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理想的骨折固定系统,在骨折早期应能达到坚强固定,后期要能防止应力遮挡作用诱发的固定骨段的骨质疏松。可降解骨科内固定材料无疑为此种骨折固定系统提供了理论可能。目的:旨在评估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由可降解聚-DL-乳酸泡沫衬垫材料和钛合金接骨板组成)对兔胫骨干中段骨折的固定效果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线锯造成兔右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0的自制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材料膜垫(厚1mm)和4孔钛合金Tc4接骨板制作成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固定实验组兔胫骨中段骨折,以单纯Tc4钛合金接骨板固定对照组。于第2,4,8,12周处死动物,从大体观察、X射线平片、组织学和骨生物力学等方面观察和评定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及大体标本示术后两组对位效果佳,无移位。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同期实验组标本较对照组标本骨痂内骨小梁排列紧密、髓腔开通完全、新生骨组织改塑重建完整。生物力学结果显示8周时两组愈合骨最大抗弯曲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周时实验组愈合骨抗弯曲刚度优于对照组。提示自制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用于兔胫骨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有利于骨折段骨痂改塑重建,利于骨折愈合,用于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钢板,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吕波  屠重琪  裴福兴  刘雷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475-2477
目的:通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粘接固定胫骨中段横断骨折,观察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在体内降解的速度,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的胫骨中段制成横断骨折模型,实验组用2.5mm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断端间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对照组单纯用2.5mm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后分别于2、4、6、8、10、12周处死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观察断端骨折愈合情况、胶体残留情况。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折后,对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发现,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线清晰,断端可见纤维软组织连接,骨折断端周围可见软组织粘连,未见骨痂生长,断端间被粘连的软组织包裹;X线片可见骨折线清晰,未见骨痂影像。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可见少量的骨痂形成,X线片可见骨折线略显模糊。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可见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线部分消失,10周和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线完全消失,伴有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愈合;胶体在体内4周时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逐渐长入,6周时可见被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裹,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被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包裹,材料逐渐吸收并可见软骨化骨。结论:在粘接固定兔胫骨骨折时,胶体置入体内后,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体内2周即开始降解,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逐渐长入降解的区域,并逐渐包裹材料,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10~12周完全降解消失,未形成板障效应,不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骨外固定器大多为刚性结构,对骨折端存在过多的应力遮挡,影响骨折愈合速度及骨痂质量,甚至骨折发生不愈合。目的:观察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固定胫骨中段横断骨折后与人体正常胫骨生物力学强度的差异。方法:选取12根新鲜胫骨标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用线锯造成胫骨中段横断骨折,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固定;对照组即正常胫骨。分别进行轴向载荷、弯曲载荷、扭转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实验,记录每一级加载后胫骨的位移及扭转角度,计算出轴向压缩刚度、弯曲刚度及扭转刚度。结果与结论:在生理范围内加载下,试验左右应变略大于对照组,但其固定后整体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弯曲应变大于对照组,但其整体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整体扭转刚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极限弯曲载荷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能够达到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有良好的稳定性,对骨折能起到生物学固定。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骨外固定器大多为刚性结构,对骨折端存在过多的应力遮挡,影响骨折愈合速度及骨痂质量,甚至骨折发生不愈合。目的:观察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固定胫骨中段横断骨折后与人体正常胫骨生物力学强度的差异。方法:选取12根新鲜胫骨标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别用线锯造成胫骨中段横断骨折,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固定;对照组即正常胫骨。分别进行轴向载荷、弯曲载荷、扭转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实验,记录每一级加载后胫骨的位移及扭转角度,计算出轴向压缩刚度、弯曲刚度及扭转刚度。结果与结论:在生理范围内加载下,试验左右应变略大于对照组,但其固定后整体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弯曲应变大于对照组,但其整体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整体扭转刚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极限弯曲载荷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器能够达到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有良好的稳定性,对骨折能起到生物学固定。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内固定的研究主要从降低应力遮挡效应和减少血供破坏二方面展开。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20条家犬两侧胫骨中段横型截骨,随机选择一侧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对侧以普通接骨钢板固定作为对照,分别于内固定后4,8,12,16周行大体病理、X射线摄片、光镜观察。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1,3周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实验组术后5周出现内固定弯曲变形1例。实验组内固定后8周开始出现明显骨痂生长,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稍晚,各时期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能有效减少骨折端血供破坏,对骨折断端提供坚强动态的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改建。  相似文献   

6.
桥接组合式金属内固定植入系统对犬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内固定的研究主要从降低应力遮挡效应和减少血供破坏二方面展开。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20条家犬两侧胫骨中段横型截骨,随机选择一侧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对侧以普通接骨钢板固定作为对照,分别于内固定后4,8,12,16周行大体病理、X射线摄片、光镜观察。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1,3周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实验组术后5周出现内固定弯曲变形1例。实验组内固定后8周开始出现明显骨痂生长,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稍晚,各时期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能有效减少骨折端血供破坏,对骨折断端提供坚强动态的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改建。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期很多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营养和支配对于骨发育和骨折愈合修复过程具有的作用.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骨折愈合及其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创伤骨科和血液科.材料SD大鼠胫骨横行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模型共16只,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干预术后实验组每隔1 d皮下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分别在第2,3,4,5周取动物胫骨进行结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大体比较、生物力学测试和电镜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可见术后2周两组骨折均为结缔组织连接,可见明显的活动;3周时实验组已呈编织骨性愈合,而对照组仍有较明显的骨折端活动;4周两组均呈骨性愈合,但实验组的骨痂较小,成角畸形较小;5周时实验组骨折线已消失,骨折塑形好,对照组骨折端仍呈较大骨痂.大体测量骨折矢状面成角,在第3,4,5周实验组分别为(25.00±1.82)°,(24.75±2.50)°,(23.25±3.77)°,对照组分别为(32.00±2.45)°,(33.00±5.72)°,(29.25±2.22)°(P<0.05).生物力学测试中,各个阶段实验组抗折应力均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早期、不间断的应用BDNF对骨折愈合修复过程中的各阶段均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粘接固定家兔胫骨平台骨折,探讨其治疗效果、粘接和降解机理。方法:20只家兔分为两组,第1组15只,第2组5只,通过开放截骨法建立家兔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模型。第1组:实验组用MPC骨水泥固定,对照组用“L”形钢板固定。第2组:实验组也同样用MPC骨水泥固定,而对照组作空白对照。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及电解质检查,探讨MPC骨水泥治疗骨折的效果、对体内电解质的影响、粘接和降解机理。结果:6周后实验组都获得稳定的骨折愈合,没有发现骨折错位及延迟愈合,MPC骨水泥逐渐被吸收,对体内电解质无明显影响,其对骨折的治疗和钢板固定组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而空白对照侧均出现骨折错位、畸形愈合。通过对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发现其粘接机理为镶嵌固定,并通过溶解而逐步降解。结论:MPC骨水泥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能降解,对体内电解质干扰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水泥,可以用于骨折的粘接固定。  相似文献   

9.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犬双侧胫骨中段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骨折愈合生物学特征的重视,在AO基础提出了BO理念,这一理念促进了接骨板研制的极大发展。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犬双侧胫骨中段骨折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6/2007-10在南方医科大学创伤骨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24只健康成年家犬,体质量14.5~21.2kg,雌雄不拘,用于制备双侧胫骨中段横形骨折模型。锁定加压钢板,316L不锈钢制作,由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同等型号AO传统钢板,由马特仕(上海)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将实验动物小腿胫骨右侧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作为实验组,左侧用同等型号的AO传统钢板内固定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6周获取骨标本分别行X射线、光镜、微血管造影观察和钢板下皮质骨微血管面积分数分析。结果:①X射线观察:两种接骨板固定组骨折断端均良好愈合,实验组有较多的骨痂,对照组板下皮质骨见吸收、变薄现象。②光镜观察:对照组钢板下较早出现明显的骨吸收腔,大多骨细胞结构破坏;实验组钢板下未出现骨吸收腔,大多骨细胞结构完整。③微血管造影观察:术后2周,对照组钢板下皮质骨出现大面积缺血区,并持续到术后6周;术后2周,实验组钢板下出现较小范围的缺血区,但微血管走行及分布紊乱,到术后6周,缺血区基本消失,微血管走行基本恢复正常。④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面积分数分析:术后2,4,6周,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78,2.26,2.69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能保护骨折早期骨膜血供,骨折愈合后期能减轻皮质骨内静脉回流阻力,有利于离心性血流的恢复,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桥式接骨板治疗胫骨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间接复位技术,微创钢板固定术(MIPO)创立胫骨皮下隧道,采用桥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复杂骨折15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X线有骨痂形成4~7周,平均5.5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6周,无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折延期愈合及骨不连.结论 桥式接骨板治疗胫骨复杂骨折创伤小,恢复快,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