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负压抽吸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预后及防止复发的措施。方法:利用脂肪负压吸引器,负压控制在0.08~0.1MPa,抽吸治疗28例患者共42例侧肢体淋巴水肿。抽吸方向尽量和肢体的纵轴平行,避免较多地损伤肢体浅部的皮神经和血管。结果:42例侧肢体淋巴水肿术后疗效较佳,上臂中段周径平均减少7cm,上举功能改善;小腿中段周径平均减少9~12cm,大腿中段周径平均减少10~14cm。随访2年效果基本稳定,在此期间,未见复发征象。结论:负压抽吸治疗肢体淋巴水肿有较好的疗效,为淋巴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肿胀抽吸法治疗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1999年 ,对 8例继发于乳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施行肿胀抽吸加部分皮肤软组织切除术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8例均为女性 ,9个上肢 ,年龄最小 3 5岁 ,最大 5 8岁 ,平均年龄 4 2 5岁 ,就诊时间最短 13个月 ,最长 61个月 ,平均 2 5个月。 5例为乳腺癌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所致 ,3例可能为手术和放射治疗共同造成 ;上肢肿胀最粗周径上臂达65cm ,前臂达 5 0cm。2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同其它手术。局部抗炎和肢体弹力包扎 ,以消除局部皮肤的丹毒和减少肢体的肿胀[1 ] 。麻醉可据病情选择 ,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首先作小切口 ,将配制…  相似文献   

3.
皮下组织抽吸加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6月~2003年9月选择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年以上的患者11例,患侧上肢明显水肿,外观增粗,前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4.4cm,上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6.6cm,活动受限,其中2例有丹毒反复发作。利用肿胀吸脂技术,对其水肿的上肢进行皮下组织抽吸去除,术后弹力加压3个月后,改为每晚弹力加压,观察疗效。结果 经6~15个月随访,11例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明显减轻,外观缩小,平均上臂周径较术前减小4cm,无丹毒发生。结论 皮下组织抽吸加适时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方法简便,近期有效。  相似文献   

4.
前瞻性研究显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21.4%,且全球其发生率存在地域差异。乳腺癌病人预防淋巴水肿的理念应贯串始终。预防措施包括规范化手术与放疗、功能锻炼及日常注意事项。淋巴水肿可采取保守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术式可包括降低淋巴系统负荷如病变组织切除术、负压抽吸术等,促进淋巴引流如筋膜条引流、网膜引流及带蒂皮瓣引流术等,重建淋巴通道如淋巴-静脉系统吻合术、淋巴管移植术 、静脉代替淋巴管移植术、淋巴结移植术等。上述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疗效难以持久且个体差异较大。治疗原则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应用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9例,在上肢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插入吸引管,在0.8~1.0MPa负压下将瘀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术后配合弹力压迫疗法.结果:随访6~15个月,肢体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切口小,创伤轻,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方法 应用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35例,在肢体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插入吸引管,在负0.8-0.9个大气压下将淤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术后配合压迫疗法。结果 随访3-6个月,肢体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 负压吸引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切口小,创伤轻,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方法 应用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35例,在肢体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插入吸引管,在负0.8~0.9个大气压下将淤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术后配合压迫疗法。结果 随访3~6个月,肢体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 负压吸引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切口小,创伤轻,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其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方法 应用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 35例 ,在肢体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 ,插入吸引管 ,在负 0 .8~ 0 .9个大气压下将淤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 ,术后配合压迫疗法。结果 随访 3~ 6个月 ,肢体明显缩小 ,质地变软 ,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 负压吸引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 ,切口小 ,创伤轻 ,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其近期效果明显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 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将68例乳腺癌患者分成2组,3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干预组),33例单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分别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测量双侧臂围,判断有无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及程度。结果 随访结果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胸大肌肌瓣转移术,可显著减少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观察地奥司明联合负压淋巴回流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伴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144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PhysioTouch装置负压淋巴回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奥司明片,3片/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淋巴水肿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与治疗手段的迭代更新,已有的大量证据表明,无论客观测量还是患者的主观感受,脂肪抽吸术均能为慢性晚期淋巴水肿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脂肪抽吸术用于治疗淋巴水肿患者的原理、手术指征、治疗效果及联合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超声抽吸法治疗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声抽吸法治疗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为12例患者采用内超声脂肪抽吸机吸除淋巴水肿组织以降低患肢淋巴负荷,抽吸后结合持续弹力袜裤压扎。结果术后2周水肿即时消退明显,术后1年随访水肿消退,复发不明显。结论超声抽吸法治疗原发性淋巴水肿安全简便,结合弹性袜裤压扎可望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背阔肌肌皮瓣移转治疗乳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减轻乳癌根治术及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方法 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转一期完成治疗乳癌根治术加根治量放疗后所致上肢严重淋巴水肿伴胸壁放射性溃疡、上肢上举受限 12例。结果 肌皮瓣成活良好 ,上肢淋巴水肿明显减轻 (消肿率达 5 1%~ 67% ) ,上举功能明显改善 (达 10 0~ 110度 ) ,随访 1~ 3年未见复发。结论 本手术简单、省时、安全、有效 ,不仅能减轻肢体淋巴水肿 ,还可修复胸壁塌陷畸形 ,解除腋部瘢痕牵扯 ,改善上肢上举功能 ,因此 ,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乳癌根治术后继发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动负压抽吸联合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治疗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受联合治疗的1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肢大腿采用手动负压抽吸减容,同时取锁骨上血管化淋巴结移植至患侧小腿。比较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丹毒发作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 患肢大腿抽取脂肪组织500~1 200 mL,平均(917±196) mL。术后患肢周径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丹毒发作,主观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手动负压抽吸联合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是临床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严重的下肢淋巴水肿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极大。近年来,血管化淋巴结皮瓣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对重度下肢淋巴水肿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血管化淋巴结皮瓣移植的作用机制、手术方式、辅助手段、常见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周径测量法对患者淋巴水肿状况进行测量,将未出现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出现水肿患者列入水肿组,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进行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症状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瘤体大小、放射治疗与上肢淋巴水肿、腋窝淋巴结阳性率有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年龄、放射治疗(P<0.05);通过对比,水肿组上肢肿胀感与沉重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诸多,应当对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诊断猕猴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中淋巴系统病理变化的价值。方法:用放射线照射与手术联合方法在3只猕猴右上肢制作继发性淋巴水肿模型,左侧作为对照。术后第7周,双侧上肢手掌指蹼皮内注射钆喷酸葡胺,每侧手掌4个指蹼共0.8 mL。然后应用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观察不同时期淋巴系统的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3只猕猴右上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模型。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能准确反映淋巴水肿时肢体皮下组织和淋巴系统的变化。病变早期,主要表现为皮下组织的渗出性改变。随着淋巴水肿发展,皮下组织出现不规则的网状结构、淋巴管的串珠状扩张和造影剂渗出形成的淋巴管外的云雾状或松枝状改变。病变晚期,真皮层增厚及皮下组织的纤维化,淋巴管呈囊袋状扩张。结论: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动物继发性淋巴水肿时不同时期淋巴系统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