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对624例糖尿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624例糖尿病患者FBG与HbA1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37,P<0.05],FBG升高HbA1c也升高。结论 HbA1c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检测血液中的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初诊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用空服血糖(FIG)或151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首次诊断的T2DM患者112例,同时检测HbA1c,观察其对T2DM的诊断价值。结果在112例初诊T2DM中,单纯FPG升高者16例(14.3%),单纯餐后2h血糖(2hPc)升高者50例(44.6%),FPG和2hPG同时升高者46例(41.1%),若以HbA1c≥6.3%作为糖尿病的诊断切点,则在单纯FIG升高者中,HbA1c升高11例(68.8%);单纯餐后2hPG升高者中,HbA1c升高45例(90.0%);二者同时升高者,HbA1c升高44例(95.7%);以HbA1c升高达诊断标准者98例(87.5%)。结论HbA1c水平基本可代表血糖代谢情况,采用FPG联合HbA1c诊断糖尿病,可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一次血糖只能反映取血时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前一段时期病情的全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取血前2~3月的一段时间内血糖平均水平,在指导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受到一定的重视。它不仅对预测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不同阶段的分析有一定帮助,而且对指导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有价值。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间隔时间。其作为糖尿病的筛查、血糖控制情况、疗效考核,了解糖尿病患者整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帮助。本文从以上方面进行讨论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阐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标准化计划、国际参考测定体系的建立和我国HbA1c标准化的现状。方法 HbA1c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其检测方法必须标准化,测定结果应具有可溯源性和可比性。笔者结合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其标准化计划的进程,同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对糖化血红蛋各国标准化计划、国际参考体系的建立、我国参考体系建立的现状进行阐述。结果 HbA1c检测方法的改进,推动了HbA1c国际标准化的顺利开展,虽然在检测体系、量值溯源及临床应用指南等领域已达成共识,但真正达到全球标准化的目的、科学合理应用HbA1c这一重要指标,尚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对HbA1c方法学和标准化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因此,在国际HbA1c标准化已经取得明显成就的同时,我国必须加快推进HbA1c标准化的步伐,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进步。结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直接相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逐步推广应用的一个指标,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状况的金标准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指标。HbA1c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其检测方法必须标准化,测定结果应具有可溯源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20,(6)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周状态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以期对伴2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个性化牙周序列治疗方案。方法纳入我院牙周科中重度牙周炎70例。其中伴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35例(伴糖尿病牙周炎组),无系统疾病者35例(单纯牙周炎组)。这其中伴糖尿病牙周炎组中HbA_1c<7%为血糖控制较好组(A组)HbA1c>7%为血糖控制较差组(B组)。两组70例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记录全口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和菌斑指数(PLI)及血生化检查。结果伴糖尿病牙周炎组及单纯牙周炎组PD、AL、BI、PLI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糖控制越好者改善效果越好。伴糖尿病牙周炎组HbAl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_1c治疗前后的变化与其基线水平相关,(P<0.05)治疗前HbAlc水平越高者,治疗后下降的幅度越大。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6.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控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4000多万,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5,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不仅糖尿病发病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对糖尿病控制达标率更不乐观,糖尿病的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的控制达标率,使患者得到规范治疗,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医务工作者、患者、家属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控制达标情况中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665例,年龄在45~75岁。1.2方法仪器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罗氏糖化血红蛋白试剂及北京中生生物工程技术公司生产的葡萄糖试剂。空腹静脉抽血,一份抗凝,一份非抗凝。1.3统计学处理SPSS14.0统计学软件。2结果糖尿病患者665例中,HbA1c平均7.02097,HbA1c<6.5344例(51.7%),HbA1c6.5~7.5159例(23.9%),HbA1c>7.5162例(24.4%)。3讨论HbA1c是公认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监控的金... 相似文献
7.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16)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海拔3000m以上)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测定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高原地区确诊的的8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的HbA1c水平,将HbA1c异常者分为异常组,HbA1c正常者分为正常组,并将异常组和正常组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HbA1c水平与各项生化指标相关性以及影响HbA1c水平的因素。结果 HbA1c水平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除血红蛋白(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HbA1c、体质量指数(BMI)、FPG、2hPG、TG、TC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BMI、TC、FPG、2hPG均是影响HbA1c水平的因素,危险度较高。结论影响HbA1c水平的因素有BMI、TC、FPG、2hPG,HbA1c,出现异常可导致Hb值升高;有效控制以上几项因素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控制饮食、减轻体质量、减小腰围以及定期做HbA1c检测对糖尿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持续增长趋势,有报道显示,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和血清果糖胺(FRU)检测对妊娠糖尿病(GD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182例,按产前诊断分为健康妊娠组(87例)、妊娠期葡萄糖耐量异常(GIGT)组(31例)和GDM组(64例)。分别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GDM组FRU结果显著高于GIGT组、健康妊娠组,GDM组和GIGT组的Hb Alc水平高于健康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FPG、GCT、FRU、Hb A1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DM组检出阳性率大小顺序依次为Hb Alc>FRU>GCT>FPG,FPG漏诊率高,GCT假阳性高。结论 Hb Alc可作为GDM筛查可靠指标,Hb Alc与FRU联合检测对GDM的监测、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尿微量清蛋白(U-mAlb)检测在糖尿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武警江苏总队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作为糖尿病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HbA1c、U-mAlb、葡萄糖(GLU)水平并分析HbA1c与U-mAlb的关系。结果 HbA1c 6.0%-6.9%时U-mAlb已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bA1c、GLU与U-mAlb之间相关性都不明显,r分别为0.220和0.076。结论糖尿病患者不但要定期检测HbA1c和GLU来观察血糖控制的情况,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而且更应同时检测U-mAlb,用于判断肾功能损伤的程度,从而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7)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探讨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实验室常规生化项目检查,包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肌酐、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案信息,依据糖化血红蛋白<7%达标标准,按性别、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等分组讨论影响因素。结果 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是42.1%;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患者病程、治疗方案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结论合理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值,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红蛋白(Hb)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柘城县人民医院已分娩的42例GDM产妇作为GDM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产妇42名作为健康组,收集所有入组产妇的于8~12周的产检资料,对比2组早期资料(包括临床相关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GDM组的年龄≥35岁、BMI值≥24 kg/m2以及有家族遗传的占比更高于健康组(P<0.05)。GDM组的HbA1c、H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ROC结果显示孕早期BMI指数、HbA1c、Hb水平及其联合检测均对妊娠期糖尿病具有预测价值(AUC=0.714,0.711,0.631,0.802,P均<0.05)。GDM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以及新生儿窘迫占比均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孕早期BMI指数、HbA1c、Hb水平与GDM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临床应早期做好预防和干预,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的关系,以及Fib在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72例T2DM患者依照HbA1c水平分为A组33例和B组39例,3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色谱法测定HbA1c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ib,颈动脉超声测定IMT.结果 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Fib、IMT逐级升高,斑块发生率及斑块严重程度增加,且患者HbA1c水平与IM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2DM可通过Fib水平改变引起动脉内膜厚度增加,且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严重程度逐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CRP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将该院T2DM患者按HbA1c含量分为大于或等于7%组与小于7%组,并分析大于或等于7%组、<7%组与对照组血清CRP及HbA1c含量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HbA1c≥7%组CRP含量与小于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均比对照组高。结论 CRP与HbA1c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发病率很高 ,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作为糖尿病肾病 (DN)早期敏感指标已被普遍认识 ,但血、尿β2-MG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不多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尿β2-MG及HbAlc在DR的意义。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为我院1999年8月 -2001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4例 ,均符合WHO1987年诊断标准 ,其中男94例 ,女110例 ,年龄46~78岁 ,平均 (53 .1±5 .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的10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观察组患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8%为临界值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对于并发症和合并症的相关判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8%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要显著高于〈8%的患者。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不但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也有一定的监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1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糖水平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预后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依据是否出现HbA1c增高分为增高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除糖尿病发生率外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高组患者治疗后Killip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增高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内径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增高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入院时HbA1c升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血脂、血糖及肾功能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及其相关性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经入院确诊的96例糖尿病患者(据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病变组50例和无病变组46例)及116例非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60例和高血压56例)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尿素(Urea)、肌酐(C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分析Hb A1c与各项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患者中,病变组Hb A1c和各项生化指标均较无病变组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当Hb Ac1≥6.5%时,各项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组的Hb A1c与FPG、Urea、TC、TG、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Hb A1c与各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付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9):24-2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于1958年被使用色谱法首次从其他类型的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并于1968年被分类为一种糖蛋白。1969年,人们发现HbA1c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数量增加。现在HbA1c监测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肾病确诊率及预后,分析和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尿酸检测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内分泌内科住院治疗的3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抽取31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尿酸,进行统计学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尿酸在糖尿病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尿酸含量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重视对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尿酸的检测,有利于早期确诊糖尿病肾病并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