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成人肱骨裸间骨折内固定及置入途径选择对置入成功及内固定后功能有明显影响。目的:比较Y形钢板和双钢板经不同置入途径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39例,采用Y形钢板和双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4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44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46例,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27例,经肱三头肌劈开入路22例。随访3个月~2年,根据Aitken和Rorabeck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各组患者内固定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双钢板在尺骨鹰嘴截骨组、肱三头肌两侧组和肱三头肌劈开组中优良率优于Y形钢板(P〈0.05),而在肱三头肌舌状瓣组中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3种入路的双钢板固定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比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双钢板固定优良率高(P〈0.05)。提示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固定治疗优于Y形钢板固定,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可获得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它们的内固定效果均优于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入路、固定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采用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C3型15例。结果所有患者得到4-14个月(平均9.3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的Cassebaump评分系统评定,主观症状本组中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其中经尺骨鹰嘴入路者优3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是比较可靠的固定方法,为使肘关节活动得到很好的恢复,我们建议手术入路可选择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8月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的8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疗效评估: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利用"拱门"原理,选择尺骨鹰嘴截骨显露,较肱三头肌—肘肌舌形瓣反转和劈开肱三头肌的软组织损伤小,只要鹰嘴固定稳定,即可早期康复训练,更有利于功能恢复。同时由于显露充分,给手术复位带来极大便利,大大提高了复位固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8例肱骨髁问骨折均采用肘后侧尺骨鹰嘴截骨翻转入路,骨折复位后用Y形钢板内固定,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按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优11例,良14例,可3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89.3%。结论经鹰嘴截骨入路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问骨折具有显露清晰、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背景: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骨折端的显露及固定均比较困难.目的: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9-76岁,平均47岁,按AO/OTA分型:C1型8例,C2型15例,C3型13例.结果与结论: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6个月.用改良的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分,优15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9.6%.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口无一例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2.5~4.5个月,平均3.5个月.固定后钢板未出现松动现象.结果显示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Y型解削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显露范围广,固定牢靠,能有效防止骨折不愈合,可指导患者早期在CPM机上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19例。结果本组19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17例经过1~2年的随访,手术后半年至1年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3%。结论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可获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王炜  张作权 《临床医学》2009,29(4):35-36
目的评价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1例。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Cassebaum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截骨Y型钢板内固定具有易操作,更有利于截骨部骨折的愈合,内固定牢固,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平行双钢板复位内固定在肱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Y型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Cassebaum肘关节评分表评估比较两组术后的肘关节功能,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Cassebaum肘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生理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可提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2例均采用肘后正中切口,2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者经骨折端进入,余病例均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后用双重建钢板固定。结果 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assebaum方法评定肘关节功能:优2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6%。术后出现伤口感染2例,异位骨化、桡神经牵拉损伤各1例,经伤口换药、抗感染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恢复。结论采用鹰嘴截骨入路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中显露充分,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闭合性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闭合性肱骨髁间骨折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骨折复位后,应用钢板、螺钉固定骨折。结果:其中12例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按Cassebaum评分标准,优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结论:经尺骨鹰嘴入路手术显露充分,便于骨折复位和内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背景:保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效果差,关节功能恢复相对于其他部位骨折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因为固定时间过长所致.而早期的功能锻炼必须要以坚强的内固定为基础.目的:观察利用AO原则行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2000-06/2005-11来宾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37例,行三维CT重建检查后按AO/ASIF分类分型标准:C1型11例,C2型21例,C3型5例.均采用后路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后用双侧解剖接骨板内固定,应用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行手指和腕关节的屈伸活动.拔除引流后1 d开始物理治疗,早期进行肘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根据骨折的影像资料以及临床随访结果,结合骨折愈合的进展情况,内固定后4周左右逐渐进行轻微的抗力练习,以恢复肌肉的力量.8~12周后可开始逐渐负重.结果与结论:37例患者中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6个月,平均19.5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率为91 7%.内固定复位越早功能锻炼越早,则肘关节功能恢复越快越好.提示根据AO原则应用双解剖接骨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可提供牢固的内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伴有骨质疏松的肱骨髁间骨折采用普通钢板螺钉固定容易松动,而锁定钢板有良好的把持力及角稳定功能.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髁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5具防腐老年尸体肱骨标本分为两组对干骺端进行骨密度测定.用电动摆锯从肱骨内外髁向鹰嘴窝成直角截割,制作C3型复杂肱骨髁间骨折模型,复位后分别用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固定.两组在万能生物力学测力器上以600,800,1 000 N负荷进行轴向压力测试,2 N·m力矩进行扭转测试.结果与结论:两组标本干骺端平均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锁定钢板组在600,800,1 000 N的负荷下出现的纵向压缩位移明显小于普通钢板组(P < 0.05).以3 mm为垂直位移系统失效标准,锁定钢板组的平均载荷显著大于普通钢板组(P < 0.05),锁定钢板组组旋转角度明显小于普通钢板组(P < 0.05).提示对于老年人复杂肱骨髁间骨折,锁定钢板比普通钢板有更强的抗折弯和抗扭转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内固定物置入达到有效的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创伤小。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5例,观察锁定钢板治疗后的愈合以及内固定后肩关节评分。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结果与结论:①7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个月。②治疗后X射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以及肱骨头坏死的病例,其中1例出现感染经治疗痊愈,72例无肩痛,3例偶有肩痛。③Neer评分优57例,良11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7%。与其它内固定物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强度大,疗效满意,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背景:伴有骨质疏松的肱骨髁间骨折采用普通钢板螺钉固定容易松动,而锁定钢板有良好的把持力及角稳定功能。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髁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采用5具防腐老年尸体肱骨标本分为两组对干骺端进行骨密度测定。用电动摆锯从肱骨内外髁向鹰嘴窝成直角截割,制作C3型复杂肱骨髁间骨折模型,复位后分别用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固定。两组在万能生物力学测力器上以600,800,1000N负荷进行轴向压力测试,2N·m力矩进行扭转测试。结果与结论:两组标本干骺端平均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在600,800,1000N的负荷下出现的纵向压缩位移明显小于普通钢板组(P〈0.05)。以3mm为垂直位移系统失效标准,锁定钢板组的平均载荷显著大于普通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组旋转角度明显小于普通钢板组(P〈0.05)。提示对于老年人复杂肱骨髁间骨折,锁定钢板比普通钢板有更强的抗折弯和抗扭转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Y型钢板内固定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肱骨髁间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8.17±2.62)周、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11.15±3.64)周、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部位固定稳固,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肱骨髁间骨折3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东莞市樟木头人民医院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83例,其中用克氏针固定30例,单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固定19例,双重建钢板固定34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年,根据改良Cassebaum评分法:双重建钢板固定优20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1.2%;单重建钢板加拉力螺钉固定优8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78.9%;克氏针固定优2例,良8例,可14例,差6例,优良率33.3%。3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双重建钢板固定进行早期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加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优于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对照组(54例,普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钢板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能提高疗效、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证实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 目的:总结应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应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45-83岁,平均71岁.肱骨近端Neer分型,2部分骨折5例,3部分骨折8例,4部分骨折3例;肱骨干骨折AO分型A1型5例,B1型6例,B2型2例,C1型2例,C3型1例.内固定后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两侧肩关节进行评分,同时计算评分百分比并作相应评价.肘关节采用改良HSS评分标准评估. 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8-17周,平均12.1周.2例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换药后均愈合.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1例患者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治疗后好转.无内固定松动、螺钉切割及肱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12个月按 Constant-Murley 评分标准为65-90分,平均76.87分.与健侧百分比为71.4%-93.8%,平均83.41%.优良15例,满意1例.改良HSS肘关节评分优13例,良3例,优良率100%.说明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