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MALT淋巴瘤是发生在黏膜或腺体的低度恶性淋巴瘤 ,是在固有的和受到感染后人体自动免疫启动形成获得性淋巴组织发生的 ,预后良好。其组织形态特点为 :①中心细胞样细胞或单核样B细胞围绕反应性滤泡 ,克隆性 (单一性 )弥漫增生浸润 ,易见浆样分化 ;②肿瘤细胞侵入滤泡内形成滤泡殖入 ,部分殖入、全部殖入和滤泡内浆样分化 ;③肿瘤细胞侵蚀固有腺体形成淋巴上皮病变 ,可出现高度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2.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l.简称为MALT淋巴瘤。其概念最初由Isaacson和Wright在1983年提出,被定义为:在粘膜和腺体等组织发生,具有边缘带B细胞分化和表型,低度恶性的结外B细胞淋巴瘤。肿瘤多发生于正常存在MALT的组织,也可发生在正常不存在MALT的器官或组织,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浸润生长,形成淋巴上皮病变。本文就MALT淋巴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l.简称为MALT淋巴瘤。其概念最初由Isaacson和Wright在1983年提出,被定义为:在粘膜和腺体等组织发生,具有边缘带B细胞分化和表型,低度恶性的结外B细胞淋巴瘤。肿瘤多发生于正常存在MALT的组织,也可发生在正常不存在MALT的器官或组织,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浸润生长,形成淋巴上皮病变。本文就MALT淋巴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朱梅刚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6(4):250-251,I018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mpnalZ0neKcelllylnphoma-AffeCL)一又是80年代开始先后分别报告的粘膜组织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latedl}rnphoidtissuel}mph。NIAL17LA)、单核样B细胞淋巴瘤(menocytoidKcelllymphoma,MBCL)以及脾边缘区细胞淋巴瘤卜pfenicmarginalzonecelll}mpboma,SMCL)的总称。后来观察研究表明这三种淋巴瘤虽然发生的器官不同,其生物学习性、细胞发生、组织学改变等有共同之处:()三者共同发生于淋巴滤泡边缘区细胞;(2)瘤细胞由单核样B细胞、裂核样及浆细胞分化细胞组成;门)均为B细胞表型;(4)…  相似文献   

5.
胡爱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13-2014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例恶性淋巴瘤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淋巴结组织进行PD-ECGF活性分析.结果:正常淋巴细胞与恶性淋巴瘤细胞PD-EC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2 5);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正常淋巴结淋巴滤泡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窦内的组织细胞PD-ECGF表达均为阳性.结论: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组织中PD-ECGF较正常淋巴细胞有明显升高.但是肿瘤细胞表达PD-ECGF活性还是肿瘤组织中的间质细胞表达高活性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Castle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等方法对Castleman病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7例Castleman病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增生的淋巴结内均匀的分布着大小相近的小淋巴滤泡;滤泡生发中心变小,其内可见泡状核的滤泡树突状细胞,有透明变性的小动脉穿入;外套层明显增厚,小淋巴细胞呈同心圆排列于血管周围,形成特征性的“洋葱”样同心圆结构,类似胸腺小体;滤泡间毛细血管增加,可有玻璃样变和纤维化;淋巴窦大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2例浆细胞型特点是滤泡间大量的成熟浆细胞增生,有淋巴窦消失改变,滤泡内的毛细血管穿入,“洋葱”样改变不明显,滤泡间可见PAS染色阳性的无定型的嗜酸性物质沉积。其中1例浆细胞型部分区域淋巴细胞显著增生,弥漫成片,免疫组化显示κ链限制性表达,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显示IG受体阳性,表明已转化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诊断时要与反应性滤泡性增生、淋巴瘤等进行鉴别,并注意是否发生淋巴瘤等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1983年英国学者Isaacson和Wright首先提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这一概念,1994年的Real分类将其正式纳入淋巴瘤分类。MALT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定义为发生于黏膜和腺体等组织,具有边缘区B细胞分化和表型的低度恶性的结外B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可发生于胃肠道、肺、胸腺、乳腺、腮腺、泪腺、结膜等多处解剖部位,其中胃MALT淋巴瘤是最常见、研究得最透彻的,代表了MALT淋巴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由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瘤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正常淋巴组织有高度模拟性,导致组织学诊断的困难,常见的难点有:(1)对NHL细胞与组织结构异型性改变的识别;(2)残留淋巴滤泡(或生发中心)NHL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3)具有淋巴窦性浸润的NHL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4)免疫组化标记对在NHL诊断中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ML)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分为霍杰金淋巴瘤(HD)和非霍杰金淋巴瘤(NHL)两大类。NHL的恶变细胞则为恶变细胞增殖形成的大量淋巴细胞,除来源于前体淋巴细胞的淋巴母细胞外,NHL均来源于经抗原刺激后处于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T、B或非T非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0.
咐醇酯诱导分化试验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咐醇酯(TPA)诱导分化试验对分型的15例急性白血病及5种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TPA诱导后细胞均呈阳性反应,而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呈阴性或微弱阳性反应,恶性淋巴瘤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TPA诱导分化反应相类似,说明TPA诱导分化试验是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特点。方法对2例原发于肝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重排。结果2例均为偶然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主要由中心细胞样B细胞和单核细胞样B细胞构成,均见肿瘤细胞侵犯胆管上皮、侵袭肝细胞索形成淋巴上皮病变,肿瘤细胞CD20、CD79α和Pax-5(+),T细胞标记(-),IgH基因均呈单克隆重排。结论原发性肝MALT型淋巴瘤是一种惰性淋巴瘤,多为偶然发现的肝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必要的基因重排检测。  相似文献   

12.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或组织发生恶性增生而引起的恶性肿瘤。部分晚期淋巴瘤可浸润骨髓且可并发肿瘤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是指那些具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但没有白血病表现的病例。本文将1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浸润骨髓伴巨球蛋白血症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印戒样B细胞性淋巴瘤是滤泡型淋巴瘤的一种少见变型,最早由Kim等在1978年提出,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印戒样B细胞性淋巴瘤分弥漫型和滤泡型两种,前者为中度恶性,后者为低度恶性,我们最近在会诊中遇到1例发生在肠系膜淋巴结的印戒样B细胞性淋巴瘤,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鼻咽部良性淋巴组织增生(NBLA)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NBLA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观察209例NBLA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病变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雌激素(ER)和孕激素(PR)的表达情况,用原位杂交方法对16例病变组织进行了EBER原位检测。结果镜下可将NBLA分为滤泡型(188/209)及弥漫型(21/209);黏膜固有层浅层可见浆细胞灶状或带状浸润占56%(117/209),淋巴上皮样病变占99%(207/209),血管壁浸润占34.9%(73/209)。免疫组化:滤泡型CD79a和CD20阳性细胞集中于套区及生发中心,CD10阳性细胞位于生发中心,bcl-2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套区,CD3、CD45RO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弥散淋巴组织。弥漫型CD79a和CD20阳性细胞与CD3和CD45RO阳性细胞混杂分布,bcl-2阳性细胞弥漫分布,CD10(-)。淋巴上皮样病变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是CIY20和CD79a(+),浸润血管壁的淋巴细胞以CD3和CD45RO(+)为主。17例(17/60)个别细胞ER弱(+),PR均(-)。16例EBER均(-)。结论NBLA镜下可分为滤泡型和弥漫型,弥漫型应注意与多种B细胞淋巴瘤鉴别,其发病与病变部位的ER、PR及EB病毒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5.
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加深对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发病情况和特点的全面了解,提高临床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活检标本1362例,统计其构成比、发病年龄及性别分布,观察其临床病理变化特点。结果(1)本组鼻咽部肿瘤及瘤样病变总的构成比按组织来源排序如下:淋巴造血组织〉上皮组织〉软组织〉骨及软骨组织〉异位颅内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恶性肿瘤中排在前五位的是鼻咽癌〉淋巴瘤〉涎腺型腺癌〉脊索瘤〉恶性软组织肿瘤;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中排在前五位的是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以血管纤维瘤为主的软组织肿瘤〉被覆上皮的乳头状瘤〉异位颅内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多形性腺瘤。(2)淋巴造血组织来源者868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828例,恶性淋巴瘤等恶性病例40例(4.6%,40/868),其中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外周T/NK细胞淋巴瘤居多,男性多见;良性与恶性的比例为20.7:1。上皮组织来源者共373例,其中恶性多见为353例(94.6%,353/373),以鼻咽癌为最多[327例,分别占上皮性肿瘤及恶性上皮性肿瘤的87.7%(327/373)及92.6%(327/353)],其次为腺样囊性癌[11例,分别占2.9%(11/373)及3.1%(11/353)];良性肿瘤以乳头状瘤和错构瘤(16例)及多形性腺瘤(4例)居多;恶性与良性的比例为17.3:1。软组织肿瘤为101例(7.4%,101/1362),其中最常见的是血管纤维瘤77例(76.2%,77/101),均为男性患者;恶性者少见,仅10例;良性与恶性的比例为9.1:1。骨及软骨组织肿瘤中以脊索瘤最多见(11例),男2例,女9例。异位颅内肿瘤及瘤样病变也可见到,共观察到5例。除上述病变外,还收集到其他各种类型肿瘤及瘤样病变共32例,几乎涵盖了2005年版WHO鼻咽部肿瘤分类中列举的所有类型。结论鼻咽部可以发生多种组织类型的肿瘤及瘤样病变,其中以良性淋巴组织增生、鼻咽癌、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恶性淋巴瘤和涎腺型腺癌较常见,它们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在临床和病理改变方面与全身其他部位者相同或相似,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李国建  刘丽辉 《临床荟萃》2010,25(16):1460-1461
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为来源于淋巴滤泡边缘带B细胞的淋巴瘤。根据发生部位不同,wH0将其分为3个亚型:脾边缘带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 SMZL)、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extranod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和淋巴结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NMZL)。其中NMZL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一例乳酪样腹水检出大量恶性淋巴瘤细胞,细胞计数高达66×109/L。涂片瑞氏染色油镜下见大量淋巴母细胞样原始细胞(98%),该类细胞大小在18微米左右,形态不规则,胞浆丰富,有伪足样突起,着紫蓝色,无颗粒及Aue列。体,有排列不规则空泡。胞核欠规则,有凹陷或内切现象,偶见双核细胞,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排列较致密,核仁明显,较大,数目l~3个.细胞化学染色,POX,SB均为阴性。经请浙江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证实为恶性淋巴瘤细胞,临床诊断腹膜后恶性淋巴瘤件多处转移(W)。腹水中检出大量恶性淋巴瘤细胞一例@陈身禄$玉山县中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随访情况,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5篇。结果: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是抗原长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及局部炎症,从无到有产生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免疫性增殖,从良性转化为恶性,出现异常克隆而导致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免疫组化特点:若κ和λ两种轻链同时染色,为多克隆性,通常提示病变的组织为良性反应性增生;若病灶细胞的免疫球蛋白仅有一种轻链(κ或λ)染色阳性,即单克隆性,则见于原发性肺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CD20(+)。结论: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大多属低度恶性,发展缓慢,早期不易浸润至远处部位,手术切除彻底,术后化疗效果好。需与肺的恶性肿瘤、淋巴细胞间质肺炎、淋巴瘤样肉芽肿、隐球菌性肺炎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恶性黑色素瘤的形态变异与误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叶明福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5):302-305,I082,I083
恶黑具有多种多样的细胞形态、组织类型及间质改变,肿瘤可由多形大细胞、中等大细胞、小细胞、梭形细胞组成,内含透明细胞、印戒细胞、假脂母细胞、横纹肌样细胞、气球样细胞、浆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样细胞。瘤细胞质中可见各种包涵体和吞噬物。瘤细胞核呈双核、多核、叶状核、核内包涵体、核沟或角状核。肿瘤结构变异包括束状、旋涡状、巢状、梁状、假腺体、假乳头/假滤泡、假菊形团和血管中心型;黏液和促纤维结缔组织改变及罕见的假血管肉瘤样变化;可见间质肉芽肿性为或破骨巨细胞反应;血管外周细胞瘤样改变、肾小球样血管增生和血管透明变性;偶见无黑色素细胞分化(施万细胞、纤维或肌纤维母细胞、骨软骨样和节神经母细胞)。典型的黑色素瘤S-100、HMB45、MelanA和嗜铬蛋白等阳性,但有的恶黑可表达异常免疫表型,如CK、desmin,sactin,CD68、CEA和EMA等。神经丝蛋白和GFAP阳性非常少见。由于恶黑的形态变异多种多样,常易误诊为癌、肉瘤、良性间叶瘤、淋巴瘤、浆细胞瘤和精原细胞瘤等。  相似文献   

20.
研究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预后情况,总结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学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对23例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病例进行研究,并且对其中5例行Ig 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4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MALT1基因检测。结果 23例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中12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肺部病变,其余表现为咳嗽、胸痛等。影像学均表现为肺部肿块影或实变影,19例病变位于右肺。病理学形态特点,5例肿瘤呈结节状,18例弥漫性生长,肿瘤与肺组织交界处均可见孤岛样或串珠样结构。肿瘤由3种形态细胞构成: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样细胞,其中13例伴浆细胞分化,均可见到淋巴上皮病变及滤泡殖入现象。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Ki-67指数5%~20%,8例Igκ、Igλ显示肿瘤细胞为单克隆性B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Ig H克隆性重排检测均检测到单克隆条带,4例中2例FISH检测出MALT1基因断裂。本组4例失访,其余19例随访3个月~6年5个月,全部存活,其中5例可疑肿瘤局部复发。8例仅行肿瘤局部切除,11例行手术切除并于术后行化疗。结论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影像学显示肺部肿块或阴影,组织形态表现为结节状或弥漫性单核样小淋巴细胞浸润,周边伴特征性孤岛样或串珠样结构,呈B细胞免疫表型并无其他小B细胞性淋巴瘤的表型特征,Ig H克隆性检测呈单克隆,FISH检测可见MALT1基因断裂。本病预后较好,可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