI影像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可见重建2周后切口愈合良好,拆线后未见切口感染、血肿、裂开等;MRI检查结果显示:术后各组肩袖骨-肌腱界面逐渐愈合,术后第1,2,4周不同时间点与自由活动组相比,持续被动活动组在不同屈伸角度下骨-肌腱界面修复迅速,每屈伸75°~75°运动速度为4(°)/s时,骨一肌腱界面的修复明显好于自由活动组.证实该动物模型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验的需要,兔冈上肌腱损伤重建术后第2天开始,不同速度持续被动活动屈伸运动,可促进骨一肌腱界面的修复,以4(°)/s的持续被动活动速度最佳.  相似文献   

6.
背景:磷酸钙人工骨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实验中均有成骨诱导作用,有修复腱骨界面损伤的可能。目的:评估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Ⅱ(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兔肩袖腱-骨界面损伤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取27只成年健康家兔,其中3只直接取双侧肩关节腱-骨界面标本作为正常组,余下的24只家兔双侧肩关节接受兔肩袖急性断裂腱-骨止点重建手术,术中实验组12只填塞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Ⅱ,对照组12只不填塞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后2,4,8周采集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各时间点肩袖腱-骨界面最大抗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01),但低于正常组(P 〈0.001);实验组术后8周肩袖腱-骨界面刚度高于对照组(P 〈0.001),但低于正常组(P 〈0.001)。表明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Ⅱ可以在术后早期提高兔腱-骨界面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增强腱-骨界面结合力,促进腱骨界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背景:持续应力刺激已经证明可以促进肩袖损伤的修复,实验尝试在肩袖损伤修复的全过程中进一步量化应力刺激的强度,寻求到达更好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大强度实验组、小强度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将冈上肌腱于大结节止点处横断后原位缝合(隧道法),建立兔冈上肌腱损伤模型.术后石膏绷带制动1周后,采用关节持续被动器(CPM)进行功能锻炼,大强度训练组活动范围为-60°~60°,小强度训练组活动范围为-15°~15°,术后第2周,隔天训练,10 min/次;第3周开始每天训练,10 min/次;第4周15 min/次.对照组自由活动.于术后2,3,4,周每组各取4只动物取材,分别比较冈上肌腱-骨界面的刚度和最大抗拉强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时间观察,小强度训练组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均明显强对照组和大强度训练组(P<0.05),大强度训练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最弱,各组断裂点均存肌腱缝合处.结构表明,小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中效果较佳,而大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中起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三点定位技术修补肩袖损伤的临床体会.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肩袖损伤患者5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传统两点定位技术(n=26),B组采用三点定位技术(n=2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与保守方法治疗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8月-2013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或保守方法治疗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损伤患者共63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治疗组(手术组)和保守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手术组完整随访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6~83岁,平均74.5岁;参照DEORIO和COFIELD的分级标准,中撕裂27例,大撕裂3例。对照组完整随访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5~82岁,平均74.2岁;参照DEORIO和COFIELD的分级标准,中撕裂27例,大撕裂3例。比较两组患者分组时、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范围、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欧洲肩关节协会的Constant肩关节评分,并记录随访期间肩关节脱位复发例数。结果 60例患者获得至少1年的完整随访,手术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组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SST评分、Constant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手术组患者的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SST评分和Constant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手术组无肩关节脱位复发,对照组5例发生肩关节脱位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治疗合并肩袖中、大型撕裂的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降低肩关节脱位复发率,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plays a major role in helping to identify rotator cuff disease and in demonstrating the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 impingement. Many surgeons rely on MR imaging to assist in decision making and presurgical planning for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pai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tiology of external impingement and rotator cuff tears, and describes the MR imaging appearance of the normal and the pathologic rotator cuffs. It focuses on the supraspinatus tendon because this is the tendon involved in 95% of rotator cuff tears.  相似文献   

12.
比较关节镜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48 h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4月-2018年6月侧卧位下行肩关节镜择期手术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在全身麻醉后肩关节镜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20 ml行肩胛上神经阻滞,B组全身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非甾体类止痛药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和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1(0.0,1.0)和1(0.0,2.0)分、1(1.0,1.5)和1(1.0,2.0)分、(2.52±1.48)和(3.80±2.60)分、(3.32±1.55)和(4.68±2.30)分、(2.60±1.35)和(3.56±1.39)分、(2.28±0.94)和(2.92±1.96)分;两组术后2、4和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8、12和24 h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氟比洛芬酯使用量分别为(62.00±38.94)和(92.00±49.3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哌替啶使用率比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 h内A组患肢麻木感发生率为0.00%(0/25),B组术后均有麻木感,48 h内麻木感逐渐消失;两组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关节镜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与常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前者应用于肩关节镜术后8、12和24 h镇痛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有利于早期康复,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