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钇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摄入稀土Y3+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为明确稀土的遗传毒性提供数据。方法刚断乳大鼠分别饮用含稀土Y3+为0,53.4,5340mg/L的饮用水,子代饮水同亲代。子代喂饮6个月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观察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状况。结果53.4和5340mg/L组大鼠淋巴细胞DNA形成的彗星尾部DNA含量、尾长、彗星长、Olive尾矩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低剂量组的彗星长(28.80±5.01)、高剂量组尾长(3.04±0.20)和彗星长(28.52±5.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土Y3+可造成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3.
甲醛致淋巴细胞DNA交联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甲醛对小鼠胸腺淋巴细胞DNA的交联作用,探讨甲醛的遗传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别以γ射线及紫外线作为标准断裂剂,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浓度甲醛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细胞DNA交联作用进行体内及体外实验研究。结果 体内和体外研究均显示,甲醛可以引起小鼠胸腺淋巴细胞DNA的交联作用;体外研究还发现,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加,交联作用加强,彗星细胞率分别为100%,76%,2%,平均尾长分别为15.32,9.79,5.02μm。结论 甲醛是一种DNA交联剂,具有诱导小鼠胸腺淋巴细胞DNA交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醋酸铅致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了解铅的遗传毒性.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分别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体内染毒24h及取正常大鼠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染毒1 h,然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别测定各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 体内实验组见淋巴细胞边缘不光滑,毛糙,体外实验各处理组都有明显彗尾形成,体内外实验各染毒组彗星出现率、DNA迁移长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 醋酸铅对大鼠淋巴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二硫化碳致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体外检测二硫化碳(CS2)染毒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损伤程度以及有无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将未处理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阴性组,用H2O2染毒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50μmol/LH2O2染毒),用不同浓度CS2处理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设为4个剂量组(500 μmol/L组、1 000 μmol/L组、2 500 μmol/L组、5 000 μmol/L组),进行SCGE实验.结果随CS2染毒浓度增加,淋巴细胞DNA损伤加重,表现在彗头直径变小,分别为(5.04±0.47)、(4.95±0.65)、(4.87±0.74)、(4.92±0.51)μm,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彗尾长度增加,分别为(5.78±7.04)、(12.04±8.95)、(16.12±8.86)、(17.28±8.63)μm,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DNA拖尾率在500 μmol/L组(48.73%)明显增加,阴性对照组为11.56%;1000μmol/L组后未见随剂量增加损伤率增加的趋势,依次为73.60%、84.40%、86.86%,经Y2检验,6个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 CS2体外染毒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一定损伤,但CS2染毒到达一定浓度后,未见随剂量增加而DNA损伤程度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洗涤剂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定剂量的洗涤剂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以某洗涤剂低(1/1000 LD50)、中(1/200 LD50)和高(1/50 LD50)剂量行小鼠灌胃1次/d,并设阴性、阳性对照组。7d后采小鼠外周血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观察DNA损伤情况。[结果]低、中、高剂量均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损伤(与阴性对照组比,X^2=860.12,P〈0.01);有剂量—反应关系(X^2=108.44,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洗涤剂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含氯消毒剂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以样品(有效氯含量为34.9 mg/L)低(1/1 000 LD50)、中(1/200 LD50)、高(1/50 LD50)剂量进行小鼠灌胃,1次/d,同时设阴阳性对照组。7 d后采小鼠外周血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观察DNA损伤情况。[结果]3个剂量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均有损伤(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920.33,P<0.01);低、中、高剂量有剂量-反应关系(2=210.6,P<0.01)。[结论]不同剂量含氯消毒剂对小鼠灌胃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有损伤作用,日常使用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吸烟对低浓度混苯作业男性工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对低浓度混苯(苯、甲苯、二甲苯)接触男性工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查了48名男性职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并调查其吸烟情况。结果在非低浓度混苯接触的情况下,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差异无显著性,在低浓度混苯接触的情况下,吸烟组的细胞DNA损伤率(9.07%)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吸烟和低浓度混苯联合接触可引起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苯暴露对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DNA断裂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苯暴露与DNA断裂损伤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用3M有机气体被动式采样器监测个体接苯浓度,计算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hTWA)和累积接苯浓度。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DNA损伤,观察指标包括Olive尾矩和DNA断裂分级。结果接苯工人(51人)Olive尾矩和DNA断裂分级两个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1人)(F=3003,P<00001;χ2=2399,P<00001),并均与TWA浓度和累积浓度有剂量-反应关系。Olive尾矩与TWA浓度和累积浓度显著正相关。结论苯暴露导致外周血细胞DNA断裂损伤增加,且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累积接苯浓度比单纯苯浓度更能反映苯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亚急性甲醛吸入对小鼠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亚急性甲醛吸入对小鼠肝细胞的损伤作用,并探讨用归一化处理方法解决单细胞凝胶电泳重复性差的可行性.方法将小鼠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气态甲醛(0.5,1.0和3.0 mg/m^3)中染毒14d,每天6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肝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0.5和1.0 mg/m^3的甲醛可造成DNA的严重断裂(P<0.001),而3.0mg/m^3的甲醛则引起显著的交联作用,归一化的结果与之相符,并表明不同浓度的甲醛导致不同程度和类型的DNA损伤.结论甲醛可造成机体内肝细胞DNA的断裂和交联,该损伤可能是甲醛致癌机制之一;归一化可以弥补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重复性不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小鼠淋巴细胞DNA、R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小鼠脾脏、胸腺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的影响. 方法采用 3H-胸腺嘧啶( 3H-TdR)、 14 C-尿嘧啶( 14 C-UR)掺入技术,检测不同剂量甲醛和苯经腹腔注射联合染毒对小鼠脾脏、胸腺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的影响. 结果甲醛和苯联合染毒时,小鼠脾脏、胸腺淋巴细胞 3H-TdR和 14 C-UR dpm相对百分数显著低于甲醛、苯单独染毒时 3H-TdR和 14 C-UR dpm相对百分数(P<0.05). 结论甲醛和苯对小鼠脾脏、胸腺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影响有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醛对离体和体内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以6、30、60、120μmol/L甲醛浓度处理离体小鼠骨髓细胞。以0.2、2、20 mg/kg的甲醛腹腔注射染毒,连续5 d。结果6、30、60μmol/L剂量的甲醛对小鼠骨髓细胞DNA迁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μmol/L时DNA损伤最为明显(P<0.001),但甲醛浓度为120μmol/L时DNA迁移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腹腔注射0.2、2、20 mg/kg的甲醛组小鼠骨髓细胞DNA迁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2 mg/kg组DNA迁移最为明显(P<0.001)。结论甲醛对小鼠离体和体内骨髓细胞DNA均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进一步证实甲醛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4.
苯与甲醛致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与甲醛致小鼠睾丸细胞DNA联合损伤效应。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分别检测苯染毒(剂量为50,200,800mg/kg)、甲醛染毒(剂量分别为0.3,1.2,4.8mg/kg)和苯+甲醛复合染毒后小鼠睾丸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在受试剂量范围内,小鼠睾丸细胞彗星率随苯或甲醛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P〈0.01),其彗星尾长随苯染毒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随甲醛染毒剂量增加而缩短,尤其高甲醛染毒组(P〈0.01);复合染毒组中彗星尾长随联合染毒中苯染毒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随联合染毒中甲醛染毒剂量增加而缩短(P〈0.01)。苯+甲醛联合作用经析因素分析存在相加作用(P〈0.01)。结论苯和甲醛均能彼此增强各自所致的睾丸细胞DNA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硒对汞致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小鼠同时或先后经腹腔注射 0 .9、0 .3 和0 .1 mg/kg亚硒酸钠与1 .0mg/kg氯化汞水溶液,1次/ d,连续处理2 d;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上述处理对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的硒和汞同时染毒时,高硒组其DNA平均迁移长度极显著低于单独汞组(P<0 .01);染汞之前给硒,与单独汞组比较,加硒组其DNA平均迁移长度极显著降低(P<0. 01),且中、低剂量组降低更为明显;染汞之后给硒,3个加硒组其 DNA平均迁移长度极显著低于单独汞组(P<0 .01),硒剂量越高,降低越明显。结论 硒对汞致淋巴细胞DNA损伤有拮抗作用,但这一作用和其染毒剂量及染毒顺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苯染毒小鼠DNA损伤及体内抗氧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苯对体内DNA的损伤作用、机制以及抗氧化酶体系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小鼠进行静式吸入染毒 2个月 ,每天 4h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肝、脾、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的活力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小鼠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百分率分别为骨髓细胞 (83.5 6 %± 10 .2 8% )、(92 .5 4 %± 15 .93% ) ;外周血淋巴细胞 (41.2 7%± 6 .0 3% )、(6 5 .79± 11.6 2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4.13%± 0 .5 2 %、2 .2 1%± 0 .31%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并呈剂量 -反应关系。高、低浓度组小鼠肝匀浆SOD活力 [(75 4 .33± 116 .30 )、(6 94 .2 6± 116 .30 )U/mgpro],GSH Px活力分别为 [(2 2 .5 2± 3.31)、(18.5 6± 4 .97)U/mgpr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 [(999.92± 188.2 4 )、(35 .31± 6 .6 3)U/mgpro],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高、低浓度组小鼠脾匀浆GSH Px活力分别为 [(31.38± 2 .71)、(2 5 .30± 7.4 4 )U/mgpr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37.11± 3.4 2 )U/mgpro],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1,3-二氯-丙醇(1,3-DCP)3-氯-1,2-丙二醇(3-MCPD)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方法 56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1,3-DCP、3-MCPD各3组,剂量分别为10,20,40 mg/kg,灌胃染毒每d 1次,连续7d.染毒后,取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彗星实验.结果 染毒1,3-DCP,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分别为22.90%,46.75%和73.8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中、高剂量组淋巴细胞DNA迁移度分别为(8.056±2.291),(9.378±3.658)μ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染毒3-MCPD,各剂量组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DCP对雄性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DNA损伤作用,而3-MCPD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苯DNA加合物的形成特征,条件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苯DNA加合物的形成特征,稳定地检测苯DNA加合物,采用32P-后标记法对染苯小鼠体内DNA加合物的形成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合物种类与染苯天数有关:500mg/kg染苯5天组外周血白细胞可检出2个DNA加合物斑点,而7天组可检出3个主要的和至少1个微弱的加合物斑点;染苯达一定剂量后,加合物含量和种类不再增加,1000mg/kg与500mg/kg染苯7天组的检测结果基本相同;苯醌可能是苯形成DNA加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2.5mg/kg苯醌染毒5天的小鼠白细胞中可检出3个主要的及2个微弱的加合物斑点,其层析特性与染苯小鼠加合物的层析性质基本一致。提示:动物染苯天数及次数、层析点样量及层析时间对加合物斑点形成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食物蛋白质对幼鼠脑核酸、蛋白质含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来源食物蛋白质对出生5及26日龄Wistar大鼠脑中DNA、RNA和蛋白质含量及脑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蛋、鱼肉及补充蛋氨酸和牛磺酸后的大豆组3者间,脑DNA、RNA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谷组则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食物蛋白质氨基酸评分与脑DNA含量呈正相关(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全谷组大脑皮质及海马区有神经元固缩,核锯齿样变,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粗面内质网扩张、核蛋白体颗粒脱落,神经毡区水肿等异常改变;而补充后的大豆组和全蛋组则结构正常。提示:在大鼠脑发育的快速增长期,脑细胞数及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的膜性细胞器最易受到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醛对小鼠源性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用0,20,40,80,160,320μmol/L甲醛处理RAW264.7细胞1 h.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甲醛对RAW264.7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甲醛剂量为20,40,80,160μmol/L时,RAW264.7细胞DNA的迁移率和尾长分别为33.0%,49.7%,82.3%,38.3%和11.2,22.6,30.1,18.9μm,与空白对照组4.3%和9.7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甲醛浓度达320μmol/L时,细胞DNA的迁移率和尾长分别为6.3%和9.3μ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甲醛可造成RAW264.7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