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支抗,种植体"为中文关键词,检索2000-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支抗与种植体相关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以16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讨论。并选择3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临床验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排齐和整平牙列之后采用0.046cm×0.064cm不锈钢方丝滑动法内收前牙。同时在上颌两侧第1恒磨牙与第2前磨牙之间龈缘下5~8mm处植入微型纯钛种植体,在种植体与上颌侧切牙远中牵引钩之间采用弹性牵引关闭拔牙间隙。每侧以150~200g力滑动内收6个前牙。结束后拍摄X射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与矫治前进行对比。结果:目前在口腔正畸中,增强支抗的常用方法有口外弓、横腭杆、Nance弓、种植体等。研究表明,传统方法难以获得完全的绝对支抗,临床上很难实现支抗磨牙不移动的治疗效果。经临床验证,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SNA、SNB、ANB的改变均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上、下切牙牙轴、凸度均有明显改变,U1-NA距离减少了4.5mm,L1-NB距离减少了2.6mm,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上颌第1磨牙牙冠向近中仅移动了0.4mm,其变化无显著性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虽不是绝对支抗,但是可以最大限度保护磨牙支抗,控制磨牙前移,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60例。所有患者均置入微型钛钉种植体。比较矫正2w后及6个月后种植体移位情况,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微型种植体应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疗效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型种植体支抗正畸过程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背景:微型种植体作为绝对支抗应用于正畸治疗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稳定性。目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前牙,观察上颌前牙及第一磨牙位置的变化,评价微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10/2007-12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患者。对象:选取门诊就诊的双颌前突或上颌前突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15-27岁,平均20.7岁。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1双尖牙或上颌第1及下颌第2双尖牙。方法:随机选择10例应用上颌后牙区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微型钛钉直径为1.5mm,长度为8mm,由西安中邦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所有种植体由同一术者采取相同的手术方式植入。另10例采用腭杆加口外弓的支抗方法。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及关闭拔牙间隙后拍摄X射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软组织变化及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①微型钛钉种植体在拔牙间隙关闭的过程中保持了稳定,成功率89%。②种植体支抗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及凸距的减少量明显多于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后的减少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种植体支抗组磨牙位移明显少于非种植体强支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沙市口腔医院收治的94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斜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磨牙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倾斜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磨牙位移为(3.69±0.29)mm,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支抗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错颌畸形矫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错颌畸形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均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照组使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治疗组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分析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矫正效果。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3例,有效率为89.5%;而治疗组42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23例,有效率为97.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正畸中,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8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较佳的支抗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口腔正畸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内收前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前牙内收正畸患者58例,根据正畸治疗中支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支抗治疗,研究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头影测量结果,根据美国正畸学会的客观评分系统(ABO-OGS)比较2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与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的成年患者共78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照组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对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唇倾角差、磨牙位移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差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量表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成功率为82.1%,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唇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磨牙位移,观察组与对照组磨牙位移分别为(3.20±0.33)mm与(5.65±0.43)mm ,上中切牙唇倾角差分别为(14.05±3.82)&#176;与(27.64±4.14)&#176;,上中切牙凸距差分别为(2.38±0.55) mm与(4.15±1.01)mm。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对成人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支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操作简便、加力迅速、稳定性好等优点,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改善,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周欣荣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6,17(7):68-70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联合横腭杆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位移及满意率、不良反应(水肿、感染、明显不适感)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9个月后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较对照组大,磨牙位移较对照组小(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2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PLI、BI、GI、口腔致病菌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LI-MP、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咬合力大于对照组,UI-SN、磨牙位移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整体疗效,促进患者的咬合力、咀嚼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255例植入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植入种植体支抗是将种植钉植入颌骨内作为正畸支抗的一种新的正畸矫治手段.报告了255例患者应用该技术矫治畸形的护理配合经验.术前准备好专用无菌包;术中根据不同种植方法进行护理配合,尤其要重视无菌操作;术后告知患者保持口腔卫生,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本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正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14.
背景:有研究表明,与传统支抗相比,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更大程度利用拔牙间隙内收前突的上颌牙齿。目的:系统评价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正畸治疗前后对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侧貌的变化。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Medline光盘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有关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与口外支抗正畸治疗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及前后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8篇文献,241例患者,其中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组122例,口外支抗组119例。两组在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部的前后向位置、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的位置和鼻唇角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倾斜度和面突角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5)。相对于口外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更好改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基骨位置、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位置及鼻唇角,在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倾斜度和面突角方面与口外支抗无显著差异,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弹性橡皮链或T形曲内收尖牙时,种植体支抗的初始应力分布,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系统的施力设计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7-01/05在沈阳交通勘探设计院完成.选取成年男性右上颌后牙缺失病例,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螺旋CT扫描, 将CT片输入计算机,利用Auto CAD4.0绘图软件及Sap93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骨后牙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模拟口腔固定矫治器, 采用二种方式(弹性橡皮链或T形曲)内收尖牙.加力部位为距离种植体顶端2 mm处的颊面中央,相当于颊面管的位置,种植体受到向近中的牵引力.施加6组载荷,前2组模拟弹性橡皮链,其他4组模拟T形曲.分析在不同力和力矩作用下种植体近中表面各断面上节点的主应力值.结果:F=1.96 N时,最大主应力为2.505 N/mm2.F=4.9 N时,最大主应力为5.595 N/mm2.单一力作用下,种植体近中均为压应力.应力分布不均匀,最大主应力位于颈部第一螺纹(颈缘根方 1.2 mm)处,根端为0.力与力矩共同作用时,随M/F值增大,种植体近中应力值亦逐渐增大,且主要为拉应力分布.M/F=26.4时,最大主应力为2.206 N/mm2.M/F=6.1时,最大主应力为0.335 N/mm2,应力值最低且分布最均匀.结论:最高应力集中于种植体颈缘,当应用骨内种植体作为支抗单元时,最好使用 T形曲,并预先设定好其M/F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矫正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常规矫正治疗)和研究组(n=20,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的牙齿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牙周健康指标.结果 治疗后,研...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来微支抗种植体以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支抗强等优点被正畸医生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但鲜见用于Ⅱ类颌间的牵引。目的:以微种植体为支抗,探讨不同矫治力促兔下颌前导后髁突软骨中核心结合因子a1蛋白的表达及与髁突改建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矫治力的不同分为100g、200g、300g和400g组。实验组动物以微型螺钉种植体为支抗,对兔下颌进行Ⅱ类颌间牵引。实验后4周取材,检测髁突软骨中Cbfa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下颌持续牵引后,髁突后区各层的厚度明显高于髁突中前部。与对照组相比随矫治力的增加髁突各层厚度增加,髁突软骨中Cbfa1表达也明显增加,至200g时达到峰值,而后随矫治力的增加,髁突各层厚度逐渐变薄,髁突软骨中Cbfa1表达也逐渐降低(P〈0.05),提示矫治力能影响髁突软骨中Cbfa1的表达,说明适宜的矫治力作用有利于髁突软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微支抗种植体以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支抗强等优点被正畸医生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但鲜见用于Ⅱ类颌间的牵引。目的:以微种植体为支抗,探讨不同矫治力促兔下颌前导后髁突软骨中核心结合因子a1蛋白的表达及与髁突改建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根据矫治力的不同分为100g、200g、300g和400g组。实验组动物以微型螺钉种植体为支抗,对兔下颌进行Ⅱ类颌间牵引。实验后4周取材,检测髁突软骨中Cbfa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下颌持续牵引后,髁突后区各层的厚度明显高于髁突中前部。与对照组相比随矫治力的增加髁突各层厚度增加,髁突软骨中Cbfa1表达也明显增加,至200g时达到峰值,而后随矫治力的增加,髁突各层厚度逐渐变薄,髁突软骨中Cbfa1表达也逐渐降低(P<0.05),提示矫治力能影响髁突软骨中Cbfa1的表达,说明适宜的矫治力作用有利于髁突软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