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同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病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双膝骨关节病患者行同期双膝关节置换.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6~48(27±19.2)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60°±12.6°提高到术后平均105°±7.2°;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术前平均45分±5.6分上升至术后平均88.2分±6.3分,其中优18例,良4例,可2,差1例.结论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病安全,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自1999年2月~2004年1月,25例双侧ANFH采用一期THA治疗.年龄34~61岁,平均45.6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6分(34~62分).结果 手术时间4.5~6.0 h,平均5.2 h,术中出血600~1300ml,平均880 ml,术中输血800~1400ml,平均1120 ml.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25例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3分(78~86分).结论 应用一期THA治疗双侧ANFH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同时应注意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的手术并发症、优缺点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54例髋关节疾患行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术后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范围显著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21~37分提高至84~97分,平均94·6分。无一例出现髋关节脱位、感染、下肢静脉和心肺血管栓塞等。结论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可节省患者的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可提高术后的康复效果,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的手术并发症、优缺点及有关注意事项。方法对54例髋关节疾患行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术后随访9~42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术后疼痛消失,髋关节活动范围显著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21~37分提高至84~97分,平均94.6分。无一例出现髋关节脱位、感染、下肢静脉和心肺血管栓塞等。结论双侧全髋关节一期置换可节省患者的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可提高术后的康复效果,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取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6例7膝骨性关节炎。结果6例均获随访,最短随访8个月,最长17个月。HSS评分从术前平均33分提高到术后92分,全部膝关节术后力线正常,其中6膝优,1膝良。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膝关节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7-04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血友病性关节炎12例,髋关节3例(4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9例(11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10例甲型血友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Ⅷ制剂,2例乙型血友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选用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康舒宁。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6~60)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关节感染,未出现假体脱位及松动,假体位置及力线满意。末次随访时全髋关节置换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分提高至平均88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低至2.8分,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全膝关节置换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提高至平均83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低至2.5分,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5.0°改善至86.2°,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20.5°改善至5.0°。结论在足够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前提下,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期双膝关节与单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一期双膝关节与单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97例,男112例,女385例;年龄24~86岁,平均66岁;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术171例,单膝关节置换术3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出血量为1050.90 ml(963.36~1138.44 ml),输血量为400~2800 ml;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出血量为466.75 ml(444.85~488.65 ml),输血量为0~1200 ml.一期双膝关节置换术与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浅表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及术后2年深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双膝关节置换术与单膝关节置换术相比,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P=0.0003)及神经系统并发症(P=0.0356)的发生率增高.结论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积极治疗术前合并症,对降低一期双膝关节置换术的风险至关重要.当患者术前存在心脑血管合并症时,应避免采用一期双膝关节置换术.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术前应向其充分交待手术风险及术中有临时决定改为分期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结果手术时间3h 25min~5h 30min,术中输血600~1600ml。随访6个月~5年3个月、平均18个月,除1例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结论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慎重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的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假体选择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10年间使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28例患者(30例膝) 临床效果.其中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岁(42~75岁);左膝10例,右膝20例.病因: 膝内翻合并重度骨关节炎8膝, 类风湿关节炎2膝,创伤性关节炎3膝,畸形性骨炎1膝,严重膝外翻畸形6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翻修10膝(6例感染后松动,4例无菌性松动).术前术后使用K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 h10 min(1 h 30 min~6 h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990 ml(150~3 000 ml),术中及术后平均输异体血1 300 ml.28例病例平均随访51个月(12~120个月).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9.5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77.9分(28~93 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22.5(0~50分)增加到术后的50.5分(0~90分).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58.4°( 0°~90°)提高到术后的72.8°(10°~100°).1例发生髌腱断裂,1例发生假体断裂,5例发生>10°的伸膝迟滞,8例出现明显的膝前痛.[结论]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作为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中期随访结果满意,但因其手术损伤大,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疗效、手术特点、假体选择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4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甲型血友病膝关节病变患者19例(25膝);年龄18~54岁,平均33.4岁.Ⅷ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至100%,术后3 d内80%以上,术后3 d至一周60%以上.术后进行以持续被动活动器(CPM)为主的功能锻炼,锻炼时机为Ⅷ因子输注后6 h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疼痛、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 18例(24膝)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54月,平均31个月.术前患者HSS评分为平均(51±14)分(31~64),术后HSS评分为平均(86±9.5)分(62~110).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55°±26.3°(10°~100°),改善为术后平均82°±18.6°(60°~100°).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19°±13°(0°~45°),改善为术后平均2.7°±3.2°(0°~10°).所有患者术后1~5 d时间内检测的平均Ⅶ因子浓度为74.07%.术后1例发生关节出血,1例发生腓总神经麻痹,1例患者术后17个月因假体感染行翻修术.结论 在合理补充凝血因子条件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症状和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56髋)髋关节疾患行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获随访。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56分,除1例于术中并发失血性休克外,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后功能恢复快,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髓内柄假体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使用技术。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有21例患者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使用长髓内柄增强固定。其中男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岁。患者中有12例为类风湿关节炎,6例为骨关节炎伴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3例为骨关节炎伴严重内外翻畸形。髓内柄的使用包括股骨侧6例,胫骨侧6例,胫骨侧股骨侧均有9能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6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70ml,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随访期内无假体松动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无翻修患者。KSS关节评分,术前平均41.4分,术后平均91.1分,功能评分术前平均62.4分,最近随访时平均89.1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平均89°,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03°。术中出现1例股骨皮质穿透。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长髓内柄主要适用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或骨皮质骨缺损的患者,合适的髓内柄和合适的技术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椎楔形截骨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2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男24例,女1例,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单侧22例,双侧3例,共置换28个髋关节,应用骨水泥型假体13个,非骨水泥型假体15个.间隔1个月后采用脊椎楔形截骨矫止脊柞后凸畸形,截骨均在T10~L5进行,截骨后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通过术前、术后Cobb角测量评价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2例单侧THA平均手术时间1.5h,3例双侧同期THA平均手术时间3.5h:单侧THA平均失血量200ml,双侧同期THA平均失血量450ml.行双侧同期THA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经治疗后痊愈.脊柱后凸矫正半均手术时间3.0h,平均失血量400ml.随访10~60个月,平均32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76.84°±13.29°,术后3个月时平均10.20°±3.85°,平均矫正66.64°±13.26°(P<0.01).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5.84±7.50分,术后3个月时平均73.36±7.35分(P<0.01).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脊柱截骨部位已骨性融合,无矫正角度丢失.结论:脊椎楔形截骨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髋关节强直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2例(15侧)膝关节外翻畸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前后测量胫股角(FTA),并使用KSS膝评分评估。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FTA平均16.82°,术后平均5.62°,术前KSS膝评分平均48分,出院前KSS膝评分平均68分,术后12个月随访平均评分88分。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成人膝外翻畸形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式金属垫块修复胫骨近端AORI Ⅱ型骨缺损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8年5月,作者对9例(12膝)应用组合式金属垫块修复胫骨AORI Ⅱ型骨缺损的全膝关节置换病例进行了随访,男3例(3膝),女6例(9膝),年龄48~76岁,平均69岁.[结果]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患者内、外翻畸形均得到有效矫正,疼痛消失,活动度良好,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14.5(10~25)分提高到术后85.5分(74~95)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由术前74.6°(15~100°)提高到术后110.3°(80~15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组合式金属垫块修复胫骨近端AORI Ⅱ型骨缺损,手术操作方便,提高了假体的稳定性和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屈膝的因素,以及获得相对最大屈曲度的技术.方法 自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85例患者102膝行高屈曲度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LPS-Flex knee arthroplasty,LF-KA),男16例17膝,女69例85膝;年龄35~79岁,平均64.9岁.膝关节骨关节炎94膝,类风湿关节炎8膝.膝内翻畸形82膝(平均12.8°±3.1°),膝外翻畸形7膝(平均5.1°±2.4°),屈曲畸形31膝(平均15.6°±4.9°).骨缺损5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活动度为61°~135°,平均11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41°~120.,平均85.5°.手术均采用NexGen,LPS-Flex假体.临床疗效以HSS评分为标准,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膝关节假体位置、下肢力线以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66例81膝随访24~60个月,平均39个月.术前HSS平均(69.6±7.4)分,术后平均(90.9±4.8)分.优64膝,良11膝,中4膝,差2膝,优良率为92.6%.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00.5°,改善至术中平均136.8°,终末随访时平均127.5°.结论 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对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尤为重要.患者术前活动度、手术技术、特殊的假体设计以及积极的术后锻炼都是实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大屈曲度的重要因素.但肥胖、有膝关节手术史、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度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9月,对14例16个外翻膝行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5岁(45~77岁).经过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KSS评分、膝关节X线情况来评估手术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24~54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2°(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20°(伸直0°~屈曲150°);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1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9分(70~10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2.9分(30~7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3分(75~100分);胫股角由术前平均16.5°(8°~30°)改善纠术后平均7°(5°~10°),膝外翻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随访中无深静脉血栓、膝关节感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TKA治疗外翻膝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屈膝的因素,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屈曲活动度。方法:自2005年3月-2010年3月,随访112例患者136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k—ty,TKA),男42例57膝,女70例79膝:年龄35~79岁,平均64.9岁。膝关节骨关节炎94膝,类风湿关节炎18膝。膝内翻畸形98膝(平均12.8±3.1),膝外翻畸形14膝(平均5.10±2.4),屈曲畸形3l膝(平均15.6±2.1)。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活动度为61°-135°,平均11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41°~120°,平均85.5°。手术均采用Zimmer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临床疗效以HSS评分为标准,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膝关节假体位置、下肢力线以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12例患者136膝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术前HSS平均(69.6±7.4)分,术后平均(90.9±6.7)分。优86膝,良18膝,可4膝,差4膝,优良率为92.6%。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98.5°,改善至术中平均125.4°,终末随访时平均121.5°。结论:患者术前活动度、手术技术、特殊的假体设计以及积极的术后锻炼都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度的重因素,尤其是手术技术。但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肥胖等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一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4月对9例骨关节炎合并关节外畸形患者行一期TKA.男 2例, 女7例;年龄 34~69岁,平均 51岁。股骨侧畸形5例.胫骨侧畸形4例;除 1例畸形由发育不良引起外.其余 8例均由骨折畸形愈合造成。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7~54个月,平均 29个月。 HSS评分从术前平均 18.7分(6~3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 89.8分(81~96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 46.7°(0°~100°).提高到术后平均 100.6°(85°~115°)。下肢力线由术前平均偏移 11.8°(2°~21°)减少到术后平均偏移 1°(0°~4°);未发现假体松动征象。除 1例患者随访发现截骨处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膝关节不稳及髌骨问题等并发症。结论虽然伴有关节外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一期行 TKA手术难度较大.但通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可以取得与普通 TKA相似的手术效果。如果可行.推荐采用关节内代偿性截骨加软组织平衡术矫正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伸直型僵直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27膝)伸直型僵直膝关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骨性强直4例(6膝),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和髌内侧弧形切开关节囊,其中股中间肌V~Y成形术13例(24膝),胫骨结节截骨再固定3例(3膝).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0(4~60)个月.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平均16.3(10~26)分提高到术后81(79~95)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14.40(0~30°)提高到术后89.4°(70~110°).结论 对于伸直型僵直膝关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明显增加腺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