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多见于〉60岁人群,常伴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多数有思维迟钝、记忆障碍,严重者有精神错乱和情绪不稳等痴呆表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os—clerotic encephatopathy,SAE),又称慢性皮质下脑病或Biswansen氏病。近年来CT与MR的应用,使该病的活体诊断成为现实。本文报告有完整临床、CT资料的SAE32例,结合文献复习,就其病理、临床及CT表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回顾性分析,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12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平扫影像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部分增强扫描和核磁共振图像,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弥漫性脑白质低密度改变,多数累及侧脑室周旁白质。结论充分认识本病后,CT平扫结合临床病史对本病即可诊断,一般不需再作增强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  相似文献   

4.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一种老年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随着我院CT机引进,自2000-01-12我院搜集了51例SAE病例,经分析,发现SAE与年龄和高血压存在一定关系,且部分合并脑溢血。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47~82岁,平均65岁,有高血压病史35例,有冠心病9例,其中伴高血压及糖尿病2例。 CT机扫描机为美国PK-1200专家型全身扫描机,矩阵512×512,常规头颅扫描,层厚与间距均为10mm,扫描时间2秒,均为平扫。 2 临床表现 年龄与SAE呈正相关,65~75岁为SAE发病的高峰期,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  相似文献   

5.
张流忠  杜涛  余可恩 《贵州医药》2001,25(4):357-358
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6月~1998年11月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患者36例资料,结合目前对此病的研究进展,对其病因、诊断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允琴  戴秀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44-1945
目的:加深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认识。方法:自1998年以来收治320例SAE,均符合Bennett诊断标准,根据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智能测试,对TCD、CT检查分析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大多起病缓慢,有进行性痴呆,TCD可早期观察CT不能显示的血管内膜增厚、痉挛、狭窄或供血不足等病理现象。且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大多合并皮质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结论:当TCD显示异常时,早期积极治疗显得格外重要,大多病情可以获得暂时缓解、稳定,但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本病 4 0例 ,现对其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年龄5 1~ 82岁 ,平均 6 6 5岁。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5例伴有Ⅱ型糖尿病 ,9例有 2 0~ 30年的嗜烟史。本组病例均符合Bennett提出的诊断标准[1] 。患者呈卒中起病阶梯样进行性发展 2 2例 (5 5 % ) ,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 18例 (45 % )。 4 0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 ,智能障碍检查按长谷川智力量表 (HDS)进行 :正常 32 5~ 31 0分 ,轻度异常 30 5~ 2 2分 ,中度异常 2 1 …  相似文献   

9.
车春霞 《河北医药》2004,26(3):268-268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种进行性皮质下血管性脑病,为老年人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性脑病,我院收集了50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2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2例CT诊断莆田市涵江医院CT室陈文贵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inswangers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压、深部脑小动脉硬化、痴呆、皮质下白质变性、皮质下腔隙或软化为特征的脑病。既往属罕见病,近年来,随着CT和MRI...  相似文献   

11.
脑心通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泽辉 《安徽医药》2011,15(7):892-893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SA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降压、降脂及拜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疗程4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口服,疗程4个月。两组在给药前后采用简易智能表(MMSE)及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观察患者的智能及生活能力并监测血压。结果治疗4个月后,治疗组MMSE及FAQ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7%(3/28),低于对照组25%(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能明显改善SAE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又称Binswangers病或血管进行性皮层下脑病。过去,因为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所见,所以自Binswanger于1894年在其尸检报告中首次报道本病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关本病的文献报道十分少见。八十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3.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Binswanger病、进行性皮质下血管性脑病。为老年人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皮质下髓质小动脉壁硬化,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性脑病。随着人们生括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学基础和CT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6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结合病理学基础进行了分析。CT影像上为低密度改变,并有不同程度的侧脑室扩大,脑室边缘呈斑片状改变可有脑萎缩,病理学特征是弥漫不完全的皮质下梗塞。  相似文献   

15.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是脑血管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深部白质脑梗死(deep white matter infarction),是一组以突然发生的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该病由Binswanger于1894年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CT鉴别和诊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具体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CT诊断资料,对比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不同影像学特征。结果使用CT扫描检查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能够清晰反应患者病灶的部位、大小以及分布情况,便于医师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论 CT可以作为临床上该诊断鉴别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工具,但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对影像结果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必要时推荐使用磁共振成像作为进一步确诊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最早是在1894年由Binswunge首选描述8例为慢性进行性痴呆病人尸检的脑病理改变,因而被命名为Binswunge病。近年来,人们发现此病不一定都发生在痴呆患者,且可能与皮层下髓质动脉硬化有关,故称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简称SAE。该病常见于6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及其他动脉硬化征象者。我院自CT开展以来诊断了30例较典型的病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 1 一般资料 1997-07~1999-05,我院检查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4~80岁,平均73.5岁。病例…  相似文献   

18.
19.
2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一种血源性脱髓鞘疾病,1894年由Binswanger首先报道。由于皮质下小动脉硬化、变性,引起局灶性梗死及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临床上呈进行性痴呆,反复发生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和体征。1资料与方法 48例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54~83岁,平均68.7岁。均采用岛津SCT-7000CT机进行头部连续扫描,与临床对比分析.参考陈蓓[1,2]及Babikan[3]诊断标准而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