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体腘绳肌双束与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式是决定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自体腘绳肌双束与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是临床上常用的修复方法。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双束与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05/2009-06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56例急性前交叉韧带Ⅲ度损伤的患者,其中36例行单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术,20例行双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术,所有患者前交叉韧带的重建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术后随访16~42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无伸膝受限。两种重建术后患者的Lysholm-Tegner和IKDC膝关节综合功能评定结果、KT-1000检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取出界面螺钉时行关节镜检查,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重建韧带松弛,说明双束与单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为单束重建,不能改善膝关节的旋转不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重建前磁共振检查均报道有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自体腘绳肌双束4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随访≥3个月.KT-2000测量结果显示重建后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较重建前减小 (P < 0.05),Lachman 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重建后Lachman 试验和轴移试验阳性率下降(P < 0.05).国际膝关节功能评分分级评定结果显示,21 例患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P < 0.01),结果证实,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选择双束还是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目的:系统评价自体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Springerlink、CNKI、CBM等数据库,收集自体腘绳肌腱双束对比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对所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资料,使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5篇,共100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后KT测量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0.51,95%CI(-0.74,-0.28),P<0.0001];重建后轴移试验阴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1.27,95%CI(1.11,1.45),P=0.0003];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2.10,95%CI(-3.65,-0.55),P=0.008];重建后IKDC分级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04,95%CI(0.99,1.06),P=0.10]。双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于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而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两者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背景:传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为单束重建,不能改善膝关节的旋转不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重建前磁共振检查均报道有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自体腘绳肌双束4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随访≥3个月。KT-2000测量结果显示重建后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较重建前减小(P〈0.05),Lachman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重建后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阳性率下降(P〈0.05)。国际膝关节功能评分分级评定结果显示,21例患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P〈0.01),结果证实,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背景:选择双束还是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目的:系统评价自体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Springerlink、CNKI、CBM等数据库,收集自体腘绳肌腱双束对比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对所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资料,使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5篇,共100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后KT测量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0.51,95%CI(-0.74,-0.28),P〈0.0001];重建后轴移试验阴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1.27,95%CI(1.11,1.45),P=0.0003];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2.10,95%CI(-3.65,-0.55),P=0.008];重建后IKDC分级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04,95%CI(0.99,1.06),P=0.10]。双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于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而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两者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横杆悬挂法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固定移植腱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系统各有其优势,对于用何种方法固定移植的肌腱,目前国际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横杆悬挂固定法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9/2010-01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股骨端横杆悬挂固定和胫骨端界面螺钉组成前交叉韧带固定系统行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重建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0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重建后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所有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60.20±11.54)分,重建后6个月为(92.95±3.55)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 < 0.05).截至重建后6个月,IKDC评分18例正常,其余2例接近正常.说明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理论与技术实施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学术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案,近年来,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研究进展迅速.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生物力学和重建手术方式,以及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相关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10与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相关的文章,检索词"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hamstring tendons, reconstruction, tendon regeneration, bone tunnel enlargement",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初检索到文献92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纳入标准:有关应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文章,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和内容重复性的研究,最后共纳入文章42篇,来源于动物实验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2篇,临床研究38篇.文献评价:其中22个实验研究了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重建手术方式和临床结果;9个实验研究了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隧道扩大问题;11个实验研究了腘绳肌肌腱取材后的再生问题.资料综合:随着对前交叉韧带双束解剖和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入,以及单束重建对旋转稳定性控制不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成为主流术式.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的扩大是多因素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过程,可能导致重建术后初始稳定性下降和翻修手术中移植物的固定出现严重问题.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首选移植物──腘绳肌肌腱,在取材后大部分可以出现再生,并能部分恢复功能,更加增加了骨科医生利用它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兴趣.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的扩大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结论:前交叉韧带双束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为手术方案的改进奠定了基础,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膝关节旋转稳定性具有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吴磊  徐斌  徐洪港 《中国临床康复》2011,(15):2685-2689
背景:固定移植腱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系统各有其优势,对于用何种方法固定移植的肌腱,目前国际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横杆悬挂固定法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9/2010-01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股骨端横杆悬挂固定和胫骨端界面螺钉组成前交叉韧带固定系统行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重建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0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重建后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所有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60.20±11.54)分,重建后6个月为(92.95±3.55)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截至重建后6个月,IKDC评分18例正常,其余2例接近正常。说明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不同学者对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存较多争论,因此寻找简便、经济的修复方法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胫骨隧道钻取双隧道模拟前内、后外两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于重建前后利用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关节动度仪测试试验,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并应用IKDC分级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19例患者随访的IKDC分级:A级8例、B级10例、C级1例,无伸膝受限,活动范围120°~140°,平均126°.KT-2000TM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在90.7 kg,136.1 kg和最大拉力时,患膝和健膝之间的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重建前(P < 0.01).影像学IKDC评估为:A级15例(79%),B级3例(16%),C级1例(5%).结果证实,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自体肌腱的编织方法不同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疗效有所差异,其首选治疗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目的:对比分析单束与双束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病例资料,根据移植物束的构成方式将其分为2组:双束组24例,单束组24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用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每位患者治疗后至少随访6个月,采用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等对膝关节综合评定。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48例患者均无关节内感染、关节内积液及切口红肿等并发症。1年随访 IKDC 评分和Lysholm评分显示双束组均优于单束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关节镜下行单束和双束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相比之下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疗养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探求提高护理疗案质量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的护理病历检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医嘱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6次,一般护理记录单存在的质量缺陷142次,体温单存在的质量缺陷68次。结论注重护士的在职培训、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护理疗案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