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拟止痛散对恶合阴阳而致几种妇科疾病的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一院吴宁,王莹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魏丹,王桂林黑龙江省854医院张兰英,崔春佳,吕振启经行、产后余血未尽即行房事,从而影响身体健康称为恶合阴阳。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因恶合阴阳而致妇科疾病较...  相似文献   

2.
合之非道,即封建时代所谓的“碰红”,此乃为经行产后余血未尽即行房事而导致的一些疾病。现将吴长欣主任医师治疗此病的2例病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产后病是指产妇在新产后至产褥期内所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新产后是指分娩数日之内;产褥期是指分娩结束后至生殖系统恢复至非妊娠状态,约需6~8周。产后病的发生一般可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因分娩用力、出汗及产伤或出血过多,亡血伤津,且气随血耗,因而体虚,以致变生它病。二是产后余血浊液未净,或胞衣残留不净,而致瘀血内阻为患。三是产后体虚,易感外邪,或饮食、房劳所伤而发病。  相似文献   

4.
月经病(下)     
一、本例的病因病机?与分娩有无关系?是否属产后病?妇人冲任二脉,为经脉之海,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若阴阳调和,经下依时。现患者因分娩时产伤,产后恶露一月余净,提示余血留滞,新血不易归经。产后二月旋即转经,旧血未尽,新血不敛,相并而下,故经行量多,经期延长。荣血亏损,不能滋养百骸,则发枯而黄,面色不荣。经血色淡乃血之衰也。孕期曾有蛋白尿及浮肿史,系肾气素虚,气虚则乏力,血虚则头晕。本病余血未尽,屡进益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68-469
列举临床运用桂枝汤治疗妇科月经病之痛经、经行风疹块,妊娠病的妊娠恶阻,产后病的产后自汗、产后大便难及妇科杂病之绝经前后诸症验案六则,认为桂枝汤妇科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热入血室;就其临床所见,多指妇女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若正值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甚或产后气血大伤之际,血海空虚,外邪余热乘虚而入,与正气相争,搏结于血室,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即称为“热入血室”。  相似文献   

7.
<正> 恶露不绝是产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所谓“恶露”是指胎儿娩出以后,胞内遗留的余血浊液。正常的“恶露”一般在3周内干净,若超过20天以上,甚则月余者,称为“恶露不绝”,又叫“恶露不净”,或谓“恶露不止”。与现代医学的子宫复旧不良,产后感染,胎盘残留产生的出血不止相似。恶露不绝常与虚、热、瘀有关,其发病因素有气虚、血热、血瘀等。本病机理主要是冲任为病,气血运行失常所致,所以《胎产心法》中说:“产后恶露不止,非如崩证暴下之多也,由于产时伤其经血,虚损不足,不能收摄。”又说:“恶露不净则好血难安,相并于下,日久不止。”因此,治疗  相似文献   

8.
少女崩漏,属现代医学所指之“青春期功血”范畴。其发病机理与肾气盛衰至关密切。盖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纳气,内寄真阴真阳,《内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焉。”子宫属肾所主,是肾脏藏精之所。而少女肾气未充,发育未臻完善,封藏之能未固,所以必然影响子宫的正常功能,每至经行如崩。若因肾阴不足,相火内扰冲任,迫血妄行,亦可致经行淋沥难净。故有“少女崩漏,责之于肾”之说,故益肾固冲为少女崩漏常用之治法。其具体治法又分为四种。一、益肾填精固冲止崩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以下简称 EMs)在中医上属于“病”范畴。有关病的发生 ,《内经》叙述“石瘕”时提出“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塞”,所以“气不得通 ,恶血当泻不泻 ,以留止”。《诸病源候论》提出“脏腑虚弱”,“血脉精气不调”,“受于风冷”及精神刺激所致 ,更“因产后脏虚受寒 ,或因经水往来 ,取冷过度”,因而“多挟血气所成”。明代张景岳总结为“或由经期 ,或由产后 ,凡内伤生冷 ,或外受风寒 ,或怒伤肝 ,气逆而血留 ;或忧思伤脾 ,气虚而血滞 ;或积劳积弱 ,气弱而不行 ;总由血动之时 ,余血未净 ,而一有所逆 ,则留滞日积 ,而渐以成…  相似文献   

10.
宋××,女,19岁,未婚,1986年10月初诊,经行呕吐18个月。 1985年4月月经初潮,小腹坠胀,阵阵呕吐,自认伤食,四日后经净吐止。其后每值经行呕吐,一日四至六次,经净即止,余无殊症。月经周期尚准,曾用止呕剂乏效,此次经期呕吐难支,求余诊治。诊见:精神欠佳,呕吐胃内容物,吐后不恶心。小腹压痛(+),无包块,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腻,脉细而缓。余思与“妊娠恶阻”胃气不降,冲脉之气上逆之症相似。拟用二陈汤合四物汤加  相似文献   

11.
骆昌兰先生,系江西省瑞金县老中医,行医四十余载,对妇科尤为独擅,兹将临床治验掇要介绍,以窥一斑。祛瘀生新治血崩妇女产后,或胎损小产,常致血崩,淋漓不尽,盖因产后余血未净,情志内伤,或感受外邪,以致瘀血停滞,冲任失调,不能固摄所致。治当详察虚实,细加辨证,切勿概以“虚”  相似文献   

12.
产后恶露不绝为产后恶露持续20d以上仍淋漓不断者。恶露是指胎儿娩出后由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初为血性恶露,后为浆液性恶露,在产后3周内应完全排出,而本文讨论是剖宫产术后血性恶露不绝者,病例特点为剖宫产术后20d以上甚至满月,恶露仍时断时续,下腹时痛,B超检查示子宫偏大、宫内可见斑状或点状强光点,考虑产后少量残留组织机化,由于剖宫产术后时间短,切口未完全愈合,再次清宫患者难以接受,日久机化难下。笔者根据《内经》“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及“不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等观点,运用去菀陈垄之剂,竞收良效。现叙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瘀,《说文》解释为"积血"也。《诸病源候论》云:"血……积聚不散皆成瘀血"。《医宗金鉴》曰:"血亡凝,结为瘀。"它既是气血不和的病因,又是病理变化的产物。妇人以血为本,若经期、产后不慎感邪、内伤七情、多产房劳或经行敛涩过早,跌扑负重、手术创伤等,均可使血流缓慢、滞塞不通,或流动阻滞,或渗出血管之外而成离经之血停蓄,呈现浓、黏、凝、聚,出现血瘀证。笔者通过几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针灸新世纪发展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士杰 《中国针灸》2003,23(6):315-316
发展针灸学术 ,临床研究思路至关重要。通过研究评价为传统经验和理论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固属必要 ,但当务之急应是评价针灸临床疗效之研究 ,而且不能仅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评价 ,更何况有些传统中医的症征用现有的检测手段尚不能检测。如《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所列的非器质性因素导致的不寐、郁病、癫病、狂病、阳萎、遗精、心悸、自汗、盗汗、便秘、中暑、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少、闭经、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口糜、妊娠恶阻、产后大便难、产后缺乳、阴挺、狐惑等用针灸治疗有良好疗效的疾病。1 评价针灸临床疗效不能脱离传统医…  相似文献   

15.
生化汤在妇科临床应用概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生化汤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 ,在治疗妇科常见病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就其应用作一概略。1 可用于产后发热  产后恶露不下 ,瘀血停滞 ,阻碍气机 ,营卫失调 ,可用生化汤加牡丹皮、益母草等治疗 ,若寒热往来 ,可合小柴胡汤 ;若恶寒发热 ,苔白脉细者 ,可合桂枝汤。2 产后恶露不尽  产后恶露不尽 ,胞脉空虚 ,寒邪乘虚入胞与之相搏 ,瘀血内阻 ,冲任失调 ,血不归经 ,以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山楂等治疗[1 ] 。3 用于子宫复旧 ,减少宫缩痛  用生化汤加红花可解决子宫复旧及宫缩痛 ,效果良好。用生化汤加益母草 ,血止或…  相似文献   

16.
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而言。调气活血汤为韩百灵氏治疗崩漏之经验方,韩氏认为本方证多由情志不遂,积思郁怒,或经产后,余血未尽,感寒涉水,过食生冷,不禁房事,余血停滞,瘀阻冲任,心血不得归经,而致崩中漏下。临证时须审因论治,若气病及血者,以活血为主,调气为辅。笔者自2005年以来,运用本方治疗妇女崩漏病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云鹏主任医师是全国首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业医70余载,对温病、妇科病造诣尤深。现将其治疗崩漏的经验简介如下。 1 化瘀生新,首推益母生化汤 崩漏是妇科疑难病。刘老认为,所谓乱之甚者,乃超出月经周期也,为难治。如经期血量过多或过少、如崩如漏、经期延长,但还在周期以内,则为乱而不甚,尚易治。崩漏之所以愆延日久,淋漓不尽,皆在经行之时失于活血化瘀而然。因此,刘老提出:经期宜用生化汤。这是首选的方剂,也是对生化汤的发展。因为产后下血、经期下血,若见腹痛,必为瘀血阻络,务在祛瘀生新,以免瘀阻而变生它病。若治疗不当,超过周…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医理论开展月经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映芳 《光明中医》2006,21(7):17-18
行经乃妇女之正常生理,《黄帝内经·素问》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其状如月之圆缺,潮汐之涨落,自然盈亏,循环不已.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若气血平衡失调则发为月经病,如月经先期、后期、不定期、过多、过少、愆期、崩漏、痛经、闭经、经行头痛、经行感冒、经行浮肿、经行鼻衄、经行泄泻、经行淋证、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绝经前后诸证等等.在门诊此类病证非常常见,很多青春期女性对月经病的保健意识淡薄,平时未加以重视,易导致疾病发生,其证各异,其理则同,皆因行经之际而引发,在此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经病疼痛""癥瘕"等范畴,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流……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由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其症状与慢性盆腔炎临床特点相近。病因病机慢性盆腔炎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因素体虚  相似文献   

20.
产后发热指妇女分娩后阴血骤虚,阳易浮散,腠理不实,营卫不固,易外邪所致持续发热或突然高热(包括产褥感染),伴有其他症状的妇产科常见病。正如《医宗金鉴》云:“产后发热之故,非止一端……感受风寒则为外感发热。若恶露不去,瘀血停滞,则为瘀血发热。若失血过多,阴血不足,则为血虚发热”。笔者在妇产科长期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治疗产后发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