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背景: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中枢和外周镇痛作用。研究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仡膝骨关节炎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从转化生长因子β调控角度,认识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通过结扎大鼠股静脉并强迫运动的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造模1个月后,电针组刺激内膝眼(Ex-LE4)和犊鼻(ST35)穴位,深0.1寸,脉冲2Hz刺激20min,1次药物组为关节腔内注射药物透明质酸钠,0.1mL/次,1次/周。治疗2周后,采集各组动物膝关节滑膜组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I、转化生长凶子β受体II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膝关节滑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增加(P〈0.05),经电针或透明质酸钠治疗后,膝关竹滑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降低(P〈0.05),且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I,II含量出现显著降低(P〈0.05)。提示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改善骨关节炎症状的,受体含量的减少何助于膝骨关节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电针干预膝骨关节炎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在维持关节软骨正常和关节修复中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电针与透明质酸钠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从转化生长因子β调控角度,探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7/2008—04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免疫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清洁级3月龄雄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绍各20只。方法:除正常组大鼠外,均通过结扎大鼠股静脉的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术后1周内,每日驱赶所有动物活动1h,以促进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形成。正常组大鼠通过手术找到股静脉后缝合。造模1个月后,电针组用G-6805C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刺激大鼠犊鼻穴和膝眼穴,1次/d,20min/次;药物组为关节腔内注射药物透明质酸钠,1次/周,0.1mL/次。治疗2周后,采集各组动物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记录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熔解曲线和扩增曲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Ⅰ、Ⅱ的含量。结果: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实验动物膝关节滑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电针组、药物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Ⅱ含量也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改善骨关节炎症状的;其受体含量的减少有助于膝骨关节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滑膜组织表达的改变及透明质酸钠对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透明质酸钠组行单膝前交叉韧带切断术,4周后生理盐水组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0.3 mL,透明质酸钠组注射等量的高分子量10 g/L透明质酸钠,1次/周,连续5周.第10周处死动物,比较各组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的大体变化,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滑膜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大体评分显示生理盐水组软骨退变的程度明显重于正常对照组和透明质酸钠组(P<0.05);生理盐水组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5),透明质酸钠组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较生理盐水组有升高,但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结果表明,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下降可能参与透明质酸钠的发生发展,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对透明质酸钠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上调作用,有利于滑膜组织修复,可能是其治疗透明质酸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效果。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及效果评价。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检测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含量的变化;对应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针刺主穴结合配穴,中药服用或外敷熏蒸,观察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明确应用针灸结合中药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与结论:针灸治疗能够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3、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延缓膝关节软骨的破坏,改善膝关节功能,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膝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后,获得较好的效果,治疗有效率高达90%以上,并且与单一应用透明质酸钠或针灸治疗相比较,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透明质酸钠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32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参照Hulth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按不同分组分别给予造模侧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钠、转化生长因子β1(50ng)及透明质酸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含50ng转化生长因子β1)混合液各0.3mL,1次/周,共注射5周。于第16周麻醉状态处死动物,观察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情况,按Mankin评分标准评分并对软骨标本进行分级;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关节软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变化。结果:32只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观察:透明质酸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联合用药组和模型组各8例标本平均Mankin评分分别为10.38,10.13,6.50,12.38;统计分析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透明质酸钠组和联合用药组可降低软骨组织Mankin评分(P<0.01),其中以联合用药时Mankin评分降低最明显(P<0.05)。②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联合用药组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阳性百分数低于模型组[(44.50±4.92)%,(26.38±4.78)%,(62.13±4.52)%,t=7.457,15.375,P<0.05),而透明质酸钠组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阳性细胞数[(61.00±5.10)%]与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腔内单独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或与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可使基质金属蛋白酶3阳性表达的软骨细胞减少,表明可不同程度的减轻及延缓骨关节炎的形成和发展,以两者合用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骨关节炎病程中,透明质酸水平的改变可以使一系列细胞因子和酶表达水平改变,但是滑膜组织中骨桥蛋白、CD44的高表达是否与透明质酸水平改变相关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透明质酸干预体外培养的人膝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观察透明质酸对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骨桥蛋白和CD44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接受膝关节镜手术和膝关节置换的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滑膜标本10例,进行体外培养获取纯化的滑膜成纤维细胞,取第4~6代滑膜成纤维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透明质酸组用100 mg/L透明质酸干预24 h;透明质酸酶组用300 mg/L透明质酸酶干预24 h.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透明质酸组滑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上升(P <0.05),透明质酸酶组滑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下降(P <0.05).透明质酸组和透明质酸酶组之间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空白对照组、透明质酸组和透明质酸酶组滑膜成纤维细胞CD44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透明质酸可以使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增高,对CD44 mRNA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滑液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骨科门诊4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透明质酸钠组(H组)与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20例。H组进行膝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N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膝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共治疗5周。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5周后的膝关节滑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膝关节滑液中IL-1β的含量。并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检测健康人膝关节滑液中IL-1β含量。KOA患者均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进行疼痛治疗。结果:(1)KOA患者治疗前膝关节滑液中IL-1β的含量比健康人明显增高(P<0.05);(2)H组治疗后膝关节滑液IL-1β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N组治疗前后IL-1β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3)治疗后H组膝关节滑液IL-1β含量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OA患者膝关节滑液中IL-1β的含量高于健康人;透明质酸钠可降低关节滑液中IL-1β的含量,可作为透明质酸钠疗效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关节软骨退变和破坏中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长针透刺与透明质酸钠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后,大鼠化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含量变化。方法:SD大鼠通过膝关节腔内注射1.6%木瓜蛋白酶溶液并驱赶大鼠活动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2周后随机分为3组,长针透刺组用直径0.30mm、长125mm规格的毫针透刺大鼠犊鼻穴和膝眼穴;药物治疗组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模型组不干预。并设立不造模的正常组。结果与结论:治疗4周后,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3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长针透刺组、药物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3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长针透刺组与药物组相近(P>0.05)。证实长针透刺疗法能有效纠正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化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异常表达,这也可能是长针透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治疗后膝骨性关节炎(OA)滑膜病理的改变情况.方法 将60例后膝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液透明质酸钠治疗,对照组30例未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膝关节镜检查,比较2组滑膜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骨性关节炎滑膜增生肥厚,毛细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滑膜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equence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未见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生化项目的异常,无明显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过敏症状发生.结论 透明质酸钠治疗后膝骨性关节炎滑膜病理改善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后应用和不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择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关节镜清理术后应用和不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膝关节病变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访1.5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透明质酸钠注射组患者疼痛缓解和膝关节活动情况好于未注射组,但综合评估无统计学意义(P=0.783);术后1.5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结论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期具有一定的疗效,其远期效果并不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后,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中滑膜的病理改变及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臭氧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治疗组、臭氧治疗组。造模成功后,臭氧治疗组关节腔注射40μg/ml臭氧(1 ml)治疗,每周一次,连续两周,假治疗组予以等量空气对照。比较四组膝关节滑膜厚度及病理改变、滑膜组织中NOS和TGF-β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与正常组比较滑膜厚度均显著增高(P<0.01),假治疗组与模型组无差别,臭氧治疗组较模型组滑膜厚度降低(P<0.05)。2.正常组滑膜上皮细胞呈单层、扁平、立方状分布,未见细胞增生,滑膜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滑膜组织正常结构破坏,细胞重度增生,排列混乱,大量炎性细胞侵润,血管增生充血;假治疗组滑膜炎症无明显改善;臭氧治疗组滑膜组织结构改善,炎症细胞减少。3.各组与正常组比较滑膜中NOS表达增高(P<0.05),TGF-β表达降低(P<0.05),假治疗组与模型组无差别,臭氧治疗组较模型组NOS表达降低(P<0.05),TGF-β表达增高(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40μg/ml臭氧(1 ml)可以明显减轻滑膜炎症,抑制滑膜中NOS的表达,促进TGF-β的生成,可能是臭氧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与膝骨关节炎(KOA)MRI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9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有滑膜炎将研究组分为Ⅰ组(滑膜炎,n=71)和Ⅱ组(无滑膜炎,n=49)。比较所有患者MRI影像学表现和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对KOA患者MRI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Ⅰ组所有患者均存在软骨病变,且66.20%为2级软骨病变,而Ⅱ组患者有5例无软骨病变,病变患者59.18%为1级。Ⅰ组软骨厚度低于Ⅱ组(P < 0.05)。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对照组 < Ⅱ组 < Ⅰ组(P < 0.05),IL-10表达水平Ⅱ组 < Ⅰ组 < 对照组(P < 0.05);Ⅰ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中IL-1β、IL-6和TNF-α与MRI软骨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387、0.289、0.426,P < 0.05),IL-10无相关性(P > 0.05);Ⅱ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中仅IL-1β与MRI软骨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509,P < 0.05),IL-6、IL-10和TNF-α均无相关性(P > 0.05);KOA合并滑膜炎患者MRI滑膜厚度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中IL-1β、IL-6和TNF-α呈正相关(r=0.497、0.425、0.506,P < 0.05);MRI软骨厚度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中IL-1β和TNF-α呈负相关(r=-0.503、-0.313,P < 0.05)。  结论  KOA患者MRI可见明显异常,与血清炎性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膝关节影像学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合可对KOA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Fas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是细胞凋亡通路中的重要蛋白。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Fas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玻璃酸钠治疗对血清及关节液中可溶性Fas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和48名正常对照者,膝骨关节炎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玻璃酸钠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mL,1次/周,连续5周。检测正常组及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关节液中可溶性Fas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Fas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升高的血清可溶性Fas蛋白水平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治疗5周后,玻璃酸钠组的血清及关节液中的可溶性Fas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及关节液中的可溶性Fas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提示玻璃酸钠具有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可溶性Fas蛋白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Fas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是细胞凋亡通路中的重要蛋白。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Fas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玻璃酸钠治疗对血清及关节液中可溶性Fas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和48名正常对照者,膝骨关节炎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玻璃酸钠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玻璃酸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mL,1次/周,连续5周。检测正常组及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关节液中可溶性Fas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可溶性Fas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升高的血清可溶性Fas蛋白水平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治疗5周后,玻璃酸钠组的血清及关节液中的可溶性Fas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及关节液中的可溶性Fas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提示玻璃酸钠具有降低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可溶性Fas蛋白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Ⅱ)和Smad4、Smad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胃癌、28例高度不典型增生、20例低度不典型增生、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9例肠上皮化生和21例正常对照的胃黏膜组织中TGF-β1、TGF-βRⅡ、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TGF-β1、TGF-βRⅡ和Smad7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均<0.001).而Smad4蛋白在高度和低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虽呈高表达状态(细胞质染色分数分别为4.89±2.38、5.80±1.54;细胞核染色分数分别为3.89±1.52、3.80±1.33),但在胃癌组织中其表达水平(细胞质染色分数为2.41±2.27、核染色分数为2.02±2.14)又明显降低(P均<0.001).在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RⅡ和Smad7蛋白的表达在进展期胃癌(分别为4.36±2.66、3.05±1.93、4.84±3.06)高于早期胃癌(分别为2.93±1.85、2.17±1.87、4.14±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5),而Smad4蛋白的表达则在早期胃癌中表达更高(P<0.001).同时,Smad4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大小(P<0.05)、淋巴结转移(P<0.001)、组织学分期(T分期)(P<0.001)和临床分期(P<0.001)均有关系,而TGF-βRⅡ和Smad4蛋白的表达则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密切关系(P<0.05,P<0.01).在蛋白表达相关性上,TGF-β1蛋白表达与TGF-βRⅡ和Smad7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1=0.45,P<0.05;r2=0.49,P<0.05),而与Smad4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1,P<0.05).结论 TGF-β1、TGF-βRⅡ、Smad4和Smad7蛋白共同参与胃癌的形成,且Smad4蛋白是TGF-β信号传导通路中的最关键因素.四种蛋白的检测对反映胃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背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检测玻璃酸钠注射前后膝骨关节炎关节液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评价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具体机制。方法:纳入膝骨关节炎患者37例(40膝),根据日本膝骨关节炎指征等级分轻度组10例10膝、中度组17例18膝、重度组10例12膝,患膝关节注入玻璃酸钠25 mg,每周注射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注射前及注射4周后检测关节液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以及按照日本膝骨关节炎指征等级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临床评分。结果与结论:轻度组、中度组注射4周后临床评分较注射前显著降低(P〈0.05),重度组注射前后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注射4周后关节液丙二醛水平均较注射前显著下降(P 〈0.05),关节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较注射前显著升高(P 〈0.05)。结果表明玻璃酸钠可通过降低关节液中丙二醛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治疗膝骨关节炎,并且更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电针能有效缓解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目的:观察电针抑制骨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及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双膝关节腔注射复制SD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电针内、外膝眼(EX-LE4,EX-LE5)治疗5,15,30min/d。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15,30min/d治疗的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液中P物质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质量浓度明显减少(P<0.05),血液中瘦素及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水平明显增加(P<0.05),同时软骨退变的程度明显减轻(P<0.05,P<0.01)。证实电针能有效减轻大鼠膝骨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8.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Smads信号通路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分化是心肌纤维化最重要的发生机制之一.前期研究证实丹参酮Ⅱ A能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但是否通过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起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应用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及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10-6,10-5和10-4mol/L).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6,12和24 h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15,30,60和120 min的Smads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纤维连接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6 h后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至作用24 h时分别增加1.3倍和1.8倍(P<0.01);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量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15 min后开始上升,1 h达到高峰,2 h后虽有所下降,但仍较刺激前增加3.9倍(P<0.01).丹参酮ⅡA(10-5和10-4mol/L)预处理可下调纤维连接蛋白和磷酸化Smad2/3表达(P<0.05或P<0.01),而且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由此可知,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纤维连接蛋白及其mRNA和磷酸化Smad2/3表达.丹参酮ⅡA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2/3磷酸化,阻断心脏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