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收集本科1997年1月至2011年4月诊治的60例小肠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胃镜、纤维结肠镜,排除胃、十二指肠球部及结直肠病变,其中3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出13例(43.3%);99mTc-RBC核素(ECT)检查26例,检出12例(46.2%);胶囊内镜(CE)检查10例,5例获得定性定位诊断(50%);30例术前诊断困难行剖腹探查确诊,其中腹腔镜探查确诊5例,12例结合术中肠镜完成,剖腹手术的确诊率达100%。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54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2个月~8年,均未再发小肠出血。结论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存在较大困难,DSA、ECT及胶囊内镜的诊断价值有限,如有手术指征应积极手术探查,必要时结合术中肠镜可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治。方法结合我院近期收治的3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术前均通过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小肠血管病变,均行病变肠段切除术治疗。其中1例治愈,1例术后少量再出血(大便隐血阳性),1例术后多次肠吻合口瘘死亡。结论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是多发的,并且常不能治愈;其肠系膜边缘血管可有不连续的现象,行肠吻合术的位置需注意避开此区域。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性,62岁.因反复间歇性黑便1年于2007-06-04入院.病人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黑便,每次量约100g,伴有头晕,疲倦等贫血症状.多次于外院行X线及内镜检查均未发现肠道病变,予以止血、制酸等治疗,消化道出血症状暂时好转后仍反复出现黑便.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5岁.因反复大量便血伴全身乏力2年就诊.2年前因大量血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接受止血、输血及营养支持治疗.3个月后再次消化道大出血在上海某医院住院治疗,该期间行胶囊内镜检查诊断为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接受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
小肠肿瘤并出血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收治的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原发性小肠肿瘤并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规检查包括钡餐、纤维内窥镜、B超、CT等的诊断价值不大,对疑为小肠肿瘤出血者,需进一步行DSA、X线全消化道钡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等辅助检查。在定位小肠出血后,应积极果断地择期或急诊手术处理,勿将时间耗费在过多过久的术前检查诊断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老年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89例老年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83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老年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结直肠癌、嵌顿疝和肠粘连;早期诊断,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把握好手术指征,积极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提高老年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小肠出血症状复杂,特异性差,将我院收治的34例小肠出血患者的诊治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肠出血3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同治  凡启明  付伟 《腹部外科》2010,23(3):162-163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38例临床资料。结果 38例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为18例(47.4%),良性、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9例(23.7%)、小肠憩室7例(18.4%)、血管病变3例及钩虫病1例。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其中32例(84.2%)行病变段肠管切除术。结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包括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核素扫描等,对原因不明的出血行剖腹探查及术中纤维内镜分段检查。主要有效治疗方法为切除病变段肠管。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治体会宋世兵,颜志生,李强,侯纯升本文总结分析了15例急性小肠出血病人病因及诊断体会。术前核素扫描与术中纤维内镜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本组13例行手术治疗,1例死亡,2例术后复发小肠出血。临床资料1986年至1994年,我院...  相似文献   

11.
自1991~2001年我们采用术中肠镜检查诊治术前诊断不明的小肠出血病人12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9~68岁,平均46.8岁,病程7天~3年。主要表现为鲜血便或暗红色血便,血红蛋白50~100g/L。12例伴有失血性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治的经验. 方法 对2000~2004年间收治的4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临床表现右上腹疼痛不适32例(74.4%),黄疸9例(20.9%),呕吐28例(65.1%),腹部肿块2例(4.7%),发热7例(16.3%),6例伴结石,3例并发胰腺炎.43例行B超检查,17例行腹部CT检查,均诊断为胆总管扩张.33例Ⅰ期开腹胆总管囊肿切除、Roux-Y吻合术.6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Roux-Y吻合术.4例Ⅰ期胆道造瘘、Ⅱ期胆总管囊肿切除、Roux-Y吻合术. 结论 B超和CT可以确诊胆总管囊肿,Ⅰ期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与空肠Roux-Y吻合术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Vbeam激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索Vbeam激光治疗仪治疗颜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效果。方法 应用美国生产的Vbeam激光治疗仪,波长595nm,治疗颜面及鼻部毛细血管扩张症252例。根据血管的粗细适当选择脉宽及能量密度,照射病变部位,观察皮肤反应,照射部位皮肤变紫灰色,扩张血管消失为适度。星芒状毛细血管扩张及鼻部毛细血管扩张治疗1~7次,颜面部位的点状、线状、及红色和紫红色斑状毛细血管扩张治疗1~3次痊愈。每次治疗间隔1~2个月,治愈为止。结果 252例毛细血管扩张症治愈率100%。治疗后皮肤反应轻微,治愈后有30%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1~6个月自然消退,并发现治疗后患者面部皮肤较前张力增加、光亮润泽、细小皱纹消失。结论 Vbeam激光治疗仪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症无瘢痕,皮肤反应轻微,疗效确切,不复发,效果满意。但对除皱嫩肤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体会王炳生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以胆总管囊肿最为常见,早在1984年,笔者撰文(实用外科杂志第4期)指出本病应首选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经过10年内34例的临床实践,于1994年又总结了该术式的六大要点(1)。近...  相似文献   

15.
小肠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我院近十年收治的36例小肠出血予以回顾性分析,36例中慢性间歇性黑便22例,急性出血血便14例,并失血性休克12例,病理及尸解证实小肠肿瘤27例(75%),术前分别行纤维内镜、X线钡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锝—99m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等项检查,阳性发现率72.22%(26/36),手术33例,总治愈率86.11%(31/36)。我们认为对诊断明确者,慢性出血应近期手术,急性出血应急诊手术;诊断不明者,应择期或急诊果断剖腹探查,勿将时机过多耗费在术前诊断上。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1岁,因“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间断性便血4年余,近期加重”入院。患者4年余来便后肛门脱出物不能完全回纳,尤以劳累时加重,间断性便血,色鲜红,染纸,大便日行1次,质软成形,排便时无明显痛感。查体:截石位3、7、11点见跨齿状线肿物脱出,齿状线下移明显。入院诊断:混合痔、高血压2级。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小肠良性疾病致消化道出血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良性疾病致消化道出血12例诊治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310006)朱玮小肠良性疾病致消化道出血病例临床报道较少,主要因为本病发病率低。大约占消化道肿瘤的0.1%~0.2%[1],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往往诊断困难。一些出血原因不明的...  相似文献   

18.
常见小肠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常见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0-2004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三科诊治的7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出血发生原因依次分别为肿瘤(41.9%)、小肠憩室(25.7%)、血管病变(23.0%)及炎性肠病(9.5%)。>45岁病人以肿瘤(55.6%)、血管病变(27.8%)为主,≤45岁以小肠憩室(42.1%)和肿瘤(28.9%)为主。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结论 肿瘤是引起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小肠憩室、炎性肠病及血管病变。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是小肠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对怀疑小肠出血,辅助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剖腹探查是主要诊断方法。针对不同原因的小肠出血可以选择药物、内镜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以往又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胆总管包括肝胆管因先天性异常而引起的囊状扩张。在我国并不少见。我院于1994~2005年3月共收治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2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22例,男5例,女17例,男女之比1:3.4。年龄:2岁至46岁,平均24岁。按照Todani分型[1]:I型20例,V型2例。1.2临床表现右上腹痛22例(100%),黄疸8例(36.4%),右上腹包块3例(13.6%),同时具有上述三联症者2例(9.1%),寒战、发热5例(22.7%),合并胆汁性肝硬化2例(9.1%),合并胰腺炎1例(4.5%),囊肿内结石形成3例(13.6%)。1.3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etasia,HHT)又名Rendu-Osler-Web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